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不良反应也是它不可避免的“不完美”。由于这种“不完美”,人们也难免会对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误解或是恐慌。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用法用量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来给这一定义画画重点:
1
“合格的药品”:药品不良反应并不是药品质量问题。
2
“正常的用法用量”:药品不良反应不属于用药错误或医疗事故。
3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有害的反应”:在用药之后发生或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一定要及时联系医生、药师或护士,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吗?
只要是药品,就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使用药品出现不良反应也是正常现象。但是,说明书上所列举的药品不良反应并不是百分之百会发生的,只是有一定的发生率。
根据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的定义,发生率≥10%就是“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由此可见,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不良反应发生率
很常见
≥10%
常见
≥1%且<10%
少见
≥0.1%且<1%
≥0.01%且<0.1%
十分罕见
<0.01%
药品不良反应VS副反应
生活中,人们更常用“副反应”这个词来形容药品的不良反应。但是这两者其实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药品不良反应有很多类型,副反应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其中一种。
打个比方:一个药作用于机体后,会引起ABC三个作用,其中A是需要的治疗作用,而B和C就是副作用。虽然不受欢迎,但是一些药的副作用也可以对某种疾病的起到治疗作用。
而除副反应外的药品不良反应就比较神秘了,发生机制多数不清楚,不能被预测,一般也会比副作用严重,如某些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副反应多数情况是不需要停药的,有些副反应会随着继续服药逐渐地减弱或消失。而其他不良反应多数需要停药或换药。
说明书上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描述,绝大多数指的是副反应。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该怎么办?
吃药之后如果出现不适,多数人都会先怀疑是药品不良反应,并且因此感到很焦虑,不知道药还能不能继续吃。
在此,我们总结了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的“RACE”原则,方便您的记忆。
Read:阅读药品说明书
您可能会有疑问:发生不良反应,不是应该先停药吗?
停药并不是不良反应的唯一处理方式,一些不良反应可能只是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因此不需要停药;另外,如果可疑药品对于治疗还很必要,那随意停药带来的伤害可能会比不良反应更加严重。
所以,发生不良反应需要先进行评估。
首先可以进行自我评估,有助于帮助减轻慌乱和焦虑。
如下图的布洛芬缓释胶囊说明书,其中不良反应部分序号1的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序号9是告诉您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停药并且联系医生。
也有某些药品的说明书关于不良反应的描述非常简单,或是写着“尚不明确”,这时您需要联系您的医生或药师。
Assess:自我评估症状
看过药品说明书的描述后,请对照着评估自身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如果并不是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请立即找专业人员来帮忙判断。
如果只是药品副反应,在发药时,药师也已经告知了相应对策,就不用着急去医院了,在家对症处理即可。
如果自我评估是说明书已知的不良反应,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那就不要犹豫,赶快去联系医生或药师吧。
Contact:报告医务人员
报告不良反应给医务人员,一方面可以获知专业的用药建议,让人心里踏实;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在其过敏史里增加备注,避免以后使用同样或结构相似的具有交叉过敏反应的药物。
Extinguish:对症处理
这些都需要听从专业人员的建议,以求消除不良反应和治疗疾病两不误。
药品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吗?
药品不良反应是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反应,因此是很难预防的。但是,通过合理用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或严重程度。
例如,如果服用与酒精有相互作用并会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服药期间要避免饮酒;如果服用容易引起嗜睡的药物,可以改在睡前服用。
切记: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服用药物的用法、用量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或者是遵医嘱服用。
正如生活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缺憾,用药过程中也会有些不完美。药品不良反应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并且绝对不是用药差错,无需因此而惧怕常规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