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信诈骗套路时有更新,“美貌女大学生”为尽孝心卖茶叶、“爱心支教女教师”卖茶叶等,这些听起来感人或带着美丽外壳的故事其实都是骗局。而相对于老年人来说,年轻人竟然更容易受骗。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检察院办理一起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冒充山村支教老师“卖茶叶”,诈骗近30万元。
“支教美女”卖茶叶
此前,国内数个地方出现过以“支教”为名义的“美女”骗子,让人防不胜防。被曝光之后,近年来这个套路又有升级。
小于对她深信不疑,为帮忙,他还从小芳处购买了1000元的茶叶,后来也确实收到了茶叶。几天后,当小芳提出营业额还差1万元时,小于想也没想,就出手相助了。
诈骗团伙有“剧本”
记者了解到,其实所谓的支教女孩、卖茶女,都是诈骗团伙精心设计出的人物形象。据赵莎莎介绍,在上述案件中,涉案的莫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出资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他们先是通过到“同行”公司进行卧底,获取了一份叫作“十四天朋友圈”的“话术本”,其实就是诈骗的剧本。这些“话术本”,均系根据人际交往、培养信任的过程精心设计,犯罪嫌疑人按照“话术本”的剧情,一步步与被害人建立信任、博取同情、实施诈骗。按照该“话术本”,犯罪嫌疑人从接触“目标客户”到最后实施诈骗,只需要14天左右。
这些“业务员”其实很多都是男的,他们先将自己伪装成漂亮女孩,比如美女支教老师、幼儿园老师等,并塑造清纯可爱、积极向上、孝顺父母的人设,按照话术,与“客户”聊天培养感情,并配发朋友圈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景图片;接着,哭说被男友无情抛弃,悲恸欲绝,以博得同情;然后通过假装生病、过生日等方式博取被害人的同情与信任,索要红包;最后,再编造出亲生母亲去世,自己与继母争夺茶庄经营权,条件是必须在限期内达到一定营业额,否则继母就要卖掉茶庄,谎称营业额还差数千元,恳求“客户”购买帮自己达成心愿。
网络诈骗套路升级
“通过分析近期查处的电信诈骗案,诈骗方式还是以网络刷单、‘猜猜我是谁’和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三类为主。”赵莎莎说,虽然骗子的套路老掉了牙,但受骗的人仍是“前仆后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骗子的“套路”,日前,郑州市上街区检察院专门在该区峡窝镇冯沟村开展了普法活动。赵莎莎结合上述实际案例,向村民详细讲解了诈骗犯罪的种类、套路和辨别诈骗犯罪的方式方法。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与大家想象的不同,平日大家都担心老年人会被电信诈骗,其实年轻人才是高危人群。据悉,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上当最多的并不是老年人,反而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年人次之。在赵莎莎看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平日里使用网络较为频繁,遭遇套路的机会也比老年人多。
“与传统诈骗犯罪一对一的模式相比,网络诈骗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匿名性、跨区域性、实时性等特点,使其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强,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受害人之广、社会危害性之大,远远超过了传统诈骗犯罪。”赵莎莎介绍,仅今年上半年,上街区检察机关就办理了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资金上千万元,涉案人数50余人。
那么,情感诈骗如何辨别,网络社交中到底如何防骗?在赵莎莎看来,首先要培养防骗意识,警惕经济上的来往,不向陌生人转账;其次,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透露自己的财产状况等信息;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投资、理财心理,规避高风险、不切实际的冲动行为;并且,要警惕对方发来的不明二维码、链接、App等,不轻易点击,不轻易扫码,避免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