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支教”老师改行“卖茶叶”竟真有人信了
诈骗团伙竟有专门的“剧本”美女背后可能是抠脚大汉
网络诈骗套路不断翻新年轻人比老年人竟然更易受骗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诈骗手段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并且,与以前粗糙型的骗局不同,现在翻新的套路可以说花样更多了。
“通过分析近期查处的电信诈骗案,诈骗方式主要还是以网络刷单、‘猜猜我是谁’和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三类为主,”赵莎莎介绍说,虽然骗子的套路老掉了牙,但上当受骗的人仍是“前仆后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骗子的“套路”,日前,郑州市上街区检察院专门在该区峡窝镇冯沟村开展了“板凳讲堂”普法活动,上街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赵莎莎结合上述实际案例,向村民详细讲解了诈骗犯罪的种类、套路和如何辨别诈骗犯罪的方式方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我们想象中不同,平日里大家都担心老年人会被电信诈骗,其实年轻人才是高危人群。据悉,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情况来看,上当最多的并不是老年人,反而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年人次之。在赵莎莎看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平日里使用网络较为频繁,遭遇套路的机会也比老年人多。
“与传统诈骗犯罪一对一的模式相比,网络诈骗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匿名性、跨区域性、实时性等特点,使其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强,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受害人之广、社会危害性之大,远远超过了传统诈骗犯罪,”据赵莎莎介绍,仅今年上半年,上街区检察机关就办理了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资金上千万元,涉案人数50余人。
那么情感诈骗如何辨别?网络社交中到底如何防骗?在赵莎莎看来,首先要培养防骗意识,警惕经济上的来往,不向陌生人转账;其次,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透露自己的财产状况等信息;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投资、理财心理,规避高风险、不切实际的冲动行为;并且,要警惕对方发来的不明二维码、链接、App等,不轻易点击,不轻易扫码,避免财产损失。
若遇到ETC审核未完成或不通过的情况工作人员会通过官方平台或短信提醒你一般情况下银行的短信是不会附带链接的收到短信时要先致电官方确定网上自称要转账才能办理的业务,99.9%的情形都是骗子设下的圈套。
图片中被警方抓获的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的嫌疑人。于是民警立即驱车赶往陕西省临汾市,展开侦查。狡猾的嫌疑人频繁的更换居住窝点,给民警办理案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