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药品种类,主要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中药作为我国特色药品种类,一直受到国家政策支持。
(1)改革中药新药审批政策,淡化“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概念,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加快了中药新药上市速度。2021年,NMPA共批准12个中成药新药上市,超过去4年获批总和。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要求在2022年底前制定50个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促进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发挥更大作用。
(3)医保支付向中医药倾斜,《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DRG付费,并允许中药材(含配方颗粒)可继续加成25%。
二、中药未来将会创新发展,普通中药将面临集采压制
国家医保局于2020年11月在《关于落实中成药扶持政策的提案》中表示将指导和推进地方针对中成药等药品开展药品集采探索,预计未来中成药会逐渐被纳入带量采购。在中药集采范围方面,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26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中成药集中采购基本遵循“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坚持质量优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价高量大的品种入手”。
中成药集中采购首先在价格上预计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而是基于其成本,在保证中药企业一定利润空间下下降,其次就集采范围来看,品牌中药OTC由于较少品种进入医保目录、更具备消费属性,主要销售渠道在零售端而非公立医疗机构,预计纳入带量采购的可能性小。由此品牌中药OTC具备一定集采避险属性,具备较高的价格维护能力。
2021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品牌TOP10
三、线上药房利好品牌中药OTC发展,强品牌产品提价更顺畅
长期以来,零售药店作为中药OTC行业下游,考虑到其需要维持其药品平价口碑、保证其客流量,对中药OTC涨价有所制约。近年来,一方面由于零售药店店均服务人数持续下降(我国零售药店店均服务人数仅为2923人,低于美国5250人/家、日本药妆店7052人/家),另一方面由于化药集采带动部分化药慢病产品盈利能力下降,零售药店迫切需要提高其盈利能力:一、更多销售高毛利率的贴牌产品(占比有上限,超过一定比例将会伤客带来客流量下降);二、接受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中药OTC产品涨价,并在终端顺加价销售。
近年来,药品零售行业发生的一大变化即为线上销售额迅速增长。据统计2021年我国网上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达368亿元,同比增长51.49%。由于线上渠道对于产品质量和口碑较好的药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线上药店市场份额的持续增加,头部品牌中药OTC有望持续加速放量,在同品类中市场份额有望显著上升。
具体到中药OTC行业内部,根据量价增长性质、以及投资价值的不同,我们认为中药OTC可划分为三类:
非品牌中药OTC、品牌中药OTC和名贵中药OTC,越是品牌效应较强的中药OTC,其在线上的受欢迎程度更强。
由于中药OTC产品消费需求的的稳定性,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往往来自于产品提价,但是不同的产品其提价能力又不尽相同,其中市场地位较强、品牌力较强和原材料稀缺的OTC品种往往具备更强的提价能力。长远来看,提价能力更强的品种,其发展的天花板更高。
一般来说:直接提价:(1)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品牌力强的产品,一般每年直接提价约3-5%,部分药店毛利较高的产品,近年来每年平均出厂价提价幅度达7-10%。(2)原先价格低廉的品牌产品,其提价后价格仍显著低于市场同类,具备持续提价能力。
间接提价:(3)产品升级换代后提价。(4)依托强品牌,推出高价新品,提高品类均价。
品牌中药OTC具备四种提价路径
根据《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成功率(占比85.5%)、服务水平(占比46.1%)和价格(占比33.4%)是患者治疗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而患者放弃辅助生殖治疗的首要原因是价格(占比55.7%),其次是成功率(占比48.9%)和心理负担(占比41.1%)。
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MRB和ResearchandMarkets,随着患者人数增长,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使用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市场的扩展,全球血制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达332亿美元,2018-2022年CAGR为7.35%,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增长至457亿美元,CAGR达6.60%。
随着各项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以来中药的良好表现,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推动了上游中药材种植的发展,2023年,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70.92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随着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对于血细胞仪的持续采购和更新,全自动血细胞仪有望获得持续提升的渗透率,从而带动行业规模持续发展。截止2023年,我国全自动血细胞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6亿元,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与基础科研、体外诊断、疫苗、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快速进步相辅相成,虽然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49.59亿元以10.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的226.59亿元,增速远高于上述同期全球生物试剂市场增速。
根据《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披露数据,2016-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从5.4亿人增至6.6亿人,全国视力问题人口占比从39.2%升至47.1%,近视情况严峻。
调研显示,仅有半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蓝帽子的含义较为了解。从人群认知情况来看,蓝帽子概念在90后、85后及高线城市人群中相对普及,而70后、下沉市场人群尤其需要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蓝帽子概念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度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在正确认知蓝帽子标志含义后,87%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优先购买带有该标志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