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疗肝病的医院、医生、疗法等有很多,鱼龙混杂,其中不
可避免的有一些打“专业”、“权威”等旗号的进行欺骗患者的非法
行为。有很多病人往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这严重打击患者的
治疗信心,给患者带来承重的经济负担。
一.利用广大患者心切的心里,打着治不好或复发了免费治疗的
旗号骗人的。向患者承诺包治好,让患者先交押金,若治不好了退还
押金。结果病没治好,押金也不退了。甚至找不到人了。
二.打着免费为病人试治疗和试用药物的旗号骗人。先免费为病
人试治疗和试用药物,承诺有效了再交费治疗。其实他们都是先大量
用止痛和激素类药物治疗,见效很快,病人感觉很好就上当了。结果
是花了钱,病没治好,还会因大量口服止痛和激素类药物损害肝肾,
甚至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糖尿病等。
三.医托;医托就是医疗骗子,经常出没于医院挂号处、医院大门
附近、地铁口、火车站、汽车站、各大网络论坛、健康交流网站、正
规医院及周边旅馆的人,他们用欺骗的方法引诱患者及家属误入歧途,
把患者骗到一些无医疗资格的小诊所去看病,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
甚至抢夺财物。
四.以“军区医院”、“某附属医院”等名义,对“药品”疗效
进行虚假宣传,卖一些卖假药网站。实行药到付款,由于网上售药药
品质量与合法性得不到保证,存在很大风险,不要轻易邮购或网购药
品。
五.以“义诊”为幌揽财“健康讲座”和“义诊”本是一种公益
性和非盈利性医疗活动,但却被一些人用作骗钱揽财的幌子。非法
“义诊”、“讲座”的特点是:一是多选择双休日,在社区、老年活
动站、晨练场所等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受检
患者购买“神药”;三是为增加其“权威性”,组织者还会以“中国
糖尿病协会”、“冠心病治疗协会”等所谓民间协会“唯一指定”、
“推荐产品”为噱头,其中很多协会不是虚构就是冒用;四是基本上
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大家不要随意听信“健康讲座”的体检结果和
当场推荐的治疗仪及药物疗效。在参加讲座时不要被免费的小礼品所
迷惑,切勿冲动购买产品,一些自称“外面买不到”的产品往往是冒
牌货。
建议广大患者在治疗选择上要慎重,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而误了治
病大事。建议司法部门和医药卫生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医疗和医药领域
的诈骗行为,切实保障广大患者的利益。
第二篇:求职攻略:如何识破十大招聘骗术?
人们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骗局,诸如将推销员宣
传成“市场部经理”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规避求职陷阱?下面对
求职中常见的十大骗术进行了专题盘点,并列出对策,无论你是应届
生、还是职场老人都应提高警惕。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骗局。
例如不靠谱的虚假招聘,将招聘岗位进行“美化”,将推销员变成
“市场部经理”,将保险业务员称为“保险经理”,等等,上当受骗
的职场新人数不数胜。从“校园人”转型为“职场人”,应届毕业生
如何才能有效规避求职陷阱?下面对求职中常见的十大骗术进行了专
题盘点,并列出对策,毕业生务必提高警惕。
骗术一:只“试用”不聘用
求职者口述:应聘了一家公司做项目助理,说好先试用3个月,
试用期2000元,表现好才能转正。试用期间给到我的工作多到不行,
不得不天天加班,心想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刚开始都是苦的,就咬牙
坚持了。没想到三个月后,人事经理竟然表示“人职不匹配”,让我
走人……心里憋屈到不行。
专家建议: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
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一过,就以各种理由解聘。
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其中关于劳动报酬、
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
骗术二:“储备经理”变“卖保险”
求职者口述:在网上我投了一家金融公司的“储备经理”职位,
我才知道,原来这家公司把我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的,“储备经理”
竟然成了卖保险的!
专家建议:一些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
内容模糊化,以高职位的名义进行招聘,然后把求职者放到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