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卢建中有着24年训犬经验,他的心得于初入行者而言,弥足珍贵。
党的生日这一天,也是卢建中的政治生日。2007年7月1日,怀着无限的热爱与憧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4次荣获兵团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卢建中带犬训练。
□文/图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赵书城
通讯员王琴许竞文
明确发力方向
从小就崇拜民警,加之就读于动物医学专业,对动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2000年8月,卢建中大学毕业后来到兵团公安局警犬繁育训练基地(以下简称:警犬基地),从事犬病防治工作。
“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犬只很容易生病,影响了日常任务的执行。”卢建中回忆,参加工作之初,他只能依靠临床经验治疗病犬。后来,他向上级申请,赴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系统学习犬病防治知识。
6个月后,“充电”结束,卢建中回到警犬基地,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建立巡查制度、完善饲养条件……通过一系列措施,犬只感染病菌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治好犬病,见同事训犬成就感满满,卢建中也对训犬产生了兴趣。
可首次训犬,他就被泼了凉水。
卢建中训练的第一只警犬是德国牧羊犬,名叫“克德壮”,身形瘦削,性格内向,反应迟缓。“一旦增加训练难度,它就显得力不从心,最后,训练宣告失败。”卢建中说。
“娜丝达克”和“娜丝尔”是对兄弟。哥哥“娜丝达克”擅长鉴别和追踪科目。早在2009年,3岁的“娜丝达克”就在兵团公安局警犬技术比赛中获得鉴别第一名。相比之下,弟弟“娜丝尔”表现平平,仿佛被困在哥哥的光环下。
日常训练中,卢建中耐心观察“娜丝尔”的细微举动,渐渐地,他发现“娜丝尔”在追踪搜寻方面能力突出,于是为它量身订做了一套训练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后,“娜丝尔”获得兵团公安局警犬技术比赛追踪科目冠军。
能力乃立身之本
“日均2小时”,采访间隙,记者注意到卢建中的平板电脑阅读时长。
“我得紧跟警犬训练发展潮流。”卢建中说,平时,他会一边琢磨所学,一边开展训练,取得成效时记录总结、演练检验,遇到困惑时上网查资料、看书找答案,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总结养犬、训犬经验方法。
坚持不懈的学习是卢建中保留至今的习惯,这习惯的源头,是他对职业怀有的敬畏之心。
因何敬畏事情要从2019年他遇到的一次挑战说起。当年,还在以传统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为训犬基础的卢建中和同事了解到,外地警方早已引进斯金纳的行为学警犬训练理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差距立显。
专业知识的迭代直接影响警犬训练工作成效。
“虽然赶了上来,但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性。”卢建中说,作为党员,他更明白与时俱进是增强自身能力、更好履职尽责的关键。
如今,在卢建中的影响下,年轻的警犬训导员们每周召开创新会,碰撞训犬思路,探索警犬在打击新型犯罪方面的有效运用。
警犬适用于新型犯罪吗卢建中4年前就寻找到答案。
警犬能识别出小巧的卡片吗卢建中出发前就做了实验,他发现嗅觉灵敏的“辛巴”对集芯片、塑料等于一体化卡片反应灵敏,“卡片本身有细微的独特气味,警犬对此很敏感。”卢建中说。
投入实战,成效斐然。
传承赢得未来
24年的训犬经历为卢建中积攒了沉甸甸的经验,近年来,他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专业期刊发表了7篇专业论文。
现在,到了传承的时候。
“培育警犬训练人才是发展警犬训练事业的重中之重。”卢建中说,作为一名党员,他责无旁贷。
“90后”警犬训导员王玺善是卢建中的徒弟,“肯钻研,能吃苦,热爱训犬事业。”这是卢建中对他的评价。
在王玺善的印象里,卢建中总是在训练中结合实践经验传授理论知识。2023年,一次警犬追踪训练,见王玺善无从下手,卢建中走到他身边,告诉他先从嗅源发现、起点突破等方面建立追踪思路,再手把手带他追踪,直至训练完成。
同时,卢建中还负责警犬繁育和犬病防治工作。在他与同事的努力下,警犬基地已拥有300间犬舍,每年可繁育200多只优质警犬。
卢建中说,目前,他在思考将AI技术应用于警犬管理和训练中,“我在课堂上讲了这个想法,年轻民警都很感兴趣。这让我感到未来有无限可能。”卢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