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技创新简报总第59期

2.欧盟环境部长会议统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见

3.德国将建设一百万个公共充电站

4.德国颁发2022年度“联邦环境奖”

5.德国启动温室气体综合监测系统

6.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发起的“能源供应背景下的科研问题”提案提交至联邦议会进行辩议

7.联合国发布2022排放差距报告

8.国际能源署发布能源展望报告

9.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研究与创新未来战略”初稿

10.德国交通部启动编制《移动数据法》

11.德国联邦政府天然气专家委员会提交报告

12.德国联邦教研部支持建造世界首艘绿色甲醇驱动研究船

13.德国政府资助四个人工智能服务中心

14.德国继续开展NAKO长期健康研究

15.德国科学联席会议决定2023年科研预算

16.德国联邦内阁通过《国家沼泽保护战略》

19.德国联邦政府将加强教育科研领域的能源援助

20.欧盟委员会成立欧洲创新咨询委员会

研发前沿和学术动态

21.德国马普研究所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在阅读障碍的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

22.德国开发兼具快速和准确性的可移动病原体分析仪

23.世界第一个带高电荷离子的光学原子钟

24.德国研究所首次在三星5nm工艺中实现“小芯片-接口-IP”

25.德国81名青年科学家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启动基金资助

26.德国科学基金会开展13个新专项研究资助

行业和社会动态

28.德国总统颁发2022年度“未来奖”

29.德国联邦教研部颁发2022年度绿色英才奖

30.德国将设立一次性塑料基金

31.德国感染研究中心新抗菌药物研究

32.德国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拟在德累斯顿兴建新工厂

33.德国首个新建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入使用

34.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参观柏林催化实验室

新冠疫情专栏

35.德国将召开新冠后综合征学术讨论会

36.德国莱比锡大学征集受影响患者进行研究新冠长期症状:疲劳和脑雾是最常见的症状

37.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院对近期新冠病毒人工起源报道的科学回应

38.德国跨越式创新COVID-19RNA-药物

39.德国疾控机构公布新冠疫苗接种报告有关疫苗接种有效性的国际文献系统研究与评价

40.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开发新冠和流感双效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41.德国联邦教研部1000万欧元资助后新冠和慢性疲劳综合症临床研究

42.德国研究利用狗在大型活动前可靠地嗅出新冠病毒感染者

43.考科蓝德国研究组发布新冠药物Paxlovid的初步研究结论

44.长新冠症与心脏损伤研究

45.德国人群抗体比例研究

德国教研部长开始秋季科创巡访

10月25日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施塔克·瓦青格开始其对全国重要科研机构和公司的巡访,重点是绿色氢能作为未来可靠能源供应的保障。25日当天,瓦青格访问了位于柏林的亥姆霍兹材料和能源中心,了解能源供应领域新材料研发情况,参观同步辐射仪BESSYII、催化剂材料研究平台CatLab;赴不伦瑞克访问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和德国感染研究中心(DZIF),了解SORMAS流行病预警和管理系统在新冠疫情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人畜共患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等研究情况;随后施塔克·瓦青格在汉堡访问汉堡应用科学大学(HAW)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中心(CC4E)、国际知名的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MPIM),了解马普所新安装的超级计算机系统"Levante"运转情况。

27、28日行程中,施塔克·瓦青格将访问西门子能源公司、科隆大学(欧洲疫苗研究网络平台VACCELERATE)、Carbon2Chem技术中心、卡尔斯鲁厄能源2.0实验室和弗劳恩霍夫协会就业经济和组织研究院。

参考资料:

欧盟环境部长会议统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见

10月24日,欧盟环境部长会议召开,会上27个成员国对即将在12月7日至19日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BDCOP15)统一了欧盟共同的谈判指导方针。欧盟计划就一项雄心勃勃的生物多样性全球框架开展谈判,此外将倡导到2030年将全球30%的陆地和海洋置于保护之下。

德国环境部长莱姆克表示,“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气候危机和污染危机在内的世界三大生态危机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新的生物多样性框架逆转物种灭绝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趋势)”,全球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的监测和机制。

为实施全球框架,发达国家需要承诺增加在CBDCOP方面的资金,此前德国已经发出信号:最迟到2025年将之前的投资翻一番,达到每年15亿欧元。

德国将建设100万个公共充电站

德国联邦内阁在10月19日批准了“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规划II”。为实施该规划,德国政府预计投入63亿欧元予以支持,目标设定为到2030年建成100万个公共充电站。根据目前联邦网路局统计数据,德国目前拥有约7万个充电站,包括1万1千个快速充电站。德国到2030年设定实现至少150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上路,目前电动车注册辆为160万,其发展趋势迅猛。

交通部长维辛表示,电网融合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电动车占电网耗电量的0.5%,如果2030年实现1500万电动乘用车的目标,则耗电百分比将提高到8%。

德国颁发2022年度“联邦环境奖”

10月30日,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颁发2022年“联邦环境奖”,联邦总统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出席颁奖仪式并发表讲演。

除“联邦环境奖”,基金会今年同时授予两位年轻的环保运动代表MyriamRapior和农业活动家KathrinMuus荣誉奖(2万欧元)。

此次联邦环境奖是自1993年设立以来的第30次颁发,是欧洲金额最高的环保奖项。

德国启动温室气体综合监测系统

为未来更好的统计和监测德国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减少(温室气体吸收)的情况,10月18日至20日多个科学机构在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耶拿)举行为期三天的会议,正式启动“德国温室气体综合监测系统(ITMS)”。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将为联邦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准确的温室气体流动状态和趋势。

该项目新颖之处是对碳排放踪迹的追踪:在对大气浓度测量的基础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过程以及气象运输的建模,开展高可靠性的计算。所得出的可靠数据对为减缓气候变化决策、调控二氧化碳证书交易和开辟气候中和的经济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ITMS系统对来自不同监测系统的数据流进行了改善,包括地面、飞机和卫星,特别是新的卫星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莱梅大学的海因里希·博文斯曼教授表示,对大气浓度的高分辨率卫星测量实现了从太空对地球局部地点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强度的量化。

在ITMS框架下,联邦教研部将资助包括大气建模、监测数据等多个核心项目,ITMS合作伙伴包括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德国气象局、卡尔斯鲁厄气象与气候研究所、德国宇航中心大气物理研究所,此外还有联邦环境署和图能农业气候保护研究所。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发起的“能源供应背景下的科研问题”提案提交至联邦议会进行辩议

鉴于可预见的由目前能源危机(特别是新冠大流行的影响和众多领域成本增加)所造成的科研系统的削弱将带来消极的后果,并产生持久的、甚至有时是不可逆转的影响。德国现在应尽一切努力确保科研地标的稳固地位,确保其竞争力并加强对外科学合作政策。科学组织联盟可以开展相应主题的讨论,以便共同制定一项保护德国科研体系的战略。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AllianzderWissenschaftsorganizationen)是德国最重要的科学联盟,并定期就重要的科学政策问题发表建议。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eutscheForschungsgemeinschaft)是该联盟的成员,并在2022年担任发言人。其他成员包括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弗朗霍夫协会,亥姆霍兹联合会,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莱布尼茨联合会,马普学会,德国Leopoldina国家科学院和德国科学评议会。

联合国发布《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窗口在关闭——气候危机呼吁社会迅速转型》

10月2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窗口在关闭——气候危机要求社会迅速转型》。报告指出,国际社会仍远未实现巴黎目标,没有可靠的途径达到1.5°C目标,电力供应、工业、交通和建筑部门以及粮食和金融系统等领域的全系统转型将有助于避免气候灾难。

“1.5°C目标的窗口正在关闭,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减排45%。根据报告,当前的政策就将导致本世纪末2.8°C的升温,意味着我们正走向世界大灾难。停止向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这份报告以冷酷的科学术语告诉我们,大自然全年都在通过致命的洪水、风暴和熊熊大火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必须停止让温室气体充满我们的大气层,并停止快速排放。我们有机会做出渐进式的改变,但那个时候已经结束了。只有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才能使我们免于气候灾难。”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生说。

报告发现,尽管所有国家在2021年英国格拉斯哥气候峰会(COP26)上都决定加强国家自主贡献(NDC),但进展严重不足。今年提交的NDC仅比预计的2030年全球排放量减少了0.5GT二氧化碳当量。这种情况使世界温度上升远高于《巴黎协定》的目标,即远低于2°C、最好是1.5°C。据估计,无条件的国家自主贡献有66%的机会将本世纪全球变暖限制在2.6°C左右。对于有条件的国家自主贡献,那些依赖外部支持的国家,这个数字降低到2.4°C。仅当前的政策就将导致2.8°C的升温,突出了承诺与行动之间的差距。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世界需要在未来八年内以前所未有的水平减少温室气体。

为了以最低成本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C,到2030年,排放量必须比当前政策所设想的减少45%。对于2°C的目标,需要减少30%。

如此大规模的削减意味着我们需要进行大规模、快速和系统的转型。该报告探讨了如何在关键部门和系统中实现部分转型。报告发现,电力供应、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正在向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转型,但需要加快步伐。电力供应最为先进,因为可再生电力的成本已大幅降低。对于建筑物,需要快速应用最好的可用技术。对于工业和交通,零排放技术需要进一步开发和部署。为推进转型,所有部门都需要避免锁定新的化石燃料密集型基础设施,推进并应用零碳技术。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三分之一的粮食系统的重点领域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变需求侧的饮食习惯、改善粮食生产和粮食供应链的脱碳。

金融体系必须促成转型。全球向低排放经济转型预计需要每年至少4-6万亿美元的投资。大多数金融参与者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有限,原因是短期利益、相互冲突的目标以及没有充分认识到气候风险。政府和主要金融参与者需要金融体系及其结构和流程的转型,让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和其他金融参与者参与进来,建立合作国家的气候“俱乐部”、跨境金融倡议和公正的转型伙伴关系,这可以通过主权担保等可信的金融承诺工具来改变。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10月27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认为,由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危机正在造成深刻而持久的变化,有可能加速向更可持续和更安全的能源系统过渡,成为迈向更清洁、更安全未来的历史性转折点。

今天的能源危机正在带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复杂性冲击。天然气、煤炭和电力市场都感受到了最大的震动,石油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动荡。报告警告说,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问题持续存在,能源市场仍然极其脆弱,这场危机提醒人们当前全球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

除了试图保护消费者免受危机影响的短期措施外,许多政府现在正在采取长期措施。一些国家正在寻求增加或多样化石油和天然气供应,许多国家正在寻求加速结构变革。最引人注目的是包括美国的《降低通胀法案》、欧盟的“适合55计划”和REPowerEU、日本的绿色转型(GX)计划、韩国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结构中的份额目标以及中国和印度雄心勃勃的清洁能源目标。这些新措施有助于推动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到2030年达到每年超过2万亿美元,比现在增长50%以上。随着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平衡,煤炭从今天的危机中获得的好处是暂时的,因为在核电的支持下,可再生能源看到了持续的收益。因此,全球排放量将在2025年达到一个高点。

到2050年,在既定政策情景中,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从80%左右下降到略高于60%。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从每年370亿吨的高点缓慢回落到320亿吨.这与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5°C左右有关,远远不足以避免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今天的承诺与全球气温上升稳定在1.5°C左右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如果保持当今太阳能光伏、风能、电动汽车和电池的部署增长率,将导致比既定政策情景中预测的更快的转型。一些关键技术的供应链,包括电池、太阳能光伏和电解槽,正在以支持更大的全球雄心的速度扩张。如果所有宣布的太阳能光伏制造扩张计划都能实现,制造能力将超过2030年宣布承诺情景中的部署水平约75%。就制氢电解槽而言,所有已宣布项目的潜在产能过剩约为50%。

“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一种新的能源安全模式来确保可靠性和可负担性,同时减少排放,”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博士说。“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的《世界能源展望》提供了10条原则,可以帮助指导政策制定者度过化石燃料减少和清洁能源系统扩张并存的时期,因为这两个系统都需要在能源转型期间正常运行,以提供所需的能源服务消费者。随着世界从今天的能源危机中走出来,它需要避免因关键矿产价格高企和波动或清洁能源供应链高度集中而产生的新脆弱性”。

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研究与创新未来战略”初稿

10月24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研究与创新未来战略”(ZukunftsstrategieForschungundInnovation)初稿。该战略将代替此前德国政府的高技术发展战略2025(HightechStrategie2025)并将综合指导德国科技创新的今后发展方向。战略初稿还将送至其它联邦部委会签,并提交联邦政府内阁审批。此外,联邦政府还将根据以前的研究和创新政策战略搭建配套的咨询机构活动,比如像之前的高技术论坛等。

战略初稿约有47页,以加强德国创新力量和保证欧洲技术主权为目标并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以德国“在政治、经济、科学和社会领域的科研潜力”为标题列出了德国需要加强的弱势领域,如:与世界创新顶尖国家及创新高产出区位还有距离、在尖端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领域不处于领先地位、在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申报数量上仅处于中等排名等。

第二部分以“共同推动研究与创新”和“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标题展望了德国今后改善创新六个落实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制订新的研究和创新政策、紧密欧洲与国际关系的关联、鼓励参与科研、加强人才资助、实施更迅捷的研究与创新政策。

第三部分也是草案的最主要的部分以“积极塑造转型过程”为标题介绍了未来德国拟重点发展的六大领域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和可持续交通”、“促进气候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改善民众健康”、“保障德国和欧洲技术主权和发挥数字化的潜力”、“探索太空和开展海洋研究及可持续利用”和“增强社会韧性、多样性和凝聚力”。

德国交通部启动编制《移动数据法》

10月28日,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宣布启动编制《移动数据法》以规范交通领域数据的使用,法案计划于2024年对外发布。交通部维辛部长对此表示:“数据是我们数字化进步的基础。移动数据有助于市政当局改进公共交通服务,同时有助于通勤人员通过APP软件规划从家门口到工作单位的交通工具组合。”移动数据法是德国数字化战略实施的组成内容,有助于实现出行的现代化、数字化和气候友好。

当天有来自公共和私营交通公司、研究机构、社会领域及各联邦州的代表约75人参加启动活动。接下来的数周将组建不同代表团体组成的专项研讨会,深入讨论数据可用性、数据质量和数据使用规则等内容,计划有6场研讨会。研讨会结果将成为法规制定的基础。

法规制定还将考虑欧洲层面对移动数据的预期法律行动以及欧洲数据法案的结果。法规要点文件预计于2023年春完成,2023年底对草案第一稿进行部门投票,预计2024年通过。

在交通数据领域,德国现在已有Mobilithek和MobilityDataSpace(MDS)作为共享平台,前者取代了移动数据市场(MDM)作为移动数据的国家接入点,后者是欧洲Gaia-X云计划的组成。到2023年底,MDS将对Mobilithek进行整合。

德国联邦政府天然气专家委员会提交报告

德国联邦政府天然气专家委员会2022年10月31日向联邦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就保持节能激励措施的同时如何减轻公民和企业负担、如何将节能与长期能源转型联系起来提出了建议。报告侧重就增加天然气供应和减少消费措施提出建议。

一、应持续推进努力在欧洲联合采购天然气,在德国和欧洲增加天然气供应量。此外,应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在短期内提高德国的发电能力,同时减少用天然气发电。重点是扩大可再生能源,并大大加快步伐。

二、为了实现国家至少20%节约天然气目标,消费者应该在更短周期内掌握天然气消耗量,确定这个消耗量以后,以此为基础设立节能奖励金,创造额外的激励措施来实现节能目标,特别是在取暖费用完全来自天然气供热的家庭。

三、专家委员会建议在短期内采取更多转型措施,以节省天然气,包括对能源效率和供暖技术进行投资、改变电能热能供应,以及对建筑物的翻新等,优先考虑改造低效的天然气供暖多户住宅以及学校和医院。

四、扩大投资即促进措施的力度,制定废热利用战略。

五、明确天然气价格刹车制度在大企业将从2023年1月1日起生效,但提出一定限制条件:1.超过2.5万家大型企业其天然气价格刹车制度还必须受到欧盟国家援助条例的审查。经过密集谈判,德国联邦政府能够与欧盟达成协议,使得企业天然气价格制动的基本理念可以按计划在1月1日生效,但与天然气委员会的原始提案相比,有许多技术调整。其中保留的重要条款是:企业层面既没有单独的申请程序,也不会改变天然气委员会关于可以减免的比例限制在70%的框架,采购价格限制在每千瓦时7美分。企业必须向其登记参与该计划,选择加入并公开。2.委员会建议,只向受到能源价格上涨影响而保留在(德国)营业地点的公司提供援助。应通过集体谈判或公司各方(雇主/劳资委员会)或具有平等代表性的监事会之间的选址和改造协议来证明其企业营业地保留(在德国)。如果在特殊情况下不存在这种共同决策条件,公司必须证明至少90%的工作岗位在受到救援后结束后保留至少一年。否则将不得不偿还所获得的经济援助。

六、从2023年1月1日到2024年4月30日,设立紧急援助基金,该基金应该针对无法负担的中低收入家庭,无论是哪种能源,基于收入和能源成本的比例。在天然气和区域供热价格极端上涨的情况下为租户预付款的房东也应该获得无息流动资金的支持。还应为医院或护理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设立援助基金。家庭和企业都可能会有大量消费者被高能源价格的“新常态”所压倒,高水平能源成本有可能造成破产的威胁,从中长期来看也是如此,不管家庭和企业使用哪种能源,都应该得到进一步纾困。

七、建议暂停解约房租规定:应给予私人家庭至少六个月延缓期来偿还其能源债务,在联邦政府提出的住房福利兑现及公民真正得到补偿之前必须维持这一优惠条件。

八、从2023年1月1日起到天然气价格刹车机制结束,将为企业设立一项纾困计划,该计划可以根据新冠大流行的贷款运作机制进行设计。但应避免产生天然气消费者比其他能源消费者更有特权的情况。

德国天然气专家委员会在2022年9月23日由德国政府内阁宣告成立,目的是寻找降低天然气价格的最佳途径,该委员会由经济学家VeronikaGrimm、德国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主席SiegfriedRusswurm和化学工会(IGBCE)主席MichaelVassiliadis领导。德国红绿灯联盟政府自2021年11月成立以来,已经建立了三个专家委员会,分别是2021年12月成立的新冠委员会(Corona-Expertenrat)、2022年6月成立的转型联盟(dieAllianzfürTransformation),以及9月份成立的天然气专家委员会(KommissionfürGasundWrme)。

德国联邦教研部支持建造世界首艘绿色甲醇驱动海洋研究船

经过两年的建造,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AWI)的新研究船“UthrnII”已在不来梅港区命名。据该研究所称,此研究船的建造为海上环境保护树立了新标准。联邦教研部长斯塔克-瓦青格指出,“从外表看,这是一艘船,从里面看,它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研究平台。”

“UthrnII”是世界上第一艘为使用绿色甲醇驱动而建造的海船,因此对于北海(波罗的海)的海洋研究而言近乎二氧化碳中性。该船还可以在加热和制冷时节省能源。首次在船上使用水-水热泵,这只需要传统锅炉所需能量的五分之一。

联邦教研部为建造新船提供1445万欧元的资金。在年底将其移交给不来梅港的科学家之前,这艘研究船还需要完成一些剩余的建造工作。

德国政府资助四个人工智能服务中心

根据德国联邦教研部网站消息,德国政府自2022年11月初开始为四个人工智能服务中心提供资金。中心的任务是进一步推进德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促进知识转化。这些中心应促进获得计算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并促进人工智能的广泛转移转化。作为德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从人工智能研究到应用的桥梁,为德国的技术主权做出贡献,并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这四个中心是:西部AI(多特蒙德/波恩/尤利希研究中心/亚琛):结合了尤利希研究中心(FZJülich)和亚琛工大的大计算能力与Lamarr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所的AI能力;KISSKI(汉诺威/哥廷根/卡塞尔):专注于敏感和关键基础设施的人工智能,特别是在医药和能源行业;黑森州AI服务中心(达姆施塔特):重点是第三波AI,例如大型通用模型或数据密集型应用程序;柏林勃兰登堡人工智能服务中心(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特别致力于人工智能在受结构变化影响的地区的挑战和机遇。

德国继续开展NAKO长期健康研究

11月4日,德国科学联席会议(GWK)决定,将从2023年5月起继续联邦和联邦州共同资助NAKO健康研究的协议(第三轮),此次资助期为5年,资助金额为1.25亿欧元。

GWK主席、联邦教研部长瓦青格对此表示,两年多来一直面临遏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巨大挑战,同时不能忽视如癌症、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因此需要向NAKO研究继续提供资金,NAKO数据库的使用将促进科学、社会和经济进步。

NAKO健康研究是德国的长期人口研究,目标观察期为20年到30年,自2013年起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亥姆霍兹协会共同资助。NAKO由德国众多研究机构组成的科学网络共同实施,包括亥姆霍兹协会德国研究中心、莱布尼茨学会以及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目的是对常见病的病因进行可靠陈述,如癌症、糖尿病、传染病和心脏病与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关系,为疾病预防、尽早发现和妥善治疗创造机会。目前在德国有18个研究中心对约20万随机挑选的年龄在20到69岁的公民进行全面、反复的医学调查和生活习惯问询,NAKO数据库对于科学和医学突破,社会重大创新具有巨大潜力。

德国科学联席会议决定2023年科研预算

11月4日,德国联邦和州科学联席会议(GWK)作出数十亿欧元预算决议以支持来年科学研究。

根据当天的决议,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协会将在2023年得到联邦和州政府近14亿欧元的财政支持。莱布尼茨协会目前拥有国家意义上的97家校外研究机构。

德国工程院在2023年得到联邦和州两级政府370万欧元。

GWK同时批准了2023年的科学院计划,该计划由科学院联盟协调,两级资金达到7510万欧元,按《研究和创新公约》内容增长了3%。

在过去几月间,GWK分别决定的财政预算包括德国科学基金约35亿欧元(含科研项目资金),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约21亿欧元,德国高校与科学研究中心(DZHW)1010万欧元。

德国联邦内阁通过《国家沼泽保护战略》

11月9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由联邦环境部长莱姆克提交的《国家沼泽保护战略》,旨在更好的保护和恢复典型沼泽区域生物多样性,是实现气候保护目标的重要内容。战略措施的核心是重新润湿正在干涸的泥炭土壤,从而阻止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德国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有7.5%(约53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来自泥炭土壤的分解(排水及泥炭使用)。德国环境部长莱姆克表示,德国沼泽地的碳存储量等同于全德森林的存储总和,因此沼泽地保护对自然性气候保护至关重要。该战略是德国基于自然的气候保护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即加强生态系统,使之同时成为气候保护者和动植物栖息地。

根据战略措施,德国计划到2030年将泥炭土壤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减少至少500万吨。此外战略追求对自然状态沼泽地的持续保护,加强沼泽保护的研究、教育和国际合作。

科学家的科研活动正从各个角度影响公民的日常生活,另外一方面,公民参与科和创新活动,代表着社会关切与科研的融合,给科学和社会都带来了新附加值。公民积极参与科研与创新有多种形式,中心是激发民众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包括单个人参与,也包括群体形式的参与。

一、公民参与科研潜在优势

1.通过对社会问题和观点的反馈增加科学研究观点的多样性;

2.扩大知识库,在实用知识和数据收集领方面也有助于扩大数据库存;

3.创新过程与社会融合度,加强科研传播和应用;

4.公民更深入地了解科研及其过程;

5.激发和加深公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促进知识型社会的发展;

6.研究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增加科学在社会的接受度。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致力于提高科研的公民参与度,并积极提供支持,让科研和社会真正取得双重增家附加值。

1.根据德国《基本法》第5条第3款关于科研自由的规定,科学家自由决定民众参与科研的类型和范围,科学家有责任基于对科研结果的考虑而决定民众可能参与的科研活动所处阶段;

2.民众参与科研意味着高昂的组织成本,而且所占用的资源或影响科学研究的其他用途。因此,民众参与科研这件事情本身不应是目的,而是在于增加科学和社会附加值,证明科学家与公民在科学参与方面所付出精力和费用是合理的。在此背景下,定期审核科研参与措施的有效性亦显重要。

3.科学家为科学走向大众的努力应该得到普遍认可,同时科学家为此所付出的行动也是自愿的,属科研的一部分,必须维护科学的声誉作为前提。对科学家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其评估应建立在科学家的科研或设计的成果贡献程度基础之上;

2.不应期望在所有研究领域和项目中都有同等程度的民众参与。接近日常科研课题,例如社会预防性研究、有争议的应用领域,包括核能的使用、伦理问题如动物实验、基因工程等以及产品、服务和流程的优化,这些通常方便采取民众参与,而那里非日常性的科研活动或者应用性较低的领域,例如基础数学研究或量子计算等,在民众参与具体方式方面不是那么容易。

三、民众参与科学的形式

民众参与科研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公民可以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制定参与性措施之前必须考虑其影响。公民参与科研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规划、实施与传播阶段:

1、公民参与科研规划:

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问题通常由科学家自己根据研究现状来确定,科研人员与政策制定者以及社会密切互动,研究资助计划的制定是互动的重要方面。科学组织特别提倡科学机构吸收对科学感兴趣的公民的各种想法与设想,提供机会让他们为科学研究提出问题。可以通过传统的网络、平台以及实验空间的形式参与,例如仿真实验室或创客空间,也可以采用其他专门的交流形式,例如公民对话和创意活动。其核心措施包括:

1)科学家在决定此类参与形式、所吸收的科学课题以及如何整合到他们的研究中都必须是自由的;

2)一旦公民参与科学活动的选择和决策过程,应始终确保对科学家的评价是基于其在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理想情况是科学家通过推广性的活动和研讨会,提前让公民为有计划地参与科研规划做好准备,以便为他们提供为此可能需要的知识。

2.公民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CitizenScience公民科学)

公民参与研究项目的范围有传统的数据收集形式,例如报告鸟类和昆虫观察、参与指导抽样等,也包括新的参与方式,如公民将自己的想法汇入到在研项目之中。

科学组织联盟成员根据其不同的使命,以多种方式支持公民科学,推动公民科学项目,并作为白皮书《公民科学战略》(CitizenScience-Strategie2030fürDeutschland)的一部分,旨在扩展德国科学体系。其核心是:

1)公民参与的类型和强度,例如参与数据收集、分析、研究设计等,应基于研究领域和项目的具体需求,由科学家界定;

2)作为科研的组成部分,应加强公民科学与科学进程的整合,并应以可持续和结构性的方式更好地将资助手段与科学声誉挂钩;

3.公民参与科学传播

科学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科学传播首先有各种方式与途径推广科研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有多种与公民取得交流的方法。科学组织联盟在2020年推出“科学传播十点计划”(10-Punkte-PlanzurWissenschaftskommunikation,2020),目标是加强科学能够更好地被民众接受,将科学的传播更直接地与公民的具体生活环境紧密结合。民众参与式的科学传播,意味着社会对科研及其成果进行讨论,在科学知识传播方面德国社会的反馈,这些可以增加公民对科学及科研过程的理解和信任。其核心内容包括:

1)参与式科学传播:允许通过新的实验形式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创造性和独立的追问,使用新的媒体互动方式,考虑对科学的保留意见,并允许情感上有效的对话可能性;

2)研究结果应在公民的直接日常现实中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以便覆盖相对难以普及到的目标群体也得到科学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科学较为熟悉的群体。科学型博物馆在此起着核心作用。

11月22日德国联邦经济与气候保护部网站消息,德国副总理兼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当天在巴黎参加为期两天的欧空局部长级会议。欧空局部长级理事会是欧洲航天局(ESA)的最高决策机构。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今天,德国从法国手中接过欧空局部长理事会主席一职,并将担任这一职务直至下一届欧空局部长级会议。

德国联邦政府将加强教育科研领域的能源援助

欧盟委员会成立欧洲创新咨询委员会

根据德国工程院网站消息,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研究创新委员玛丽亚·加布里埃尔(MariyaGabriel)以及德国工程院(acatech)联合主席JanWrner和ReinhardPloss在慕尼黑宣布成立欧洲创新咨询委员会。

“欧洲必须确保其战略弹性,以确保其公民的福祉。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欧洲创造产品、流程、服务和商业模式等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成功将它们推向市场并留住它们的能力。欧盟委员会的欧洲创新议程及其旗舰倡议和措施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布里埃尔在演讲中再次强调了创新的巨大重要性。“欧洲创新议程旨在将欧洲定位为全球创新领域的领先者。新的欧洲创新咨询委员会将支持我们努力确保欧洲成为最优秀的人才与最优秀的公司携手合作的地方,也是深度技术创新蓬勃发展并在整个大陆创造突破性创新解决方案的地方。”

“它汇集了来自科学界和工业界的高级决策者,就短期、中期和长期挑战提供反馈。

欧洲创新咨询委员会是咨询机制,旨在支持欧洲创新议程的战略发展,以及与欧洲科学和工业的高级代表讨论创新议题。它为欧洲工业、科学和政府部门之间基于事实、开放和信任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透明和公正的平台。欧洲创新咨询委员会将开展多种形式工作,例如圆桌会议或定期工作级别会议。第一次圆桌会议计划于2023年4月举行。

德国马普研究所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在阅读障碍的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

德国马普心理语言研究所(位于荷兰Nijmegen)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组成的一支国际联合研究团队于首次在确定阅读障碍的特定基因上取得科研突破。在被研究发现的42种基因变异中,约有三分之一被确认会影响一般认知能力和所获的教育程度。

德国开发兼具快速和准确性的可移动病原体分析仪

11月2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消息,该协会生产技术研究所(IPT)、界面技术与生物工程研究所(IGB)和制造创新中心(波士顿)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了兼具PCR检测准确性和抗原检测快速性的病原体分析仪,能够在20到40分钟内得出可靠检测结果,对比新冠PCR检测更具经济性。

分析仪的创新之处还在于,每一个信号点在捕捉到对应的病原体时,其捕获的分子在光线照射下会发出不同的荧光辐射。每一个信号点如同一个小测试。这种多路测试一方面提高了检测准确性,另一方面同一个芯片、同一个样本可以同时检测多达12种不同类型病毒。分析仪模块化的设计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病原体。目前分析仪有待规模化生产后进一步降低检测成本,最终不超过1欧元。对于芯片,研究人员采用卷对卷生产工艺,信号点的打印可以采用3D打印或丝网印刷工艺。

世界第一个带高电荷离子的光学原子钟

11月2日,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消息,该院下属实验量子计量研究所(QUEST)研究人员实现并鉴定了世界第一个带高电荷离子的光学原子钟。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期《自然》杂志。

光学原子钟是有史以来最精确的测量设备,也是当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如用于测试物理常数的恒定性或大地测量学的高度测量。QUEST研究所与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布伦瑞克工大合作,首次实现了基于高电荷离子的光学原子钟,这类离子具有非凡的原子特性并对外部磁场的敏感性较低。

高电荷离子是宇宙空间广泛存在的物质,如出现在太阳和其他恒星中,因为失去许多电子而具有很高的正电荷。因此这种离子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相比中性或弱原子更牢固,可以作为狭义相对论、量子电动力学和原子核的敏感探针。PTB物理学家LukasSpie表示,带有高电荷离子的光学原子钟能够更好的测试基本原理,如“在五电子系统中测试以前其他实验无法做到的理论预测-量子电动力学的原子核反冲”。

研究人员此次克服了高电荷离子的测定和冷却问题,目前的原子钟实现了1017中2次(2Teilen)的不稳定性,媲美当前众多原子钟。

德国研究所首次在三星5nm工艺中实现“小芯片-接口-IP”

德国弗劳恩霍夫集成电路研究所自适应系统开发部(IIS/EAS)首次在三星5nm技术中实现小芯片(Chiplet)接口IP项目,项目基于开放计算项目(OCP)的“电线束”(BunchOfWires,BoW)标准。IIS/EAS专家安迪·海因里希表示,在该项目中实现了BoW标准下每通道16Gbit/s的最高数据速率。该工作为在世界范围快速采用小芯片技术提供了初始支持。

IIS/EAS致力于实现可定制的小芯片解决方案,其中诸如Die-to-Die接口(同一个封装内的两个芯片裸片间提供数据接口的功能块)标准化是解决方案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将不同生产厂商的电路成功整合,避免芯片安装问题。IIS/EAS是三星电子先进晶圆代工生态系统-SAFE的IP合作伙伴,同时是基于BoW的接口IP提供者。

背景:Chiplet技术能将不同工艺节点、不同功能,甚至不同材质的Chiplet,如同搭积木一样,通过先进封装技术集成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级芯片(SoC),以平衡芯片计算性能与成本。

德国81名青年科学家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启动基金资助

德国此次仍是启动基金的最大赢家,共有81名青年科学家入选,其次是英国(70)、荷兰(40)、法国(39)。在国籍上,德国国籍科研人员也是最多,有70人,其次是意大利(41人)、以色列(30人)、荷兰(28人)。德国巴伐利亚州此次有13名青年科学家入选,人数为德国各联邦州首位。

德国科学基金会开展13个新专项研究资助

11月25日消息,为继续加强大学内的尖端研究,德国科学基金DFG新设立13个专项研究项目。从2023年1月1日起,这些包括微生物网络、稀土元素在内的特殊研究将初步获得为期四年,总额1.66亿欧元的资助,项目经费中可以包含22%的间接成本。13个项目中有5个是由跨区域合作研究中心(SFB-TRR)中的多个项目申请高校共同承担。除此次资助周期外,DFG拨款委员会还决定未来延长这13个专项资助周期的可能,最长可达12年。13个专项的内容如下:

1、纯数学领域的“几何和表示论中的整数结构”(SFB-TRR,比勒费尔德大学和帕德博恩大学);

2、“应用于氧化物电陶瓷的费米能级工程-FLAIR”。通过费米能级工程生产和赋能新型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氧化陶瓷(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3、“微生物网络-从细胞器到广泛的生命群落”,更好的了解细胞器的进化、微生物网络和核心代谢路径的空间结构和动态,未来有针对性的控制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寻找健康、营养和生态领域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杜塞尔多夫大学);

4、“大脑力学研究EBM”,深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过程(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

5、“免疫细胞拓扑的围产期发育”,深入了解婴儿子宫内以及出生于母体分离对免疫系统的影响(SFB-TRR,弗莱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

6、“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网络”(哥廷根大学);

7、“4fforFuture”研究稀土的分子级和纳米级化合物化学及其物理特性(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8、“高分子概念了解细胞功能”,分析了DNA、RNA或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聚合物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细胞中的过程及其功能特性(美因茨大学);

9、“不同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的异质性和功能特化”(美因茨大学、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

10、“多粒子量子系统数学及其集体现象”(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和图宾根大学);

11、“遗传多样性”,研究微生物和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知识,通过自然机制长期改善植物健康和提高植物生产力(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和图宾根大学);

12、“通过细胞膜编码的功能可塑性”,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病理研究的核心课题(奥斯纳布吕克大学);

13、“传染病决策过程DECIDE”开发替代抗菌剂的新治疗方法,专注引发宿主反应的病原体(维尔茨堡大学)。

德国总统颁发2022年度“未来奖”

10月26日,2022年度“德国未来奖”由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授予卡尔蔡司显微镜公司(CarlZeissMicroscopy)的三人科研团队,表彰他们为长期观察活细胞所开发的新型显微镜。获奖者是物理学家ThomasKalkbrenner,RalfWolleschensky和JoergSiebenmorgen。

之前观察细胞或微生物的荧光显微镜使用激光照射用生物标记物制备的样品。激光刺激生物标记物发光,从而让生物过程清晰可见。问题是激光通常会影响或损伤样品。新开发的显微镜扩展了所谓的“光栅光片显微镜(Gitter-Lichtblatt-Mikroskopie)”,与创新的光学元件相结合,实现了在不影响活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高分辨率荧光观察。这为基础研究领域更好的追踪细胞内活动,寻找新的疾病诊断方法和药物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德国未来奖——联邦总统技术和创新奖”设立于1997年,被视为德国最重要创新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目前奖金额度25万欧元,表彰在技术、工程科学、自然科学、软件和基于算法等领域有助于价值创造、就业和应对社会挑战的创新。

德国联邦教研部颁发2022年度绿色英才奖

德国将设立一次性塑料基金

2025年春季,制造商就需要根据2024年投放市场的产品数量向基金缴纳费用。具体征收率和向市政当局的支付体系将有具体法规确定。所需的数据库正由联邦环境署组织课题研究,研究结果在议会审议前提交。2025年秋,市政当局将从基金中获得用于废物管理的资金。根据初步调研结果,基金年收入将达到4.5亿欧元。

德国感染研究中心新抗菌药物研究

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宣传周(WAAW),世界卫生组织再次警告人类面临的全球最大威胁——对抗生素和其他微生物制剂耐药性的增长。德国感染研究中心(DZIF)正在开展此类研究,包括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监测耐药性的扩散和设计感染控制措施,当前研究方向如下:

1、噬菌体针对性对抗耐药细菌。噬菌体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或补充,德国布伦瑞克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SMZ)的ChristineRohde教授正在开发一种噬菌体疗法,防止可引发血液感染的医院病菌。(Dr.ChristineRohde,T:+495312616220E-Mail:chr(at)dsmz.de)

2、抗结核病新药。结核病是全球因感染引发病亡的主因,结核病治疗的最大挑战是耐药菌的不断增加。DZIF研究人员在新抗生素BTZ-043基础上与“创新和治疗结核病的国际联盟”(简称UNITE4TB)正合作开发新药物。目前处于临床测试阶段。(慕尼黑大学医院MichaelHlscher教授,T:+4989440059801E-Mail:hoelscher(at)lrz.uni-muenchen.de)

3、防治医院细菌的新活性成分。图宾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科研人员与噬菌体医药创新公司HyPharm合作开发新的活性成分对抗医院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该成分来自噬菌体中的高效蛋白质,可针对性杀死鼻腔常见细菌。(图宾根大学AndreasPeschel教授,E-Mail:Andreas.Peschel(at)uni-tuebingen.de)

4、蠕虫感染新药。波恩大学AchimHoerauf教授通过珊瑚素A(CorA)开发新抗蠕虫感染药物,防治河盲症和象皮病。(Dr.AndreaSchiefer,E-Mail:andrea.schiefer(at)uni-bonn.deoder)

此外,德国感染研究中心作为欧洲抗菌疗法孵化器(INCATE)创始成员,与科学、工业及公共部门合作伙伴开展国家和国际合作,快速开发抗菌和抗病毒疗法。(Dr.TimoJger,E-Mail:timo.jaeger(at)dzif.de)

德国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拟在德累斯顿兴建新工厂

据德国商报报道,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Infineon)公司总裁汉那贝克(Hanebeck)于11月15日(周二)宣布在下一年度将加大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公司营业额将从目前的9%增加至10%,利润率将从目前的19%增加至25%。并且,英飞凌公司将在德累斯顿投资50亿欧元兴建一个新的芯片工厂。不过新工厂的兴建计划还在等待德国联邦政府的配套资金。英飞凌公司在亚洲和美洲的工厂一般都能得到所在国家约40%的配套资金。这样,英飞凌公司在德累斯顿的新工厂有望能得到20亿欧元的政府配套资金。如果资金能够顺利按时到位,新工厂将于2023年秋开始兴建并于2026年开始投产。这将为德国21世纪20年代后五年的芯片产业增加助力,投产后,新工厂的年销售额将达50亿欧元。此举也被纳入了欧盟芯片法案(ChipsActderEU),而该法案目前尚未发布,最快也要等到2023年1月才能审批生效。德国萨克森硅产业协会主席弗兰克也于同日表示,现阶段对于未来实现欧盟芯片法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布鲁塞尔和柏林的政府部门应该加速按计划一致行动,按时发布战略政策,批准给予企业配套资金,以使项目可以按计划建成投产。

德国首个新建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入使用

据德国商报近日消息,德国首个新建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威廉港(Wilhelmshaven)与德国天然气管网并网。这是一座浮动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以惊人的速度在开始建造后的194天后建成,年底前这里还将建成第二个这样的接收站。另外,德国Regas公司也争取于年底前在德国北部的鲁布明市(Lubmin)完工另一座LNG接收站。如果一切顺利,德国将在2023年完工7座浮动式LNG接收站,总接收量约为300亿立方米。

德国在去年(2021年)通过北溪一号管道线接收了约6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一部分为德国自己消费,另外一部分继续转送至其它欧洲国家。德国去年的天然气消费总量约为900亿立方米,新建的LNG接收站可以部分补偿由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的缺失,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当前某些急迫的天然气短缺状况。此外,德国还在威廉港、史塔德和布鲁斯波伊特新建了三座固定式的LNG接收站,不过这种接收站要到2025年或2026年才能完工。

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参观柏林催化实验室

联邦教研部长贝蒂娜·施塔克-瓦青格参观了位于柏林Adlershof科技园的催化实验室(CatLab)。CatLab是由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马普学会化学能转换研究所和柏林亥姆霍兹研究中心支持的催化研究平台。该联合项目的目标是实现重要创新,为绿氢经济做出贡献。在访问CatLab期间,部长深入了解了薄层催化剂生产和表征的最新技术发展,以及原位分析和数字催化的特殊方法。

“我想让德国成为氢共和国。我们已经是绿色制氢技术的世界领先者。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快氢经济的发展。多年来,联邦教研部一直在对必要的研发进行投资。CatLab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施塔克-瓦青格部长在访问期间强调说。

柏林亥姆霍兹科学中心主任BerndRech指出,“为了使我们的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必须以工业规模生产绿氢并将其加工成基础化学品和合成燃料。新型催化剂和催化过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BeatrizRoldán-Cuenya指出,“我们正在寻求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来开发创新的薄层催化剂,将数据科学、现实条件下的材料表征和技术开发紧密联系起来,并在研发的早期阶段与工业界合作。”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RobertSchlgl指出,“BESSYII同步辐射源的能源材料现场实验室(EMIL)非常适合在实时条件下研究催化过程。数字催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使用人工智能方法来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材料。此外,新型反应堆正在与工业界一起开发。”

CatLab反应器和表征实验室位于邻近的柏林洪堡大学综合科学研究所(IRISAdlershof)。CatLab与同样位于Adlershof的洪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UniSysCat卓越集群合作,融入了柏林的大学研究领域。CatLab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资助超过5000万欧元。这个为期五年的建设项目将整体耗资约1亿欧元。柏林亥姆霍兹中心(HZB)和两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弗里茨哈伯研究所(FHI)和化学能转换研究所(MPICEC)正在汇集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与柏林洪堡大学一起构建研究平台。在X射线源BESSYII附近,正在为CatLab建造一座新的办公和实验室大楼。

德国将召开新冠后综合症学术讨论会

德国莱比锡大学征集受影响患者进行研究新冠长期症状:疲劳和脑雾是最常见的症状

德国莱比锡大学医学院正在征集有疲劳、脑雾或嗅觉问题的LongCovid(新冠长期症状)患者。由MarkusLffler领导的莱比锡大学团队也研究这些神经症状如何在受影响的患者身上发展。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大约400到500名愿意在三年内接受多次检查并参加在线调查的患者。

“我们正在寻找感染后12周仍有症状的人,尤其是神经、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症状,例如头晕、难以入睡,或者疲惫不堪,甚至无法再走几级楼梯。”莱比锡大学医学院的MatthiasNüchter指出,“我们怀疑新冠会导致血管出现长期损伤,而这些也会导致大脑区域出现问题。”研究人员怀疑,受损的血管甚至可以解释新冠病毒的心理后果,例如抑郁症。那些注册参加的患者将接受全面的体检和详细的验血。医生们还测试嗅觉和味觉、血压、握力、神经和认知能力,并测量行走时的氧气含量。要求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参加头部的MRI扫描。

但参与研究并不意味着获得额外的医疗。由于研究和患者护理是分开的,研究人员不得开具或推荐任何疗法。通过与大学门诊部和全科医生密切合作,他们被允许将收集到的信息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应用于他们的患者。

在科学界,LongCovid(新冠长期症状)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当患者在检测结果呈阳性4周后仍有症状时,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在谈论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将LongCovid定义为一种疾病,其中受影响的人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三个月仍出现症状,持续至少两个月。

疲劳和脑雾是LongCovid最常见的症状,症状有时不同于急性感染期间的急性发热或咳嗽。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LongCovid在许多情况下的特点是神经系统问题。在几轮调查的16000多名参与者中(平均年龄40.5岁,女性比例为62.6%),52.2%的人报告持续疲惫和疲劳。43.7%的人失去了几个月的嗅觉,40.4%的人抱怨所谓的脑雾,即头昏脑胀的感觉。在JAMANetworkOpen杂志上,该研究的作者写道,感染LongCovid的风险在女性和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明显。在病毒进化过程中,新冠长期症状病例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受长期症状影响的患者比以前少了。因此,研究人员证实了英国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在夏季计算出,大约10.8%的感染者在delta变种期间经历了新冠长期症状,而自奥密克戎出现以来只有4.5%的人经历过。根据这项新研究,至少两次新冠疫苗接种也将降低长期新冠风险。然而,不能完全排除该风险。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院对近期新冠病毒人工起源报道的科学回应

近期bioRxiv发表的预印本中,论文作者(一名维尔茨堡大学医院研究人员和两名美国研究人员)通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排序统计分析,得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人工合成的结论。维尔茨堡大学专家通过对预印本进行审查,认为该研究分析并未对病毒人工合成的结论提供可靠依据,SARS-CoV-2起源问题仍悬而未决。

德国跨越式创新COVID-19RNA-药物

10月26日消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与马尔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的“RNA-药物”联合课题组正与工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针对病毒基因结构的抗病毒药物。在德国跨越式创新署(SPRIND)的支持下,该课题组于去年建立了抗病毒分子测试系统,确定了多个临床前候选活性成分。由此“RNA-药物”课题组通过严苛SPRIND评审继续获得继续资助的资质,得到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140万欧元的扶持。

该项目人员发现,新冠病毒的“阿克琉斯之踵”可能是其基因组的三维结构。该RNA不但包含了病毒蛋白的蓝图,同时通过所谓的“非编码区”调节病毒的生命周期,并最终促成新病毒颗粒在人体宿主细胞中成熟。法兰克福大学HaraldSchwalbe教授领导的“COVID-19核磁共振(NMR)联盟”查明了这些三维控制结构。“RNA-药物”课题组以此为基础鉴定低分子量抑制剂,抑制剂通过与RNA结合阻止新冠病毒繁殖。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不同RNA病毒中的三维RNA结构极为相似,同时极少受变异影响,因此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当前新型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同时对未来抗病毒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新冠病毒变异株或其他RNA病毒。

11月3日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公布了月度新冠疫苗接种监测报告,其中有关疫苗接种有效性国际文献的系统研究与评价部分如下: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拜恩泰克开发针对新冠与流感联合疫苗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拜恩泰克(Biontech)及其合作伙伴辉瑞公司(Pfizer)已开始一项针对新冠和流感联合疫苗的临床试验,候选疫苗将两家公司已获批准的针对奥米克戎亚变体BA.4/BA.5新冠二价疫苗与辉瑞的流感疫苗结合在一起,候选药物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美国有180名18至64岁的人参加联合疫苗第一阶段研究,第一批受试者本周已经接种了疫苗。Biontech公司总裁萨辛(UgurSahin)透露,混合疫苗是通过在一种疫苗中结合两种适应症方案,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实现对两种严重呼吸道疾病共同免疫。

德国联邦教研部1000万欧元资助后新冠和慢性疲劳综合症临床研究

后新冠综合征(PCS)外在表征差异巨大,通常伴有严重疲惫。部分受影响人员患有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ME/CFS。目前对于两种疾病的诊疗知识仍处于起步阶段。柏林夏里特医院研究人员在联邦教研部支持下成立了国家临床研究课题组,开展对治疗PCS和ME/CFS药物的临床初步研究,资助资金约1000万欧元。

夏里特医院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部分后新冠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通常由传染疾病引发,在新冠疫情前德国估计就有25万的病患。目前医学界对于这两种病症的机理和治疗手段知之甚少,此次对药物和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是为尽快审核批准有效治疗手段,重点是使用已有的用于其他疾病的药物。首批测试的三组药物分别针对炎症、循环系统障碍和自身抗体(攻击特定内源蛋白的抗体)。同时鉴于还没有针对这两种疾病的特定诊断方法,所有临床试验还将建立全面的生物标记和记录诊断过程。

此次国家研究的机构包括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MDC)和夏里特医学院共同组建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心(ECRC)以及夏里特医院的神经病学诊所。生物标记物分析在夏利特医院的免疫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以及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项目管理单位除夏里特医院外还有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伊萨尔河右岸医院,而石荷大学医院UKSH是合作单位。

德国研究利用狗在大型活动前可靠地嗅出新冠病毒感染者

经过特殊训练的狗能够嗅出新冠病毒感染——甚至在PCR核酸检测呈阳性之前,这是德国汉诺威兽医大学(TiHo)的研究人员发现的。TiHo小动物医院院长兼该研究负责人HolgerVolk指出,尽管现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政府已经解除新冠病毒限制措施,但新冠病毒检测犬仍然有用。该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健康》杂志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狗是一种预警系统。有了它们,像德国大陆集团或大众汽车这样的大企业将拥有一种相对便宜的筛查工具来提高防疫水平。”

在TiHo研究项目“回归文化”中,科学家们在去年汉诺威的四场音乐会上采集了汗液样本。参加音乐会的人还提交了用于抗原快速检测和PCR检测的拭子。总共从2802名参与者那里获得了汗液样本、测试结果以及有关疫苗接种状况和慢性疾病的信息。八只受过训练的狗识别出99.9%的新冠阴性样本和81.6%的阳性样本。研究负责人沃尔克指出,这表明狗不仅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靠地区分样品。根据TiHo的说法,狗还用于其他医学领域:因此它们可以检测各种类型的癌症、疟疾以及一些细菌和病毒感染。

考科蓝德国研究组发布新冠药物Paxlovid的初步研究结论

11月15日消息,考科蓝协作组织(Cochrane)的科隆大学医院考科蓝传染病组对Paxlovid治疗新冠疾病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整理,截至2022年7月1日有2246名参与者加入随机对照试验(对Paxlovid的有效性进行了动态审查),除8个仍在进行的研究外,已有1项研究已经完成。

根据现阶段结果(证据基础可能在未来发生变化),可以看出Paxlovid能够降低未接种疫苗的高危病患的病亡率以及改善病患的状况。试验是在病患出现症状后5天内开始治疗。该研究组人员将证据确定性评为低级,因为总体的住院和病亡人数较少,结果分析的方式方法可能导致系统性错误。研究人员提示,对于经常服用其他药物的老年人,在使用Paxlovid时可能会因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经常出现的是味觉障碍和腹泻。

Paxlovid自2022年1月上市,其包含的成分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直接针对病毒,而成分利托那韦(Ritonavir)减缓奈玛特韦在体内的分解,提高有效性。但利托那韦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由于Paxlovid在欧洲通过快速审批通道上市,缺乏广泛研究数据,缺乏对该组合成分的长期稳定数据,因此第一批次的药物保质期较短,已经于2022年11月到期。生产商辉瑞最近提交了新的稳定性数据,欧洲药品管理局将新生产药物的保质期提高到了18个月。但市场上旧包装药物在随后几个月将陆续过期。

德国一项针对新冠感染有“长新冠症”者的心脏损伤研究报道

德国北部广播公司11月23日“健康”杂志刊登有关新冠长期症即“长新冠症”((LongCovid-19l)的研究报道。摘编如下:

在新冠大流行的早期就很清楚,Sars-CoV-2病毒不仅会损害肺部,还会损害许多其他器官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系统,即使急性新冠症状期结束,循环系统的并发症也会发生。幸运的是,此类疾病大多是暂时的。感染新冠后,心动过速或胸部压迫感等症状可能会令人恐惧,但“长新冠症”很少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炎症或其他心脏损伤

(一)研究表明新冠感染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二)“长新冠症”的症状常表现为心动过速、胸痛、呼吸急促

根据统计,德国多例报告有人在感染新冠后他们仍有心脏问题并担心其背后原因,这些人在医院急诊部和心脏病学门诊都有记录。即使是许多年轻、健康的患者在数周甚至数月后也不会再次感到完全恢复,感染自己有心动过速、心悸、胸痛或呼吸急促等症状。

(三)一般长新冠症患者的心脏病发作和心肌炎症几乎没有大损害,进入过严重新冠病程痊愈者损伤难以预测

根据目前可用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严重新冠病程的人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尤其是在有既往病史的人群中。其他人在感染新冠后仍然遭受胸压和心悸,但可以预期这些症状会改善,通常会在几个月后消失,不应该引起太大担忧,虽然专家建议仍然有必要去心脏病专家进行检查。

德国人群抗体比例

德国目前85%的60~64岁、64%的65~79岁、40%的79岁以上群已接种第四剂疫苗。在79岁以上的年龄组中,有38%的尚未有过四次抗体暴露(包括通过接种产生的S抗原体以及由自身感染新冠而获得的N抗原体);5%的没有出现3次抗体暴露。在有既往病史的群中,47%~56%的人尚未确认有四次抗体暴露;4%~8%尚未有3次抗体暴露确认。在德国联邦州中,未达到3次确认抗体暴露的例在6%到20%之间。

THE END
1.FPGA赋能的新一代智能测量平台,助力加速科研创新FPGA赋能的新一...FPGA赋能的新一代智能测量平台,助力加速科研创新 FPGA赋能的新一代智能测量平台,助力加速科研... 11月15日上午10:30,与Liquid Instruments的应用工程师王乐博士一起,揭秘FPGA如何加速神经网络的部署与运行。王博士将分享Moku平台的最新进展,展示其如何整合FPGA技术,实现神经网络的高效能、低延迟操作,并探讨这些技术在...https://weibo.com/2610767685/P0htEbT8J
2.首页共助高校科研发展 高校IT开发征集 免费领取系统解决方案 推进产教融合创新 论文致谢征集令 选择科研狗 我们顶刊见 材料测试 能谱类 电镜类 波谱类 色谱质谱类 物理性能 声学类 力学类 热分析吸附类 元素光谱类 更多>> 材料测试·能谱类 专业材料测试服务平台 ...http://sci-go.com/home
3.测试狗科研服务的个人主页测试狗·科研服务(ceshigo)国内领先的科研服务团队,高度专注于各领域分析测试和模拟计算,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的科研服务,量身制定最优的测试方案。 注册信息分享作者至 24小时热文 更多 国足VS日本首发:曹永竞搭档韦世豪 张玉宁替补待命 俄方:若乌使用西方非核导弹发动攻击,俄可使用核武器回应 守住3300...https://mp.sohu.com/profile?xpt=OTdkZDI3MjAtODI4ZC00MmEwLWE5NTEtOWZkOWRmNmUzYmFl
4.测试狗科研服务有限公司测试狗科研服务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专栏,每天实时更新有关测试狗科研服务有限公司招标公告、企业采购、拟在建项目等一系列商业信息,查询更多测试狗科研服务有限公司信息尽在比地招标网。http://www.bidizhaobiao.com/company_738215984465227776.html
5.成都测试狗科研服务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同意猎聘《猎聘用户服务协议》及《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成都测试狗科研服务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天府新区湖畔路北段366号1栋3楼1号,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成立于2018-10-15,目前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及存储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https://www.liepin.com/company/gs49454469/
1.生物测试生物类检测服务生物测试服务 提供高效、精准的生物测试服务,包括动物实验、临床前CRO、细胞生物学等,为科学研究与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支持! 售前咨询 优惠活动 热搜产品: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负染色技术生物样本透射电镜(TEM)动物模型 显微成像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微生物实验 蛋白实验 分子互作平台 药物筛选平台 病理检测 分子及生化...https://www.ceshigo.com/sycs-2-0.html
2.成都测试狗科研服务有限公司专业可靠的科研服务平台,可提供FIB、同步辐射、SIMS 、球差TEM、原位测试、XPS、SEM、TEM、BET、ESR、AFM、Raman、EBSD、RBS、SQUID、EPMA、同位素分析、固体NMR等一系列分析测试、计算模拟服务以及定制化解决方案https://a300010647.casmart.com.cn/
3.复旦复达仪器测试平台高端测试 冷冻电镜|球差电镜 FIB-SEM|TOF-SIMS 土壤测试 土壤肥力测试|常规水质分析 植物常规检测|饲料及原料检测 服务流程 正确定制,流程化服务,满足各类科研需求 测试流程 绘图流程 分析/计算流程 1·注册 注册复旦复达仪器测试平台会员 4000+仪器实习预约 ...https://www.fudatest.com/
4.测试狗科研平台原创铁电压电分析仪发展历程及其在各行业的成就-测试狗 铁电压电分析仪(Iron Voltammetry Analyzer)是一种用于研究铁电材料特性的仪器,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电子学、物理学等领域。 2024-09-10 17:08:20492 原创半导体禁带宽度测定:荧光光谱PL-测试狗科研测试 ...https://blog.csdn.net/wj45500/article/list/
5.测试狗·科研服务测试狗·科研服务 网址583 wj45500 手机版纠错 科研测试 成都世纪美扬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测试狗”,设有微观结构实验室和理化分析实验室,拥有 SEM、TEM、ICP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自有仪器设备,并已取得CMA资质认定。此外,测试狗平台与国内外众多科研单位合作,拥有稳定的同步辐射商业机时,以高端仪器设备共享互联,...https://www.80wzbk.com/siteinfo/3875.html
6.成都测试狗科研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测试狗是国内科研服务行业知名品牌,主要从事科研仪器共享,为我国科研工作者提供便捷的测试服务以及专业的模拟计算服务。公司总部设立在成都,已经在北京、武汉、长沙、南昌设立分部。公司18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瑞典皇...https://m.jobui.com/company/16280932/
7.测试狗科研服务的博客测试埃加智能:打造智慧实验室生态,提供“软硬一体化”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埃加智能是测试狗科研服务平台旗下智能设备板块,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控制并联动所有IOT设备,并与上百种智慧实验室安全场景形成生态协同,可为用户提供“软硬一体化”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管理系统 智能终端 解决方案 原创7月前18阅读...https://blog.51cto.com/u_15703264/article/year2024
8.仪器介绍丨ICP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它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高温电离特性与质谱计的灵敏快速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 复旦大学复达科技科研狗仪器测试平台 ——科研服务领导者 科研狗仪器测试平台专注科研服务,以分析测试为核心。团队核心成员全部来自美国密歇根...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205/00/68173213_949558543.shtml
9.登录测试狗·科研服务测试狗科研服务AA影视(www.aa4.cc)是一家专业的电影资源网站,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影资源在线观看服务。我们拥有丰富的电影资源库,包括最新上映的电影、热门电视剧、经典老片等,所有影片均支持高清播放。A 收藏 555电影 最新Netflix新剧、韩国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https://www.bidianer.com/site/326589
10.实验实习报告范文(通用10篇)实验室与郑州三磨新磨具磨料有限公司、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金海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湖北昌利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郑州博特硬质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省特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禹州市和汇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郑州中科新材料专业孵化器服务中心、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瑞典...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10528220457_1098903.html
11.电子工艺实习报告通用15篇所以单片机测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老师检查合格,并且版面整洁。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2 在电子工艺实习的过程...三、加强实践环境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地方高校资金渠道不畅,加上对实践教学...镊子:夹持焊锡或去除导线皮; 螺丝刀:拆组机器狗; 钳子:裁剪导线或焊锡; 焊锡(锡铅合金):固定焊脚...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shixibaogao/51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