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到《金瓶梅》,武松形象由英雄变为“凡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温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都有武松这一共同人物形象,虽然两部作品关于武松的故事情节有重叠之处,但是由于作者的刻意安排,“矮化”武松英雄形象,使《水浒传》中一个人人称颂的打虎英雄武松变成一个在《金瓶梅》中有着人性显著弱点的凡人武松。
在清代以前,作家对于自己作品的“著作权”并无明确的概念,反以作品被抄袭而广泛流传为荣。所以很多作者直接借用现有文学作品中的素材或摘录原文进行创作,在小说作品中更为明显。《金瓶梅》就是借用《水浒传》中武松的题材进行创作,但是却“旧瓶装新酒”,突破了之前武松故事的限制,将武松挪到一个不同的故事背景中,塑造了一个“同中有异”的武松。
因为《金瓶梅》借用了《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框架,在其中填充新的内容构成的。《水浒传》的二十三回至三十一回与《金瓶梅》的一至六回和第九、十回还有第八十七回关于武松的故事情节基本相同,可以说,武松作为一个次要角色贯穿于《金瓶梅》全书。两书都包括了武松景阳冈打虎,阳谷县当都头,遇兄,冷遇嫂,出差,武大被害,知县包庇,设计杀嫂,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上梁山等情节。只看这些情节的话,两部书中的武松形象也是大致相同的,都是秉性刚烈且武艺高强的硬汉。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一身豪气容不得半点龌龊的智勇英雄,《金瓶梅》中的武松则成为了带有小市民的世俗气的凡人。两部作品中的武松形象的不同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从武松与其哥哥武大的关系中看武松形象
《水浒传》中武松的哥哥武大对武松既依仗又信任,武松对武大也是怀着感恩与敬佩,可以说兄友弟恭。《金瓶梅》虽然也写武氏兄弟情深,但是有几处读来却觉得兄弟有隙。《水浒传》中武松一出场便表达了对哥哥的思念之情。柴进和宋江舍不得武松一再挽留时,武松说:“因哥哥多时不通音信,只得要探望他”。在街头突然相遇,武松见是武大,“扑翻身便拜”,这是毫无准备的第一反应,可见对武大的敬重。相比之下,《金瓶梅》中作者借其他人之口,简单介绍了“要去寻他哥哥”武松见了武大后的反应是“欢从额角眉边出,喜逐欢容笑口开”,仅仅是惊喜,并无敬重。特别是写邀武松搬到家里住时,《金瓶梅》中全是潘金莲一人主张,武大并不开口,武松却答应了“既是嫂嫂厚意,今晚便有行李取来”。武大为何不邀请武松同住,是怕武松觊觎潘氏的美貌,不信任弟弟?武松为何立刻答应了潘氏的邀请?哥哥已经娶妻,他应该避嫌才是。相比于《水浒传》中武大对弟弟的完全信赖和武松的光明坦荡,便觉得兄弟之情里多了一些小市民的狭隘。作者一点改动,使武松形象产生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效果。
(二)从对武松打虎情节的处理中看武松形象
《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对打虎细节的描写堪称经典。而《金瓶梅》对于武松打虎的过程没有细致描写,仅仅借应伯爵的口说出老虎“被一顿拳头打死了”,然后以几个“怎的”将《水浒传》中接近一回的内容一笔带过,使武松英武形象大打折扣。《金瓶梅》将笔墨着重于打虎归来后的场景。书中描写道:“只见一对对缨枪的猎户,摆将过来,后面便是那打死的老虎,好像锦布袋一般,四个人还抬不动。末后一匹大白马上,坐着一个壮士,就是那打虎的这个人”。一段毫无生气的描写与《水浒传》中武松归来后乘凉轿,挂花红缎匹,被众人簇拥而来的热闹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几乎不见武松打虎归来为民除害的喜悦与豪气。武松打虎是武松成为英雄的一个起点,《金瓶梅》删略了武松打虎过程,等于人物少了一个彰显孔武有力、勇猛强壮以及临危不乱的舞台,使武松的英雄形象一开始便没有建立起来。可以说《金瓶梅》中只有一个武松的开场形象就是一个“壮汉”,离“英雄”有些差距。
(三)从对武松杀嫂情节的处理中武松形象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武松形象的不同是必然的,也是刻意为之的。《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在不改变武松故事基本情节的前提下,使武松由英雄变成凡人,看似不经意,实则独具匠心。
(一)两部作品主题不同
袁行霈先生将《水浒传》的主题概括为“忠义”。这是一部写草莽英雄的作品。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英雄,讴歌了智慧,讴歌了本真,讴歌了正义,赞扬了反叛精神,它推崇自然人性中的原始的善。作者意图通过理想化的人物唤醒英雄主义。所以《水浒传》中的武松是“力”与“勇”的象征,他是光明磊落,心胸坦荡,敢作敢为的英雄。虽然武松也有缺点,如在景阳冈不听酒家的劝告执意进山,被施恩父子利用等,但这也是可以看做武松真性情的一部分,瑕不掩瑜,武松依然是一个光辉的英雄形象。
(二)两部作品的情节详略、人物设置不同
在《金瓶梅》中,主角是西门庆,武松退居为配角,成为故事的线索。《金瓶梅》的作者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使武松由英雄变为凡人。
1、武松故事的详略安排
《水浒传》中作者对武松非常重视,用大约连续十回的篇幅(称为“武十回”)来写武松的“成长”经历。而且作者对武松形象的塑造也近乎完美无缺,也难怪金圣叹在对水浒英雄分类时,评价武松为“上上人物”。而《金瓶梅》中仅武松遇兄、冷遇嫂、出公差、潘氏与西门庆偷情、武大被害、武松杀嫂等故事情节与《水浒传》文字篇幅大致相同而且缺少对于武松在遇兄之前的经历描写,如对“三碗不过岗”的经历只字未提。《金瓶梅》对武松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的情节以107个字概括了《水浒传》整整三回的内容,比《水浒传》还缺少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等能彰显武松光辉形象的事迹,使其形象暗淡不少。而且这些略写和略过不提的过程正是武松思想发生转变的催化剂。这些情节的缺失使武松的形象远不如《水浒传》中那么血肉丰满,真实动人。
2、武松故事情节流程的改变
《水浒传》中二十三回至三十二回集中描写了武松,武松由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再到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反叛,一步步由渴望建功立业对朝廷抱有希望的“顺民”到对朝廷失去信心,最后被“逼”上梁山。这一过程是不间断的,紧凑的,英雄形象也是在一过程中一步步确立并巩固的。如果说武松的故事是一条完整的线那么《金瓶梅》中武松的故事以“点”的形式穿插在作品中,他最开始是西门庆与朋友的谈资,后来错杀李外传“成全”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他最后的出现是为了潘金莲命运的结束。
《金瓶梅》中增加了皂隶李外传和武大女儿迎儿这两个《水浒传》中不存在人物。李外传的出现使得潘金莲和在西门庆逃过一劫,多了几年寿命,并敷衍出其他故事。而且通过武松误杀李皂隶,也可以看出武松的鲁莽和冲动。“众人道:‘这是李皂隶,他怎的得罪都头来?为何打杀他?’武二道:‘我自要打西门庆,不料这厮晦气,都和他一路撞在我手里。’”只为一时气愤,不计后果,便杀了无辜的人,这绝非好汉所为。李皂隶的死着实冤枉,而武松也为他的冲动而付出代价——错过杀西门庆的时机。
迎儿这一人物的设定,可谓作者的神来之笔。既可凸显潘金莲的狠戾毒辣(潘金莲虐打迎儿),又使武松的形象跌至尘埃。武松杀死潘金莲和王婆以后,武松把迎儿倒扣在屋里,迎儿说“叔叔,我害怕”,武松却回道:“孩儿,我顾不得你了”。迎儿在武松杀死王婆和潘金莲时尚且“唬得只掩了脸”,武松却把她与两个死相可怖的人扣在屋里一夜!可见他只是把迎儿当做杀死潘金莲的工具,丝毫没有顾及迎儿情绪与安危,如此冷血而不近人情。不仅如此,武松还在杀人后搜走了王婆的钱财,然后“越后墙,赶五更挨出城门”逃命去了。入室搜刮钱财连钗环首饰也不放过,自己一人独占钱财,这都与水浒英雄的重义轻财大相庭径。迎儿因武松的出逃被拘数日,最后是邻居姚二郎把迎儿从县中衙门出来,嫁与人为妻小。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尚且如此照顾迎儿,而迎儿唯一的亲人武松却弃她而去,还连累一个女孩受牢狱之苦,对比之中可见武松的寡情与自私。若是武松看重与武大的兄弟深情,理应照顾武大唯一的女儿。如此看来,武松虐杀潘金莲更多是为自己被刺配孟州所受之苦的一种宣泄,而少了为兄弟复仇的重情重义之感。
此外,《金瓶梅》中事事皆体现了世俗生活和商业生活中“钱”的重要作用。对于钱财的“斤斤计较”与《水浒传》中“论秤分金银”截然不同,所以武松也不免沾染“铜臭”之气,而少了水浒英雄的江湖豪气。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武松形象由英雄降为凡人。虽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我们很难明确《水浒传》和《金瓶梅》的作者,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两部作品中了解作者对于人性的认识。《水浒传》的作更加相信人性的善良,对人抱有希望,认同英雄。而《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则认为人性是微妙复杂的,不能简单的区分为善恶两类,自然也认为不存在道德高尚的英雄。
我国有些作品中也出现了同一人物的不同变形。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奸雄,而在郭沫若的《蔡文姬》中却是一个能臣贤相;在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是一个无奈和亲的无辜女子,在曹禺的《王昭君》中却成了一个自愿和亲的友好使者;司马迁的《史记》把伯夷和叔齐当做抱节守志的典范,而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伯夷和叔齐迂腐而狼狈;白居易《长恨歌》中杨玉环是一个令人同情的“红颜祸水”,而白朴《梧桐雨》中的杨玉环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貌美尤物......尽管这些作品的变形与《水浒传》和《金瓶梅》中武松形象的改变有一些不
同之处(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人物,而且人物主人公地位基本不变),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文学写作方式得到广泛认同。这种写作方式不仅方便不同时期不同作家抒发自己的情感,也为文学史上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金圣叹,《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湖南:岳麓书社,2005年版
[2]李时人,《金瓶梅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
[3]兰陵笑笑生,刘心武点评,《刘心武评点金瓶梅》,广西: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
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武松堪称最经典的人物之一,他高大魁梧的身材,侠肝义胆的忠勇,对兄弟情谊重于泰山,英武俊朗的形象令人难忘。本文的缘起,主要讲一些读者和观众不知道的,武二郎背后的故事……
一、山东版《武松》祝延平和央视版《武松》丁海峰是怎样发现的?
1979年日本拍了一部《水浒传》,剧情出格,把我们气坏了。山东电视台副台长金钊发誓要拍一部中国人的水浒,经过筹划后,认为拍摄水浒耗资巨大,首先要选定演员。首选人物就是武松,因为他是妇孺皆知的英雄,山东好汉的代表。导演首先考虑山东人、会武功。最初选定的是青州人丁汝俊,曾是济南京剧团的武生演员,但他长得白白净净,扮演林冲倒是适合。
这时有人向编剧赵长海推荐了祝延平,他是济南京剧团的武生,功夫自然不弱。祝延平老家是泰安肥城人,与历史上武松的老家清河都距离东平湖不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个人气质上祝延平就无限接近传说中的武松。正在上戏表演系上学的祝延平闻讯赶来试戏,王俊洲一见他,身材凛凛,相貌堂堂,双目如电,眉似刷漆,身材足有一米八以上,一张国字脸恰似武二郎再现。导演拍案叫绝,当即认为他是扮演武松的不二人选。
果不其然,电视剧《武松》1981年率先在山东台播出,收视率飘红,央视和各个地方台争相重播,祝延平也一炮而红,成为当时的一线明星,彻底改变了他的演艺生涯。
张绍林心想:山东版的武松形象倒是合适,但是勇猛有余,还有些匪气,只有英武帅气的武二郎才能打动潘金莲的芳心。他要找的的武松是英俊爽朗、充满年轻人的朝气,外形帅气、令男人嫉妒的人。正当他无计可施的在楼道里走来走去的时候,无意中来到剧组的一个房间,在这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帅气阳光的男一号丁海峰,一下就把张导吸引了,一拍大腿,就是他了。
在接到剧组的通知后,刚从吉林艺术学院毕业闯荡北京的丁海峰心情特别激动,在整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他不怕苦不怕累,表演十分认真,在拍摄武松打虎过程中,甚至动用了真老虎,导演还为他买了保险。丁海峰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扮演的武松被认为是不可超越的经典角色。
二、武松打的老虎是什么品种?武松打虎的真实内幕……
武松打虎是电视剧中最经典的场面之一,关于武松打死的是什么品种的老虎,大家众说纷纭。现在地球上还存在五个品种的老虎:西伯利亚虎(俗称东北虎)、孟加拉虎、苏门答腊虎、印度虎和华南虎、由于东北虎体型硕大,活动范围局限于东三省,因此概率不大。而华南虎体重大约210公斤,个头较小。但是山东地界历来没有大森林,这只华南虎如何从长江以南流窜到齐鲁大地,实在是未解之谜。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种,俗称“中国虎”,目前已经濒临灭绝。这种老虎头圆、耳短,四肢有力,尾巴又粗又长,胸腹部有白毛,全身布满橙黄色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短而窄的条纹,体侧有菱形花纹,是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
有人认为武松打虎纯属作者杜撰,据传是施耐庵在做私塾先生时,在后阳岗看到一个壮丁武阿二把睡在树下的黄狗给打跑了,经过作者添油加醋变成了武松打老虎,后阳岗改名景阳冈。
作为最靠谱的解释,要查找历史典籍的记载:有人在《西湖大观》《杭州府志》中找到新线索。北宋年间有个杂耍艺人名叫武松,杭州知府见他武艺高强便聘为都头,后升为提辖。但是知府因得罪当朝大奸臣蔡京的儿子蔡鋆被罢官。蔡鋆上任之后更加肆意盘剥老百姓的钱财,人送绰号“蔡虎”!
做过提辖的武松当然义愤填膺,为了替蒙冤的知府鸣不平,武松决定为民除害,不顾生死杀掉了恶贯满盈的蔡鋆。然而,作为当朝一品太师蔡京岂能善罢甘休,武松被锒铛入狱,遭受酷刑惨死狱中。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件事,武松打死蔡鋆的事迹以讹传讹,说成了武松打虎,这应该就是小说中故事原型。现在西湖岸边,还有武松墓供人凭吊,墓前有当地百姓敬立的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宋义士武松之墓”。
三、武松对潘金莲有没有动过真感情?
一般人认为,虽然潘金莲一直对小叔子情有独钟,而且处处暗送秋波,私心暗笃,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武松始终是铁板一块,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武松正处青春,没有恋爱经历,却也明辨美丑,潘金莲姿容绝代,正处妙龄,鉴于叔嫂的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要说武松没有受到一点诱惑,心念没有一丝动摇,作为男人毫无反应那真是撒谎。
在小说中潘金莲摆酒引诱武松一段中,那情势话头,欲火中烧的阵势,武松早已心知肚明,比如这句:武松也知了四五分,自家只把头来低了。(明显想打退堂鼓)
接着潘金莲进一步勾引,去捏他的肩胛,武松已有六七分不快意(此处有些进退两难)。但是潘金莲不识趣,还要火上浇油,电视剧中,潘金莲嗔怪道:“叔叔老虎都不怕,难道还怕女人吗?”这句话打中了武松的七寸。确实,武松面对强敌从无畏惧,但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武松是个正常的男人,七情六欲别无二样。
但是,在纲常伦理面前,在兄弟情谊亲如骨肉的大是大非面前,武松最终选择了斩断情思,守住男人最后的底线。然而武松又是矛盾的,虽然他和嫂子撕破了脸面,心里却留下了重重的阴影,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他选择了逃避。这也从侧面看出,假如潘金莲变本加厉或者再出杀招,武松很害怕自己陷入感情漩涡而举措失当。
为了躲开潘金莲欲火熊熊的眼神和窈窕婀娜的身姿,武松决定利用给县丞办事远离这个家,让自己的脑子静一静,彻底忘掉这个女人。然而,鬼使神差的是,武松的离开促成了西门庆趁虚而入,对哥哥武大的死,武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没有处理好与潘金莲的感情关系。在认清潘金莲水性杨花的本性后,武松应该做的是留在身边保护哥哥,女人不是老虎,但是女人比老虎厉害。
有意思的是,潘金莲扮演者台湾美女王思懿竟然真对扮演武松的丁海峰动了感情,戏里戏外对他穷追不舍,情意绵绵,直到今天,王思懿依然孑然一身躲避婚姻,因为她眼里的“叔叔”是那样完美,两人却又有缘无分,徒费相思。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郎才女貌的爱情确实比差距巨大的婚姻杀伤力强,武大的悲剧并不意外,因为他与潘金莲本来就不合适。
四、武松的感情迷局,他为什么不找女朋友?
作为梁山好汉中,与浪子燕青、小李广花荣齐名的一流帅哥,武松终其一生孑然一身,感情方面一直是个空白,众多美女对他情有独钟,为何武二郎始终不为所动呢?我认为主要有3个原因:
1.嫂子潘金莲对大哥的背叛让他心灰意冷,这件事在他心灵里留下了深深地创伤,他以偏概全的认为女人都是水性杨花的祸水,从此关闭了感情的闸门。潘金莲美丽、多情、嘘寒问暖、对自己关怀备至,在武松心目中对嫂子的第一印象是很好的。
然而自从吃酒挑逗、屡次撩拨到后来毒死哥哥,让武松对她深恶痛绝,必欲杀之而后快。武松设灵堂手刃潘金莲,祭奠了哥哥在天之灵,也在内心深处斩断了情思,扯尽了儿女情,这种感情创伤一旦造成很难治愈,这是一种钝刀割肉的长痛,跟随一生。
2.武松发配牢城营,被张都监蓄意提拔,经介绍养女玉兰与武松相识,恍惚之间,武松好像又找到了初恋的感觉,他与玉兰订下终身,共诉衷肠。然而这一切是那样的短暂,张都监十面埋伏算计武松,被识破后武二郎心灰意冷,血溅鸳鸯楼,这时候武松杀红了眼,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他认为玉兰利用和欺骗了自己的感情,从而对未婚妻玉兰举起了屠刀。
初恋的悲凉结局让武松又一次痛彻心扉,即使在孙二娘十字坡前邂逅并对他的婚姻大事多方费心,但是武松已经感觉四大皆空,生无可恋,并决绝的改换了头陀打扮,从此以行者的身份混迹江湖,感情对他从此杳如黄鹤。
3.武松入伙之后,梁山好汉人才济济,英雄列列,但是这是个男儿国,女头领人数比例不到3%,而且都有夫婿。即使武松相貌堂堂、英姿勃勃,却也没有天造地设的姻缘等着他,尽管山寨之主宋江对他关怀备至,在相亲市场也是压箱底的抢手货,奈何造化弄人,武松的妻宫始终空缺。
征方腊损兵折将后,众头领十去七八,武松从假头陀变成真和尚,斩断尘缘,遁入空门,直至八十无疾而终,令人嘘唏。
五、武松上梁山前杀了多少人?在今天怎样判决?
众所周知,武松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疾恶如仇,惩奸除恶,奸顽卑劣之人无不闻之丧胆。但是,但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武松视朝廷法规于无形,为了报仇而大开杀戒,毫无怜悯之心,多次犯下严重的刑事案件,称他为杀人犯并不为过。
在《水浒传》中,武松分别犯了什么罪,杀了多少人,按照今天的法律条文,司法机关应该怎样判决这些案件呢?
1.武松初次登场就因为杀人避祸奔走逃亡,在柴进庄园里藏匿,假如没有杀死人,根据《刑法》第232条,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时他已经是通缉犯身份了。
2.为了替哥哥武大报仇,武松没有选择向官方报案,同时作为县衙门里的一名都头(相当于现在公安局刑警队长),知法犯法,私设刑场。通过极为血腥的方式先后将毒害哥哥的嫂子潘金莲、奸夫西门庆和拉皮条的王婆一一杀掉,尤其还把潘金莲剖腹挖心,先后割下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人头。
此时他已经无可争议的犯下故意杀人罪,并且情节严重。根据《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即使武松杀人事出有因,但他警方的身份和三条人命依然难逃一死。即使按照西方的法律条文,至少也是终身监禁。
3.到了后面,武松因为大闹快活林被张都监陷害二次入狱。在押送的路上,两个公差试图对他下手,武松奋起反击,先后干掉两个公差和张都监派来的杀手。此处暂且算他正当防卫,量刑酌情从宽吧,但又是四条人命在手。武松并未善罢甘休,开始报复行动,血溅鸳鸯楼,把主谋和帮凶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一个不留全部消灭,可谓罪上加罪。
4.尤其不可理解的是,此时失去理智的武松开始大开杀戒,先后杀掉的人包括:马夫、厨房2个丫鬟、2个仆人、张都监夫人、养娘、2个奶娘和3个儿女,总计12人。这些人都是中下层的劳动人民和无辜者,血溅鸳鸯楼这段,对武松的个人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这都应该成为一号案件被限期侦破,并且武松难逃死刑。
5.到了后来武松夜闹蜈蚣岭,出手击杀王道人师徒,至此,武松上梁山之前,已经身背20条人命,称他为杀人重犯并不为过。更不要说武松入伙后东杀西讨,南征北战,杀敌无数,并被人喻以“杀神”称号,无人能比。
从这里可以想见,宋朝是一个法纪如何散漫的朝代,一个犯了二十多条人命的罪犯奔走数年,案件始终未能侦破。而武松人到中年后最终出家,不知道跟踪这些案件的公人们是怎样收场的?
六、武松酒量到底如何?在水浒英雄里排名第几?
作为名著《水浒传》里面知名度排名第一的好汉,大家对于武松的酒量都很好奇,景阳冈喝了十八碗见了老虎照打不误;快活林喝了三十碗拳法不乱,山东人的海量让人咋舌,但是也不至于千杯不醉吧。
其实里面另有玄机,宋朝白酒的酿造技术处于萌芽阶段,酿出的酒普遍比较浑浊,酒精度数一般不超过12、3度,相当于今天的精品啤酒或者低度红酒。就酒花和外表而言,与今天日本的清酒和绍兴的黄酒十分相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晁盖智取生辰纲时,白日鼠白胜需要在白酒了下蒙汗药了。
在醉打蒋门神这一回,武松走了十几里路,沿途10多家酒店一共喝了30碗酒,宋朝的酒碗宽口浅底,实际上也就装二两多。武松喝了那么多,又是分批次慢慢喝掉,路上不免挥发和去个厕所,相当于喝了两扎啤酒的酒量,这在今天的山东并不稀奇。所以,武松醉打蒋门神之时脑子十分清醒,他是装醉。
再说武松景阳冈打虎在酒肆的狂饮,这个小饭馆独具特产“三碗不过岗”的粮食酒,很具有技术革新精神,老板掌握特殊秘方,酒精浓度大约在20度以上,接近于今天的低度竹叶青、桂花陈或者香槟酒。
武松一口气喝了18碗,大口吃肉,中间没有停歇和醒酒,这种一口焖的节奏容易上头。而18碗酒相当于3.6斤,平均20度以上,换算成今天的高度白酒应该在一斤半左右,这种酒量在今天的鲁西南、胶东一带根本称不上酒神,当地能喝二斤的高手并不鲜见。
武松之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英雄,在于他酩酊大醉之后还能够依靠本能打死一只体重四百多斤的华南虎,胆量过人、遇事不慌、绝处逢生,打虎封神,说他是数一数二的英雄,无可辩驳。梁山好汉个个大腕吃酒,人人海量。那么武松的酒量在108人能拿冠军吗?我看未必。
比如李逵,铁塔般的身材最能狂饮;再看林冲,细斟慢咽千杯不醉,喝慢酒的高手都能后发制人;还有活阎罗阮小七,朝廷赐御酒招安众英雄,阮小七在船头和兄弟们喝光了所有御酒,至少超过十坛,这御酒的度数应该接近30度,所以阮小七酒量与武松不相上下。
《水浒传》里头号酒神代言人首推花和尚鲁智深,在经典回目大闹五台山一节中,渴极无奈的鲁智深路遇卖酒的挑夫,酒瘾大发,毫不费力地喝下了整整两桶美酒,意乱神迷,打上山门,力推神像。看这酒量,今年青岛啤酒节的冠军非他莫属,在水泊梁山,武松只能对大和尚甘拜下风了。
武松打虎大家都知道,因为实在是太出名了。很多人一说到武松就想到武松打虎,却不知道武松除了打虎,还打别的,比如说打狗,打恶人,打女人。要评价一个人,就要看看他都做了什么事。
施耐庵老爷子对武松是花了很多笔墨的,用了整整十回来写武松,我们先来看看这十回都讲了武松的那些事迹。
纵观武松的这一系列故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喝酒、打人,喝酒、打虎,喝酒、杀人,喝酒、调戏妇女,喝酒、打狗。
从章节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武松特别喜欢喝酒,而且有严重的暴力倾向,特别是喝醉酒之后,这种暴力倾向更是难以控制,可以说是遇人打人、遇虎打虎、遇狗打狗。
我们来细数一下武松的经历。
一、清河县喝酒打人
这段经历作者没有正面描述,而是通过几个对话交代出来的。武松在阳谷县做了都头之后,在街上遇到哥哥武大。武大道:“二哥,你去了许多时,如何不寄封书来与我?我又怨你,又想你。”武松道:“哥哥如何是怨我想我?”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
看吧,武松在清河县喝酒打人是家常便饭,时常吃官司,害的哥哥不曾有一个月清净。
可以说,武松在清河县就打人无数,最终因为打死人(以为打死了)逃到柴进庄上避难。
二、柴进庄上喝酒打人
武松到柴进庄上来是避难的,柴进好心收留他,好酒好肉招待他,按理说,武松应该有所收敛,但你看看他在柴进庄上怎么表现的:
说话的,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後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看吧,别人好酒好肉招待你,你把别人的庄客打个遍,这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吧。所以柴进后来也不请他喝酒吃肉了。当宋江来投奔柴进,柴进请宋江喝酒时,就没有叫武松一起。宋江为了躲酒,在走廊里遇到武松,来看看宋江和武松初次见面的情况:
看吧。第一次遇到宋江,因为宋江呲了他的火锨柄,就要跳起来打人,武松这脾气也太暴躁了。武松在后文对张青说: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
你看他这些年打的是些什么人,有几个算是天下硬汉?他哪里是只要打天下硬汉了。
其实直到这里,武松都还只是个喜欢酗酒打人的泼皮无赖罢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英雄好汉的行径来。
三、景阳冈醉酒打虎
终于到了武松的高光时刻,景阳冈打虎。打虎之前,照例是喝酒。在三碗不过岗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店家其实是很负责任的,几次三番劝阻武松不要再喝,可是哪里劝得住。你看文中怎么说的:
从这一段不难看出,武松的脾气又暴躁又不听人劝,酒家好心,怕他醉倒了,没药医,他却要“通教你屋里粉碎!”,酒家开门做生意,最能察言观色,酒家肯定也看出来如果真的不给他筛酒,他是真的会打人的。
酒家看他要走,又劝他景阳冈上有老虎,不要一个人上去,枉送了自家性命。你看他怎么说: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酒家道:“你看麽!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恶意,倒落得你恁地!你不信我时,请尊便自行!”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自进店里去了。
这里不难看出,武松的性格多疑、固执、不相信人、不听人劝。
武松为什么要一个人过冈,因为他不相信冈上有老虎。所以也不存在为民除害的初衷,打虎只是个意外,自保而已。真的遇到老虎,他还是害怕的,毕竟以前只打过人,没有打过虎。你看他: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虽然害怕,但也不好意思返回,怕被耻笑。
再来看下打虎的过程: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真的打老虎,武松还是害怕,棒子没打到老虎,反而打在树枝上打断了,打得也没什么章法,靠着天生神力,乱拳打死大老虎。
不管打得漂不漂亮,这一打,让他功成名就,名声也有了,工作也有了,身份也变了,从以前的在逃犯摇身一变当上了阳谷县的治安队长(都头)。这只老虎,让武松走上了人生巅峰,以后武松不管走到哪里逢人就说,我就是景阳冈上三拳打死老虎的武二郎。别人一听他是景阳冈上打死老虎的武二郎,也都是肃然起敬,格外高看几眼。
四、杀西门庆、潘金莲
这次杀人,武松还是比较理智的,首先是暗自调查事情真相、报案,因为西门庆打点了官府,官府不作为,武松才自行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还在街坊四邻的见证下取得了潘金莲和王婆的口供,可以说有理有据,虽然违法,但是可以理解。只不过杀潘金莲的过程过于血腥且有点不正常:
那妇人见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眼都定了,只掩了脸,看他忒凶,又不敢劝,只得随顺他。
虽然这样的杀人方式有点奇怪,但读者看到这里,还是觉得杀得好,大快人心。这时候的武松,虽然有点古怪,但还不是很坏。
五、十字坡喝酒调戏母夜叉,与张青结义
十字坡遇母夜叉,武松的言语举止就太下流了。
你看他说了什么:
你再看他的动作: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只见他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这里语言动作就不是一个正派男士能够做出来的。虽然母夜叉和张青干的是杀人越货的勾当,但母夜叉一来没有害武松的心,二来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行为。武松这样的言语就是在调戏母夜叉了。而武松用这样的动作制服母夜叉,说不是占便宜都说不过去。
武松的这个行为动作实在极不正常,正常人会这样和一个女人打架?
到这里,武松的形象又打了折扣。
接下来,调戏了别人媳妇,还要和别结为兄弟,也真是奇事一桩。武松和张青结义,他的英雄形象就完全没了。张青是什么人,干的是杀人越货卖人肉馒头的勾当,过往客商不知害了多少,这样的人也叫好汉,武松和这样的人结义,可见武松是怎样的一个人。
六、快活林调戏卖酒女、醉打蒋门神
武松对施恩又说过一句他的名言:
“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好吧,我们来说说,你打的这个卖酒的女人算不算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你打的那些伙计,是不是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可能有读者要说,武松之所以先调戏卖酒女,打伙计,是为打蒋门神找个由头,总不能没来由的打蒋门神吧,并且这个女人是蒋门神的妾,他的伙计也是为虎作伥,不算好人,该打。可是,武松在来这里之前,是不认识蒋门神的,只是根蒋门神的外形特点猜到的:“见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武松假醉佯颠,斜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蒋门神了。”他就更不可能知道蒋门神还有个妾了,更不知道这个酒家女和蒋门神有什么关系了。再说,你无端找个由头,不是更过分吗?
那就只能说明武松就是这么过分的一个人。他就是要无理取闹了,乘机调戏一下女人,武松的这个行为,绝对不是英雄好汉行径。
我们再来看蒋门神该不该打。蒋门神是干什么的?蒋门神干的其实就是施恩的营生。说白了,蒋门神和施恩就是一类人,都是收保护费的黑老大,只不过蒋门神比施恩厉害,抢了施恩的营生,而施恩请了武松喝酒吃肉,所以武松就要帮着施恩打蒋门神。这样的做法算不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算不算专打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当然算不上,真要按你武松说的,你最该打的其实是你自己。你才是天下最硬的汉、最不明道德之人啊。
七、孟州城杀张团练、蒋门神及张都监全家
再看一下武松是怎么滥杀的:
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提了刀,下楼来。夫人问道:“楼上怎地大惊小怪?”武松抢到房前。夫人见条大汉入来,兀自问道:“是谁?”武松的刀早飞起,劈面门剁着,倒在房前声唤。武松按住,将去割头,刀切不入。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武松道:“可知割不下头来!”便抽身去厨房下拿取朴刀,丢了缺刀,翻身再入楼下来。只见灯明下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走出中堂,把闩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地下。
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老弱妇孺与你何仇,你要杀别人。到这里,武松已经完全沦为一个滥杀之人。你看他最后说了句什么:“我方才心满意足!”杀人带给他快感,杀够了才能心满意足。可能仍然有人认为情有可原,因为武松是被设计暗算,因为报仇杀红了眼。可是接下来他杀的人就完全没人性,没天理了。
八、蜈蚣岭试刀杀道童、道人
先看原文这段是怎么写的:
正看之间,只听得前面林子里有人笑声。武行者道:“又来作怪!这般一条静荡荡高岭,有甚麽人笑语!”走过林子那边去打一看,只见松树林中,傍山一座坟庵,约有十数间草屋,推开着两扇小窗,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
武行者看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便去腰里掣出那两口烂银也似戒刀来,在月光下看了,道:“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手腕上悬了一把,再将这把插放鞘内,把两只直裰袖结起在背上,竟来到庵前敲门。那先生听得,便把後窗关上。武行者拿起块石头,便去打门。只见呀地侧首门开,走出一个道童来!喝道:“你是甚人!如何敢半夜三更,大惊小怪,敲门打户做甚麽!”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
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上。
看到“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武松就受不了,别人就该死?这是什么道理?一个小小道童,只是吼你一句,你就拿人家祭刀。这又是什么道理。只能说,此时的武松,已经完全失去人性,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狂魔。
而且他的心理,也是大大的有问题。为什么一个先生就不能搂着一个妇人,你自己不是还骑在人家母夜叉孙二娘身上吗?
八、小酒馆争酒打孔亮
以前是醉酒打人,这次是酒还没醉,因为想抢别人的酒而打人:
武行者看自己面前只是一碟儿熟菜,不由的不气;正是“眼饱肚中饥“,酒又发作,恨不得一拳打碎了那桌子,大叫道:“主人家!你来!你这厮好欺负客人!”店主人连忙来问道:“师父,休要焦躁。要酒便好说。”武行者睁着双眼喝道:“你这厮好不晓道理!这青花瓮酒和鸡肉之类如何不卖与我?我也一般还你银子!”店主人道:“青花瓮酒和鸡肉都是那二郎家里自将来的,只借我店里坐地吃酒。”
这一段,武松打人就简直是破皮无赖了,别的客人提前备好的酒菜,店家不卖给你很合理吧,你看他打人的动作:叉开五指,望店主人脸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个踉跄。
先打了店家,再打孔亮,孔亮自然打不过他。武松完全就是一个恶霸了。
九、醉酒打狗
打人打虎还不够,连狗都不放过:
傍边土墙里走出一只黄狗,看着武松叫。武行者看时,一只大黄狗赶着吠。武行者大醉,正要寻事,恨那狗赶着他只管吠,便将左手鞘里掣一口戒刀来,大踏步赶。那黄狗绕着溪岸叫。
武行者一刀砍将去,却砍个空,使得力猛,头重脚轻,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却起不来。黄狗便立定了叫。冬月天道,虽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得当不得,爬将起来,淋淋的一身水。却见那口戒刀浸在溪里,亮得耀人。便再蹲下去捞那刀时,扑地又落下去,再起不来,只在那溪水里滚。
可是狗没有打着,还把自己跌进溪里,狼狈不堪。
如果说打虎是武松的人生巅峰,那打狗就把武松打进了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