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国改变对蒋介石和台湾政策的同时,蒋介石又活跃起来,他甚至要求派兵入朝,与美国、南朝鲜军队一起作战。6月26日凌晨,蒋介石致电李承晚,对朝鲜战事深表关切。电报说:“据报所谓北韩人民政府,已大举进攻贵方,此举自系俄阴谋之另一表现。贵我两国之反共产、反侵略之立场相同,闻讯深表关切。贵国军民当深明此义,在阁下贤明领导下,必能获致最后胜利。除已电令本国驻联合国代表促成安全理事会紧急会议之召开,俾其受理此案,并与其他国家洽商具体适当措置外,谨先电讯。”早前,李承晚政权就与蒋介石建立了密切的关系。1949年夏,蒋介石曾访问韩国,与李承晚“共商反共大计”。在各国纷纷抛弃国民党政权时,韩国是与台湾保持“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少数国家之一。
但是蒋介石并不死心,他在阳明山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国民党出兵赴朝的问题。会上,国民党军方反对出兵朝鲜,不仅白崇禧、阎锡山等人反对,陈诚、胡宗南等人也反对。可是,王世杰、叶公超等文官却认为这是政治上的一个难得机会,应该出兵。蒋介石早已经有这个打算,蒋经国也支持出兵朝鲜。会议经过四个多小时争论,通过了出兵朝鲜的决定。会议刚刚通过出兵朝鲜的决定,邹毓麟就从汉城来电报告:韩国急需外援,必须特别迅速,否则就缓不济急;外援之中可能的,第一是美国,第二就靠台湾了。如果没有及时的外援,汉城固不必说,整个朝鲜半岛,势必在两周内完全落入北韩共军之掌中。接到电报当日,蒋介石致电李承晚说:“韩国遭受侵略,中韩谊属手足,自应援救危局。中国政府兹特决定先以陆军三个师,运输机二十架,援助韩国。”
此前,蒋介石就已经向军队发出命令,要准备出兵朝鲜。台湾军方立即行动,对准备参战部队的军官、兵员、装备、运输进行补充和调整,计划经空中和海上将部队运到朝鲜战场。台湾当局还按蒋介石的指示,给美国国务院提出要求参战的备忘录,声称这些部队将携带“中国自己手中所有的最优良的装备。台湾将派C-46式运输机20架运输这些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可以在5天之内准备就绪,候命待发”。在准备赴朝的军队齐备后,蒋介石曾得意地说:“中华民国政府军距离韩国最近,是能够赴援最快的友军。”对这段历史,蒋介石在“1950.12.31”的日记中写道:“天赐韩战,最应感谢上帝……使美国仗义抗共,不放弃远东,以转移整个局势也。”
蒋介石派赴朝鲜的第一批军队是国民党的五十二军。该军原驻防在台湾北部地区,是蒋介石从大陆撤出来的唯一完整的主力军。在辽沈战役中,五十二军从营口海港逃出,是唯一漏网的以军为建制的国民党部队。蒋介石为了赴朝作战,确实准备下“大本钱”。6月底,国民党五十二军奉命进入一级战备。全建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
美国人对国民党出兵朝鲜持消极态度
就在积极准备入朝参战的同时,有一件事情蒋介石没有忘记,那就是取得美国的支持。因为赴朝作战这件事,不经过美国的允许是行不通的。为此,蒋介石派叶公超授意顾维钧以及在美文化名人胡适赴白宫拜会杜鲁门,面交了蒋介石关于向杜鲁门建议派五十二军驰援韩国的电报副本。蒋介石在这个电报中向麦克阿瑟提出,台湾可以派1.5万名士兵参战,并完全归麦克阿瑟指挥。杜鲁门看到电报后迟迟没有答复蒋介石。于是,蒋介石又派台湾驻盟军代表何世礼前往游说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虽然力主接受蒋介石的参战要求,但没有杜鲁门政府的命令,他不敢擅作主张。因此何世礼三番五次的游说都被一一拒绝。碰了钉子的蒋介石仍不甘心,当何世礼因感觉无望而拒绝再去时,蒋介石命令他再去交涉。
美国对蒋介石要求派国民党军队入朝参战不积极,从总的方面来说,是因为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美国认为,苏联一直在欧洲方面和中东地区与自己争夺,朝鲜战争只不过是临时发生的战事,美国能够顶住也就行了,以后的战略重点还是在欧洲。而且美国还考虑,同意蒋介石派军队赴朝参战,会引起毛泽东的强烈反应,搞不好会引起全面的亚洲战争。杜鲁门曾说:“我们不知道这样做对毛泽东将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引起一场全面的亚洲战争。”艾奇逊也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军队卷入朝鲜战争。他指出,接受蒋介石的军队就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引进朝鲜或者台湾的危险。美国还考虑,让蒋介石派兵入朝,实际上对防卫台湾并不利。蒋介石如果派部队到朝鲜,势必会削弱其保卫台湾的能力。共产党人就会乘虚而入,迫使美国在干预朝鲜的同时决定是否更进一步派大部队去台湾驻守。甚至在台湾海峡直接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作战。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美国拒绝了蒋介石的出兵要求。但杜鲁门为了安慰蒋介石,在表面上还是给足蒋介石面子的。他告诉下属,答复台湾时口气要“客气些”。7月1日,美国政府致函台北,在赞扬其出兵建议的积极性以后说道:“鉴于北平中共政权发言人近日来一再发出大陆共军将入侵台湾的威胁,美利坚合众国认为,在就出兵朝鲜、削弱台湾防卫兵力是否明智一事做出最后决定前,宜由麦克阿瑟总部派出代表会同台湾中国军事当局,就台岛抵抗入侵之防务计划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