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IPng是在RIP基础上开发的用于IPv6网络的路由协议。本文简要介绍了RIP的实现机制,并描述了RIPng与RIP的异同点及组网应用。
缩略语:
缩略语
英文全名
中文解释
CIDR
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
无类域间路由选择
IGP
InteriorGatewayProtocol
内部网关协议
RIP
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RIPng
RIPnextgeneration
下一代RIP协议
RTE
RouteTableEntry
路由表项
VLSM
VariableLengthSubnetMask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目录
RIP是IETF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具有配置简单、易于管理和操作等特点,在IPv4的中小型网络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随着IPv6网络的建设,同样需要动态路由协议为IPv6报文的转发提供准确有效的路由信息。因此,IETF在保留了RIP优点的基础上针对IPv6网络修改形成了RIPng。RIPng主要用于在IPv6网络中提供路由功能,是IPv6网络中路由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协议。
与RIP相比,RIPng在工作机制上与RIP基本相同;但为了支持IPv6地址格式,RIPng对RIP做了一些改动。下面先对RIP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再详细介绍RIPng与RIP的异同点。
RIP通过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的端口号为520。
RIP的启动和运行过程如下:
为保证路由的实时性和有效性,RIP在缺省情况下每隔30秒向相邻路由器发送本地路由表,同时采用老化机制对超时的路由进行老化处理。
RIP有两个版本:RIP-1和RIP-2。
RIP-1是有类别路由协议(ClassfulRoutingProtocol),它只支持以广播方式发布协议报文。RIP-1的协议报文无法携带掩码信息,它只能识别A、B、C类这样的自然网段的路由,因此RIP-1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RIP-2是一种无类别路由协议(ClasslessRoutingProtocol),与RIP-1相比,它有以下优势:
l支持路由标记,在路由策略中可根据路由标记对路由进行灵活的控制。
l报文中携带掩码信息,支持路由聚合和CIDR。
l支持指定下一跳,在广播网上可以选择到最优下一跳地址。
l支持组播路由发送更新报文,减少资源消耗。
l在路由更新报文中增加一个认证RTE以支持对协议报文进行验证,并提供明文验证和MD5验证两种方式,增强安全性。
RIPng的工作机制与RIPv2基本相同,但为了使其能够适应IPv6网络环境下的选路要求,RIPng对RIPv2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RIPv2报文中路由信息中的目的地址和下一跳地址只有32比特,而RIPng均为128比特。
RIPv2对报文的长度有限制,规定每个报文最多只能携带25个RTE,而RIPng对报文长度、RTE的数目都不作规定,报文的长度与发送接口设置的IPv6MTU有关。
与RIPv2一样,RIPng报文也是由头部(Header)和多个路由表项(RTE)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1RIPv2报文(上)、RIPng报文(下)对比示意图
与RIPv2不同的是,在RIPng里有两类RTE,分别是:
l下一跳RTE:位于一组具有相同下一跳的“IPv6前缀RTE”的前面,它定义了下一跳的IPv6地址。
lIPv6前缀RTE:位于某个“下一跳RTE”的后面。同一个“下一跳RTE”的后面可以有多个不同的“IPv6前缀RTE”。它描述了RIPng路由表中的目的IPv6地址、路由标记、前缀长度以及度量值。
下一跳RTE的格式如下图所示,其中,IPv6nexthopaddress表示下一跳的IPv6地址。
图2下一跳RTE格式
IPv6前缀RTE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图3IPv6前缀RTE格式
各字段的解释如下:
lIPv6prefix:目的IPv6地址的前缀。
lroutetag:路由标记。
lprefixlen:IPv6地址的前缀长度。
lmetric:路由的度量值。
RIPv2可以根据用户配置采用广播或组播方式来周期性地发送路由信息;RIPng使用组播方式周期性地发送路由信息。
RIPng自身不提供认证功能,而是通过使用IPv6提供的安全机制来保证自身报文的合法性。因此,RIPv2报文中的认证RTE在RIPng报文中被取消。
RIP不仅能在IP网络中运行,也能在IPX网络中运行;RIPng只能在IPv6网络中运行。
图4RIPng典型组网应用
l某学校构建了IPv6网络,学校内所有主机和路由器都运行IPv6协议;
l该学校的办公网络需要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能够互通,网络规模比较小。需要设备自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降低人工维护工作量;
l根据用户需求及用户网络环境,选择RIPng路由协议实现用户网络之间互通。
lRFC2080:RIPngforIPv6
lRFC2081:RIPngProtocolApplicabilityStatement
lRFC1058: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
lRFC1721:RIPVersion2ProtocolAnalysis
lRFC2082:RIP-2MD5Authentication
lRFC2453:RIPVersion2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