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企业信赖之选,为研发团队降本增效
25人以下免费
与2021年的白皮书相比,本次报告我们调研了更大的样本量、组建了更强大的执委会(20位国内知名敏捷专家),并联合极客传媒,输出更为权威的报告,力求洞察国内企业敏捷状态的全貌,从而提供一个机会让大家了解在被疫情改变、整体经济面临转型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正在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以及积累的成果。
2022年的白皮书基于国内43个城市16个主流行业领域644家企业的调研、20位敏捷专家积累多年的敏捷实践经验,力求客观全面展现2022年中国企业敏捷技术与实践的全貌。
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改变以及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使得国内传统企业、新兴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企业为了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及新生活方式的变化都需要敏捷力。(延伸阅读:敏捷开发)
受访者企业总部分布于全国各地,75%位于一线城市
644名受访者所在企业总部主要分布在中国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其中,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占比75%。经济发达城市的企业更容易接纳先进的敏捷方法,敏捷方法的应用实践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敏捷实践已广泛覆盖多个行业以及不同规模企业和软件团队
受访者所在行业中,47%为IT/互联网,18%为金融/保险,6%汽车,4%企业服务,其它行业占据25%;受访者80%位于100人以上中大型企业;企业的软件开发团队规模分布比较均匀,从10人以内小团队到1000人以上的大型团队不等。由此可见,敏捷思维模式的理念和实践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不再局限于单一行业或特定规模的组织。
63%中国企业中敏捷团队占比过半
对比2021年与2022年调研数据发现,在已经采用敏捷方法的中国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敏捷团队的企业占比从2021年的55%提升至2022年的63%,只有敏捷试点团队的企业占比大幅降低,从2021年的21%下降至2022年的13%。由此可见,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团队采用敏捷方法,并不断扩大敏捷适用范围来促进企业整体敏捷转型。
过半数的企业在实施敏捷超过一年后,企业内部敏捷团队成为主流
随着企业敏捷实践年限的增加,企业会不断允许更大比例的团队采用敏捷方法。数据显示,过半数的企业在实施敏捷超过一年后,企业内部敏捷团队的占比即能达到50%以上,相较于2021年,敏捷推广的速度变得更快、普及度更高。
50-100人规模的软件团队更容易推行全员敏捷
对于具备不同软件团队规模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推行全员敏捷的是拥有50到100人软件团队的企业,占比32%,其次是拥有1到10人小规模软件团队的企业,占比28%。但整体来看,中国能够推行全员敏捷的企业占比仍然较低。
Scrum与Kanban仍为主流方法论,Lean(精益)成为新宠
51%中国企业迭代周期在3周以内,互联网仍是迭代周期最短的行业
51%的受访者所在企业的迭代周期在3周以内,其中采用“2周”迭代的企业占比30%。得益于规模化敏捷框架的运用,49%的“5000+人”大规模企业迭代周期已控制在3周以内,实现了“大象起舞”。从行业对比来看,迭代周期在1-2周的互联网企业要高于其他企业,可见IT/互联网行业更倾向短周期迭代。但仍有13%的受访者所在企业迭代周期超过“4周”,21%的企业还没有固定的迭代周期,说明敏捷还处于早期,暂未体会到短周期迭代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
78%中国企业优选工程实践为持续集成
受访者所在企业敏捷程实践Top3为“持续集成”、“单元测试”、“持续部署”。“接口自动化测试”及“接口监控”作为性价比较高的工程实践有待企业进一步应用,而采用“测试驱动开发”和“结对编程”的企业占比最低,说明这两项敏捷程实践在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后续章节选取的年度优异敏捷实践案例中,有关于结对设计的充分说明,将很好体现这类工程实践的巨大价值。
超4成企业采用敏捷的核心驱动力仍是提质增效
组织及文化冲突是中国企业敏捷转型的最大障碍
不同岗位角色对规模化敏捷面临的挑战认知不同
除敏捷现状及分析、敏捷实施、收益与挑战以外,在《2022中国企业敏捷实践白皮书》中,20位敏捷专家通过一对一访谈的形式甄选出“前二0年度优异中国企业敏捷实践”,如:
希望通过其成功的敏捷实践、技术经验,为更多企业带来参考。同时,本届白皮书还基于调研、反馈、专家建议,对敏捷实践成熟度模型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