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动物志:一周城市生活伦理学非虚构动物权利动物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无论是独居老人,还是年轻一代,人们对动物的陪伴需求不断增加。伴侣动物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约1.5亿只伴侣动物,拥有伴侣动物的人群接近7000万人。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猫、狗从传统家畜“特化”为伴侣动物,不再被列入目录,拥有有别于畜禽的身份。伴随着近年来宠物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在缺乏完善的反虐待动物保护法监管背景下,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此次,我以“半程参与”模式加入了这场社区内的“动物志工作坊”,作为关心伴侣动物与城市边缘动物的都市人,我们应该如何通过非虚构写作为动物发声?如何在人类学-物种间民族志中找到动物保护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法?在真实的社区实践中,又如何让公众科学而系统地参与到伴侣动物的保护行动中去?这一次的活动,让我们看到答案正在不远处。

(本期主持:明星辰)

近期回顾

动物同行、社区共写:一场动物志工作坊的在地观察

2024年8月,我前往成都蓓蕾社区参与了由小象君Elefam自然与动物保护智库发起了一场“动物同行、社区共写|动物志工作坊在社区(Inter-speciesWritings)”活动。主题海报上的“Inter-specieswritingworkshop”首先吸引到我的注意,如何通过观察、采访与写作这种在非虚构领域更为强调的方法,加入到公益行动中去,这是我最为好奇的。

活动全程由理论课程、成都田野、非虚构写作三个单元组成。公众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全程或单程,以更为机动灵活的方式加入到这次活动中。

动物同行、社区共写|动物志工作坊在社区(Inter-speciesWritings)主题海报

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动物社群》一书译者王珀则从动物伦理学的历史与现实出发,介绍了各国伦理学家为动物权益辩护的不同思路,引荐国际多物种社区的经典案例,从而提出一个更为严峻的拷问:我们如何在一个非理想的世界中寻求动物权利的实现?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佛教与中国宗教教授陈怀宇则从宗教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古时期,佛道儒民间信仰对于动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藏在那些生动的佛经动物传说背后的文化遗存。

陈怀宇教授线上课程《中古中国社会中的动物与宗教》。回顾部分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作者拍摄

陈怀宇曾在发表于《史学月刊》的《动物史的起源与目标》一文中提到,“欧洲的自然史以‘自然’为中心,中国的博物学以‘物’为中心。......中国的博物学中有关动物的研究应该被视为前现代史学(premodernhistoriograghy)中的动物历史研究,以文献考订为方法、以名物考订为目标的动物的文献学研究……如所谓本草学研究。”

当人类学、宗教学及伦理学等不同跨学科视角作为理论基础,将中西完全不同的视野呈现而出时,线下的田野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成都的线下课堂搭建在一所与蓓蕾社区菜市场一墙之隔的咖啡馆内。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将极具市民气息的菜市场和富有设计感的咖啡馆一分为二。透过这扇玻璃窗,可以窥见被改造一新、颇具设计感的菜市场里成都嬢嬢提着菜篓悠闲地买菜,而在窗户这边,一群写作者、动物保护者、设计师、社会工作者齐聚一堂,通过人类学、非虚构写作、艺术与田野调查等多种方式,将目光对准城市里的伴侣动物与社区动物,展开更多的讨论与探索。

动物志工作坊的田野部分在成都蓓蕾社区开展,授课场地位于搭伙儿空间。大城小村供图

动物志工作坊总策划潘学韵正在主持开营仪式。大城小村供图

课堂外的菜市场

“……岸边到底的一块石头上有相当的距离,中间隔着激流,堂弟一跃而过,又伸着手把我勉强拉过去,脚略微沾湿。剩下那只狗,站在那头犹豫了一下,堂弟蹲下身,像对我那样伸出手,狗也就不再犹豫,一跃过来……”

除了对于动物写作中有关叙述中心、动机、叙事线、细节和语言的理论分析外,袁凌在蓓蕾社区充当了一个观察者般的中介角色。一方面,他在同学们实地采访与调研过程中,为学员们提供必要的采访与写作建议;另一方面,他则观察社区内的人与事,试图更为真切地观察蓓蕾社区内部发生的点点滴滴。

作家袁凌为工作坊学员讲授“非虚构写作中的动物”。大城小村供图

作家袁凌跟随工作坊学员进行训犬基地的深度调研与采访。动物志工作坊学员摄

作为导师的周雨霏几乎全程参与了这场活动。在她看来,在田野观察的过程中,不仅要拜当地人为师,更要拜动物为师,“带着人类老师传授的经验,试着去接近那些动物们,看看它们的反馈”——狗厂工作人员有关“不能盯着狗眼看”种种劝告被验证为真,而有关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故事,则在她数日累月的观察、记录与思考中,逐渐被串成完整的故事线。

周雨霏为学员讲授“多物种民族志的田野与写作方法”。大城小村供图

此次工作坊总策划、小象君自然与动物保护执行理事潘学韵在介绍此次工作坊课程搭建与设计的初衷与思路时提到,“在搭建工作坊框架的初期,即便设置了人类学、宗教学和人文学科社科的理论课程,以及有关社区动物治理的田野实践,但我期望大家的产出仍然是一篇故事。这是因为我相信,一个有效的动物保护公众倡导项目,不能仅靠来自教导式的宣讲与传播,而是来自真实世界中人与动物的互动,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故事本身的力量很有价值。”

在蓓蕾小天台举行的“社区人宠关系”观察与走访,让学员们深入到蓓蕾社区内部观察这里的居民如何与动物相处,无论是遛狗的大叔,还是收养流浪猫的阿婆,每个人与他/她的伴侣动物、边缘动物之间,都有着令人难忘的故事。

工作坊里的“人宠同享健康食谱”活动,让人再一次感受到对于动物的关爱与人的自我关怀是同一件事;有关“犬行为观察的课程”则让当地社区居民也加入到课堂里,“居民可以带着自己的宠物狗过来听,这也让现场更加活泼生动。”

此次工作坊结营之后,学员吴怡提交了以《城市角落里的生命》为题的非虚构创作,她希望能够透过记录蓓蕾社区“猫婆婆”和她救助流浪猫的故事,引导人们去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如何对待弱势的人和动物,以及社会对弱者应有的责任与关怀。

“在田野调查和写作的环节中,我发现自己从一个旁观者逐渐变成了一个倾听者,甚至是一个参与者,这与我最初设想的有所不同。原本以为只是观察和记录,但实际上经过一起喂猫的几个晚上,我仿佛获得了一张‘人生体验卡’,得以走进一个陌生人的生活,体验她的人生,看到她视角下的流浪动物。此时,‘我’成为一个连接通道,写作成了一个必然的手段,所以即使缺乏写作经验,依然要努力的记录下来。”

本周主题推荐

书|《动物社群》

近年来,人类与动物关系持续恶化,而传统的动物权利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双重困境,不足以回应当下的问题。本书旨在提出全新的思路,从“社群”概念出发,将公民身份的框架应用于动物权利问题,以建构一种拓展性的动物权利论,并由此思考多样性的人类–动物关系所衍生的不同类型的义务,以期弥补现有的动物理论存在的缺陷,重新建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推动动物权利的发展。

书|《人性的镜子》

本书从追溯“人类中心主义”的起源与演变并剖析这一症结开始,说明“动物也应是值得讨论的道德问题”,接着回溯动物伦理学兴起的社会和思想背景,并进入哲学领域,逐一介绍效益主义、康德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致善论”、女性主义,以及德性伦理语境中的动物伦理学。

书|《动物权利》

书|《大湖消息》

本书记录了作者近十年多次去往东洞庭湖湿地、长江集成孤岛的见闻与思考,个体行走的遇见及湖区人的生存现实,叙说麋鹿、候鸟、江豚、鱼类、欧美杨林及各类植物等与人和土地的命运交集,背后折射出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示时代变迁中生态与生活的渐变和嬗变。

影|《老狗》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作品《老狗》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却蕴藏了无限深意的故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藏区某地,一只年老的藏獒,将老人、儿子与卖狗人扭结在一起。儿子要卖了它,老人坚决要留住这牧人的朋友,卖狗人要将它卖去做宠物。由羊群、白云、牧人组成的藏区风景上,最后纯种的藏獒该何去何从?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讲座|吴晓隆:中国式家庭摄影书共读

上海·讲座|潘玉良与上海的一世情缘

上海·讲座|No.1尼罗河魅影寻找古埃及记忆碎片

上海·读书会|文明与周期:市场、人口和国家体制

上海·读书会|人工智能驱动的元宇宙将如何重塑职场?——从《黑神话:悟空》聊起

THE END
1.杭州民政公布8家合法动物保护类社会组织名单经查,目前在杭州依法登记注册的8家动物保护类社会组织分别是:杭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杭州市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杭州市萧山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淳安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杭州市消防搜救犬协会、杭州市富阳区犬类管理协会、杭州市犬业管理协会、杭州市犬业运动协会。 https://news.sina.cn/2018-11-20/detail-ihnyuqhi5098436.d.html
2.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微博置顶 2024年【动保守护者】上线,动保守护者是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为流浪动物救助开通的年度项目99元/年。截至2024年1月,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联盟救助基地共101家,共收容10万余只流浪动物,项目费用将作为善款用于你所守护的动物的日常花费,如:粮食/药品/绝育/医疗等动物生存基本刚需。加入动保守护者联 ...https://www.weibo.com/u/1814766985?refer_flag=1005055013_
3.关于国内动物保护组织我国的动物保护协会主要有:各地的小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爱护动物协会。这些协会属于民间组织,由民政部门审批,受政府相应的部门管理。 目前,在动物保护方面做得工作比较好的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等组织。 这些民间组织的经费是由私人和公司赞助的,主要用于动物保护事业。http://news.boqii.com/cat/18769.html
1.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成立于 1992年,是经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一级专业性社会团体,是唯一践行伴侣动物公益事业的国家级 NGO 组织。协会一直以保护动物、维护动物的生存权利和不受虐待的权利、以及改善和提高小动物的生命条件、饲养水平为宗旨,坚决反对任何虐待、残害动物的行为和思想。https://npo.zhiyuanyun.com/app/org/view.php?id=ZtyMeiYNxKbKL
2.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orldAnimalProtection)成立于1981年6月4日中国的参与 2007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北京设立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生效后,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依法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3] 2011年10月29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和中国兽医协会(CVMA)动物卫生服务与福利分会在苏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CVC)上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26/03/35924208_1108804646.shtml
3.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于1983年12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社会团体,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行政上受国家林业局领导。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已拥有省、地、市、县级协会673个,拥有会员21万多人。它是由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zsdw/376014.jhtml
4.泽绘社彩百团大战之泽园社团大览南审动物保护协会,致力于在校园内推广保护流浪动物以及增强同学动物保护意识的概念。加强对于流浪动物的保护,防止残酷对待动物行为,减轻身边每一个角落的动物所遭受的苦难,通过推广人道主义教育项目鼓励对动物的尊重。我们的宗旨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来。我们一直在为呼唤人性真爱与自然和谐...https://zysy.nau.edu.cn/2015/1104/c1948a15073/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