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特点及类型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交媒体的特点及类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移动时代短视频现创业风口

移动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移动设备普及,网速提升,流量资费下降,为视频信息传播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短视频作为视频内容的一种,是文字、图片外的第三叙述方式,集合多媒体形式,更生动直观,具有较高的传播效能。

二、差异化竞争成平台突围之道

(一)社交类平台――以“美拍”为例

(二)功能类平台――以“小咖秀”为例

(三)资讯类平台――以“梨视频”为例

三、风口之下内容依然是决胜点

(一)内容定位精准化、独特化

(二)注重内容生态和品质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孙振蒙.短视频:新闻报道的下一个“利器”[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104.

二、对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交媒体建立的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服务理念将为促进档案馆拓展知识服务、改变档案馆未来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提供良好的契机。图1从不同角度对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一)增加档案馆访问量

(二)提高公民参与度

倡导对档案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到馆藏档案的在线著录、在线抄录以及数字扫描和上传等数字化工作流程,通过集合社会公众的知识和力量加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使公众既能充分使用社交媒体的功能,又满足了公众自由行使公民档案员的权利。

(三)提升档案馆服务力

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推送功能,将新的开放目录和馆藏资源及时主动地告知可能需要的用户,实现其优先享受馆藏档案资源的使用权;利用档案馆微博、电子邮件、RSS源等多种方式将档案馆动态信息、主题展览、培训讲座通知用户;利用社交媒体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设置图文并茂、形式丰富的展示平台来吸引更多的读者点击浏览开放的档案资源。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育培训,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支持近距离的语音通话功能,携带即时聊天工具,支持音频、视频、幻灯片,支持实验演示和操作,以上这些社交媒体的独特功能能够满足教育培训的基本需要。相比传统的实地培训学习,社交媒体在学员地域分布较广、实验操作安全性较高、教育教学组织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更具有明显优势。

(四)扩大档案馆影响力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开展的数字记忆活动,鼓励公民捐赠私人照片并通过添加标签和描述上传到网站,使更多的公众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皇后区的历史。同样,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开展捐赠档案的行动。为了使更多的公众能查阅到档案,捐赠档案可以发展成网络捐档的模式。通过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搭建社交关系网,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该善举中来。社交媒体的最大优势所在,就是通过行动做出榜样,并通过手机这种快捷的方式和途径,迅速影响身边的人和好友圈,这比单纯的口头号召更具有动员性,因此能够增强档案的影响力,提高档案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能提高民众的积极性。

三、社交媒体在国外档案界的应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第一天发表的政府公开备忘录中就公开呼吁“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机构应该能够驾驭新技术,将业务工作与决策上网,随时准备向公众开放。”[1]还他组建了“新媒体工作站”,负责创新技术和应用推广的研究工作。2010年起,NARA正式实施“社交媒体计划”,其目标是促进联邦档案机构的透明、开放和合作。并在其内部新设立了创新办公室、国家文件解密中心等新的机构,以促进政府档案文件解密开放。

(一)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工具

(二)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效果

NARA与社交媒体的有效结合,扩大了档案文化在美国公众之间的社会影响力,是收集公民对档案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NARA在社交媒体战略实施后,就进行了严格的效果监管,由专门人员统计分析,定期公布调查结果,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对用户的信息需求、采用社交媒体的工具类型以及用户类型、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档案馆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服务,落实到各个细节,使社交媒体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依据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NARA网站的社交媒体应用数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这半年中社交媒体工具的月浏览人数制作成图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种应用的浏览数量不等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尤以Facebook和Flick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和图片形式传播的档案信息受欢迎程度更高。

(三)NARA中社交媒体应用的基本经验

二是借助“维基”专业技术。2011年5月,NARA首开先河,开创“维基”项目。截止到2012年8月,总计有九万余份数字档案的复制件上传到维基百科共享。据不完全统计,“维基”将一张图片上传至维基主页时,其访问量在8小时之内就可以达到400万次。该数字无疑是惊人的,这种速度足见维基百科强大的传播力量。

四是充分发挥国家档案馆的领跑作用。如何巧妙地运用社交媒体,成为NARA的关键任务之一。作为负责管理白宫文件和其他联邦机构并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NARA必须身先士卒,先行使用这些技术。在NARA之中,许多工作人员都率先使用社交媒体,通过创建博客或Twitter(微博)与用户交流互动。此外,总统图书馆也都运用社交媒体圈,此种尝试绝不是轻率的技术使用,而是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融合社交媒体,也为改善外界公众对档案馆的认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现状

2013年10月5日,笔者在Alexa上查询的结果显示,国家档案局网站是我国档案网站中排名第一的网站,全球综合排名为609,978位,而NARA的综合排名为:13,686。[5]同为档案信息网站,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当然,这里有经济、历史等原因,但是信息服务的欠缺是造成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通过访问国家档案局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综合档案馆网站,笔者对运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见表2:

档案网站大多只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和开放,却忽视了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相比NARA的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档案馆在这方面显得较为贫乏,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国家档案局尚未使用社交媒体,而NARA的使用量超过20种,二者相差甚远。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网站调查与测评项目组的调查显示,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的网上交互指标平均得分率仅为42.75%,其中最能体现交互功能的网上业务咨询、网上论坛得分普遍偏低,分别为0.21和0.23[6]。

虽然中美国情不同、档情不同,但是两国档案馆具有类似的性质和功能,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两国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同样的更高要求。因此,NARA应用社交媒体工具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档案馆的宣传推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公民信息素质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推广为社交媒体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国内许多档案学者的个人博客,如“兰台家园”、“中国档案学研究”、“兰台天地”,以及“档案界网站”和“档案知网”等档案网站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建设也为我国档案馆引入社交媒体工具提供了经验。

五、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战略

宏观战略上,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二步是亲民战略,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开展一定程度的互动把受众吸引到档案信息全面的档案馆门户网站来。

(二)微观策略

三是建立制度规范。目前我国档案网站所提供的社交媒体服务并无一个明确、详细的制度规范,至少在笔者查找的大量资料中,很少有机构公开自己的社交媒体政策或制度规范。这样不仅会造成管理权责的混乱,还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上升。

四是重视全员投入。在整个社交媒体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社交媒体创建工作组,主要负责讨论档案馆web2.0技术的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但是不能把使用社交媒体和内容编排的责任都压在信息技术人员的肩上,相反,要让社交媒体策略在组织内广为人知,在内部员工中积极寻找对社交媒体感兴趣的人员,并从一开始就将他们吸收进来。

一、研究设计

3.公众号认证情况。公众号可提供真实身份资料供腾讯认证,认证通过则获得认证标志。本研究将公众号认证情况分为是和否两类。

本文使用SPSS软件,在信度检验(结果为98.3%)的基础上对上述类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

(二)内容表现形式

(三)公众号类型

(四)态度指向类型

(五)阅读动机

(二)传播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四、结论

[4]孙会,李丽娜.高频次转发微博的特征及用户转发动机探析――基于新浪微博“当日转发排行榜”的内容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6).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

一、文献综述

二、假设研究及模型

(一)研究假设

1.口碑感知对采纳意向的影响

同时,在网络口碑传播中,消费者对网络口碑的信任度越高,则在线品牌社区成员间的关系越亲密,越觉得该在线品牌社区口碑信息对其决策有帮助,则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越大。因此,假设如下:

H1:感知有用性对采纳意向有正向影响;

H2:感知信任度对采纳意向有正向影响。

2.参与行为对口碑感知的影响

艾青(2008)以个体的网络使用和网络依赖来研究口碑接收者的网络涉入程度对口碑可信度的影响,而网络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因此,可以从工具性信息搜寻这一变量来知道网络口碑的参与情况。同时,关系强度作为消费者互动纬度的深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网络口碑的传播产生影响(李慧,2008;黄敏学等,2009)。如Bansal&Voyer(2000)基于Giuy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指出传播者专业性、搜寻口碑信息的主动性及关系强度对口碑采纳的正向影响。

从关系上看,Flanagin&Metzger(2000)研究认为人们普遍倾向于从自己关系密切的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对其有较高的认可度。因此,虚拟社区成员间关系影响网络口碑的可信度。如徐琳(2007)的分析发现,网站特征、关系强度、媒介依赖和消费者的信任倾向等因素均会对消费者的网络口碑可信度造成影响;王德胜和王建金(2013)在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发现,虚拟社区的依赖对口碑的可信度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对虚拟社区的依赖源自工具动机的信息获取及人际动机的互动交际。

同时,在线品牌社区成员因品牌关系而在社区内进行在线互动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形成对社区的认知,进而影响其对社区信息有用性及信任度的感知。因此,假设如下:

H3a:工具性信息获取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3b:社交性情感互动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4a:工具性信息获取对感知信任度有正向影响;

H4b:社交性情感互动对感知信任度有正向影响。

3.在线品牌社区类型的调节作用

Jang(2008)等人以在线品牌社群特征,研究其对社群承诺和品牌忠诚的影响,将论坛分为消费者自主创建论坛与企业官方论坛。不同类型的在线虚拟社区,有不同的特点,社区成员间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将在线品牌社区划分为消费者自发建立型、综合社区及品牌官方建立型三种类型,将消费者自发建立的社区定义为3,综合社区定义为2,品牌官方社区定义为1。

H6a:在线品牌社区类型正向调节工具性信息获取与感知有用性的关系;

H6b:在线品牌社区类型正向调节工具性信息获取与感知信任度的关系;

H6e:在线品牌社区类型正向调节社交性情感互动与感知有用性的关系;

H6d:在线品牌社区类型正向调节社交性情感互动与感知信任度的关系。

4.口碑感知的中介作用

个体口碑采纳意向来自对口碑的认知,而外在因素通过口碑认知进一步影响采纳意向。如Chang等(2012)通过对TAM模型的扩展,研究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对采纳决策的影响,表明外在动机(对外在因素的感知)通过内在认知动机(如感知有用性、易用性等)影响采纳意向;李欣(2010)研究表明,顾客的价值感知在网络口碑和顾客购买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

H5a:感知有用性在参与行为各纬度与采纳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H5b:感知信任度在参与行为各纬度与采纳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模型构建

基于现有研究模型及上述变量间关系的分析,本文提出如图所示的在线品牌社区网络口碑采纳影响因素模型。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新媒体社交平台对社交行为的影响及趋势研究”(湘教通:2016-283)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分析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6日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成熟,传统的人际交往正在发生改变,新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社交媒介,而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调查问卷和现阶段国民社交情况,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就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进行价值取向、正确且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交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培养阵地和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衡量的一般标准。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对世界上存在万事万物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个社会阶段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是社会行为模式。

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一个人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金钱或财富的创造上,也要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上;不仅要看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要看他创造的社会效益;不仅要看他对经济的贡献,也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价值观可分为理性价值观、美的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性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等。

(二)价值取向差异分析。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着价值取向。主流文化价值观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受其影响的人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现实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自我实现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受其影响的人注重和谐,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三)新媒体对价值取向的影响。新媒体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网络成为现实的延伸、虚拟与现实并存互融、共生互补的发展趋势。新媒体不再只是处在虚拟的层面,它已经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交往关系,重构社会的话语体系、组织模式,产生出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理解认知系统,改变了人们价值意识构建的方式和强度。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思想得到解放,随着视野的扩展,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身边事物,价值取向也开始发生转变,加上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人们对物欲的需求更加强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人们往往用过度的物质消费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功利主义观念渗透到精神生产当中。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交流

(一)多元文化与文化认知。随着人类社会日益复杂、信息流通发达、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多元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特定时代下社会的巨大变化。在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今社会,人们之间交流的距离日渐缩短,这就导致了移民文化的产生,某个国家或民族的新移民的到来往往会对原有存在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有平衡被打破,经过长期的冲突和融合,新的一轮又形成,如此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多元文化也相应产生。

人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研究得出体会、感知,记录下来变成了文明,同一思维模式下,文化通常体现出民族的、地域的或特定人群的特点。认知的本质即是人们对来自外在世界的刺激做出选择、评估与组织内在的过程,文化不仅提供了解释认知的基础,而且引导人们选择与归纳认知的对象,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即是对已有文明做出选择的过程。影响文化认知的因素有很多:年龄、社会角色、价值取向、、教育、地域环境等。

(二)文化传播中的冲突与包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各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相互接触会产生相互竞争和对抗状况,这便是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值取向冲突、政治文化冲突、冲突。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俞思念的《文化与宽容》一文中指出“文化的本质与源流,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宽容性,文化的宽容是文化的跃迁”,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除了冲突,还会相互包容,文化的冲突与包容是相对的,这两个过程均带来了文化的变革与新文化的产生。

(三)新媒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新媒体社交环境下,人类社会开启了全球交往的新篇章,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冲突的范围也被扩大,无论是在空间地域上还是内容上,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交往和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文化的冲突也开始由地方上升到全球,由个别内容扩展到文化的各个领域。新媒体环境下,文化冲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被增加,随着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征明显地凸现出来,激发了各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对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诉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发生着猛烈的碰撞,由此引起文化上的冲突,而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冲突的发生将更具有经常性和普遍性,在强度上也更加深刻和尖锐。全球化跨越了地域和国界界限,极大地扩展了各国文化交往的空间。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交行为

(一)社交心理及行为的具体表现。健全的社交心理可归纳为平等心理、真诚心理和认同心理。平等心理的人注重自身修养、谦虚待人、尊重他人、严格要求自己、待人宽容。真诚心理的人待人真诚,不因权利地位私欲而变得虚伪和残忍。认同心理的人在社交中利用彼此相似之,从而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类人善于消除隔阂、融和气氛。然而,人在后天受诸种社会因素影响,容易铸成畸形的社交心理,称之为“妨碍社交的不健全的社交心理”。比如骄傲嫉妒心理、自卑冷漠心理、自私自利心理等。骄傲嫉妒心理的人非常自负且心胸狭窄,看不起别人,又不许别人超过他,唯我独尊,容不得别人说个不字。自卑冷漠心理的人不追求自身价值,时时看不起自己,对周围人事态度冷漠,他们适应能力差、悲观厌世、遭受挫折不易振作。自私自利心理的特点是一切从我出发,为一己之私可以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会采用各种欺骗手段。

(二)社交行为策略。人们在社交过程中应该时刻本着真诚、善良的心,社交活动是一种互惠,任何交往都不能只为自己不顾他人,我们要坚决摈弃社交中的极端利己主义。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应该在朋友孤独时解除他们的寂寞,失志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被误会时给予理解和同情、成功时给予认同和肯定等等。社交双方在交往时应处于同一心态,对某人某事某物有共同的认识和情感倾向,那就很容易靠拢、融洽。如果情绪相互感染,达到比较强烈的程度,就会产生共鸣。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社交结果,一定要找到能产生“共鸣”的话题来交谈。

四、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联动模型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进行价值取向、正确且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交,应当考察新媒体环境下社交过程的知识要素,而新媒体社交平台是人们进行社交的重要渠道,价值取向与文化交流是社交过程中会涉及的两个方面,为如何正确进行社交提供重要思路。本文考虑新媒体环境对人们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以及社交行为的影响所持的基本假设是:新媒体环境直接影响人们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同时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这三者之间也在相互影响,进而影响新媒体环境。具体来说,新媒体对三者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同时,三者也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社交行为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二)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交流对社交行为的影响脉络。文化交流可以通过直接沟通、间接传递信息等多种方式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比较常见的有通过传统交流方式(如面对面式的交谈沟通、报纸、电视、书本等传统媒体工具)来快速直接地进行文化交流,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文化交流通过社交平台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社交行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大量的亚文化影响,比较显著的便是不假思索的“快餐文化”。“快餐文化”是一种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新媒体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快餐文化”更是演变成一种时尚并且冲击着传统文化。在现代快节奏社会中,“快餐文化”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快餐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也是新媒体社交与传统社交的碰撞,通俗小说与流行音乐等的风行、正统文学作品的低落,人们的社交行为变得华而不实,归根结底,新媒体社交环境下的文化交流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了其社交行为。

(三)社交行为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与文化交流分析。社交行为、价值取向与文化交流是两两相互影响的,社交行为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在社交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等沟通交流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社交的另一方,其中信息的传达就是人价值观的表达。社交行为深受文化交流的影响,文化由于受各种地域等多种非人力因素和人为因素,如人本身的个性气质等所影响,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文化可以通过人可触碰的任何物体赋予其特定的含义来影响人的认知,人的社交行为很多时候是人对事物认知的一种阐述和内心价值体系的表达,从而文化多元化的特质直接影响社交行为。

五、结论

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可通过价值衡量一般标准以及价值取向差异,分析了解新媒体环境对价值取向的影响,通过将多元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在新媒体出现前后的情况对比,得出新媒体环境对文化交流的影响,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社交心理以及行为的变化得出社交行为的特征,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总结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进行价值取向正确且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交。

一、社交网站的新闻传播模式

(一)社交网站的概念厘定

(二)社交网站的传播学研究综述

新事物是由结构性的变化所引起的(CharlesWrightMills,1959),研究社交网络传播模式主要就是寻找这种新型网络类型与传统网络类型相比,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以用户为中心,低门槛参与,用户创造并贡献内容,帮助个人运营社会关系,通过人与人的网状关系传播信息。

2.社交网站是一种深度社会型的非权力网络(Ellison,2007)。深度社会型表现为:社交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与其他联系人织造网状链接,表现为“去中心化”,即“第三层秩序”(DavidWeinberger,2008)。社交网站“一对多,多对多”(OnetoNtoN)的传播,因此而呈现出“多向、非对称、幂增长”的裂变式传播特点,网络结点联系的或然性增加。非权力主要表现为:把关人的权利进一步下放,虽然每个人对信息的控制并不绝对,但是每一个节点必然会对信息产生“分流”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多向度的流动。

3.整合多样化传播形式。社交网站融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于一身,同时开发诸多应用程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张炜,2009),多元互动沟通平台的诞生激发了网络能量增值。

(三)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分析

1.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分类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结构性特征,彭兰(2003)提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三种模式,分别是:直线式,队列式,层次式。

直线式是连接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最便捷的途径。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面,不限信息量。直线式包含(1)同步直线式,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基本处于平等地位;(2)异步直线式,特点是信息的者处于主导地位,受者被动接受信息。

层次式具有明显的大众传播特征,提供多通道出口,把关人通过有意识地编辑信息,达到特定的传播目的。

2.社交网站的五种新闻传播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社交网站的五种最主要的新闻传播模式。

模式一:直线式点对点传播。在社交网站中,这样的传播模式是最普遍的,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地位,如留言功能。

模式三:队列式BBS传播,通过论坛和组群功能实现。

模式四:层次式,由社交网站选择性推送,由上至下传播。

模式五:媒介融合,新闻网站建立公共主页供用户订阅。

二、社交网站五种新闻传播模式效果评估

(一)为何选择配套熵权决策的SWOT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SWOT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内、外部因素权重和评价的确定往往依赖于专家法。而熵权决策是一种基于客观熵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决策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研究考虑将其与SWOT分析法相结合,运用实证研究对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进行评估。

(二)研究框架

采用SWOT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应用过程如下:

1.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显著因素并建立标度,考察外部环境,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形成能够适用于SWOT分析和熵权决策的指标体系。

3.应用熵权决策法确定备选模式的优先级别和排序,提出最优的模式(或推荐模式);

4.建立推荐模式的SWOT分析矩阵,分析结果(图1)。

(三)SWOT初步分析及备选配置模式确定

1.SWOT优势分析

(1)集人际传播三个阶段的优点于一身。人际传播经历了面对面传播、延时传播和电子传播三种形态。(Donath&boyd,2004)“异地延时传播是对面对面即时传播的否定,而异地即时传播又是对延时传播的否定,所以异地即时传播实质上是面对面传播的否定之否定形式。”(彭兰,2001)社交网站的人际传播既具备了面对面传播的很多特性,又能实现异地性和延时性,完成人际传播新变革。

(2)用户忠诚度高,依赖性强,粘性高于所有新闻网站,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6月,每天都使用社交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4.3%,73.9%的社交用户在一天之内会多次(≥5次)刷新个人主页,在社交网站站中,用户自发结成了稳定的社会群落,互相确认身份归属,传递信息,增进情感。

(3)一个更加真实的拟态环境。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20世纪20年代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社交网站上的虚拟形象和交际圈基本上成为了现实世界在媒介中的延伸。物理世界中的身体属性、社会属性和地域属性得以在虚拟世界中继续构成主体,物理世界中的角色规范继续有效地影响主体(Donath&boyd,2004)。

(4)传播渠道形式多样,融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于一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收听和浏览。

(5)传播多向性,Web2.0时代的核心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ToOne),也不是网状传播(OneTo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ToNToN)。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王婧,2010)

2.SWOT劣势分析

3.机遇分析

(1)传统媒体与社交优势互补的传播形态。报网融合、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成为趋势,比如新华社就将视频业务植入开心网。

(4)舆论理性可控。社交的真实性使网络社交从虚拟走向现实,并推动网络舆论趋向理性。德国学者纽曼认为舆论具有社会性,即要基于社会公众。在社交网站中,活跃着大量的舆论人,通过网络的聚集作用“引起人际间的多级传播行为”,出现广泛的议论,形成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和社会舆论。(Dwyer,Hiltz,Passerini,2006)“媒体与网民的互动,引起网络上议题的不断变化,容易引发公众舆论大讨论。而且由于社交网民身份的相对明确性,人们彼此间比较了解和信任,从而能形成真实的意见表达,而且意见表达趋于理性。

4.威胁分析

(1)社交网站用户流失,由于媒介疲劳引起的社交网站用户流失属于潜在劣势,会减少受众数量,对“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2)网络审判,社交网站上人与人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社交网站很容易成为新闻事件中“人肉搜索”、舆论暴力侵害的原发地,成为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的“审判席”。在新闻伦理道德多元、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不利影响。

(3)日益渗入的把关人影响。在大度咨询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中,相比2006年而言,至2010年底,社交网站更加限制用户真实性,同时提高了对日志、留言、相册的监控度,增加了对敏感词的删除力度,对新闻传播造成了一些阻力(见表2)。

(四)SWOT分析与熵权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

1.基于德尔菲法的SWOT矩阵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又称专家意见法,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通过多轮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通过一系列整理作为预测的结果。在本案例中,特收集了五名专家意见,经过两轮征询最后取均值形成专家打分。

2.SWOT建标及模式评价与优选

针对已经提出的五个模式,参考图3中列出的指标体系中的标度层属性值(主要是内部因素指标)。对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则采用专家或权威打分法确定,评估采用很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很高7个等级,其对应的打分情况分别为1,2,3,4,5,6,7。最终得到各指标的属性值如表3所示。

结合熵权计算结果,将模式五作为推荐模式,模式二作为备用模式。即,走媒介融合之路是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的最优决策,要使推荐模式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宏观上应采取WO策略(劣势+机遇)和SO策略(优势+机遇),并以SO策略为主,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消除劣势,在消除其抑制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杠杆效应。

三、研究发现: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媒体与社交优势互补的传播形态

从本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社交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人际传播网络,新闻资讯类网站与社交网站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二)即时交互深度融合

新的网络传播模式的产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报网互动、视频直播、在线广播等“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能力。如果说,传统媒体以往多是把传播内容“平移”到网络上,那么社交网站则推动了媒体之间的深度交互融合。

社交熟人社区的舆论环境(Dwyer,Hiltz,Passerini,2006)和高素质用户群也将推动网络舆论走向理性和成熟。

(三)新闻传播落点明确

传播学中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用户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大众传播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以受传者接触媒介信息的动机和目的是否得到满足,来确定传播效果的大小。社交将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订阅和建立组群。社交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在Web2.0时代继续向社区化、分众化挺进。在与新媒体的结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必须更加注重对受众的精确定位,按需提供分类新闻信息。由于信息落点明确、渗透性强,传播具有更强的定向性,用户更乐于接受,传播效果会更好。

[1]李游:《SNS的传播学特征及价值解析》[J],《新媒体》2009年第3期

[2]Ellison,N.B.,Steinfield,C.,&Lampe,C.(2007).ThebenefitsofFacebook“friends”:Socialcapitalandcollegestudents’useofonlinesocialnetworksites.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12(4).Retrievedfrom.

[3]彭兰:《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建构》[J],《今传媒》2005年第3期

[4]大度咨询,《2009年度中国SNS网站用户研究报告》[R],2009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传播渠道,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企业的品牌营销也面临着更全新的宣传渠道,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交流平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利用新媒体的媒体特点,在品牌营销中加入创意元素,更好的完成品牌营销。

1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2新媒体背景下品牌营销的特征

2)去中介化。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工具可以实现品牌强化,打破了以往中介化的约束。例如,一个较为典型的出版行业,通过新媒体工具的利用,改变了书的存在形式,减少了大量的成本投入,去除了中介,实现电子阅读及电子支付,让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提高用户体验,给企业品牌效益带来了巨大提升。

3)碎片化及小众化。在当前的网络消费环境中,想拥有五分之四以上用户的网络应用是很难存在的(除短信、上网等),网络应用消费人群的小众化是当前主要趋势。针对这一基本现状,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网民基数,即使小众或碎片化,但仍具有极强的发展机会与潜力,因此企业需有针对性的完善商业模式,获取最大的企业效益。

3新媒体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4新媒体背景下的品牌营销的注意事项

1)跨界营销问题。现如今各项技术手段的创新速度非常快,各种工具的类型也逐渐丰富,要想在当前的新媒体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开展品牌营销就必须重视跨界营销手段,通过行业之间的整合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品牌更具张力,另一方面也通过创新实现了双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社交网络使用与隐私泄露

根据皮尤的调查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5年,美国社交媒体用户比例已经从十年前的7%,增长到目前的65%,其中大多数为青少年,占社交媒体使用人数的65%,71%的青少年使用不止一种社交网站;美国00后的青少年认识新朋友不再局限于同学、邻居,13~17岁青少年中,有57%的人从网上认识朋友,而且29%的人有5个以上的网友[1]。

对于一些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早有一些网站和个人出于各种目的利用便利进行收集,导致用户个人利益随时都会受到侵害。如收集网民个人隐私信息、不合理的利用个人隐私信息、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的侵害[2]。

2.隐私管理

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一定的社会规范是协调关系密切群体内部行为秩序的共享准则。在关系紧密的共同体中,社会规范具有认知塑造的作用,促使行动者接受社会化的影响[9]。另外,同伴教育理论也认为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10]。青少年是新媒介的最先的使用者和接受者,他们对移动媒体接触和使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群体中的同龄人、朋友以及比自己年长的青年群体的影响[11]。

因而,在以上研究文献和理论的支持下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二、数据介绍及处理

三、研究发现

(一)基本情况

青少年中男性占50.5%,女性占49.5%,其社交媒体中人际交往的类型由大到小依次为在校朋友同学、亲戚、兄弟姐妹、父母亲、外校朋友、名人和老师等。

(二)研究结果及假设验证

3.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中遇到个人隐私管理的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会请求同学朋友以及兄弟姐妹等同龄人的帮助,占总求助对象的比例为75%。求助对象按照频率数依次为:朋友39.9%、父母亲39.2%、兄弟姐妹35.0%、老师8.8%、网络12.6%及其它2.7%。则假设2:青少年社交网络隐私管理行为受到同伴好友等同龄人的影响,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问题及讨论

[1]Lenhart.Amanda,PewResearchCenter,April2015,Teen,SocialMediaandTechnologyOverview2015.

[3]GrossR.AcquistiA.Informationrevelationandprivacyinonlinesocialnetworks.ProcofACMWorkshoponPrivacyintheElectronicSociety,2005:71-80.

[4]凡菊.网络隐私问题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

[6]MilneGeorgeR.andMaryJ.Culan.,StrategiesforReducingOnlinePrivacyRisks:WhyConsumersRead(OrDon’tRead)OnlinePrivacyNotices,JournalofInteractiveMarketing,Vol.13,No.1,2004,pp.5-24.

[7]申琦.自我表露与社交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4).

[8]CulnanMJ.HowdidtheyknowmynameAnExploratoryInvestigationofConsumerAttitudestowardSecondaryInformationuse?MISQuarterly,1993,17(3):341-363.

社交媒体构建高效学习平台

穿戴式科技完善移动学习

在很多企业中,学习与发展专家已经开始尝试运营移动学习项目。在他们将传统学习内容应用于移动端时,面临最常见的问题是,因模块过于复杂或内容过于庞大,导致学习者无法在手机上访问学习内容。对此,通常的解决方法是,为不同设备设计不同的e-Learning课程。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有效利用现有学习资源和平台的角度来思考,也是巨大的挑战。

2017年,将会有更多人讨论穿戴式科技及其在学习与发展中的应用。成功的第一步,即生产大量的微学习资源。

微学习优化混合式体验

当今,如果可以将微学习与移动学习、穿戴式科技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优化的混合式学习,这将几乎能满足所有学习者的诉求,给他们提供完美的学习体验。

视频学习走进直播时代

混合式搭配

激发最佳学习效果

现如今,企业员工学习时,最广泛使用的方式是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是指,不同学习交付方式的混合使用。这样的混合能增强学习者的参与度,也能使学习者通过不同方式轻松进入学习。在进行学习交付方式的混合时,根据“7-2-1”理论来安排构成比例,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即时通讯仍然是企业最为频繁使用的互联网工具,微博和移动应用的使用在企业人群使用增长迅速,使用频率数倍于博客、社区、RSS订阅等“传统”新媒体应用。

调查发现,企业在社交媒体所获取的受众规模的大小,与企业在新媒体传播领域所投入的市场预算多少成正比关系。

1、相较于微博,SNS社交网站在中国企业乃至商务人士群体中的流行程度远远低于大众市场,普遍低于30%,仅有2成的企业表示在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站拥有品牌主页。

2、企业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且偏B2C的行业、市场预算充足的大企业对于新媒体传播的投入意愿更大。

在过去12个月中,有近三成的企业表示社交媒体为企业网站所带来的流量“明显上升”,分别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社交媒体平台为企业带来的新客户数量及产品销售额的影响“有提升但并不明显”,2成左右的企业表示“有明显提升”,在“媒体报道数量”方面,有18%的企业表示有“明显提升”。

企业对于新媒体传播和营销服务的需求全面增长,表现在人员、资金投入和对第三方服务需求等多个层面,偏重内容营销层面的新媒体传播服务仍然受到企业的青睐,B2C及偏B2C等行业需求表现更为明显。

在过去和未来的12个月内,企业专职新媒体传播及营销人才需求呈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未来的一年里,企业内部对新媒体专职人员的投入需求同比增长一倍。

THE END
1.怎么写好微信公众号功能介绍.docxPAGE 1 PAGE 1 2021年怎么写好微信公众号功能介绍 公众号功能介绍是在别人关注你的时候展现的信息介绍,是对于微信公众号整体功能,内容的一个大致介绍,在公众号功能介绍编写方面,让很多人犯了难。以下是范文啊我为您带来的关于写好微信公众号功能介绍,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写好微信公众号功能介绍 1、金融类以平江...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17/6005011050004224.shtm
2.微信ai聊天公众号文案怎么写吸引人眼球微信聊天公众号文案怎么写吸引人眼球 一、抓住使用者心理引起共鸣 1. 深入熟悉使用者需求 2. 创造情感共鸣 二、巧妙运用技术,展示个性化特点 1. 介绍聊天功能 2. 展示个性化互动 三、运用创意,提升文案吸引力 1. 采用新颖的文案形式 2. 运用幽默、调侃的语言 ...http://www.slrbs.com/jrzg/aizhishi/164065.html
3.如何写公众号简介:公众号简介的3种必备要素和5种写法如何为公众号设计头像:想了解如何设计一个属于自己风格的微信公众号头像可以点击《如何制作微信公众号头像:设计微信头像的四个方法》 查看。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如何写好微信公众号的简介。 首先我们要知道:公众号简介是什么?公众号简介就是公众号头像下方的介绍内容,一般会介绍公众号提供哪些功能,哪些...https://www.jianshu.com/p/112de530733d
4.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请扫码关注“晚睡”公众号 作者介绍:晚睡,作家、情感咨询师,一枚斜杠中年码字工,喜好解读复杂情感迷局,关注女性独立与成长,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 展开全文 9 20 分享到: 雪_E 2021年3月3日 从庆余年到赘婿,郭麒麟又成功了:是读书无用,还是英雄不问出处? 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5.智伴机器人1S售后注意事项及点播指南3.机子有问题,可以直接在公众号咨公众客服确定机子的问题, 然后公众号会给售后二维码, 二维码里面会有寄回工厂的地址,并填写里面的资料 4.正常咨询确认问题, 寄回工厂,售后时间7-10个工作日寄回 电源插头采用5V 1A,电流≤1A 禁用快充、苹果插头 关于智伴机器人智能触控区的短按和长按: ...https://www.meipian.cn/1w1p2m31
1.微信公众号怎么做留言板功能情感类公众号功能介绍怎么写文章浏览阅读373次,点赞3次,收藏4次。微信公众号怎么做留言板功能_情感类公众号功能介绍怎么写https://blog.csdn.net/weixinrj/article/details/139236966
2.公众号介绍怎么写,能让粉丝一看就想关注?公众号的自我介绍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是读者了解你的第一个入口:它能告诉我你是做什么的,我关注你这个号可以得到什么。 那公众号介绍怎么写,才能让粉丝一看就想关注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一个好的slogan需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那具体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来写呢?以下5个角度你可以参考下。 1.一句话产品功能、卖点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18647652&efid=Kyoa4eUlCtWDtKCQZUUqbA
3.有调性的公众号推文怎么写2023年有创意公众号推荐文案范文有调性的公众号各有千秋,有些公众号以情感文为主,有些公众号以热点文为主,还有一些是纯干货文。文章的类型也有很多,而我们写文章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公众号的类型,然后再根据自己公众号的类型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风格。 1、情感类 这类公众号的内容一般都是情感类的,对于情感类的文章,很多人都有共鸣,所以大...https://www.jb51.net/zimeiti/876957.html
4.微信粉丝运营技巧(通用12篇)身边有很多人都在运营微信公众号,但是要想增加粉丝数量却不是易事。今天乔布简历小编就为大家讲解运营达人告诉你微信公众号怎样增加粉丝数量。 现在是科技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增加粉丝数量有很多种方法: 1、利用个人的微信号为公众号宣传 个人微信上有“附近的人、摇一摇、添加手机QQ好友、手机联系人、朋友圈”等功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ok67q19.html
5.2.14情人节活动主题方案(通用12篇)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活动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14情人节活动主题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14情人节活动主题方案 1 ...https://www.jy135.com/qinggan/2031439.html
6.微信营销方案精选15篇微信3亿用户量中白领与商务人士占比近半,因而公众号的目标粉丝群体锁定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白领人士和中高端收入的商务人士,以女性为主。通过每天推送果蔬养生百科知识、健康农家菜介绍、果蔬美容养颜知识来吸引粉丝持续关注。同时根据在推送的内容中添加产品销售链接进行销售,例如在介绍水果小黄瓜的文章中添加上淘宝网店的...https://www.oh100.com/a/202302/6062554.html
7.情感公众号怎么变现?如何做爆文?我们关注微信公众号,除了新闻类的公众号之外,情感类的公众号是关注的最多的,像这类有故事有情感的文章,通常容易火爆,能吸引到很多人关注。那么情感公众号怎么变现?下面为大家介绍下。 情感公众号怎么变现? 1、付费咨询 流量有了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将粉丝吸引到公众号上实现变现。会主动加微信公众号的用户都...https://xueyuan.yixiaoer.cn/article/844
8.一次创业失败经历的复盘从需要大量精力的文章转向工厂流水化生产内容的思路走。怎么做呢,我们从网络上,各种心理测试类书籍上找大量的心理测试题,然后利用问卷星把题目和答案做隔离,每一个测试题就成为一篇文章。 2018年11月-12月:探索新的内容 在网络和网易云音乐上找到各种关于冥想、让人放松、集中精力的音乐,然后搬运到公众号,配上文字...https://www.huxiu.com/article/548578.html
9.10W粉丝卖100万元,汽车类公众号怎么运营?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一个 10 万粉丝的汽车类公众号,可以卖到将近 100 万元。 差一些的汽车类账号, 1 万粉丝也能卖2- 3 万元以上,虽然是相对冷门的类型,但市场价值相当高。 这篇文章就来聊聊汽车类公众号的运营模式。 根据新榜的月榜排行,收录了 500 个公众号,大致能划分为以下类型。 https://www.marketup.cn/marketupblog/wexin/10284.html
10.10分钟就能学会的情感文写作攻略,轻松赚万元稿费(附收稿公众号)对于公众号来说,这类文章受众广,容易出爆文;对于写手来说,需稿量大,素材易得,且写作难度不大,即使是新人也能比较容易地写出好文章。 陈舟刚入行时做的就是情感号,也有一些文被二更食堂、富书等大号刊载过。 当你把套路和技巧吃透以后,写一篇最多需要三四个小时,课间饭后写个一两篇,每月赚个几千零花钱轻...https://www.douban.com/note/69262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