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血管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见的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两种。常见的病因有食物及添加剂、药物、感染、动物、植物及吸入物、物理因素、内脏疾病、精神因素及遗传因素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内外因引起:内因禀赋不足,外因风邪为患。由于禀性不耐,卫外不固,或因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结于皮肤,与气血相搏,发生风团。
荨麻疹病中医治疗(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1、血热症
【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药】荆芥穗,防风,僵蚕,金银花,牛蒡子,丹皮,紫背浮萍,干生地,薄荷,黄苓,蝉衣,生甘草。
【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2、气虚血热
【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方药】生黄芪,当归,生地,炒枳壳,白藓皮,地肤子,防风,连翘,桑叶,炒白芍,牛蒡子,玉竹,荆芥。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初愈后复发,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按语】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故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3、湿困脾土
【症状】发疹时四肢不温,脘闷纳呆,神倦身困重,口腻,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药】多皮饮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藓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按语】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之积滞;干姜皮取其幸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藓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泻肺而清皮毛。
民间验方:
龙李药酒配方:穿山甲、乌梢蛇、克黄莲、红花、白芷、黄柏、露蜂房、花椒、白芥子。泡制:300ml60度以上粮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个月。
用法:外用,一日两次或三次。
关于荨麻疹的发病原因,从中医学给予它的二十多种称谓中可见端倪:鬼饭疙瘩、风疹、瘾疹、风疹块、赤疹、白疹……虽然我国古代文献中找不到荨麻疹的病名,但是这些称谓都是根据其症状及发病原因而定的。
例如瘾疹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文中说道“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即瘾疹)”,是目前所有考证的文献中关于该病病因病机的最早论述。
又如赤疹、白疹的病名则见于《备急千金要方》,文中说“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被寒博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之,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瘙痒,皆由于此。又有赤疹者,忽起如蚊蚋啄,烦痒剧者重沓垄起,搔之逐手起。又有白疹者亦如此,赤疹热时即发,冷即止……”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医学认为本病与风邪为患大有关系,主要是因为邪气客于皮肤,又遇到风寒,两者相搏而致。还有的医家更提出荨麻疹是因为胃肠变化,内热生风又遇外风而致。
此外,古代医家们还认为荨麻疹与精神情志因素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指出肺气虚弱、肝火妄动会导致荨麻疹,并且多饮食动风之物以及患者本身的体质因素也是荨麻疹的发病原因。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中医则认为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临床上多发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
本病西医除给以抗过敏、封闭、自血疗法外,尚无确切疗效。中医在治疗本病时,各家辨治不一,笔者在临床上多应用治疗皮肤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采用明代陈实功所创“消风散”为主方加减,以脏腑辨证统之,取得较好疗效。
简介如下:
1、凡本病患者证见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或泄泻,或便秘者,均可从脾胃辨证。其湿热者用霍香正气散去燥热之品。加入茵陈、苦参、白鲜皮等;其虚寒者宜用建中,理中之辈;中虚渲滞,阳气不伸者宜用升阳益胃肠;寒热错杂者宜辛开苦降用半夏泻心汤;大便秘结者宜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
2、凡本病患者证见咽喉干疼,或咳嗽,或有过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从肺系辨证。其气虚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风散;肺热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烦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者,或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者,均可从肝经辨证。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治法,其血热者宜用犀角地黄汤加荆芥、防风、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钩藤汤加减;肝郁者宜用逍遥散;血虚者宜用当归饮子,血瘀者宜用通经逐瘀汤。
4、凡本病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眠多梦者,均可从心系辨症。其心阴虚者宜用天王补心丹,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5、凡本病患者证见腰膝酸软者,均可从肾辨证。肾阴虚者宜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宜用二仙汤。
慢性荨麻疹除内服药外,使用中药外洗亦有一定疗效。外洗方: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二十克水煎外洗,一日数次。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原则
1、止痒:慢性荨麻疹患者皮损处皮肤经常瘙痒难耐,而中医通过全面调节过敏体质,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快速起到止痒消斑的作用。
2、排毒:中药排毒效果较好,能使血液中毒素迅速排出,恢复皮肤正常的血液循环,加快遭到破坏的血管网修复,为皮肤提供充足的营养,使皮肤健康润泽。
3、修复: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不光能使风团迅速消失,还能有改善皮肤微循环,加快皮肤新陈代谢,修复皮损,祛除病变组织,增强细胞活力,促进皮肤再生,重建肌肤组织平衡。
4、凉血: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彻底清除体内的湿热瘀毒,还能调理人体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疾病愈后不易复发。
荨麻疹的中药辩证治疗
1、气血两虚型荨麻疹
对于气血两虚型患者,宜采用补益气血法,常用方为当归饮子、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若脾气虚为主者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脾肺气虚明显者,宜用玉屏风散加味。
2、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大多属营卫不和型,表现为素体卫外不同,营卫失和。治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方用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当归、生黄芪、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荆芥。汤剂酌加白鲜皮、白蒺藜、钩藤等祛风止痒之药即可,疗效较好。
3、风湿热型荨麻疹
对于风湿热型患者,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处方:炙麻黄、连翘、荆芥、杏仁、生石、防风、蝉蜕、桑皮、僵蚕、丹参、甘草。
中医为你讲解荨麻疹的分类
荨麻疹对于大众来说并不是什么太了解的疾病,荨麻疹可以说在皮肤病当中是比较常出现的。并且诱发这类疾病的因素是很多。因此种类也有所不同。
下面凤凰中医专家就来介绍一下从中医角度,如何把荨麻疹进行分类。
第一种:风寒型荨麻疹
风寒型荨麻疹的特征:起无定处,发病快,皮疹颜色非常红,患处灼热难耐,并伴有发热,咽喉肿痛等,遇热时病情会加剧,遇冷时病情则会得到缓解。
第二种:血虚型荨麻疹
第三种:脾胃失调型荨麻疹
脾胃失调型荨麻疹的特征:皮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患者多有脾胃虚弱,全身症状表现为形寒怕冷,四肢冰冷,消化不良,腹痛便泄。
第四种:食滞型荨麻疹
食滞型荨麻疹的特征:皮疹颜色或白或赤,发作无常,持续不断,久治不愈,且常伴有胸闷、腹痛、大便不调等体征。
第五种:风热型荨麻疹
风热型荨麻疹的特征:皮疹主要起于头、面、手、脚,颜色微红,遇风或者天气寒冷时病情会有所加重,天气稍温时,病情会随之得到缓解。
中医称荨麻疹为隐疹、风瘙隐疹、风等名,俗称风疹块、风疙瘩。认为是由于有内、外两种原因;内因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外因虚邪贼风侵袭,或由鱼虾、辛辣、膏粱厚味化热生风,或七情变化,或因虫积、异味等多种因素诱发。中医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症状,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将荨麻疹分为
1、风热相搏证:治以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或消风清热饮。
2、风寒外袭证:治以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方化裁。
3、卫外不固证:治以固表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
4、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味。
5、冲任不调证:治以调摄冲任,方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味。
6、心经郁热证:治以;凉血清心安神,方用补心丹化裁。
7、脾胃不和证:治以健脾祛风,方用健脾祛风汤。
8、虫积伤脾证:治以健脾祛虫,方用乌梅丸调治。
9、毒热燔营证:治以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皮炎汤加味。
10、血瘀经脉证:治以活血消风,方用活血祛风汤加减。
荨麻疹重在护理荨麻疹的中医防护原则
荨麻疹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有的患者甚至患病多年不会痊愈。一般来说,荨麻疹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而致,但不同患者得病原因也不尽相同。大家需要做好预防和护理措施才是最关键的。
护理措施
1、首先找到致敏原。对可疑致敏源应尽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现红斑,是否为注射药物或消毒剂过敏,可行斑贴试验加以鉴别。
2、对急症病人应在家中备好非那根、氧气、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以便于抢救,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准备送往医院抢救。
3、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室内禁止放花卉及喷洒杀虫剂,防止花粉及化学物质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规医院做一下过敏源检测,明确自己会对哪些东西过敏。在做针对性的避免。嘱病人戒烟酒。
4、使用抗组织胺药物后易出现嗜睡、眩晕,甚至轻度幻视等,应向病人交待清楚,并告诫病人服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驾车外出等。对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采取睡前服药法,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5、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床单被褥要清洁,室内保持安静。
圣原产品调理建议:产品建议配搭使用方法
九清温通做整背祛湿气寒气,仙蓉温齐做肚皮提高机体免疫力,三天一次,喝清苓杞饮(祛湿茶)排体内湿气和金息舒畅饮去肺部垃圾,每周连续三天后停四天,第二周再三天停四天。
金息舒畅饮和仙蓉温齐配对,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
清苓杞饮(祛湿茶)和九清温通配对,一个体外排湿,一个体内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