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一直是社工的最佳拍档,尤其是社区志愿者,在推动“五社联动”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贴近居民需求、助力扶弱济困、促进社区参与的积极作用。随着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其组织化、规范化也提上议程。那么,如何培育能自我造血的社区志愿组织呢?下面推荐一篇深圳的案例。
培育土壤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蔚蓝海岸社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社区、校区、企业园区三区融合的中高端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备。社区有住户5500户,共计2万余人。社区居民70%以上的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20%的中青年有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高。
2015年,社区仅有1个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文化兴趣学习的社区团体——老年大学,且面临着经费不足、运作困难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已有社会团体面临的困难和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孵化更多的社区志愿组织?带着诸多问题,深圳市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助社区党委探索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转变。第一步就是培育社区志愿组织——这如同将一颗种子精心呵护培育成大树的过程,主要包括育种、种子萌芽、小苗、小树、大树5个阶段。
培育步骤
1.育种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挖掘有才能且愿意奉献的社区能人志愿者种子。社工主要依托以下三种方式寻找。
依托服务。社工在开展美食会、亲子手工等活动时,有意识地挖掘活跃、有特长、有想法的居民,包括经常提出不同意见的居民,这些居民看似是不认同、不配合社区,但实际反映出个体期望参与社区事务、得到社区重视的深层次需求。社工通过积极倾听并进行记录和反馈,采纳合理意见,解释不合理意见,让个体感受到重视。他们逐渐了解和理解社区工作,后续可作为社区骨干志愿者来培养。
依托自荐和推荐。依托社区党员、支部书记、社区领袖等推荐和居民自荐来找到社区能人志愿者。
2.种子萌芽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促使能人与能人达成共识、彼此认同并形成志愿者小团队,从个体发展为团体。团体的形成,一种是有着共同爱好的居民自发形成兴趣类组织,如爱好太极的居民,很容易通过晨练寻找到相同爱好的居民并私下约定练习,形成固定的志愿团体。另一种是有想法、希望能解决社区内某种问题或参与社区发展的居民形成的功能性志愿组织。前者在种子萌芽阶段不需要社区党委过多的介入,后者则更需要社区党委的牵引与协助。主要方法如下。
表明态度。社工找社区能人和骨干逐个谈心,把社区的想法和理念、愿意和居民共进退的态度、为大家服务的决心传达给能人,打消其顾虑,增强其对社区的信心。
搭桥牵线。社工将社区能人组织在一起座谈,收集大家对社区的期待和看法等,汇聚集体智慧,同时促使成员之间相互认识,达成共识。
提供支持。社区能人想干事情,想参与解决社区某个问题,但面临信心不足、精力有限、受到各种限制等诸多困难。社工可提供场地等实质性的帮助,让刚形成的小团体看到希望,萌芽的种子才会得以孕育生长。
3.小苗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将社区志愿者小团体发展成有一定成员数量的协会或社会团体。通常社区内孵化和培育的志愿组织,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管理较为生疏,社区党委、社工、有经验的社区治理专家可以担任组织顾问,就制度建立、业务内容、服务方向、申请备案流程等进行指导和协助,帮助社区团体订立团队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建立团队规范、架构及制度等,从而走向规范化、组织化。
4.小树阶段
社区志愿团队经过备案成为一个正式的社区社会组织,便进入小树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扶持组织成长和提升能力。
蔚蓝海岸社区志愿组织成立后,首先面临的共性问题是经费问题。此阶段的组织大多还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社区党委和社工帮其所需,鼓励通过申报民生微实事项目、承办大型活动等方式多渠道地争取活动经费。同时组织还会面临开会、排练等场地问题,可由社区党委出面与学校、企业以及社区物业沟通,协助解决。
5.大树阶段
搭建平台赋能。蔚蓝海岸社区社会组织逐渐呈现数量和类型增多、蓬勃发展的状态,但几乎“各自为政”,缺乏组织之间的互通共融。2017年,蔚蓝海岸社区党委搭建了“蔚蓝海岸之家”平台,2019年成立了“蔚蓝海岸社区义工联合会”平台,促使各社区社会组织利用平台沟通交流,实现资源互通互享。
提供培训赋能。为了培养和提高社区志愿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社工定制了能力提升项目,如素质提升、义工联盟项目等,对组织负责人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进行提升。
升级组织赋能。社区也将优秀成熟的社区志愿组织推荐到区、街道或其他社区,如帮助组织升级,在区民政局进行注册,拓宽服务渠道和展示平台,推荐参加市区比赛,提升专业素养,扩大影响力。
经验反思
有计划地培育,盘活是关键。包括社区志愿组织在内的社区社会组织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大多存在以下共性问题:孵化的组织多以文娱类为主,未能持续性地发挥作用,未能充分参与社区发展,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社区社会组织并非数量越多越好,盘活才是关键。组织的培育应结合社区特点,培育互补型组织,以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社区为结果导向。在孵化过程中,注意培力赋权,提升组织发展的能力。
不同培育阶段,工作重点不同。社区志愿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社区党委及社工应根据其发展特点给予支持。如育种阶段,不仅要寻找优质的种子,也要培育肥沃优良的土壤;小树阶段,社区志愿组织已经具备自我解决部分难题的能力,社区党委只需提供关键性的支持和方向引导即可,要有意识地给组织输入自我造血的观念,避免过多依赖社区党委。
社区志愿组织的孵化培育任重而道远,作为社区的重要资产,社区志愿组织不仅能有效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也能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