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类似于水滴筹等筹款及救助平台的兴起,这类第三方平台逐渐成为公众献爱心的主要渠道,而9958儿童救助中心等机构也更倾向于通过这些平台来募捐。
不过,本次吴花燕事件揭露的慈善乱象,让人不得不再次审视,公益慈善为何越走越偏。人们不解,剩余的善款究竟作何用处水滴筹等平台在此事中是否存在过失,是否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事件中,水滴筹等公益平台存在着设置门槛不够严谨、审核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容易被“钻空子”而成了某些机构的敛财温床。法律界人士补充道,筹款平台对善款的筹集及利用负有一定的监督管理义务,平台需要加强内部建设,加大对于善款利用的监督。
9958筹款百万却只拨两万引争议,
善款去向成谜
更为可惜的是,这巨额捐助未能挽救吴花燕的生命,甚至被指暗藏巨大的“骗局”。2020年1月13日,吴花燕因病去世;次日,微博大V陈岚发文爆料称,三个多月来,9958儿童救助中心筹款的百万余元中,仅两万元被拨款用于救助吴花燕。
随后,9958儿童救助中心在微公益平台更新进展报告,证实了陈岚的说法。报告显示,该中心在水滴筹、微公益共计筹款1004977.28元,2019年11月14日为患者转款2万元(两平台各一万)。后在转款过程中因乡政府和家人提出要求留到手术和后期再使用(也核实病情确实反复一直未达手术条件),善款未能进入医院,剩余善款的处理结果会及时公示告知。
不过,截至发稿,这笔善款的后续使用及处理情况仍未公开。
记者发现,目前,为吴花燕筹款的项目在水滴筹平台上的进展仍停留在2019年10月30日,十月进展报告上显示,“吴花燕后期的治疗有了保证”。
法律界人士:水滴筹等平台
需加大对善款利用的监督
随着“吴花燕”事件的发酵,人们除了抨击9958儿童救助中心为何不公开完全准确且真实的信息、为何不一次性将善款给受助人,也对水滴筹等平台的监管缺失提出了质疑。
记者在水滴筹筹款页面的“项目简介”一栏中发现,在医疗费的评估方面,相应凭据仅引用了主治医师话语。该主治医师表示,吴花燕心脏瓣膜的损伤已经达到重度,如果要做心脏瓣膜手术,医疗费起码要20多万,术后ICU费用和长期康复费用更无法估计。
作家陈岚发文质疑9958募集的数额过于庞大,远超所需。“募款的9958必须得把故事讲得足够撩动公众的泪点,才能有足够的热度,才能满足她们分成两个平台,高达100万的疯狂筹款目标。”
事实上,不只是这一项目如此,记者浏览了水滴筹上的多个项目,发现大多在募捐款物用途上语焉不详,只给出粗略的数字,甚至有些还没有上图所示的单项费用统计表格。
对此,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对记者表示,平台在第三方进行筹款时,对于筹款者的真实身份情况、病情、家庭基本情况本一系列基本信息负有审核义务,务必要保证筹款的真实性,这也是平台得以立足,取信于民的立足点。但是平台本身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法律也没有规定披露所有的当事人信息。
“我认为提到的筹款文中的具体细节,只要吴花燕的真实身份信息、病情、家庭基本情况等足以影响募款的因素属实,平台其实已经尽到了审核义务。但是平台不仅是对善款的筹集提供一个广阔的渠道,而且对善款本身的筹集也有一定的监督管理义务,如出现监管不善的情况,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赵虎如是称。
此外,据记者观察,无论是水滴筹还是微公益,都很难找到筹款的明确去向。若捐助者想知道善款的具体用途,基本只能依靠由发起人提供的项目进展报告,不过,这份报告的真实度或许也存疑。
赵虎对记者表示,利用平台进行筹款后,具体如果利用这笔善款,还是需要依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当然,目前的筹款平台也需要加强内部建设,加大对于善款利用的监督,这也是平台今后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