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下称“儿慈会”)柯某孝儿童大病紧急救助9958项目(下称“9958项目”)丑闻曝光后不久,近日儿慈会再曝丑闻:多方网传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河南团队负责人、9958志愿者雷克哄骗患病孩子妈妈陪睡才给捐款。
通报称,柯某孝案件暴露出儿慈会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9958项目操作违规等问题。经进一步调查,儿慈会还存在未按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等违法情形。儿慈会副秘书长、9958项目负责人王某涉嫌职务犯罪,经有关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有志愿者告诉凤凰网公益,此次强迫哄骗患儿母亲陪睡的雷克在今年6月已被移交司法机关。“6月上旬,民政部通报说儿慈会副秘书长王某被移交司法机关,雷克是一起被民政部、纪委等有关部门控制后调查并移交司法机关的。”对此,中华儿慈会工作人员回应:“不清楚此事,要向领导反馈。”河南省民政厅慈善处回应:“正在了解情况和核实。”
事实上,9958项目确实是这个刚刚成立一年(于2010年1月12日成立)的基金会的“品牌项目”。
事后,面对质疑,儿慈会仅仅以“不够严谨,不够规范”轻飘飘道了个歉作为回应,没有任何处罚。
儿慈会也不单是这一个项目出问题。2019年12月底,儿慈会旗下的“春蕾一帮一助学”项目,就被爆出专款不专用,将本该用于贫困山区失学女童的名额挪用给男童。这个项目原本旨在帮助贫困高中女生筹集学习生活补助费用。但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453名男生纳入了推荐范围。全国妇联对这个事件的处理,是将453名贫困男生的受助款退还捐助人,并“对秘书长和项目负责人分别给予记过处分”。
据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介绍,全国捐赠数据监测显示: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同年3—5月,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而6—8月捐赠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该负责人认为,公众选择慈善组织来捐赠的概率降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信任慈善组织”一项中,数据分布趋势与“信任求助者”一项几乎完全相反,受访者对慈善组织信任程度的作答分数主要集中在低分,尤其以“1分”“3分”“4分”最为突出,近一半的受访者作答分数在“1—3分”,且此题所有分数的均值仅为3.62分。数据与言论共同证实,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较低。
毫无疑问,这一次儿慈会的9958项目丑闻,会再次降低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度。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来往。在数额堪称巨大的金钱面前,完全指望经手者的私德与利他性是不可能的。比如,2004年,新加坡一名已退休的承包商透露,十年前他为全国肾脏基金会(NKF)新建总部装修,在首席执行官杜莱私人办公室卫生间安装过一个价值新币千元的镀金水龙头和一个昂贵的德国马桶,用的就是捐款。其他国家的慈善机构也有过挪用善款的丑闻。
在这样的情形下,法律与制度再无保障,就让问题更加恶化。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朱力教授12年前就指出,“这些负面慈善事件,表面上是个别化的现象,实际上是中国慈善法律和监管缺陷带来的直接后果。”这一痛点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由于内外监督机制的缺位,慈善组织出现了贪污腐败现象;而慈善组织运作的不公开、不规范,令捐赠人无法通过合适渠道了解所捐资金的使用情况,这些都让公众无法继续信任慈善组织。
但在缺乏媒体及公众监督的前提下,单一的政府管理部门对慈善组织机构的监管仍然是有限的。
借用褚蓥博士在《反思慈善改革:慈善的政治属性》一书中的发问作为结尾:慈善是什么?慈善既不仅是扶危济困,也不仅是扶老助残。将慈善等同于这些外在的行为,是对慈善的浅化。事实上,我们通常不是为了慈善本身而去做慈善。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回应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即我们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