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邓艳红通讯员盛磊文坚
《长沙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去年5月1日开始施行,目前已快一年。但不文明养犬者依然众多,不文明养犬的投诉仍然居高不下。
为何不文明养犬投诉多,受罚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警在执法上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之一便是扣押或没收犬只之后,没有留检场所接收犬只。按照《条例》规定,各区县(市)应建设犬只留检场所,但该项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制约执法推进的重要因素。
不过,这一状况在今后或将大大改观。今天,记者从长沙县公安局获悉,长沙县于4月21日召开了养犬管理工作及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长沙县已率先建成长沙市首个正规的犬只留检场所。同时,记者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获悉,其它区县(市)的犬只留检场所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按要求应于5月31日投入运营。
没有留检场所,严重制约民警执法
为什么要建设犬只留检场所?因为犬只留检场已严重滞约民警执法,使《条例》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此前,多位一线民警向记者透露,自己在处置涉犬警情时有多重顾虑。比如,扣押或没收犬只之后,却没有留检场所接收犬只,这让他们不敢扣。
犬只留检场所主要负责接收、检验和处理扣押、没收、弃养、无主的犬只。民警抓回流浪犬或宠物犬,不可能将其放养在派出所,而需要由留检场所人员检验其是否有疫情,并进行日常喂养,对死亡犬只还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条例》明确了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组织建设、购买服务或者其他方式提供犬只留检场所,但该项建设严重滞后,在此前,长沙连一个正规的犬只留检场所都没有。
在长沙县,随着县城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版图越来越大,一些养犬户因为房屋搬迁和临时租住等问题,饲养的狗部分被遗弃,导致流浪犬增多,加上部分人养犬方式不规范,人们关于“狗患”的投诉也居高不下。
长沙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没有专业的犬只留检场所,民警只能将那些无主的流浪犬临时寄养在黄花镇的一个场所,各项条件远不如正规的犬只留检场所。
长沙首个犬只留检场所,可容纳约400条犬只
4月21日,长沙县召开养犬管理工作及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会。会上透露,从即日起,长沙县将在全县严格管理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养犬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该犬只留检场所位于长沙县安沙镇,场所占地面积约为19亩,该场所分为隔离观察室、洗浴室、饲料存储室、犬舍和办公室,还建有污水处理系统。设置犬舍42间,一共可容纳约400条犬只。
长沙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陈建文告诉记者:“目前该场所处于试运行阶段,5月份将正式运行,目前已收容流浪犬、无主犬共65只。”陈建文建设,流浪犬进入该场要办相应的“手续”,首先要拍照建档,随后体检,再送往隔离观察室。无论是健康犬还是有病犬,都将先隔离7—15天,最后健康犬送至犬舍饲养,病犬则进行继续治疗,死亡的犬可在这里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它区县(市)犬只留检场所或于5月31日建成
规范文明养犬,使《条例》得到真正落实,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市民形成合力。记者从多个区县(市)了解到,他们今年将在做好服务的同时,继续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
其中,长沙县将通过养犬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到“三个百分百”,即一年内《长沙市养犬管理条例》宣传知晓率达100%、严格管理区街道应免犬只免疫率达100%、严格管理区街道养犬许可办理率达100%;做到“三个基本解决”,即社会面上的流浪犬、严格管理区街道饲养危险犬、禁养区养犬的问题基本解决;做到“四个明显减少”,即犬吠扰民、犬只伤人、溜犬不牵绳不配带嘴套、涉犬警情投诉举报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