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叶子对我说:“老白,我遇上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也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
③叶子托着两腮,眼神在我脸上打了一个弯,越过我乌黑油亮的发顶,投射向很遥远很迷茫的远方。她说她领回了一个女孩,准确地说她救回一个女孩。被救的那个女孩被人逼迫着讨钱讨了两年。现在那个女孩在她家。她家人说她做得不对。
④虽然是轻描淡写的几句,但我想,肯定没这么简单。要不然叶子也不会郁闷成这样子的。叶子把快要散尽的目光拉回到我脸上,最后定在我的眼睛上。她想从我的眼睛里找到答案。我能有什么答案呢
⑤“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叶子望着我。
⑥“【你自己都还只是一个学生,你把孩子带回家,不是明摆着给你家里人添乱吗】”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我比她还没主见。
⑦“我没想要领养她。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我只是想帮她脱离那些人的控制。如果她被那些人抓回去,会很惨的。”叶子的话里透出的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成熟和冷静。叶子是一个很善良的姑娘。
⑨我家小莞爱狗。那天我回家时,小莞正在给一只狗吃火腿肠。看到我,小莞的眼睛跟小狗的眼睛一样在我脸上溜来溜去。我问又是一只流浪狗小莞低头。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狗不能跟我一块儿上班,而家里实在找不出另一个人能代我照顾狗。小莞显然不大考虑这些。她以为把街上的流浪狗流浪猫抱回家给它吃一顿,猫狗就不可怜了。
⑩我不该心软的,被小莞一哭我总会手足无措地答应小莞的任何要求。对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我能狠得下心来吗她自已也够可怜的。我不喜狗但也不讨厌狗。我的生活重点不在狗上。但如果狗的大小便问题能得到合理解决的话,或许我能喜欢上狗的。
⑾那天本该没小狗什么事的。可那天我怎么会把手机忘在卧室里呢要知那个手机对我有多重要。那时我正处在热恋中,有个男人每天会用手机对我细心地问寒问暖,让我误以为自已重新被爱情收养了。
⒀此后三天,它都没吃一口东西。第三天晚上午夜时分,它凄惨地叫了两三声,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死了。那是很悲惨很于心不忍的一幕。
⒁小莞吃饭时哭,睡觉前哭,只要一想到小狗就哭。我心疼不已。
⒂小狗死后,我竟然也想念起小狗的好处来。
⒃小狗一早就会踢门来看我和小莞。跑到我床边,两腿一搭床沿,看到不是小莞的脸,就会马上放下一双小狗腿,绕到床另一边去,然后两腿再往上一搭,睁着一双祖母样的眼睛看小莞睡觉,一直到小莞睁开眼为止。小莞一睁眼就会对着它咧嘴笑,并且抱住它的头用自己的小脸去蹭它。
⒄那个场景我一时忘不了,估计小莞也一时忘不了。小狗死后半个月,小莞差不多每天在吃饭时,吃着吃着,便吃出眼泪来。之后就干脆吃不下去,肩膀一抽一抽地无声抽噎起来。
⒅我跟手机里的那个男人谈及此事,他说:“养狗是需要能力的,这跟爱情是一样的!”说这句话的那个男人现在被我从手机里删除了名字。我的心里又成了荒漠一片,我的爱情在冷冷的月下无家可归。
⒆叶子不再吭声。我便自言自语起来,我说我再也不敢养小动物,花也不敢养,甚至……我抬起头,我说甚至我连下弦月都不敢再喜欢。
【问题】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3分)
2.文中“我”给叶子说起一只流浪狗的故事,这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3.小说深刻反映了当前社会人们对弱者的态度。孩子们——叶子、小莞态度基本相同,成人与孩子态度差别很大,同是成人的“我”和“那个男人”的态度也不同。试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3分。叶子与“我”探讨救助讨钱的女孩一事。
2.3分。插叙。(1分)流浪狗的故事是“我”对叶子的问题所作的回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表明了“我”对叶子救助女孩一事的态度。(2分,意近即可)
3.3分。孩子们:很善良,深切同情弱者,毫无条件、尽己所能帮助弱者。“我”:愿意帮助弱者,心理矛盾,不是像小孩那样爽快地帮忙。“那个男人”:冷漠势利,认为帮助弱者需要能力。(每条1分,意近即可)
4.3分。不能。改动后,表明“我”对叶子的问题已作明确回答,后文讲述流浪狗的故事就显得多余,并且这一回答与“我”在讲述故事中流露出来的态度也不一致。(意近即可)
5.3分。不多余。描述小狗的好处,反映了“我”对小狗之死的后悔、心疼,表明了“我”对弱小者的态度。(意近即可)
6.3分。示例:叶子回到家,向家人讲述流浪狗的故事,获得家人的理解,继续收养讨钱的女孩。(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