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解决“烦心事”“操心事”,让居民群众收获“家门口的幸福”
11月8日,是南昌市“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在洪观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运行100天。百日来,共收到市民提问380件,按照受理范围,“回音壁”平台受理了其中190件,办结178件,市民满意度84.3%;转“12345”热线办理121件……一件件关乎百姓生活的“烦心事”“操心事”被用心用情地解决。
南昌市“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由南昌市创建办、南昌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是“‘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工作机制的核心。通过这个平台,南昌把共治、共建、共享融入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让文明城市创建既有“厚度”更有“温度”。
“快”处置
——“马上办”赢得百姓好口碑
8月19日,南昌县东新乡滨江上品居民马圣毅将楼道公共区域有人放置狗笼影响生活的问题上传至“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97分钟内问题得到解决。“‘回音壁’确实可以帮百姓解决问题,也非常快给我回应。”马圣毅说。
在“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像马圣毅这样提出身边“烦心事”,平台“马上办”的事例不胜枚举。“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广、牵涉面大,‘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服务于日常市民群众的需求,通过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整改完善,让老百姓的呼声得到回应,不仅激发了市民参与热情,更为南昌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增添动力。”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创建指导科科长丁凯告诉记者。
“实”解决
——“民呼我应”提升群众幸福感
不图“作秀式成果”,不搞“运动式工作”,城市属于每位市民,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
“告别了坑洼积水,老人在这里健身晒太阳,很惬意,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给居民带来了幸福感。”市民邬军原以为反馈在“回音壁”平台的问题会“石沉大海”,没想到“事事有回音”,不仅对问题作了延期整改的说明,并将问题圆满解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回音壁”平台对受理流程及时限作了严格规定,市民提交问题的审核、被提问部门(单位)决定受理或申请转办的时限均为1个工作日,对不能及时作出处理的问题,则会在平台上作出延期说明,让群众知悉问题办理的每一步进展。
“优”服务
——“小题大做”助力城市精准治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车辆乱停乱放、小区地下停车场漆黑不亮灯;家门口建筑垃圾成堆、路边窨井盖破损……一桩桩“小事”在“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被“小题大做”,让居民收获“家门口的幸福”。
“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很容易‘死灰复燃’,我们将持续加大辖区环境整治力度,巩固环境整治效果,也会及时在平台上回复市民关切。”青云谱区创建办督查考核股负责人熊娜娜告诉记者。
“反映的问题不仅得到了及时解决和反馈,同时还有长效的解决方案,真的让我挺意外,不是‘一阵风’走过场。”反映问题的市民陈平直言没想到“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解决问题如此高效,服务如此尽心贴心。
“严”督查
——多元参与提升市民满意度
在“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机制中,媒体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不仅是收集民意的渠道,而且已经成为“多元参与,共同治理”架构中的组成部分。南昌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平台建设方之一,组成了一支20人的回访监督专班,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专班工作制度,随时对办复情况实地抽查暗访,监督问题落实情况。
“前期南昌市创建办多次对回访监督专班人员进行培训,媒体也制定了专班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我们会根据办复问题数量随时安排暗访监督,每次暗访随机将点位分为2条路线,当值专班工作人员临出发前抽取暗访路线,实地回访监督问题办结情况,督促有效整改落实,并每月报市创建办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回音壁”文明创建服务平台专班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平台上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解决的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在文明创建方面遇到的看似不起眼的身边小事,但是,久久为功地督促解决好这一件件的小事,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承诺。”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一点一滴皆用心。在这样的运行架构中——市民“下单”、平台“派单”、各县区各单位“接单”,媒体“查单”,允许“追问”,限时整改——群众成为整个机制的发起者、参与者、评判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