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类忠实的动物伴侣,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佳话故事。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有些也与狗有关。如古代神话故事中有崇拜槃瓠为祖先的故事,被用作图腾崇拜的例证。槃瓠就是一只五彩神狗。传说中的伏羲氏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他和女娲氏兄妹成婚产生了人类。他创造了八卦,并把狗列为八卦中的艮卦,他教人们结网捕鱼,饲养六畜,狗就在其中。
秦汉时期,随着我国养犬业的进一步发展,养狗已不仅仅用于会祭祀、食用、狩猎守卫等几个方面,而且进一步发展作为“玩赏”或“伴侣”宠物,汉武帝曾命营建“犬台宫”供文武百官观看“斗狗”,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汉书·张良传》载有宫廷最早养狗的记载:“秦王子婴降沛公(刘邦)沛公入秦,宫室帷账狗马生宝妇女以千数”。《汉书·鲁恭王传》载:“鲁恭王常在宫室种花、玩狗”。《后汉书·孝灵帝记》:“帝常于西园玩狗”。《战国策》中有“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史记》中有“收狗马充物宫室”。反映了当时帝王将相生活穷奢极欲。《汉书·元后传》载:“五侯群弟,争为奢侈,作倡优狗马驰逐”。元戏《汉书·食货志》中也载:“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他们狗马声色,竞相仿效,养狗风盛行。有记载,当时国家养马场中,已开始养狗。
相犬术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周礼·天官》载有“凡相犬牵犬者属焉”。这里提到的“相犬牵犬者”即指负责鉴定狗的优劣及饲养管理狗的专职官员。《庄子》载:“狗不以善吠为良”,“吾善相狗不如相马也”。《吕氏春秋》中也有:“有善相狗者”汉代在皇宫设有“狗监”等官职,专门负责监管皇帝的猎犬。1974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有《相狗经》零散竹筒。虽不完整(230个汉字),但也可看出当时对狗的研究已达到一定水平。
三国两晋南北朝,我国广大城乡,养狗已很普遍,有“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记载。狗的饲养已不再仅为富人、贵族所有,而是已进入广大平民百姓家。但好狗的价格也较为昂贵。三国时曾有“一犬值数十匹,御犬率具缨”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宫室内的狗竟然曾享有和人一样的诰封,被赐为“郡主”等爵位。
隋唐两宋我国养狗业进一步发展,并已开始有大规模养狗的记载。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权贵阶层生活奢侈豪华,皇帝建有富丽堂皇的五坊,即饲养狗和四种鸟类,其中专有漂亮的狗坊。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中描写的宫廷贵妇,左手执拂掸向前灵巧摆动,逗引着深通人意、张嘴摇尾扑跳的狮子狗戏耍,情节活泼生动。宋代也开始有打狗的记载,如《宋书·五行志》:“扬州禁军民毋得畜犬,城中杀犬数万”。
元明清,养狗业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元代东北地区有“狗国”和“使犬国”的记载,东北地区设有驿站,用狗拉雪橇业进行通讯和运输,元《癸辛杂谈》载“高丽以北,地名别十八,其地极寒,海水皆冰……人行其上如履平地,站地往来,悉用四狗挽之,其去如飞”。狗还可送信,元代为此专设“狗驿”。明清时期养狗业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培育出了许多世界公认的著名犬品种,如北京狮子狗、哈叭狗、袖珍狗、沙皮狗、冠毛犬等等。
我国自古以来皇宫中曾养过多种犬,而以清末皇宫所养犬最为有名,如著名的北京狮子狗,在玩赏狗中永远占据贵族的地位。慈禧太后喜欢赏狗,曾在北京城万寿山一角,建御犬厩,建设非常豪华讲究,依仿宫殿而造。常养几十条各种毛色的狮子狗、袖珍狗等。由4位太监管理,“侍奉”。这些御犬厩中饲养的犬又称“宫廷犬”而名扬海内外。其中慈禧太后最宠爱的有“海龙”、“黑宝玉”就是北京狮子狗,“雪球”、“雨过天睛”、“风”、“月亮”为袖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