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养犬,按章守法办证的受到很多监管,没有办证的恰恰非常逍遥”;“反正养犬不登记也不会怎么样,而且不办证养狗的人那么多”。
登记办证是养犬管理中的关键一环,然而,“能不登记就不登记”是现实中不少养犬人的心态。
农村办证率比城区高呼吁:暂停收费便于纳管
根据规定,本市实行养犬登记制度和年检制度。饲养犬龄满三个月的犬只,养犬人应当办理养犬登记。
据悉,《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养犬人为犬只进行免疫和年检办证情况趋于平稳。去年,申城共办理养犬登记证18.4万余张,同比增长25.1%。
“养犬办证率提高固然可喜,仍有大量无证犬游离监管之外,也是现状”,市人大内司委工作人员在调研中指出。
对此,市人大代表薛渊分析,养犬不办证原因有几方面,养犬人认为管理服务费用较高是其中之一。
目前,本市犬类管理费按不同区域实施收费:内环以内区域,每犬每年500元;内环以外区域,每犬每年300元,其中农村地区则暂缓收费。
薛渊代表算了一笔账,市区内环内养狗管理服务费每年需要500元,以整个生命周期14年计算,需要7000元。“这个数目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对部分养犬人而言确实是个负担”。薛渊建议,要研究如何有效调节收费标准,希望能暂缓收取管理服务费。
市公安部门数据也表明,养犬办证率或和收费标准存在一定关联。目前上海农村地区养犬办证数量一年10万左右,城市化地区是6到7万,闵行、松江等区养犬免疫有政府补贴,办证率也较高。
“养犬管理也要做好‘放管服’”,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提到,以前对养犬办证收费较高,主要是考虑通过高门槛、高收费予以限制,但实际效果甚微。不如通过暂缓收费等放开手段,让养犬人主动登记,纳入管理,可能是更有效的手段。
“狗证”有望“一网通办”建议:推行网上办证
除了资金问题,登记、办证手续繁琐也是“狗证”比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为了方便养犬人士,闵行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了养犬办证登记和犬只免疫接种“一门式”服务模式,通过规范准入制度、合理设置点位、办证与免疫同步进行、严格监管等措施,不仅方便了群众,节约了财政成本,而且大幅提高了犬类免疫、办证率。然而,此类站点在中心城区每个区内仅1到2家,郊区更为稀少,与日益增长的犬只数量现比显然不足。
为此,薛渊等代表在建议中提出,能否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网上登记和办理养犬登记证,让办狗证更便捷、更省力。
取证难、执行难导致处罚难
除了无证养犬,遛狗不牵绳、犬只随地大小便不“善后”、犬只吠叫扰民等养狗陋习现象,也历来是公众抱怨的重点。
“总体上看,条例实施以来,本市养犬管理面貌较条例实施前有明显改观,市民依法、文明养犬的自觉性逐步提高”,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介绍。
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犬行为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对此,公安、城管等部门并非无所作为。据悉,去年,市公安等部门处罚不文明养犬的违法违规行为232起,同比上升132%。
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坦言,取证难、执行难问题还是较为突出。
公安执法人员提到,无论是便溺、扰民,或是伤人,犬只的行为发生具有突发性、瞬时性,给执法人员的留照取证带来诸多困难。“从接到举报到执法人员到达,狗早就不见了踪影。或者是刚才狂叫,此刻却非常安静,总之取证很难,法规落地难”。
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也提到,养犬管理不仅是公安、农委、城管等部门的职责,也需要街道、村居委、物业等多方面协同共治。从目前的养犬管理模式来看,对条线的职责列举得较多,区域的职责规定比较少,能否转变思路,从以“条”为主转变为以“块”为主,属地化管理更便于就近执法。
“养犬条例看似是管狗,其实管的是人的问题,”。市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吴薇指出,依法文明养犬事关公众健康和人身安全,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体现和反映。
吴薇也提到,条例实施已有七年多,在这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必要对法规进行再次审视,了解实际执行情况,检视法规是否符合当下现状。吴薇也表示,针对不文明养狗行为,条例中设置了一系列法律责任,现实中这些处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落实,为何难落实,市人大会进一步跟踪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