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7.09.01
据华商报报导:西安一8岁女孩的母亲——32岁的龙某,1个月前被狗咬,虽然及时注射了疫苗,但5针疫苗还没打完就狂犬病发作,不幸去世。女儿还以为妈妈去住个院,很快就能回家,可怎么也不会想到,妈妈已经和她阴阳两隔。
医学,充满了意外,也许这个狂犬病案例就诠释了这一点。
这个案例其实有点蹊跷。
根据新闻(//t.cn/RKE673l)转述患者的叙述:她和狗迎面走过,狗又转过身来咬她,左腿外踝和内踝都被咬伤。患者告诉家人,那是条长约60厘米的狗,类似于哈巴狗,没人牵,当时着急着去打针,也没有顾上其他的。
实际上,这种无主犬又无故咬人的情况,狂犬病的风险确实比较大。
患者很重视狂犬病预防,没有去追着打狗,而是赶紧去医院进行了伤口处置,这一点做的非常正确。从网上披露的医院门诊病历来看,医院的处置也相当及时规范,甚至还做得更多。
患者在西安市中心医院的门诊病历
医院对患者伤口的判断是二级暴露。
什么是二级伤口?根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简称指南,//t.cn/R6PaVsr),就是指被动物轻微致伤,没有出血。在病历中可以看到医院的查体结果是:左踝可见多处齿痕。齿痕就是没有出血,因此医院对患者伤口分级的判断并不存在错误。
按照指南,二级伤口只需要做两件事:伤口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无需接种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简称狂免),只有三级伤口(即出血伤口)才需要注射狂免。
但是,医院除了给这位二级伤口的患者做了伤口处置(门诊病历见:清创)和接种狂犬病疫苗(门诊病历见:中科生物-地鼠肾细胞,实际已经按时完成了4剂疫苗接种,第5剂没来得及接种),同时还注射了狂免(门诊病历见:注射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20IU/KG)。
可以说,医院已经对这位患者采取了一切可用的狂犬病预防措施,但患者仍然在咬伤后28天病发身亡,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一、伤口处置不行?
伤口处置在狂犬病预防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常常被人们忽视。伤口冲洗和消毒,可以直接减少伤口中的病毒量和杀死病毒。
冲洗伤口非常重要
标准的伤口处置,需要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稀碘伏、苯扎氯铵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在本案例中,患者的伤口只是有齿痕但没出血,医院清创的冲洗和消毒操作,会不会因为伤口并不严重而没有执行到位呢?目前没有证据。
二、狂犬病疫苗不行?
很多网友马上想到是不是接种了假疫苗或问题疫苗。在经历了去年的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后,我很理解网友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但我很有把握地说,这不可能。
门诊病历显示,给患者治疗的是西安市中心医院,这是一家创建于1952年、目前有10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医院购买假疫苗或不明来历疫苗的可能性为零。医院的疫苗冷藏保存,我相信也不会有问题。退一万步讲,就算疫苗冷藏保存有瑕疵,也绝不至于影响疫苗的效果。
在山东问题疫苗事件里,国家对涉事疫苗进行了检测。虽然被检测的12批疫苗里有10批已经过期1~6个月,且保存温度无法保证,但所有被检疫苗全部合格(根据按药典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和PATH组织评估过各种疫苗的温度稳定性,狂犬病疫苗(冻干剂型)是对热和冷冻均最稳定的疫苗(没有之一),保守估计在37度连续保存14天也不会影响其效果和安全性(见下图的左下角)。
各种疫苗的热稳定性和冷冻稳定性评估结果
所以,疫苗不行的可能性基本可以被否定。
患者使用的狂犬病疫苗,从门诊病历上可以依稀看到,是地鼠肾细胞工艺的疫苗。这个工艺目前并不主流,主流的是Vero细胞。这些工艺之间,不认为存在安全性和效果的差异,主要区别在于产量——Vero细胞产量最高,疫苗的性价比最高。我写过一篇《狂犬病疫苗,选贵的对么?》,可为大家理性选择狂犬病疫苗提供参考。
我国2016年上市的狂犬病疫苗中,采用地鼠肾细胞、Vero细胞和人二倍体细胞工艺的狂犬病疫苗分别是2家、6家和1家,地鼠肾细胞疫苗的供应量只占全部上市量的7%。
不过整体上,地鼠肾细胞和另外两种细胞都属于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细胞工艺(神经组织工艺不被认可),目前也没有地鼠肾细胞工艺狂犬病疫苗效果不好的证据。
三、狂免不行?
狂免其实就是狂犬病抗体。
狂免有两种,一种是人源狂免,常被称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一种是马源狂免,常被称为抗狂犬病血清。狂免,就是用狂犬病疫苗接种于人或马,然后定期从这些产生抗体的人或马的血液里提取出的抗体。
这种外来的抗体,可以帮助人体及时建立对狂犬病的免疫力。有大量有力证据表明,同时接种疫苗和狂免,可以提高预防的成功率。但是,这种外来的抗体会不断衰减,人源狂免和马源狂免的半衰期分别是21天和14天,一般认为这个半衰期可以支撑到人体对疫苗产生自己的抗体。
会不会是假狂免或问题狂免?
这个问题我不敢打包票,狂免属于国家要求执行批签发制度的药品,每一个批号都必须经过国家权威部门的签发才能上市,如果这个过程出问题,那问题就大了。
我认为,狂免的质量应该没问题,问题可能在于如何使用上。
医院的门诊病历上记载,给患者的处理措施包括注射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20IU/KG,也就是每公斤体重使用20个单位的人源狂免。一般女性以50公斤体重计,则患者需要使用5支200单位的人源狂免,零售价格大约在1000元左右,总液体量为10ml。
狂免的使用很有讲究——必须要做局部浸润注射。
在前述指南中特别提醒:(狂免使用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在受伤部位局部进行浸润注射,可直接中和刚进入体内的病毒,构建阻遏病毒从伤口向周边神经组织蔓延的第一道屏障。
在这里,我大胆地推测:患者受伤部位是组织致密的脚踝,如果用液体的狂免做浸润注射,一方面会很疼,一方面10ml的狂免也可能压迫局部组织导致局部坏死等反应,所以医院并没有在局部做浸润注射,只是把狂免注射在远离伤口的大腿或后背肌群了。这可能导致了狂免里的抗体没能及时消灭伤口中的病毒,而这些病毒又特别活跃,在远处的抗体达到伤口前就侵入了神经组织,导致抗体未能及时发挥效果。
我的推测只是一种可能性,实际还要考虑医学的复杂性。
医学的复杂在于:以前我们普遍认为,如果病毒进入了神经组织,抗体就无法发挥作用了(所以指南才强调要在受伤部位局部进行浸润注射,及时在病毒进入神经前消灭它们)。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便病毒已经进入神经组织,抗体仍然能干掉它们。
我国著名的狂犬病专家严加新,早在其2011年的博文(//t.cn/RtYZG6e)中就介绍了这一观点,并结合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十余年来,凡在发病前在我们单位检测到抗体效价为0.5IU/mL以上的,没有一例死亡。
我个人认为,患者如果足量注射了合格的狂免并按时接种了合格疫苗,其体内的抗体水平肯定会超过0.5IU/mL,但她仍然发病身亡,这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过于匪夷所思的事情,不太可能是真的,或许还有另外一种现实的可能性:患者没有注射狂免。
门诊病历上虽然记载了给患者接种疫苗和注射人源狂免,但实际上因为狂免太贵了,且只是二级伤口,同时浸润注射也比较痛苦,所以患者实际并未付款和注射狂免,只是按时接种了疫苗。这导致疫苗还未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病毒就已经进入神经组织深部,等到疫苗产生了抗体,一切为时已晚。
对于该案例,我的建议(如果患者真的足量注射了狂免):
②调查医院在伤口处置和狂免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瑕疵;
③建议家属同意对死者进行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明确是否真的死于狂犬病;
④对咬人犬周围的地区进行排除,寻找是否有其他被同一犬只咬伤而未做处理者,如果有这样的人,尽快按三级伤口进行处置;
⑤及时对肇事区域的流浪犬只进行扑杀。
如果①和②没问题,且③确认是狂犬病,那么这个案例在狂犬病预防史上,可能属于极为罕见的个案,完全可以载入疑难案例的史册。
普通网友没有必要因为这种罕见的个案,怀疑现行狂犬病预防策略的效果。
如果患者没有注射狂免(二级伤口,指南未要求使用狂免),那么该案例在科学上并不存在反常之处,完全可以用疫苗还未起效就发病来解释。
那么问题来了:指南认为二级伤口不需要使用狂免,是否可以说指南错了呢?
我认为,医学上很难有100%保证有效或不出错的理想状态。很多时候,医学都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
如果为了这个罕见案例而改写指南,即规定二级伤口也必须使用狂免,那就相当于:为了预防偶然的高空抛物伤人,规定每栋大楼都安装一圈能接住下落物的防护网,这真的有必要么?
狂犬病即疯狗病,又称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恒温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视频如下
undefined
狂犬病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没有之一。该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关于痊愈的病例世界上只报道过一次,是在1971年有1个痊愈的美国女孩,这个没死的女孩后来被证实只不过是由于被狗咬伤后高度紧张引起的神经症状,并不是真正的狂犬病。所以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狂犬病在治疗手段上仍然是束手无策的。
狂犬病多由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后而患病。由于狂犬病主要侵害神经中枢系统,早期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神经中枢系统的病症非常相似。有无咬伤史并结合临床症状,是此病初步诊断的主要依据。口边流出白色泡沫的疯狗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他传染源包括猫、狐狸、蝙蝠,甚至兔子。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动物或人,呈急性、进行性及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症状,临床表现为异常怕水,半张嘴并不住流涎、精神高度紧张、全身痉挛、非常敏感,一丝风就会觉得紧张,幻觉不断、意识障碍,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狂犬病的诊断除了采集病史意外,还包括一些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包括:病毒分离、病毒的核酸检测、內基氏小体检查、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琼脂扩散试验等特异性的检测,以上检查项目都可以帮助诊断狂犬病。
最后提示大家预防狂犬病最好的办法是对于豢养的宠物接种正规狂犬疫苗,同时大家远离可能患病的动物。
这则新闻让笔者回到了小时候的梦魇之中。在大概11-12岁期间,曾被疯狗(后来被大众打死了)咬伤上臂,这个位置很凶险,仅次于咬伤脖子和头部,当时都吓懵了,但好在有认识我的成年人,迅速给我处治了伤口,用酒和盐反复冲洗伤口,然后打了一个月的疫苗,打得我现在看到针头都哆嗦。那时候的疫苗比现在的质量差,需要注射的次数也多。
图示:可能传播狂犬病的动物
查了一下新闻,上面说,龙某是在过马路时被狗咬伤脚踝,然后打了四针疫苗,但依然狂犬病发作死亡,这事情真的让人觉得害怕。按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失败的狂犬病免疫案例,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个别病人中,但是此类案例的大多数都违背了WHO推荐的标准PEP治疗方案。不妨来看看关于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咬伤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PEP疗法。
按暴露级别不同采用不同措施I级—接触或喂养动物,动物舔触完整皮肤(即无暴露);
II级—动物轻咬裸露皮肤,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III级—一处或多处穿透性皮肤咬伤或抓伤,动物舔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被唾液污染(动物舔触),暴露于蝙蝠。
II级和III级暴露需要立即或尽快用大量肥皂水/洗涤液和清水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15分钟。I级暴露不需要预防措施,II级暴露需要立即接种疫苗,III级暴露需要立即接种疫苗并给予RIG(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价格较贵)。
此前从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人,疫苗接种方案有两种,五针或四针1、5针接种程序要求在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次
2、4针接种程序在0天(注射当天)接种2剂次,第7、21天各接种1剂次
3、如果是III级暴露(即被咬伤),为确保万无一失,应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1、咬伤部位的神经密布,如头、颈部、臂部,或多处受伤。
2、一些小的不易察觉的伤口被忽视(未在所有伤口附近注射RIG)
3、患者因为别的原因,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不能对疫苗起反应
4、疫苗质量问题
但任何患者,只要在接种完疫苗后,在检测到抗体时还未发病,就不会发病。而西安龙女士的处治方式是否遵照了WHO推荐的完整处理流程呢?新闻上只强调了注射狂犬疫苗,并未提及其他处理措施。如对伤口进行迅速的彻底清洗,并且同时使用狂犬病球蛋白(关键时刻不能省钱)?这些同样很关键的步骤并未说明。不过,我倾向于除了疫苗之外,对其他处理流程大概并未上心。
WHO强烈推荐,对于有感染狂犬病风险的人,应进行暴露前免疫接种(PrEP)首先,如果以后被咬伤之类,那么就不需要使用较贵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也只需要注射两针疫苗,即可得到几乎100%的保护作用。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被狗咬伤后打四针疫苗仍狂犬病发作身亡》这条新闻其实蛮可怕。有些事情确实不好说百分百,但狂犬病的预防还是很有效的,起码美国就没有发生过暴露后疫苗接种失败的案例。从新闻里看,当事人被咬伤后也采取了规范的处置方式,为什么还是失败身亡,值得好好去追究一下。夏季更容易有狂犬病风险,希望这件事真的只是意外。
对于这个事件,丁香医生希望大家不要对狂犬疫苗失去信心,也不要因此而对狂犬病过于恐惧,被猫狗等动物咬伤,仍然要去正规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病死率为百分之百。在此,丁香医生想跟大家多讲几句。
我国现在使用的有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均为灭活疫苗。
除去狂犬病疫苗以外,对于严重动物咬伤的患者,还需要注射狂犬病抗血清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这两种药物属于被动免疫制剂,用于中和狂犬病毒,以获得快速的保护作用。
抗血清属异种血清,纯度不是很高,不少人有过敏反应,故必须先做皮试;如果是阳性,只能用脱敏疗法少量多次注射,费时长,有可能引起血清病,副作用重。
暴露级别高的要打。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1.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2.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3.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判定为Ⅲ级暴露者,暴露后疫苗免疫必须合并抗血清进行。
在受伤当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体重)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体重)在被咬伤的局部浸润注射和肌内注射。
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可以打。
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也就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
对暴露已数日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
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这时,第一针或前两针的接种剂量应当加倍。
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的疫苗。按照规定,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应当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原则上就诊者不得携带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注射。
但是临床观察混用不同品牌的疫苗不会影响其预防作用。
注射部位成人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
禁止臀部注射。注射局部可出现轻微反应,如发红或轻度硬结,极少见发热反应。
有过敏反应者可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对链霉素、新霉素过敏者慎用,接种过程中应忌酒、可乐、咖啡、浓茶、刺激性食物、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接种失败,也应慎用。
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按暴露前(后)程序完成了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细胞培养疫苗)者,不再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不是一定要打。
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包括:所有温血的哺乳类动物,其中也包括人。
当人被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动物唾液中的病毒就沿神经系统到达大脑中枢,在里面进行繁衍,致人发病,而只有发病后,病毒才会分散到人的唾液等腺体中。所以人即使被狗咬但未发病时,其腺体中是不会有狂犬病病毒的。
进一步说就是,人只有被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伤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如果确信不是被狂犬病人咬伤的,也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虽然被人咬伤可能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但是人的口腔内细菌有1000多种,在处理被人咬伤的伤口时,要特别注意感染问题。
孕妇也可以打。
按照国家药监局2000年颁发的《生物制品规程》人用狂犬疫苗使用说明书以及2009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的规定:暴露后免疫没有禁忌证。
理论上,狂犬疫苗中没有任何一种成分会影响人类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在基因水平上危害人类,也不会对胚胎或胎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造成影响。
目前研究表明,合格的狂犬病疫苗不会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影响胎儿。
狂犬病疫苗为灭活病毒疫苗,灭活病毒不能通过胎盘屏障,不会导致胎儿出现异常;目前国内外开展的研究均未发现狂犬病疫苗引起流产、早产或致畸现象。
但是2009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第二十六条同时规定「对妊娠妇女、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过敏性体质、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迟暴露前免疫」。
什么叫做酌情?丁香医生的理解是如果能够排除致伤动物属于狂犬病发病物种,那么可以不打,如果不能,为了安全还是要接种。
专家支持:
虎群盛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生
魏玮丨丁香诊所消化科医生
编辑/李坏
谢谢邀请,首先对这位不幸的女士感到难过。
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100%。近年来,我国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的人数越来越多。那么,及时按规定注射了狂犬疫苗,是否就万无一失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失败的事,国内外均有报道,此西安女士并不是个案。据多方数据表明,狂犬疫苗接种失败率在2.2%-3.1%之间。那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知程度不足。部分暴露者在被咬伤后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患病几率太小,没有必要注射狂犬疫苗,即使注射,也未按要求进行全程免疫注射,从而造成接种失败。(此女士不存在这种情况)
2、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清洗伤口。有些暴露者不了解及时彻底清洗伤口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在家处理一下,甚至根本不清洗。
3、接种期间饮食用药不当。在接种期间吸烟,饮酒,做剧烈运动,或者饮浓茶,食海鲜、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
4、疫苗保存不当。狂犬病疫苗保存条件是2~8℃环境。如果运输和贮存中不符合规定条件,容易使疫苗变质,破坏疫苗的效价,甚至造成疫苗失效。
所以,在此事件中,疫苗问题只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其他还有诸多可能导致接种失败的原因。但希望大家并不要因此而对狂犬疫苗失去信心,也不要因此而对狂犬病过于恐惧,如被猫狗等动物咬伤,仍然要去正规医院按标准注射狂犬疫苗,并注意以上可能引起接种失败的原因,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狂犬病俗称“疯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多见于犬、猫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达100%。因此,从死亡率来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知识。
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是通过咬伤传播,但也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污染被感染动物的唾液而传播。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狂犬病对人和动物都是致命的。还有个细节我们必须知道,就是在我国95%以上的人狂犬病的传染源为病犬,还有少量的为猫,千万别忽略了猫的咬伤。
等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把上述的处理完毕以后,由专业的医生确定暴露分级,结合既往免疫情况给与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为什么要说需要根据个体的免疫情况呢?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因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管是暴露级别如何,最好都需要接种免疫球蛋白。
对II级暴露者,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是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注射部位是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记住了禁止臀部注射。
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暴露者,立即处理伤口,并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中和伤口局部感染的狂犬病病毒,减少狂犬病发生的可能。人被咬伤后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置,足疗程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浸润注射的方法是,在受伤的部位用免疫球蛋白总剂量的二分之一做皮下浸润注射,余下的二分之一进行肌肉注射,头部咬伤者浸润无法做到,这种特殊情况可注射于背部肌肉。如果体重较大,需要总剂量大于10毫升,可在1-2天分次注射。随后即可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但两种制品的注射部位和器具要严格分开。
疫苗也是属于药品,药品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治疗作用,也有副作用,只要是药品,就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药品不良反应。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应是,注射后有轻微局部及全身反应,可自行缓解,偶有皮疹。当然,有些人群由于个人体质差异的不同,也会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较重不良反应。
为了他人的安全,预防狂犬病首先从宠物(犬、猫)的主人开始,预防人狂犬病关键在清除传染源,必需控制动物间狂犬病,特别是犬的狂犬病。因此,广大犬主是预防控制狂犬病的重要责任人,要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科学养犬,积极依法、主动登记注册,主动给犬免疫。
所有的犬、猫应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通过给动物注射狂犬病疫苗来保护您自己、您的宠物和您的社区。不要让你的犬或猫散养,如果你让你的宠物随意流浪,其染上狂犬病的风险就更高。犬在户外时,主人要始终在旁监控。
阉割犬或猫也能让它们保持更健康也更规矩,可以减少动物游逛或打架的倾向,这样就可以减少暴露于狂犬病危险的机率。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招惹犬,让儿童知道当犬在身边时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被犬、猫咬伤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以便及时获得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新闻事实描述的很清楚,龙女士是在过马路过程中被狗养伤后死于狂犬病呼吸衰竭。那,这应当属于非正常死亡,需要有人为此担责。被一只狗咬伤死亡,那需要狗来承担责任吗?显然不能,这显得无比荒谬。
以前,我们都认为被动物咬伤和抓伤都是一些小事儿。常常以“过几天就好了”搪塞自己。但是,从此事件来看,这一类的“小事”绝对不能忽视。
此次事件爆发之后,我们除了对死者感到惋惜,对死者家属感到同情之外,这对于养狗的主人应该是波及最大的了。所以,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西安市限制养犬条例”。
最后,小编再次提醒各位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养狗的小盆友一定要管好自己的狗狗。
有一个身边的教训特别深刻:二舅小时候习武,他师傅家养的狗下了一窝小狗崽,他师傅很喜欢,在逗小狗的时候被狗咬了。至于是大狗小狗,咬的深浅都不重要了,关键在于自己家的狗是正狗,一点也不疯,清理之后照常练武干活。没想到四五天就爆发,家破死亡,随后大狗处死小狗摔死。所以家人一直很警惕有狗靠近人的时候。
抗体再贵,也没有人命贵!
18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判定其为狂犬病发作:可能遇上野狗,病毒含量高。
我小时候去医院打预防疫苗的时候,就遇上过一个小男孩打狂犬病疫苗,当时他爸爸还很真诚的问我:“你也是打狂犬病疫苗的吗?”
我连连摇头。
我看见狗狗都绕道走。
周围十个人里面就能拉出一个被狗咬过的人。
小时候和一个男生打羽毛球,羽毛球飞到了围墙里面,他在帮我捡球的时候被狗咬伤,幸好是冬天,厚厚的棉袄,让他的伤口没有那么深,但是也是触目惊心。
那条狗是大狼狗,咬伤过村里很多人,后来有一个父亲的两个女儿都被狗咬伤,父亲愤愤不平,将狗打死。
我以前也随别人去看过那只大狗,出了这么多事,狗居然还是放养。
当时的我虽然年纪小,但是心中也是充满了对狗主人不作为的愤怒,自从有了那只血性的大狗,一条公用的小道自此没有人敢再走。
打了狂犬病疫苗仍然死亡,这已经不是第一例了。
舟山定海城,5月19日中午十二点,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对周围群众进行追咬,造成49人受伤。
被狗咬伤后,两岁男童立即就医,注射狂犬病疫苗。仍然没有逃脱死亡的魔爪。
1.伤口处理不到位
2.没有接种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
对于伤势严重者,例如有皮肤渗血、流血,或是头部、面部、颈部和手指一处或多处被咬伤,口腔或者眼睑黏膜被狗的唾液沾染,还要加倍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因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需要10~14天人体才能产生保护能力。而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5天,一般是1~3个月发病。在这期间,如果接种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就能在抗体产生前中和狂犬病毒,抑制病毒繁殖,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发病危险。
3.所接种的疫苗失效
专家:疫苗接种期间发病概率很低
据苏州市疾控中心狂犬疫苗注射门诊的专家介绍,狂犬病一旦发作,进展速度很快,病死率为100%。一般来说,狂犬疫苗接种2周内,大部分接种者都会产生抗体。不过,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面部等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位置,病死率较高。我国曾出现过在接种狂犬疫苗过程中病发死亡的例子,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
爱狗人士说爱狗,那你们一定要对它们负责,别一时兴起买来,就不负责。
打了疫苗为何仍然病发身亡?关于狂犬病我们误解太多!
7月18日,上海闵行区的市民姚某,在被流浪狗咬伤手背后病发身亡。尽管两月前只是被轻度咬伤且未出血,随后也进行了伤口清洗及消毒,但狂犬病依旧发作;同日,西安市龙女士在6月20日被狗咬伤腿部、虽然及时注射了四针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狂犬病潜伏期20年?对这种可怕疾病的误区太多。
文/北京科技报记者赵天宇
采访专家>>>
王传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译(依生生物集团董事长)
◆◆◆只有“狂犬”才会传染狂犬病?
虽然人类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了“狂犬病”;130多年前就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但时至今日,狂犬病在中国、印度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依旧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威胁。在我国,尽管狂犬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但每年仍然有600多人发病死亡。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狂犬病几乎和狗特别是流浪狗画等号,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只有犬类才会传染狂犬病吗?
实际上,狂犬病指的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而所谓狂犬病病毒,呈现子弹外形,属的名称来自“Lyssa”,在希腊神话中的意思是“疯狂和愤怒的幽灵。”而这种“疯狂而愤怒”的病毒,最偏爱的就是哺乳动物,包括人、狗、猫、狼、熊等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的动物,都有感染和传播的可能。
▲狂犬病病毒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狂犬病还是近年来引发了严重疫情的中东呼吸综合症、SARS还是埃博拉病毒,背后都有蝙蝠这种动物的影子(图片来自网络)
◆◆◆狂犬病治愈率已经很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99%的狂犬病病人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0人死于狂犬病,超过5万人是什么概念呢?2015年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只造成1万多人死亡。
虽然很多人认为狂犬病通过注射疫苗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治愈,但实际情况是,直到今天,狂犬病依然是全球唯一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的疾病,也是目前治愈率最低的疾病之一。
▲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的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狂犬病病毒作为一种病毒,长期在动物体之间传播演变,没有和人类进行过共同进化。”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琦涵告诉北京科技报社|科学加客户端记者,狂犬病发作之所以“无药可救”,与狂犬病病毒本身的进化特性分不开“换句话来说,人的免疫系统对狂犬病病毒没有太好的办法,再加上这种病毒本身感染性强,又针对神经系统,所以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与艾滋病、乙肝病毒相似,狂犬病病毒无法通过空气传播,但可以通过伤口或者粘膜表面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病毒会在咬伤部位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神经中枢控制的主要是呼吸、吞咽、视觉听觉等功能,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狂犬病发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面部抽搐等症状了。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20年?
许多公众的印象中,狂犬病除了发病时患者恐怖痛苦的表情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其超长的“潜伏期”,曾有消息表示狂犬病潜伏期长达20年!狂犬病真能有这么长的潜伏期?
▲狂犬病的症状(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传林告诉北京科技报社|科学加客户端记者,实际上,狂犬病的的潜伏期大多数为1到3个月,少数患者在2周以内发病,极少数患者在1年以上。“我们国家虽然爆出过一些超过10年潜伏期的狂犬病病例,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发病和之前的咬伤有关,是不被学术界认可的。”
而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翔实的研究证明,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期为2周到3个月,99%在一年内发作,超过1年已少见,潜伏最长为6年,出现在美国。
▲一只患狂犬病而去世的狗(图片来自网络)
1991年,美国一位菲律宾裔移民身患狂犬病死亡,而这位病人之前已在美国生活了6年。由于美国已基本消灭了狂犬病,在美国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因此有若干证据可证明该病人是在移民美国之前在菲律宾感染了狂犬病毒,最后在美国发病死亡,这是目前公认的最长潜伏记录。
病毒的潜伏期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结果,在病毒刚刚进入人体时尚处于平衡阶段,因而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从目前的认知上来看,狂犬病病毒在人体内潜伏10年甚至20年,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李琦涵说。
◆◆◆被咬后只注射狂犬病疫苗就够了吗?
目前,我国对注射狂犬病疫苗有着细致而严格的规定,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明确规定“II级和III级暴露者,应在被咬伤后的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5剂狂犬病疫苗,并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疫苗进行接种”此外,如今不少医院也会给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那么,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发作的“必需品”吗?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实际上是用狂犬病毒免疫动物后获得的一种抗毒血清,能对应地中和狂犬病毒,对于增强咬伤后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恢复具有很好的作用,当咬伤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要注射,从而对病毒起到封闭作用,和疫苗应用一样,注射越早应用越好。
▲被狗咬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图片来自网络)
王传林表示,目前对于狂犬病的处置,依然要遵循三个步骤:首先是清洗伤口,其次是注射免疫蛋白;最后是按步骤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
一般来说既往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的首次暴露者:当咬伤较重、伤口较深时、伤口有明显出血就是三级暴露标准的患者就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头面部以外的二级暴露的、或者既往有过疫苗史的患者则不需要。
张译认为,西安龙某病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就是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问题。“从现场照片来看,这不是疫苗的问题,我认为就是没有注射免疫球蛋白导致的。”
来自陕西省疾控中心调查结果也佐证了这样的看法,调查显示,尽管龙某注射了4针狂犬病疫苗,但未注射前述免疫球蛋白。
◆◆◆注射过狂犬病疫苗后再次被咬也没关系?
王传林表示,目前对于“再次暴露”后疫苗接种的问题,虽然学术界尚且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也有一个通用标准进行判断和治疗。“一般来说,对于曾经接受过疫苗全程接种者,如果半年以内再次暴露,一般不用再次注射;半年到一年的,需要当天和第3天共接种2剂疫苗;一年到三年加强三针,如果超过三年以上,则建议患者重新注射。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的狂犬病“十日观察法”(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世卫组织推荐的“10日观察法”王传林认为这更适用于欧美等狂犬病低风险国家,目前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日观察并不是完全隔离不治疗,而是采取一种边观察边治疗的方式,更加科学也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