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07.16
第一篇儿童保健
第一章1—3个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秀)
1、体格生长
此期是小儿体格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体重平均每月增加750-1000克,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5-3.0厘米。
1-3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
1个月5.2257.038.238.0
2个月6.3760.740.040.4
3个月7.2363.541.342.1
1-3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1个月4.9156.337.537.3
2个月5.8259.339.039.2
3个月6.5561.940.340.7
2、如何给宝宝称体重
体重是儿童的健康标志,是判定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正常的小儿体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一个足月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千克左右;在2.5-4.0千克之间均属正常范围。几乎每个新生儿在生后的最初2-3天内,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这叫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生后3-5天降至最低点,下降幅度可达出生时体重6%~9%,但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以后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体重逐渐增加,大多在生后第7-10天内,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时水平。到满月时,新生儿体重能增加1000克左右。在生后的头三个月,体重增加迅速,平均每月增加750克左右。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几种,也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用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婴儿体重。
(2)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测体重时应注意,在测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婴儿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仅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测得的宝宝体重都应作记录,在注意宝宝体重是否达到参考标准的同时,还应注意体重增长的速度。有的小宝宝出生体重比较轻,但其增长速度已达到甚至超过正常水平,尽管测得的体重还没有达到参考标准,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宝宝不但生长健康,还在努力“赶上生长”呢。相反,有些宝宝虽然测得的体重尚符合参考数值,但增长速度比较慢,倒要认真寻找一下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如何给宝宝量身高(身长)
身高(身长)是孩子骨骼发育的一个主要指标,它包括头、脊柱和下肢长的总和。身高的增长速度和体重一样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在生后第一个月,宝宝身体可长高5厘米左右。在生后头三个月,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5厘米。
3岁以下的小儿应躺着测身长,在医院有特定的量板测量小儿的身长。测量前先脱去孩子的鞋、袜、帽、外衣裤及尿布。让小儿仰卧在量板的底板中线上,头接触头板,面向上。测量者站在孩子的右侧,用左手按直小儿的双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拢并紧贴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的足底,读取身长的刻度。在家里,如果没有量板,也可让小儿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贴上一软尺。在小儿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测量方法和医院量板的量法一样,读取头板内侧至足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小儿的身长。测量身长时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紧贴小儿的足底,而不能只量到脚尖处,否则,会使测得的身长大于其实际身长。
3岁以上的小儿可站着测身高。可用身高计或将皮尺钉在墙上进行测量。小儿直立,背靠身高计的立柱或墙壁,使两足后跟、臀部、双肩及头部均接触到立柱或墙壁,两手垂直于身体两侧,两膝站直,不能弯曲,足跟并拢,足尖稍分开,两眼平视正前方,头不能上仰或俯视。用一横木板紧压头顶,读取数值,即为身高。
孩子将来能长多高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遗传、内分泌、营养、疾病以及活动锻炼等等。一般来讲,5岁以前,孩子的身高受遗传的影响不大,主要受营养、慢性疾病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5岁以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父母高大的,孩子一般也长得较高。但也有不少矮个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远超过父母的,这说明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保证宝宝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一定的活动量,促使孩子健康生长。
4、如何测量宝宝的头围
头围是反映脑的发育,脑容量的大小也是体格发育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婴儿出生后头两年大脑的发育迅速,头围增长也很快。二岁以后头围的长速逐渐减慢。出生时头围平均34厘米,出生头三个月头围平均每月增加1.5厘米。
测量头围时选用一软尺,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左侧眉毛的上缘,然后紧贴皮肤经过枕骨结节最高点绕头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头围。
头围的大小也象体重、身高一样有个正常范围,并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头大肯定大脑发达,小孩聪明,这是不正确的。如果一个小儿出生时头围正常约为34厘米左右,到3个月时头围迅速长到42厘米时,这就要怀疑是否有脑积水、佝偻病或其他疾病。如果一个小儿出生时头围就比正常小,生后头围的增长速度也很慢,甚至停止生长,那么要高度怀疑是否有脑发育不良,是否有头小畸形的可能。因此,当宝宝的头围长得过快或过慢,都是不正常现象,家长都应及时带他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5、如何测量宝宝的胸围
胸围是用来评价小儿胸部的发育状况,包括肺的发育、胸廓的发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程度。新生儿出生时胸围约32厘米,比头围小1-2厘米,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平均可增加12厘米。一般情况下,小儿在1岁以内头围比胸围大,1岁时胸围逐渐超过头围。
3岁以下小儿测量时取卧位,让婴儿平躺在床上,两手自然平放,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乳头下缘,使软尺接触皮肤,经两肩胛骨下缘绕胸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胸围。3岁以上测量时取立位,两手自然下垂,测量方法同上。
6、定期带宝宝去健康体检
看着日长夜大的小宝宝,父母总有点不放心,心存疑虑:我的宝宝长的健康吗?那么定期带孩子去儿童保健科体格检查是解决您心中疑虑的最佳方法。
定期体格检查,首先可以系统了解宝宝各个年龄段的体格生长情况,通过定期的多次测量,不仅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生长水平是否达到参考标准,还可以及时了解一段时期内,宝宝生长的动态变化,观察他的生长速度是否和参考标准相近,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仔细寻找病因,使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次,对孩子的智能发育作出评估,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是否在正常水平。发现有疑,进一步通过神经心理测试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做全面的评价,对有智能发育迟缓和心理发育偏离的孩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计划。另外,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还能从保健医生处得到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了解许多有关孩子喂养、护理、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宝宝长得更健康。
带宝宝定期体格检查,一般来讲,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隔1-2个月一次;6个月到1岁,每2-3个月一次;1岁到3岁每半年一次;3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
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
一般情况详细询问宝宝的进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
全身检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评价;婴儿前囟的闭合情况、牙齿萌出或患龋齿的情况,眼、耳、淋巴结有无异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关节、骨骼、皮肤等全面检查。
发育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孩子发育的粗动作、细动作、言语发育、社会适应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婴儿生后6-9个月应进行血色素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指导。
每一次的体格检查都应记录在宝宝健康手册上,父母应妥善保管好这本宝宝健康手册,它就象宝宝的健康护照,记录了宝宝成长的每一步。记住不管去何处就医,均应带上宝宝健康手册,以供医生系统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进程。
7、神经心理发育
1个月的宝宝在俯卧时已能稍抬头片刻,到3个月俯卧时能抬头45度,同时眼睛也能追随物体转头过中线。小手开始逐渐放松,不再一直紧握拳头,有时会两手张开,有时看到玩具会手舞足蹈,全身乱动;2个月时,吃奶会用小手去触摸乳房、触摸妈妈的脸,偶尔也会吸吮手指;3个月能在胸前玩耍自己的双手,碰到物体能随意抓握。双腿开始蹬踢有力,扶着宝宝的腋下,双腿已能支持部分体重。此时宝宝愉快时会微笑,并发出咕咕的喉音,与成人交流。
1个月的婴儿已初步具备感知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视觉1个月的婴儿可注视物体并且目光随着物体移动,但在生命最初的两个月里,婴儿只能看到20~30厘米以内的东西。两个月时已能调节视焦距,并且分辨不同波长的颜色,到3个月时,调节范围扩大,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
听觉研究表明新生儿已有良好的听觉灵敏度,稍响一点声音会引起宝宝一些细微的动作改变,如眨眨眼睛、动动咀唇、或加快呼吸等。1个月左右已能分别人的言语声和环境发出的非言语声。小婴儿喜欢听和谐、轻柔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对宝宝来说是最动听的音乐。一般婴儿到3个月时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
嗅觉和味觉1个月的宝宝能区分母乳的香味,不喜欢刺激性的气味,到2-3个月时碰到难闻的气味会扭头避开;婴儿天生喜欢甜味,尝到甜味会露出愉快的表情,不喜欢苦、酸、咸味的食物。3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宝宝习惯了妈妈的奶香味后,不喜欢吃其他奶粉的原因之一。
触觉宝宝全身皮肤都有灵敏的触觉。小婴儿的触觉非常发达,当身体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时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当您抱起宝宝时,他们喜欢紧贴你的身体,依偎着你。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温暖的手轻轻抚摸他的面部、腹部或背部,大多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在平时,父母应学会用皮肤接触来表达自己对宝宝的爱护和关怀,每天给宝宝作抚触训练有利于宝宝身心健康。
由于宝宝每次2-3小时的睡眠周期可能会使你们困惑,因为他不同于我们成人的睡眠习惯。更有甚者,宝宝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力旺盛开始不睡觉,也就是常说的睡倒觉。耐心些!这些状况会随着长大而改变,并开始适应子宫外的生活节律。同时,家长可以尽量安排让宝宝在下午保持清醒状态,特别是到下午4-5点钟以后不要给宝宝睡觉,逗他玩一会儿,到晚上7点钟左右再给宝宝做睡觉准备,可以开始建立一些睡前准备(如洗澡、阅读、唱歌),这些当孩子大一些后,有助于他放松。既使目前宝宝还太小,还不能接受这些信号,从小开始睡眠习惯训练,有助于帮宝宝调节好他的生物钟,并使他受益无穷。
小宝宝睡在哪儿比较合适在刚出生头几个月,大多数父母亲将宝宝的睡床放在自己的卧室内。在这个时期,给宝宝独立的房间好像离爸爸妈妈太远了。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大多数的儿科医生反对让宝宝睡在父母亲的床上。不管如何睡,应时刻将睡眠安全记在脑海里。不要在摇篮里放任何可能堵住孩子呼吸的物品;包括长毛绒玩具。避免放有绳索的物品和那些有尖锐角的物品。同时确信所买的摇篮符合宝宝睡眠的安全标准。
9、宝宝为何易惊吓
小婴儿在睡眠时,若有大的声响,宝宝常常会双臂和双腿同时向上收缩,或肢体快速抖动,出现“惊跳”现象,有时甚至会大声啼哭。别担心!这是小婴儿特有的无条件反射,属于正常现象。这时,婴儿大脑发育尚不成熟,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末梢神经而传入大脑时,因无髓鞘的隔离,兴奋可波及邻近神经纤维,在大脑皮质内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兴奋灶;同时无髓鞘神经传导比较慢,因而小儿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慢,而且易于泛化,表现为容易引起惊吓与啼哭。
10、如何做果汁、菜汁
满月以后,可以给小宝宝喝少许水果汁和菜汁,以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一般每次可以喝上20-30毫升。
青菜汁将新鲜青菜洗干净,切碎,放入水中煮沸4-5分钟,然后用过滤网滤出菜水,装入奶瓶或杯中。
胡萝卜汁将胡萝卜洗净、去皮、切碎,放入水中煮沸5分钟,然后用过滤网滤出汁,装入瓶中。
番茄汁将番茄洗净放入沸水煮2分钟,去皮除子,然后用汤勺挤压番茄肉使肉汁流出,盛入瓶中。
橙汁、橘汁将橙或桔洗净对切,然后放在榨汁器中榨出汁,倒入瓶中。
苹果汁、梨汁将苹果或梨洗净、去皮除核,放入粉碎机内粉碎,然后用过滤网去渣取汁,倒入瓶中。
11、如何抱小宝宝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全身软绵绵的,看上去是那么的软弱,头抬不起来,颈部、腰部都支撑无力,这主要是因为他的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因此,抱小婴儿时须知:一只手应托住他的头颈部,另一只手应托住婴儿的腰部与臀部,使婴儿的头部和肢体受到很好的支持,有安全感。
抱婴儿的方法有好几种。
将婴儿横抱于臂弯中
宝宝仰卧时,你用左手轻轻插到他的腰部和臀部,用右手轻轻放到他的头颈下方,慢慢地抱起他,这样,宝宝的身体有依托,头也不会往后垂;然后将宝宝头部的右手慢慢移向左臂弯,将他的头小心转放到左手的臂弯中,这样将婴儿横抱在你的臂弯里,会使他感到很舒服。
将婴儿面向下抱着
让宝宝的小脸颊一侧靠在你的前臂,双手托住他的躯体,让他趴在你的双臂上,这个姿势还可以来回摇摆婴儿,往往会使他非常高兴,而喜欢这样的抱姿。
让婴儿面向前
当宝宝稍大一些,可以较好的控制自己的头部时,让宝宝背靠着你的胸部,用一只手托住他的臀部,另一只手围住他的胸部。这样,让宝宝面向前抱着,使他能很好地看看面前的世界。
让婴儿骑坐在你的跨部
宝宝和你面对面,让他双腿分开,骑坐在你的跨上,你一手托住他的臀部,一手围住他的背部。这时宝宝若觉得还不够安全,他小手会紧紧抓住你的臂膀。
一般来讲,1-2个月的婴儿主要是横抱在臂弯中,3个月后主要采取竖着抱了。不管何种抱姿,都要注意保护好婴儿,不仅要抱得舒服,还要让宝宝有安全感。抱起、放下动作要轻柔。
12、如何帮宝宝穿脱衣裤
给宝宝穿衣脱衣是父母每日的必修课,有些家长认为给小宝宝穿衣脱衣很不方便,喜欢给他包上“蜡烛包”,其实这很不科学,因为打上“蜡烛包”不利于宝宝四肢的活动,阻碍了他的动作发育。
通常小宝宝不喜欢穿衣脱衣,他会四肢乱动,不予配合。妈妈在给宝宝穿脱衣服时,可先给宝宝一些预先的信号,先抚摸他的皮肤,和他轻轻说说话,与他交谈,“宝宝,我们来穿上衣服,或宝宝,我们来脱去衣服”等,使他心情愉快,身体放松。然后轻柔地开始给他穿脱衣服。
穿衣服时,让宝宝躺在床上,先将你的左手从衣的袖口伸入袖笼,使衣袖缩在你的手上,右手握住婴儿的手臂递交给左手,然后右手放开婴儿的手臂,左手引导着婴儿的手从衣袖中出来,右手将衣袖拉上婴儿的手臂。脱衣服时,同样先用一手在衣袖内固定婴儿的上臂,然后另一手拉下袖子。穿脱裤子的方法与上类同,也是需要一手在裤管内握住小腿,另一手拉上或脱下裤子。婴儿的衣服宜选购质软保暖透气,内衣裤最好选购棉布质地,服式宽松舒适,穿衣服时不要用长带子绕胸背捆缚,也不要穿很紧的松紧带裤子,以免穿着不当,阻碍胸部发育。平时婴儿衣服要勤换洗,内衣、布尿片洗净后最好能在日光下暴晒,阴雨天不干,也可用电熨斗熨干。
13、用纸尿裤,还是布尿布
自纸尿裤进入中国市场后,越来越多的父母抛弃了传统的尿布,为宝宝穿上了方便的纸尿裤。纸尿裤使用方便,穿过就仍,不仅使父母从繁重的清洗尿布中解脱出来,也不再有尿布泄漏的尴尬和手忙脚乱。不过,尽管纸尿裤便利多多,但父母对纸尿裤的方方面面还是心存疑虑:使用纸尿裤是否容易出现尿布疹?使用纸尿裤会不会有可能导致男婴不育?
使用纸尿裤会不会有可能导致男婴不育?这个问题让很多男婴的妈妈在纸尿裤面前犹豫不决了。其实纸尿裤所用的原料相当于一层能吸收并留住尿液的布料,吸收尿液后,不会产热。宝宝尿湿后,尿液在纸尿裤的吸收层迅速扩散,其温度很快下降。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纸尿裤的阴囊平均温度为35.7-36.4摄氏度,相对于将婴儿包裹在毛毯里婴儿的躯体皮肤温度。而研究发现,即使睾丸处于腹腔内的温度条件(平均37摄氏度)下1~2年,仍可保持正常功能而不致造成不育。男性不育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涉及的病因很多,受遗传、发育、环境、营养、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单纯使用纸尿裤是不会造成不育的。因此,男孩的妈妈大可放心,正确使用纸尿裤不可能导致男婴将来不育。
最后,很重要一点需说明的是,为婴儿选购纸尿裤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的合格产品,确保宝宝使用卫生、安全。
14、宝宝一天生活作息表
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开始,你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日就能形成,而是来自于天长日久。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将会让宝宝一生受益。
6:00-6:20喂母乳或配方乳。
6:30-9:00睡觉
9:00-9:20喂鱼肝油,母乳或配方乳。
9:30-10:00户外活动,晒太阳,游戏活动。
10:00-10:10钙粉水。
10:20-12:00睡觉。
12:00-12:20喂母乳或配方乳。
12:30-15:00睡觉。
15:00-15:20喂母乳或配方乳。
15:30-16:00户外活动,晒太阳,游戏活动。
16:00-18:00睡觉。
18:00-18:20喂母乳或配方乳。
19:20-19:40做被动操、洗澡。
19:40-23:00睡觉。
23:00-23:20喂母乳或配方乳。
23:20-3:00睡觉。
3:00-3:20喂母乳或配方乳。
3:30-6:00睡觉。
15、预防接种
宝宝出生以后,需要按次序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进行常规接种的有5种疫苗制剂。这五种疫苗制剂能预防7种传染病。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俗成小儿麻痹症);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预防接种程序表
预防接种程序表
疫苗种类初种年龄复种年龄
卡介苗出生时3个月后做OT试验,阴性需复种;以后每3~4年复查OT试验,阴性即需复种
乙肝疫苗0、1、6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2、3、4个月1.5岁、4岁
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3、4、5个月1.5岁
麻疹疫苗8个月4岁
其他还有一些疫苗,如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膜炎;风疹疫苗预防风疹;腮腺炎疫苗预防腮腺炎;各种流感疫苗预防各种类型的流行性感冒等。这些疫苗均可按需要进行接种。
预防接种还应注意,如小儿患有发热、急性感染、或有心、肾、肝和神经系统疾病及活动性结核病未治愈前,或正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力低下小儿,及上次注射疫苗有过敏史者都应暂缓接种。
16、婴儿被动操
婴儿被动操,不仅是促进婴儿全身发育的好方法,还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游戏项目。每天坚持给孩子做被动操进行体能锻炼,不但可以促进他的体格发育,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儿被动操适用于2-6个月的婴儿,根据月龄和体质,循序渐进,每天可做1~2次,在睡醒或洗完澡时,宝宝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做时少穿些衣服,所着衣服易宽松、质地柔软,使宝宝在全身肌肉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而有节律,可配上音乐。
婴儿被动操共8节。上肢运动预备姿势:婴儿仰卧,妈妈双手握住婴儿手腕,把拇指放在婴儿手掌内,让婴儿握拳,两手放在婴儿二侧。
第一节:扩胸运动(1)两手左右分开,向外平展,与身体成90度角,掌心向上;(2)两手胸前交叉。(3)同(1)动作;(4)还原。重复二个八拍。
第二节:屈肘运动(1)向上弯曲左臂肘关节;(2)还原;(3)向上弯曲右臂肘关节;(4)还原。重复二个八拍。
第三节:肩关节运动(1)握住小儿左手由内向外作圆形的旋转肩关节动作,重复四拍;(2)握住小儿右手做同样的动作,重复四拍。
第四节:上肢运动(1)两手左右分开,向外平展与身体成90度角;(2)两手向前平举,两掌心相对,距离与肩同宽;(3)两手胸前交叉;(4)两手向上举过头,掌心向上,动作轻柔;(5)还原。重复二个八拍。
第五节:踝关节运动(1)预备姿势:婴儿仰卧,妈妈左手握住婴儿的左踝部,右手握住小儿左足前掌;(2)将婴儿足尖向上屈曲踝关节;(3)足尖向下,伸展踝关节;(4)换右足做相同动作。重复二个八拍。
第六节:下肢伸屈运动(1)预备姿势:婴儿仰卧,两腿伸直,妈妈双手握住婴儿两小腿,交替伸展膝关节,做踏车样动作;(2)左腿屈缩到腹部;(3)伸直;(4)右腿屈缩到腹部、伸直。重复二个八拍。
第七节:举腿运动(1)预备姿势:两下肢伸直放平,妈妈两手掌向下,握住婴儿两膝关节;(2)将两下肢伸直上举90度;(2)还原;重复二个八拍。
第八节:翻身运动(1)预备姿势:婴儿仰卧,妈妈一手扶婴儿胸腹部,一手垫于小儿背部;(2)帮助从仰卧转体为侧卧;(3)从侧卧转体到俯卧;(4)从俯卧再转体到仰卧。重复二个八拍。
17、亲子游戏
宝宝目光追随玩具游戏:让孩子仰卧在小床上,在小床上方悬挂一个较大的色彩鲜艳的响声玩具。妈妈在旁边说:“宝宝看看,漂亮的玩具”,并用手使玩具发出声响,当孩子用眼睛去看这个悬挂的玩具时,再用手轻轻在水平面上移动玩具,诱导宝宝目光来跟随移动的玩具。这个活动可逐步训练孩子学会用眼睛追随在视力范围内的移动物体,促进孩子的视觉发育。
第二章4—6个月
此期体格生长较出生头三个月有所减缓。体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长500-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2.0-2.4厘米。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4个月7.5865.0642.1442.51
5个月8.2467.4643.2443.52
6个月8.7769.6644.4444.35
4-6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4个月7.1463.9841.3941.58
5个月7.6265.8942.1842.59
6个月8.2768.1743.3143.57
2、神经心理发育
6个月宝宝已能够从坐位拉起,放下时能独立坐一会儿。大部分宝宝会熟练翻身,扶着双手站立时,能将臀和膝关节略微弯曲,作蹬跳动作。会很熟练地将东西从一手传到另一手,伸手的动作明显增多,只要在眼前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伸手就一把去抓,有时两手同时抓,还会把物体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玩弄。并有目的地向前移动身体抓取他要但够不到的东西。而且宝宝开始能手眼协调地自己吃小甜饼了,还会把饼干送到爸爸妈妈的嘴里。叫宝宝的名字时,宝宝会很快转头,表现出兴奋专注的神情。高兴时,能发出欢叫声,尖叫声,当哭叫时,会发出“m、m、m”的声音。这时候的宝宝,情绪变化特别快,刚才还哭得极其投入,转眼间又笑得忘乎所以。宝宝还开始明显地认生,可以认出熟悉的人并朝他们微笑,而对陌生人表现出认生现象,知道怕羞,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有所反应比如会笑或会转过头,会哈哈大笑,发起脾气也很厉害。
这一时期是建立亲子依恋之情和对周围世界的信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小儿对环境积极的探索。他们对周围的各种物品都感兴趣,喜欢抚摸敲打东西并把拿在手里的任何东西都放在嘴里去品尝一下其味道和质地。此期开始出现对食物的偏好,对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表现出非常敏锐的反应,会出现对新食物的恐惧现象,不喜欢品尝新食物,而一些吃惯了母乳的宝宝在刚刚换吃牛奶的时候往往会加以拒绝。
3、营养与喂养
继续坚持母乳喂养。但4个月以后的宝宝,消化酶分泌日益完善,为补充乳类营养成分的不足,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锻炼咀嚼功能,为断奶做准备,从4个月起,无论是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宝宝,还是母乳喂养的宝宝,都应开始逐步地添加辅助食品。辅助食品应用小勺喂食,尽量避免装在奶瓶里让宝宝吸吮,让宝宝学会和习惯用勺,充分锻炼咀嚼和吞咽功能。喂食前要先洗手,给宝宝戴上围嘴或垫上小毛巾,并准备一块潮湿的小毛巾,随时擦净脏物。喂食要基本定时、定量,有固定的吃饭场所,并一次喂完,不要吃一点玩一会,过后又吃。
宝宝一日饮食举例
6:00母乳或配方牛乳200毫升左右,小儿鱼肝油丸1粒。
8:00开水或果汁30-60毫升。
10:00营养米粉10-20克,食油2克,蛋黄1/4-1/2个,菜泥15克-30克。
14:00母乳或配方牛乳200毫升左右。
16:00开水或水果泥少许。
18:00奶糊15克,鱼泥15克,胡萝卜泥5克,食油1克。
22:00母乳或配方牛乳200毫升左右。
2:00母乳或配方牛乳200毫升左右
4、生活照料及安全防护
宝宝4个月左右时唾液腺发育较完善,但尚未学会吞咽技能,常常流涎,有些宝宝开始长牙,更加加重流口水,因此这阶段应多为宝宝准备几套衣物,也可给宝宝穿上一件罩衫,戴上吸水性强的围嘴。
随着宝宝的抓握能力增强,要特别注意玩具安全和环境的安全。千万不要把药品、洗涤用品等有毒有害物品放在宝宝能抓住摸到的地方,以防误食中毒;刚盛好的热粥米糊菜汤等食物也切忌放在宝宝能摸到的地方,以免烫伤宝宝。宝宝经常抓握的玩具也要经常洗涤和消毒。
5、宝宝出牙
牙齿不但与咀嚼、消化及发育有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孩子的健康情况。乳牙是幼儿的咀嚼器官,咀嚼功能刺激可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而保持颌骨和牙弓的正常发育是恒牙能够正常排列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乳牙的发育和钙化受母体的健康状况如营养、疾病和遗传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恒牙的钙化和发育则主要在婴幼儿时期。饮食中的无机盐类、维生素类,饮用水中的微量元素如氟等都与牙齿发育有密切关系。乳牙保护不好,龋坏过早脱落,则往往使萌出恒牙排列不齐,甚至造成牙齿畸形,这不但影响咀嚼功能,造成饮食不便,同时还会影响一个人的面容。因此,牙齿保健从宝宝第一颗牙做起。
牙齿是健康的指标之一,但出牙迟早与智力无关。有些疾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呆小病、先天愚型等,出牙延缓、牙质欠佳。因此母亲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出牙及牙齿情况。
4-6个月的宝宝就可能萌出第一对牙齿,也可能在4-10个月甚至一岁时才出第一颗牙,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各月龄宝宝乳牙数=月龄-4(或6)如8个月的宝宝乳牙数应为2-4个。
下中切牙4-10个月2
上中切牙4-10个月2
上侧切牙4-14个月2
下侧切牙6-14个月2
第一乳磨牙10-17个月4
尖牙16-24个月4
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4
6、辅食添加的重要性
4个月以后的婴儿需要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婴儿满4个月以后,从母乳或牛乳中获得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及时添加一些食品,以补充母乳或牛乳中营养素的不足,帮助婴儿健康成长。比如4-6个月的婴儿从母亲获得的铁已基本用完,而无论是母乳还是牛乳中铁的含量都不足,因此,此阶段的孩子容易得缺铁性贫血,在添加辅食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2)添加辅助食品也可以为婴儿的断乳做好准备,所以婴儿的食品又称离乳食品,其涵义并不完全是指在断奶时所摄入的食品,而是指从单一的母乳(或牛乳)喂养到完全断乳这一阶段内所添加的食品。
(4)为了训练婴儿的咀嚼功能。随着月龄的增大,婴儿的齿龈的黏膜逐渐坚硬,尤其长出门牙之后,给以软的半固体食物,婴儿会用齿龈或牙齿去咀嚼食物,然后吞咽下去,所以及时添加辅食有利于婴儿咀嚼功能的训练,有利于颌骨的发育和牙齿的萌出。
7、如何给宝宝添加辅食
吃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何其简单,可是对于一个新生的婴儿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尝试和锻炼。因此,给宝宝添加辅食也有许多的问题。
首先就是婴儿在什么时候添加辅助食品。一般来说,婴儿在4-6个月期间可以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但具体到每一位婴儿来说,什么时候该添加辅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1,根据婴儿对热能的需要来看,开始添加辅食时婴儿的体重已达到出生时体重的2倍,比如一个体重已达6公斤的孩子每天喂奶次数8-10次,但婴儿看上去仍然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此时可以添加少许辅食以满足其生理需要。2,婴儿发育上的成熟,比如,在动作发育上,要求婴儿可以扶着坐,俯卧时抬头、挺胸,有两肘支持身体重量。在感觉方面孩子可以有目的地将手或玩具放入口内来探索放入口内物体的形状及质地。表示孩子已经有能力添加辅食。3,在进食时,当匙触及口唇时婴儿表现出吸吮动作,并将食物向后送、吞咽下去。当婴儿触及食物或触及喂给者的手时,表示出笑容并张口,说明婴儿有饥饿感。相反,如果喂食物时婴儿头或身体转向另一侧或闭口拒食,则应减慢喂送的速度。家长应尊重婴儿所反馈的信息。
13、宝宝自己会翻身了4-6个月的宝宝开始学翻身,在最初的阶段,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学习先从仰卧翻身为俯卧:宝宝仰卧时,在其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同时也可以握住宝宝另一侧手臂,轻轻地把身体拉向玩具一侧,帮助他学习翻身。宝宝学会从仰卧翻身为俯卧后,再从俯卧翻成仰卧似乎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妈妈还没注意到,就会发现宝宝已从俯卧变成仰卧,很舒适地躺在床上了。学会翻身,是宝宝探索世界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他体验一个了不起的成功感觉。从此以后,他可以移动自己的身体,努力去摄取他需要的的东西。
14、坐的训练从4个月起,妈妈可以每天和宝宝玩拉坐起游戏来训练宝宝的腰肌。宝宝先仰卧在床上,妈妈握住他的双手腕部,面对孩子,一边和他说话,一边慢慢将其从仰卧位拉到坐位,然后在慢慢让宝宝躺下去,每次可以连续做二个八拍。到5个月时可以让宝宝靠着沙发背坐或靠在妈妈胸前坐来进行靠坐练习,也可以在大床上用几个大垫子围成一个三角形让宝宝靠坐在其中。刚开始训练坐时,宝宝经常会左右摇摆或身子前倾,但每多久,妈妈就会发现宝宝己能挺直腰部,稳稳地靠坐在那儿了,偶尔身体前倾,妈妈可教他用双手在前支撑一下。进入6个月后,大多数宝宝已能稳稳独坐在那儿,此时,在宝宝面前放些玩具供他抓取玩耍,他可以独自坐在那儿,玩耍好一会儿,坐的训练在开始阶段一般每次几分钟即可,逐渐可以延长至15-20分钟。父母们应注意如果发现宝宝到了6个月尚不会靠坐,8个月不会独坐,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16、亲子游戏游戏(一):照镜子:可将宝宝抱在穿衣镜面前,让他捕捉、拍打镜中的人影,用手指着他的脸反复叫他的名字,再指着他的五官(不要指镜中的五官)以及头发、小手、小脚,让他认识熟悉后再用他的手,指点他身体的各个部位。经常练习,可让宝宝学习认自己、认五官、认身体,了解实物和镜影的不同。游戏(二):捉迷藏:妈妈在床上盘腿而坐,让宝宝面对面坐在她的腿上,妈妈一手扶着宝宝的髋部,一手扶着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妈妈的背后,让宝宝一只手抓着爸爸的手指,另一只手抓住妈妈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宝宝抓住的手,当宝宝朝这边看时,爸爸却从妈妈背后另一边突然伸出头来亲热地叫宝宝的名字,当宝宝转过头找到爸爸时会“咯咯”地笑起来。这个游戏可让宝宝快乐,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发展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