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花400多万救助流浪狗,你怎么看?
如果有人卖掉自己多处私人房产救助流浪狗,你怎么看?
你会认为这个人是一个疯子、是一个傻子吗?
不管你如何看待,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这个现象和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杜玉凤的女人身上。
杜玉凤,四川广元人。一个快到60岁、看上去像40多岁的人。
从2003年起,她开始收养流浪犬只。
2008年之后,流落街头的流浪狗增多不少,她收养流浪狗的频率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到目前,她已经卖掉了自己的38套房产,累计投入400多万元收养救助流浪犬只。
这是怎样一个人呢?见到杜玉凤之前,我百思不得其解,觉得她应该是一个头发花白的太婆。因为她的丈夫和女儿说她快60岁了。
所以,我称之为杜阿姨。
不过,我是厌恶遗弃宠物的,更不提虐待宠物了。
吃狗肉,是在几年前,刚毕业工作时。别人做的,我吃了。一次而已。
接到采访后,心里想着采访地到处都是流浪狗,四处活动的景象。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场景。环卫工人等正在清理之前的收养中心的垃圾、粪便。
现场是狼藉的,且有一股刺鼻的臭味,狗狗们留下的。
与臭味一并存在的还有很多尚未搬走的笼子。
广元市博爱动物保护中心是杜玉凤专门申请注册登记成立的民间爱心团体组织。专门收养救助流浪犬只。今天之前中心一直设在广元市利州区栖凤路杜玉凤自己家里。收养救助了很多流浪狗,目前栖凤路家中还有几十只没有转移的狗狗,它们是残疾的狗狗,杜玉凤还要精心呵护一阵子才会转移到新的收养救助基地。
新基地位于利州区龙潭乡和平村一组的大山当中。周围群众居住分散,树林茂密。杜玉凤自己投资几十万元新建了圈舍等设施,目前尚未完工。政府也积极支持,在水电等基础设施上给予很大支持。民间公益爱心和政府救助力量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发力于流浪犬只的收养救助爱心事业。
在杜玉凤收养救治流浪狗的这些年当中,城区栖凤路的邻居街坊由最初的新鲜好奇到漠然视之到后来的怨声载道,恰巧给她收养流浪狗的过程划了一条明显的印记。也正如前文所述,流浪犬只越来越多,收养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问题困难也愈加凸显。
采访中栖凤路的群众滔滔不绝,说以前被狗吠骚扰的苦、赞现在救助中心转移的好。
苦不堪言。整日狗吠令人心神不宁,不能入睡。高考学子更是不能复习,只能在外租房子;空气也变得糟糕了,臭气熏人无法承受。
还有更担心的,尽管流浪狗都得到杜玉凤的救治和卫生处理,且扎起这方面投入甚多,但群众很是担心流浪狗带有细菌病菌疾病造成的传染......
不过,她有自己的想法。在杜玉凤印制的广元市博爱动物保护中心,也就是她个人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以下内容:推广农村动物福利,提倡流浪动物绝育、放归,实施流浪动物免费救助、收留,推行领养代替购买。宣传正确动物保护理念,拒绝残忍,珍视生命、保护动物、拒穿皮革、提倡素食。
杜玉凤的收养救助行为得到了国内外很多爱心人士的相应,但也遭遇了不少非议和白眼。杜玉凤给我们粗略算了一笔账:这些年收到的爱心捐款加起来也就三四十万,而自己已经花费了四百多万。目前尚有三百多只流浪狗,每月得花三万多元,目前自己尚有一些房子可以出租,不过租金按照目前市场价也就十来万元,资金缺口很大。这些还得自己吃老本。
杜玉凤说自己差不多是广元最早开班幼儿园的,可能那时有了资金基础。
不过,换做别人,有几个人愿意拿自己的钱救治收养流浪狗?
而且,收养行为花费了家产、占据了空间,甚至破坏了家人的感情。
幸好,到现在,老公和女儿都理解并且支持她了。
杜玉凤的女儿结婚前就想买一两车。杜玉凤曾许诺,结婚时买。结婚时说生小孩买,小孩生了,到目前,女儿依旧没买车。杜玉凤说,买了车,狗狗们得几个月没吃没喝了。
国内收养救助机构有多少?笔者不清楚。
国外收养救助机构有多少?笔者也不清楚。
隐隐约约觉得,收养和救助行为是一项很高尚的行为,确实是爱心公益慈善事业。
实实在在觉得,能拿自己的钱长期坚持做这种公益事业,实属不易,非一般人能为之。
杜玉凤的救助收养之路依旧继续,她的公益之心依旧还在。
当狗狗看到杜玉凤时,仿佛看到了亲人。
而杜玉凤也早已把流浪狗当做了自己的孩子。
离开新的收养救助中心时天空又下起了雨,走了很远依旧能听见山谷中回荡的犬吠声。这声音划过了天际,萦绕在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