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天后形成较多、较大菌落的是馒头.
(2)将“两个馒头放在蒸锅里蒸30分钟”的目的是.
(3)用“两个馒头和两个的塑料袋”的目的是设置一组实验.
(4)“用手在馒头上按一下”的过程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步骤.
(5)选用相同馒头和塑料袋,用同一手指的目的是.
A.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但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B.实验结果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一定支持假设
C.有时实验没有结果
D.实验结果不一定与假设一致,实验结论也不一定支持假设
探究:酵母菌以什么为生?
问题:葡萄糖或食盐对酵母菌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材料:4个圆气球、4根塑料棒、葡萄糖、食盐、温水(40℃﹣45℃)、烧杯、干酵母粉、量筒、4个小口瓶.
实验步骤:
(1)将4个气球松开,以便往里面充气.
(2)用烧杯在每个瓶中加入等量的温水.再按下表依次加入不同的内容物.
瓶子
A
B
C
D
内容物
只有酵母粉
酵母粉和15毫升盐水
酵母粉和15毫升糖水
没有酵母粉,只有15毫升糖水
(3)用4根干净的塑料棒将溶液分别搅拌均匀(注意不要混用),并迅速地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气球.确保气球口紧紧围住瓶口.
(4)把4个瓶子放在一个温暖但不通风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一切.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实验过程中,瓶中的气球会变大,瓶中的气球会保持原样.
(2)气球变大的原因是:酵母菌能将分解成和,并且释放出的缘故.
一粒“尘埃”悄悄地落在一只蟋蟀的背上,细长而闪亮的丝线从“尘埃”中伸出来,开始进入蟋蟀湿润的身体,在它们生长时,这些丝线还释放一些化合物,慢慢地溶解蟋蟀体内的组织,这些丝线还进一步深入蟋蟀的体内,数日后,这只蟋蟀成为一只塞满致命丝线的空壳,然后这些丝线开始向这只死蟋蟀体外延伸,它们长出柄,并且在顶端有结状物,一旦一个结状物裂开,就会有数千粒尘埃的微粒散发出来,风将带着它们再次去“犯罪”.
(1)文中所说的“尘埃”指的是;“丝线”指的是;“丝线”深入蟋蟀体内的目的是.
(2)你认为使蟋蟀致死的是(哪类生物),该生物与蟋蟀的关系是(填写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脊椎动物的种类远少于无脊椎动物..(判断对错)
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右图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图中的食用菌属于。
(3)从食物关系看,在此生态系统中具有条食物链。
(5)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能力较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较少,营养结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