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在为流浪狗洗澡。袁少华摄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然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却有许多狗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它们的家,成为流浪狗。它们终日混迹于城市各个角落,在垃圾里寻找一点食物充饥,风吹雨淋,多数逃脱不了病死或饿死的命运。
探访“天使之家”
日前,记者来到武江区一处村落。这里种植了不少的松树和竹子,一条高铁从旁经过,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列车,倒也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地方。沿着一条铺着砂砾、碎石的黄泥小路,穿过破旧的铁轨架桥,就可看到“天使之家”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的新基地了。
蓝色的集装箱铁皮被切割成一片片,拼接成一堵“围墙”。犬舍分为上下两层,二楼的地基是天然垒起的黄泥土层,勾机铲平后直接踏实,外面绕一圈铁网围栏,就成了五十只流浪狗的安身之所,虽然简陋,却也能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众多流浪狗得到救助
青姐是中心的负责人之一。记者刚踏进基地,原本安静的狗群瞬间沸腾,笼子里的小家伙们使劲扒着铁栏杆,冲着生人狂吠。一只体型庞大、名叫“拉拉”的阿拉斯加犬并不怕生,摇着大尾巴,在记者的脚边钻来钻去。
像拉拉这样的品种狗基地里还有很多,送来时身体有不同程度的病症,除了个别严重的有烫伤、截肢、眼疾、白内障等情况,大部分现已康复痊愈。
盼望更多爱心帮助
基地里救助的流浪狗尽管长得健康活泼,却少有主人过来领养。反而有些没有进基地、等待救助的流浪狗更容易被人收养。青姐猜测,或许很多人认为,流浪狗被基地救助之后就无“后顾之忧”,可以一直安乐到老,而不必得到怜悯了。
但现实却不是这样。流浪动物救助中心收入大部分靠的是“募捐”、成员们的“自掏腰包”以及韶关爱狗人士的接济,其经济收入十分有限。如果每条狗都一直呆在救助中心,随着不断有新的狗送来,救助中心就会“狗满为患”,无法长久坚持下去。“还是希望有爱狗人士把它们带走,让这些狗有个长久的家。”青姐说道。
有一类特殊的爱狗人士,叫助养人。他们可以助养基地里的一只流浪狗,每个月为它提供100元的口粮费,并为它取名字,比如说“乖乖”、“吉吉”、“粉宝”等。但是一个名字却不一定能随它们走完一生,有些助养人由于手头紧等原因取消助养,它们只能等待下一个助养人重新为自己取名字。
尽管救助中心的流浪狗有一部分得到了助养“补贴”,但是还有更多无人助养的流浪狗需要救助中心肩负它们的生存重担。仅喂养一项,救助中心一天的开支也不少。据悉,一包20公斤的狗粮要200元,基地一天就要喂食大概12.5公斤的份量,超过了半包的量。青姐这样算了一笔账:一天喂食成本不下125元,一个月3750元为基础口粮,每月还要固定交纳600元的场地租金。此外,为了筹建新基地,勾机费、搭棚费、围墙材料费、铺设水泥费等等款项尚未还清,尚有4万多资金的缺口还未填补,救助中心的日子也不好过。
很多社会爱心人士向“天使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去年,韶关学院学生跟基地负责人联系上,提出“义卖筹款”的方法。在道平广场举行的“阳光魔力”活动中,“天使之家”第一次尝试与韶关学院合作,把爱心人士捐献的零食、饮料、玩偶公仔、手机贴膜、生活用品等进行义卖,所筹的2000多元善款均用于基地开销。今年11月18日,“天使之家”将再次参加“阳光魔力”的义卖活动,为救助中心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