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廖艳萍通讯员李恩张萌6月19日是全国第12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由广东省民政厅指导、广州市民政局主办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集中宣传活动当日在广州市英雄广场举办。活动以“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为主题,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面开展“开放日”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全省2024年“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正式启动,各救助管理机构将进一步加强街面巡查,为有需要的流浪乞讨人员、露宿人员提供防暑、防台风等服务。
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展板、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开设咨询点、派发宣传手册等方式,让社会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救助管理政策法规以及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途径、救助管理机构功能布局、服务内容和流程以及工作成果。
活动现场公布了2023年度广州市救助管理十大典型案例。同时还发布了广州市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建设八大任务,包括建设市救助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寻亲返乡综合平台,建立流浪乞讨人员培训就业基地、受助人员安置康复基地、救助管理政策业务研究和培训实践基地,打造“羊城暖湾”社区服务驿站,建立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业委员会,搭建政府、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联动各方力量,多措并举促进社会参与流浪救助服务更加规范、高效。
活动为全市首批“羊城暖湾”社区服务驿站授牌。据悉,“羊城暖湾”社区服务驿站是由市、区救助管理机构协同镇(街道)依托社工站等社会服务机构建立,为求助人员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和基本饮食等过渡性救助服务,将救助管理服务工作从站内延伸到社区,大大地便利了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的求助需求。
“打造‘羊城暖湾’社区服务驿站是广州开展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李伟光表示,同时对社会服务机构进行有关业务的指导,从而有效缩短救助机构跟救助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提升救助及时性。
来自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暖加公益促进会、韶关市蜗牛公益互助会等社会力量代表获得授牌。“这块牌子不仅代表了政府、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将持续探索社会力量多元帮扶效能,尽己所能帮助提升广州市救助管理服务水平。”获得授牌的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尚丙辉说。
据悉,市社会力量作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帮扶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日常开展心理疏导、返乡教育、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全市参与救助服务的社工机构、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以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已超过60家、志愿者1800余人,已累计服务流浪乞讨人员1万多人次。
“社会组织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救助寻亲、心理介入、法律援助、慈善关爱等专业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合作。”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州市社会组织活跃、慈善公益资源丰富,政社联动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成效大有可为。
广东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钟文菲表示,近年来,广东不断健全救助管理工作机制,设立特邀监督员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加快构建起共治共享救助管理工作格局。下一步,广东将以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和综合救助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为牵引,紧紧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救急难的要求,锚定立足湾区、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