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来,揭阳市榕城区福利院被其他单位占用,甚至租给公司办公,孤儿无去处;另一边,普宁市社会福利中心条件完备,却空空荡荡,只收养了一个孩子,而普宁“拾荒妈妈”张菲门口,却总是少不了弃婴。
1月8日,张菲带着四个孩子又一次从普宁赶到广州武警医院治病,随后普宁市民政局局长亲自前往,希望张菲能够把其收养的孩子送到福利中心,却遭到张菲拒绝。
河南省兰考县“1·4”火灾事件后,根据政策要求,张菲这个特殊的家庭成为了民政局集中安置的对象。如今尴尬的是:福利中心四层楼,六名工作人员,却只有一名孩子;而在100平方米的家里,贫困的“拾荒妈妈”张菲要同时照顾十几个小孩,而且大部分患有疾病,其中最小的仅一岁多。
普宁福利中心“空心化”与张菲的收养情况,某种程度是粤东地区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样本。
福利中心藏在光荣院最里面
普宁市社会福利中心正式挂牌于2011年,同一年,张菲第一次携带孩子去广州治疗,被媒体大肆报道。福利中心主任邱豪表示,福利中心所在的这栋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光荣院,上世纪90年代这栋楼被分离出来叫福利院,不过“一套人马,两个机构”,直到2011年两个地方才完全分开。
从成立到现在,民政局大约花了60多万元重新装修和办置收养孩子的家具。邱豪介绍,不定时地,政府也会对其补贴,中心只要有需要也可以申请补助。
福利中心的位置很低调,它藏在普宁市光荣院的最里面,路口并没有它的挂牌。这是一栋四层高的楼,二三层装着防护栏,大院里没有一人。
邱豪介绍,一楼是食堂和一个闲置的房间。二楼右侧是安置孩子们的大房间,由于未使用,电视机被塑料套套了起来,这里共摆着11张床,上面整齐地叠着被子,还有一张婴儿床,里面隔出来的两个房间是为照顾孩子的阿姨预备的。二楼的左侧,是邱豪和其他四位工作人员的办公室。昨日上午,南都记者到来时,四位女性工作人员正在屋内闲聊,她们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轮流照看福利中心里唯一的小孩。
三楼右侧是临聘工张阿姨的住所,她带着孩子住在那里,左侧的一间房住着民政局的一户困难家庭,其他房间是员工宿舍,是他们值夜班休息的地方。四楼都空着,右边的大房间还未装修,邱豪表示,这里可能曾被福利中心前面的学校占用过,但具体情况他也不太了解。
孤儿还是一个工作人员又调来三名
成立伊始,福利中心只有主任、副主任和张阿姨三名员工,邱豪说,后来陆陆续续调来了另外三名工作人员,才形成如今的样子。
院内这名唯一的孩子四岁左右,叫保宁,他是福利中心从保宁幼儿园抱回来的。去年7月,保宁被父母丢在这家幼儿园,后来在警方的帮助下送入福利中心,他患有先天性脑损伤。其实除了保宁之外,福利中心还收养着一位60岁左右的流浪老人,所以这六位工作人员平日所做的,就是照顾这一老一小,“陪保宁玩,帮他们打饭,收拾东西……”邱豪也坦言,“确实事情没有太多”。作为六人中唯一的男性和主任,他的工作还包括亲自帮老人洗澡和处理各种行政事务。
两年中,最多时也仅有2个孩子
“我们这里最少都可以容纳40个孩子,五六十个应该也没问题。”邱豪表示,可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孩子来。
据邱豪介绍,福利中心会帮孩子办理集体户口,购置生活用品,安排医保和上学,每个孩子一个月还有1000元的补贴。然而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把孩子送去张菲那儿,而不是福利院呢?虽然一再表示普宁人都知道福利中心的存在,但是邱豪还是认为,原因有可能是“她出名了”。
邱豪说,从福利中心投入使用至今,把孩子送到门口的情况福利中心只有一例,最后这名婴儿也因为先天性重症没过几天就死了。而与之相反的是,拾荒妈妈张菲家这几年来却在家门口多次捡到被遗弃的婴儿。
普宁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股长邱斌认为,由于遗弃婴儿将受到公安部门追责,而普宁地区普遍处理弃婴的方法为:发现弃婴就报警,经公安部门登记确认后,交民政局优先选择合适家庭办理家庭寄养,其间民政局按照救助孤儿政策向孤儿发放生活补助,若无法找到合适家庭,则送往当地福利院。
分析
政府救助困境的背后
南都记者调查了解到,普宁福利中心的“空心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整个粤东地区政府救助孩子困境的样本。福利中心“空心化”其实有着几方面的原因。
“家养”是粤东地区的传统,潮汕地区对于生养有极大的热情,并且重男轻女的现象严重。一些贫困的家庭迫于生产压力往往会将女孩或者说身有残疾的孩子外送甚至遗弃。这些家庭往往会选择一些有善心有口碑的家庭或者一些孩子较少和家中孩子单一性别的家庭赠送。本报记者在粤东近十年的采访中,多次碰到这种收养他人孩子的家庭。普宁“拾荒妈妈”张菲就是其中的一例。
此外,在潮汕地区,善堂和寺庙被看做“善心之地”,这也是对孤儿社会救助最集中的地方。在揭阳双峰寺,看门的苏伯这样介绍,十年前,寺庙收养的主要是女婴,这两年来他们收养的20多个孩子中,发现主要是身体有残疾或者染病的孩子。苏伯告诉记者,在南都记者前往采访的前两天,他一打开寺庙的大门就发现了一个女婴。公安机关根据寺庙的监控录像,发现在黎明前黑夜的掩护下,一辆摩托车呼啸而来,司机将孩子放在寺庙门口再呼啸而去。面对着一辆无牌无照车,以及在黑夜中面目不清的人影,寺庙也只能将孩子收养。可惜的是孩子因为病情严重,最后死去。在该寺庙,这20年来,就收养了300多孤儿。
与社会救助的“爆棚”相比,政府救助的困境在“空心化”的福利中心得以完整呈现。
“送孩子到福利院往往是最后的选择。”普宁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股长邱斌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这样说。
征集令
南都征集收养孤儿案例天下无“孤”有你有我
兰考“爱心妈妈”袁厉害收养的7名孤儿被一场大火夺去生命后,民政部紧急下发通知令各地就民间个人或机构收养孤儿的情况展开摸查。
统筹:南都记者黄怡
采写:南都记者谭林万蜜
新浪公益频道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创新公益模式,推动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