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见证:“救助神鹰”无愧人民重托新闻中心

2003年,从空军转业的潘伟放弃了商业公司的高薪聘请,来到交通部救助打捞局,2005年调至交通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任救助机长。作为我国首批自主培养的飞行教员机长,近10年里,潘伟不仅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驾机成功救助500余名遇险群众,演绎了一幕幕绝境中拯救生命的奇迹,也见证了我国海上救助飞行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在潘伟看来,海上救助飞行队的建立,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海上救助事业的重视与投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益于历届部党组对海上救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成为我国救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开启了我国救捞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应急抢险能力特色发展的新纪元。

“十几年来,这支队伍无数次在危急关头‘逆风而飞’,在惊涛骇浪中奋力挽救了数千个生命以及背后数千个家庭。可以说,我们做到了不辱使命,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今年57岁的潘伟已任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简称部救捞局)总工程师,虽然已离开飞行救助一线多年,但谈起救助飞行队的故事时他依然饱含深情。

对标香港高起点建设

直升机救助是海上人命救助最快捷、最有效的现代化救助手段之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海上安全形势的日趋严峻,发展立体救援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996年7月,交通部党组决定在上海筹建我国第一个海上救助直升机机场,向海空立体救助的最前沿进军。2001年,我国第一支海上专业救助飞行队——隶属于上海救捞局的上海海上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前身)成立,我国自此有了空中救助手段。2003年至2004年,交通部又先后组建了3支救助飞行队,即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初步形成了覆盖我国沿海的空中救助飞行体系。

潘伟记得,自己转业之初来到救捞系统工作时,救助飞行队刚组建不久,仅有两架刚从美国引进的S76C+中型救助直升机,机场200米的跑道无法满足救助直升机滑跑所需的长度要求,从国外请来的飞行教练一看跑道的长度就不干了:“200米太短了,不安全!”

“当时飞行队没有驾驶技术过硬的救助机长,也没有机务、航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的两名飞行员都是从部队转业来的,之前是开战斗机的。”潘伟说,救助直升机需要适应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超低空飞行并执行救助任务,配有专用救助器材,技术要求高,整个运行系统也非常复杂。于是部救捞局想通过当时国内通用航空托管公司代管,可这家公司主要负责陆路运输,并不懂海上救助。随后,他们又找到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简称香港飞行队),双方商定,内地的救助飞行队向香港学习。而他本人也主动提出申请调离机关前往一线,直接承担救助值班任务。

潘伟始终认为,创建之初就比照技术实力雄厚且同样从事人命救助等工作的香港飞行队的运控模式进行管理,将先进成熟的经验“请进来”,为救助飞行队高起点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救助飞行队成立17年来,部救捞局与香港飞行队签署了两个《技术合作五年规划意向书》,举行了20次技术磋商会。香港方面先后派出多位专家协助参与救助飞行队的筹建、管理、培训和运行工作,并按照香港飞行队的理念和标准进行飞行员的选拔、培养和考核。

如今,4支救助飞行队共具有20架救助直升机、两个救助机场、8个救助飞行基地、59个救助起降点,基本建成大型机和中型机相结合的救助值班待命机队,实现我国近海海域全覆盖,总人数达到5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三分之二。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救助飞行队已经建立了飞行、机务、救生员3支专业教学队伍,基本具备了教学条件,完全具备了人员自我培养、自我考核能力,可以满足救捞飞行系统飞行员、机务人员、救生员的发展需求。“这支专业人才队伍,是救助飞行队发展的最大成就,也是最宝贵的资源。”潘伟感慨道。

救助遇险船舶。

专业队伍要有专业能力和水平

作为海上救助打捞的“国家队”,中国救捞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专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遇到各种急难险重的救助任务时,当其他救援力量束手无策时,我们这支队伍能够冲得上去,救得下来,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潘伟说,救助飞行队17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历经改革,但始终保持专业地位和专业特色,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装备技术水平,人命、环境、财产的救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救活了一条人命啊!”潘伟感叹地说,之后整个机组兴奋了好多天,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事业了不起,从而也想着要加快提升专业能力,能去救更多的人。

在致力于海上人命救助的同时,救助飞行队还创造性地在全国沿海建立了陆岛救援网络,发挥海岛在重大救助中的跳板作用。潘伟告诉,通过与当地政府沟通,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陆续在山东长岛、辽宁长海设立了24个救助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在岛上小孩儿生病、孕妇难产等急需直升机救援的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海岛百姓的民生工程。

实施沿海空中巡航救助联动,探索性地开展森林防火、医疗救助、高速公路救援和港口应急救援,以及在汶川地震、辽宁与湛江抗洪抢险和重大政治、军事保障任务中,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能力和顽强作风经受住了一次次检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没有安全,一切皆不可能

飞行安全自救助飞行队成立起就是最大的考验和挑战。有经验的飞行员少,入职的新员工多,基本都是救捞系统自己培养的“菜鸟”,在艰苦的飞行条件下如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将不安全的隐患降到最低,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海上救助飞行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难度、高标准等特点,用潘伟的话说,每一次救援都像是踩在刀刃上,那场景不亚于美国大片儿。“恶劣条件下,既要保证有效救助遇险人员,又得保证机组安全,就必须练就过硬的看家本领。”

虽然已经习惯了在惊涛骇浪中“演大片儿”,但干救助的人心里都懂,有时候差那么一点儿就可能是生死相隔。正因为如此,对救助飞行队来说,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安全,才有可能给人送去生的希望,没有安全,一切都没了可能。”在潘伟看来,救助飞行队取得了建队以来连续17年的安全飞行纪录,建设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管理规范和安全文化,这与严格管理、狠抓安全密不可分,也是飞行队在管理方面的最大业绩。

对于飞行救助安全,潘伟总结出三点经验,一是坚持对标国际先进;二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三是强化实战训练。因为飞行运控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标准要求高、程序性要求严。救捞系统擅长船舶管理,对于飞行队的管理,一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注重学习香港飞行队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了20多部规章制度,全面推广安全管理体系(SMS),同时还自我加压,积极向民航管理靠拢,主动要求纳入民航管理体系,接受民航的规范、检查和考核。”他说。

据介绍,目前,4个救助飞行队按照民航CCAR-135部和CCAR-145部要求,分别建立了飞行、机务、航管、机场、安全管理等规章体系以及培训、考核、监督、安全监管等机制,形成了民航局强制检查、部救捞局半年普查、聘请第三方检查和各救助飞行队自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模式。此外,他们授予机长绝对权利,能不能起飞并执行任务,由机长根据气象、海况以及身体状况等条件研判并决定,杜绝了行政命令妨碍机长决定的现象。

“救助飞行是高危行业,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刻都不能有丝毫放松。”潘伟表示,只有全员树立安全意识,锤炼过硬的飞行救助技术,建立完善规范、高效、科学的运控机制,营造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实现持续安全,才能促进救捞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海上救助的神圣使命。

救助受洪水围困群众。

没有什么比救人生命更崇高更值得

尽管现在已经不在救助飞行一线岗位,但只要有机会回到飞行队,潘伟总会尽量多参加一些救助值班,组织飞行员进行各种训练,哪怕在严寒时节,强大的寒流使得全身冻透、手脚僵硬,到了盛夏,又要在座舱内忍受高温,还有震得人双耳疼的直升机强噪音……

“飞行对您来说真的充满无穷魅力。”不禁感慨。

“不,应该说是救助飞行,因为她不同于普通飞行。救助飞行不仅是个职业,更是一份事业,一份值得全心付出的崇高事业。”潘伟说。

的确,这是一个与怒海争锋、随时待命、守护生命的群体,他们中每个人的经历都称得上“传奇”,更何况有着400余次驾机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潘伟。

回忆起自己多年来这些在风口浪尖的“舞蹈”,虽然每一次都堪称惊心动魄,可潘伟很淡然,反而是回想起自己曾救过的那些人,他却难掩内心的激动:“我们在飞机上能看到的,都是船上的人仰着头、挥着手,盼着我们,想到他们在风浪中渴求活下去的眼神,我觉得就是冒再大的风险也要将他们救起来。当我将濒临绝境的遇险者一次次从死神手里拉回来的时候,我会感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特别值得,因为世界上没有比救人生命再崇高的事情了!”

如今,潘伟已经记不清收到过多少面锦旗,记不清有多少人在获救后和他拥抱致谢,更记不清有多少被救群众长跪不起,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情。他笑着对说,自己的人生也因为救助而大不同。“那种绝处逢生的大悲大喜,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生命的可贵。”

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底,这支被誉为“救助神鹰”的队伍已经安全飞行111397架次、77169小时,执行救助任务4506起,从生死线上挽救了4504名遇险人员的生命。

诚然,他们有着鹰一般高超的飞行技巧,但又和鹰有所不同。鹰通常飞得很高,挥动翅膀翱翔于天空,在云端俯瞰这个世界;他们却要飞得很低,巨浪翻滚中送去生的希望,在浪尖温暖这个世界,将一个国家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承诺与大爱播撒人间!(王楠)

THE END
1.拒绝同情揭秘流浪猫背后的现实与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流浪猫需要我们的实际帮助,而不是仅仅的情感支持 不要只停留在发泄和共鸣上,而应积极参与到改变这一状态中的行动中。可以通过捐款给动物救助组织,或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正确信息,以减少人们对捕猎、实验室使用等问题的误解。 护理措施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https://www.qqddujnzs.cn/chong-wu-zi-xun/481276.html
2.讨论不碰救助(没能力)的友友们,想问你们怎么克制住自己遇到...楼主本身是坚定的独生猫,奈何自己和家人猫缘的确很好,我妈之前散步也遇到一只三花朝她翻肚皮,想跟他回家。所以我在知道原住民不太能接受二胎的情况下,都是坚定的不接,包括医院群里看到过合眼缘的流浪狸白猫(生了一堆猫)、pyq看到过好看的已绝育布偶猫、自己和家人遇到的亲人流浪猫猫。我也都是忍住不养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6902983/
3.家庭教育经验分享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并没有对于手机、平板等进行严格管控,反而给与了不少自由时间。比如,每周都会有1500米的游泳,即使是冬天到了零下,也从来不停。因为孩子对小动物有兴趣,她在小区内救助了一条流浪狗和三只流浪猫,家长提供猫粮狗粮,她负责每天15分钟送粮喂食。我们唯一的要求是,合理安排时间。https://www.jy135.com/edu/67.html
4.写猫的五年级作文(精选53篇)原来是流浪猫而不是老鼠。只是不小心打扰了。它一定是想报复我。看到就立马跑回家了。那只猫不明所以地看着我,站在那里。当我看到它没有追上我时,我松了一口气。我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带到清洁店,给它取名为郎朗。我不太喜欢它,因为它总是跑到垃圾桶里找东西吃。虽然在我家也是这样,但是它把自己弄得又臭...http://zuowen.yjbys.com/wunianjizuowen/786419.html
5.预防溺水及水中自救救援,岸上救护的方法技能全都在这里啦!在没有任何救助工具可以利用的溺水现场,救护者需要下水救援时,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在确保自身安全、最好有同伴协助并且携带浮具的情况下,再跳到水中进行救援(确保自身安全,做好充足准备)。 岸上救护 上岸之后,让溺水者平躺在地面上,迅速帮其清除口鼻异物。 https://swj.beijing.gov.cn/swdt/ztzl/fnsbaqztxc/fnszlxx/202207/t20220722_2777126.html
6.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作文800字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作文-初三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作文800字-初三作文 篇1 在生活中,一个榜样、一件事,都...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youxiuzuowendaquan/317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