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系统全面地论述猫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流浪猫是入侵物种,通过以下的一系列分析,可以逻辑严密地论证流浪猫是入侵物种这一科学的结论。
整个论证的过程很长,首先把整体思路概括一下。
入侵物种的特性具有三个方面,一,外来性。二,环境适应性。三,生态破坏性。
整个论证过程,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流浪猫完全符合这三个特性。
1.流浪猫是什么,家猫是什么,野猫又是什么
在1758年的《自然系统》中,家猫是林奈用双名法命名的物种,学名是Feliscatus,中文正式名家猫,是一个人为驯化物种。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ICZN、综合分类信息系统数据库ITIS、生命之树网络计划数据库TreeofLifeWebProject、NCBI数据库等也都可以可以查得。
2.什么是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的几个特性︰外来性,环境适应性,生态破坏性。
因此接下来我们的论证也是围绕这几点展开。
2.1外来性
2.1.1家猫是本土物种吗不是的话它是哪里来的
根据1758年的林奈的《自然系统》,家猫是一个驯化物种,并不是任何地方本土的野生动物。
免狲、虎、金猫、丛林猫、豹、豹猫、荒漠猫。家猫并不是我国本土野生动物。
根据2009年刊登science_上的论文,学者对979只家猫进行了基因分析,研究表明“这些家猫是在近东地区被驯化的”。家猫的祖先就是来自近东地区的野猫Felissilvestrislybica。
2006年science.上的论文对猫科动物的基因进行了分析,从系统演化树上可以看出家猫的位置,与我国本土的的荒漠猫、亚洲野猫都已经”分道扬镳”。
2.1.2中国不是还有狸花猫、狮子猫等本土猫吗
狸花猫、狮子猫..等均为“品种”而不是“物种"
查询《遗传学名词》第二版,06.123“品种”的定义为“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的动、植物群体。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致性,并可以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
而07.072"物种”的定义为“能互相繁殖、享有一个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物种生殖隔离。
因此这些“本土猫”的物种仍然是家猫Feliscatus,并不是本土物种。
2.2环境适应性
2.2.1家猫在城市中能繁殖生存吗
加拿大的学者对加拿大圭尔夫区域的流浪猫进行了调查统计,较高纬度的加拿大圭尔夫的流浪猫数量约为0~49.4只每公顷。
日本生态学会志上刊登了九州大学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调查范围内猫的密度为23.5只每公顷。而且研究发现,猫在驯化过程中逐渐减少了其领地性需求,可以形成较高密度。
2.2.2虽然流浪猫死亡率较高,但繁殖力更强。
通过美国团队的研究,发现城市中的流浪猫咪既有较高的死亡率,又有很高的繁殖效率。也就是我们在生态学里说的这个种群在环境艰难的情况下可能会偏向于R策略,也就是多生多育以实现种群扩张。
2.3生态破坏性
2.3.1生态破坏性指的是什么呢
流浪猫带来入侵的危害很广泛,比如捕食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干扰危害(惊扰野生动物、亚致死效应)、传播病虫害(猫科共患病)、基因污染(本土猫科动物)、挤占相似生态位(本土食肉动物)、人畜共患病(弓形虫病)等。
对于除第一项以外的部分,由于篇幅原因,就不介绍了
2.3.2捕食方面的生态破坏有哪些证据
那就先说国际上的研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入侵物种名录,家猫入选入侵物种红色名录,为百大入侵物种之一,流浪猫严重威胁了全球生态。IUCN在网页上也列出了家猫的入侵危害。
我们再看一-篇2016的论文,这篇论文统计了主要的几种入侵捕食者造成减少或者灭绝的物种数目,家猫和鼠类在榜单上分列一二位。
这些入侵猎食者造成的捕食影响是全球范围的,在脆弱的岛屿生态中更是明显。
GlobalChangeBiology.上2011年的一篇论文调查了全球范围内家猫入侵对于岛屿生态的影响。"岛屿上的流浪猫至少导致了14%的全球鸟类、哺乳类和爬行动物灭绝,且是8%的濒危物种的主要威胁”。
2012年《自然通讯》上的这篇论文分析了美国家猫对生态的破坏,预计仅在美国每年有13亿~40亿鸟类和63亿~223亿小型哺乳动物死于家猫。
再看一下英国的论文调查,调查统计了70只散养猫带回家的1090个猎物,经过统计,这些猫平均每只每年带回14只个猎物回家。
还有一项英国的研究,调查统计了986只散养猫带回家的14370个猎物,统计中的猫平均每只每年带回家的猎物有11.3只。而上面这些只是带回家的猎物统计,实际捕杀的数字可能是带回家的若干倍。
美国一篇对城市街区家猫和老鼠数量的研究,研究分析了500份猫的粪便,其中55%的猫的粪便中出现了鸟类骨骼。
再看南京大学李忠秋教授2021年发表在BiologicalConservation_上的论文研究估测在中国的自由行动的猫的捕食数据如图所示,可以看到每年每只猫带回的猎物数量如图所示,而实际捕捉的数量还需要乘以3.3~10.0的系数。论文因此推算中国全国的家猫,每年可以捕食16~50亿无脊椎动物、16~36亿鱼类、11~38亿两栖动物、15~43亿爬行动物、27~55亿鸟类、36~98亿哺乳动物。
2.3.3猫治理鼠患的效果很差。
有一篇研究家鼠与猫关系的论文,研究表明家猫会捕食30g的小家鼠,但不捕食300g以上的褐家鼠。他们也发现在有家猫的回收站附近,褐家鼠密度仍然很高。
根据《2019年全国鼠类检测报告》,我国家栖鼠类占比约为: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7.30%、27.89%和12.55%。从上面的论文看我国主要的鼠害是体重300g以上的褐家鼠。
一篇1951年的论文分析了那时候巴迪摩尔和马里兰城市街区流浪猫的粪便,大致可以了解上世纪城市流浪猫的饮食。分析发现鼠类在粪便中出现的概率并不高,城市流浪猫主要的食物还是垃圾。
一篇国内的论文研究了蒙自市农村农户养猫降低鼠密度的效果。最终发现“农村农户不养猫与不同养猫比例自然村的鼠密度无关联(P>0.05);春季室内外鼠密度高于秋季室内外鼠密度(P<0.05)"
农村农户是否养猫及养猫多少对鼠密度没有影响。结论就是猫对防治鼠患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