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物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但一些宠物因各种原因或被抛弃,或不慎走失,流浪猫、流浪狗随之增多。
5月5日,记者走访市区七一路、文明路、新闻路等街巷,看到不少流浪狗四处游荡。在市区七一路与八一路交叉口,记者看到一条流浪狗不顾车流,横穿马路,过往车辆被迫在路中央刹车。“这些无人管理的流浪狗不但造成一定的交通隐患,也可能对我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市民刘女士说。
流浪猫狗引发多种问题
“流浪猫狗不可能定期注射疫苗,身上可能携带像狂犬病毒等多种病毒病菌。”文明路一兽医诊所医生表示,流浪猫狗一旦在野外病死而不被掩埋,尸体上的大量病菌将直接或间接污染环境。
“滨河公园里的草坪已俨然成了狗的‘方便’之地,也无人管理。”家住市区人民中路的汪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离滨河公园较近,可最近每次出去散步回来都会心情郁闷。“本来散步是为了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可最近出去老是踩着狗屎,让人很烦恼。”汪女士说。
现在流浪猫到了发情期,吵得人整夜无法入睡,还会咬断电线、破坏花草。另外,大量繁殖的流浪猫狗隐藏在小区各个角落,随意排泄的粪便也是居民们头疼的问题。
“有一次我骑车从八一路回家,半道上突然窜出一条小狗,为了躲它,我摔得浑身是伤。”市民张先生说,那条惹事的狗没有带狗链,他从车上摔下来后,疼得半天都没站起来,可狗的主人并未道歉,反而抱起狗迅速离开了,让他难以接受。
市民梁先生看到记者,忙过来诉苦。他说,他所居住的小区里几乎家家都养狗,一有风吹草动,狗就低一声、高一声地狂吠。尤其是深夜或清晨,狗叫声吵得人无法入睡,很影响白天的工作。“上次接小孩放学途中,孩子被流浪狗咬伤,到医院接种狂犬疫苗花了好几百元钱,如果因此得了狂犬病,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虽说事情已过去了很久,但梁先生说起来仍感到后怕。
狗患“对抗”城市文明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市民大多对狗的主人颇有微词。“许多市民都选择清晨遛狗,不但自己可以散步,还可以让狗在外面解决‘内急问题’。”市民韩先生说,一些养狗的人每天清晨和傍晚把狗带到公共场所大小便,严重破坏城市环境。有的市民甚至让小狗在别人家的墙脚小便,这样很不道德。有些人还带着狗进公共场所,携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另外,一些被遗弃的狗大量无序繁殖,给城市公共卫生也带来严重隐患。
养宠物市民应尽责
许多不养狗的市民也表示,养狗本无可厚非,但他们不能接受一些养狗者无视他人的安全和感受,任由自己的狗扰民。狗和人可以和谐相处,关键在于狗的主人怎么约束自己的爱犬。
宠物救助能否“民办公助”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养宠物的人应多一份爱心,不要让自己的宠物成为城市‘弃儿’”。市民李先生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对市区“狗患”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养狗作为一种生活情趣,只要不影响他人,本无可厚非,但若造成了噪声污染、影响了城市卫生、损害了公众利益,就有必要进行限制和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