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1我国急救的历史:中国的急救医学事业起步并不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本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专业急救机构-急救站,由医务人员担任现场急救。急救站担负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为社会所肯定,也为民众所需要,它成为中国人民卫生保健事业的一部分并做出了贡献。1980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了急救医学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其性质和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站组织,从以院外抢救为主的急救站到医院建立急诊科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同时成立了中国急救医学研究会
16、普及不够,我国的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低于全世界的2%,而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州更是已经高达74%.当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放置心脏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而且法律规定18岁的青年都要学会急救,急救知识灌输到了公众。”为此,提高公众的急救普及意识有着很大的意义,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急救培训,从而提高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目录摘要3前言3我国急救知识现状42.1典型事例42.2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到1%43、急救技术的发展前景54、结论55、参考文献5浅谈我国急救知识综述摘要本文综合讲述我国急救知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由于急救意识不高,全民急救
17、知识普遍缺乏,我国人民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自救知识缺乏和互救能力缺乏,造成很多完全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关键词:公众;急救知识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问题。据我国最近资料显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每年有超过2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死亡率为67.13/10万),即每三位死亡的儿童中就有一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而通过历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儿童意外事故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在住宅里,其次则是街道以及学校。而致死意外因素排在前列的包括溺水、交通
18、意外、窒息、跌落、中毒、烧烫伤等等。(云南信息报)成年人及中老年人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人数也在每年飙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由于供求不平衡近几年各景点门票一涨再涨,很多人骑上自行车开始自己的骑行生活。伴随着骑行、暴走、野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二急救知识尚未普及到人们中间,意外事故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死亡率也逐年攀升。我国急救知识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阶段,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
24、不到百分之一回事什么情况,这也是我国出现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每年每天有多少家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对于别人来说没什么,但对于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他们的天都塌了,哪个父母不为自己的子女哭瞎了眼睛,这让他们以后的生活该如何度过,这将是他们永恒的疤。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我国的急救技术的话,一定是“糟糕”。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人因为它而永远的离开,每天都有很多个家庭因为它而坠入深渊。3、急救技术的发展前景现状是糟糕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由于我过市人口大国每天都发生着无数期溺水事故,无数次交通事故,因而随着无数人的逝去,国家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教育,现在各高校,各培训机构都开始向这方面努力,我相信随着国家的
25、投入,急救技术必将逐日增高。4、结论急救技术在中国发展的相当缓慢,也非常不健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她的作用日渐凸显。急救技术在中国已经迫切需要普及刻不容缓,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急救知识的教育的投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填补这片空白,努力学习急救技术,强化自己的生存本领,在必要的关头给别人一个帮助,也许一个生命就会从你的手中重新燃起,救人救己。另外社会不良道德已经已经阻碍了帮助他人,最近出现了许多“不敢帮”,这也阻碍了急救技术的普及及应用,但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素质普遍提高,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另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应做好准备,谨防不良人们因素质低下而带来的自身损失。5、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