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延续3年的玉林狗肉之争,无疑将成为今后地方政府应对危机公关的活标本。
玉林狗肉无“节”
2014年6月11日,距离夏至还有10天。
已经连续奔波了2个月的玉林某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小罗,在工作之余
打开手机。这2个月以来,他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在网络上搜寻关于“玉林狗肉节”的新闻。
一条“玉林全城遮狗字被指掩耳盗铃”的新闻跳入小罗眼中,让他哭笑不得。“在4月初,我们和狗肉大排档老板交流过,玉林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大部分人都认同我们的观点。不过,因为换一个招牌要不少钱,所以有些老板就直接用红纸挡住了狗字。”小罗说,初衷也无非是想低调一点,没想到却成了媒体的焦点和“罪证”。
这一切,在前来表达声音的动物保护者眼中,成为“取缔玉林狗肉节即将获得全面胜利”的前奏,无疑激励着他们的信心,他们施压的力度也越来越大。6月5日,由某爱护动物基金会举办的“舌尖上的罪恶——抵制黑色狗肉交易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此会议后来在网络上发布的新闻居然成了“全国主流新闻媒体联合抵制广西玉林狗肉节”。
然而,这种意见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认同,甚至一些力挺玉林狗肉的本地活跃网民也嘎然止声。
突破底线的爱狗人士
若把黑白和善恶放到一处,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见得分明。
“狗所充当的伴侣角色,与我们的精神、情感相连”,在这句动人的口号中,凡是反对玉林狗肉的爱狗人士无不以善良的面孔出现,在他们眼中,玉林俨然人间炼狱。他们稳据道德高地,以审视的目光,洞察玉林的野蛮。
在2012、2013年的爱狗人士抗议中,爱狗人士大部分采取的都是和平抗议方式,站在狗肉大排档外面劝阻来吃狗肉的人。最多也是拦截运载活狗车辆,买下来发生,极少有暴力事件发生。因此,在爱狗者和吃狗者之间,也就奇迹般相安无事。
继续的民间狂欢
“静悄悄吃狗肉,热热闹闹看足球。”玉林网民正阳用这样的一句话预测即将到来的6月21日。
在他展示的一幅玉林当地网民制作的宣传图上,一行字尤为吸引目光:“6月21日全城沸腾,到处灯火通明,酒令划拳,酒香肉鳍,壮观的场面伴随着巴西世界杯节目持续通宵。”
虽然有公职人员承认,所在单位发出过通知,倡议不要在城区主要大排档、酒楼吃狗肉,但并没有说禁止吃狗肉。在家吃、到郊区吃,都可以吃。
不过网民“小公务猿”则说:“偷偷吃狗肉太不过瘾了,吃狗肉又不违法,为什么要偷偷吃?边喝酒吃狗肉,边大声谈足球,那才是痛快!”
他表示,一定要在热闹的地方呼朋唤友吃狗肉。这么多年以来,他们朋友间已经形成一个习惯,无论到哪里上班,都要在夏至当日聚在一起,大块吃狗肉,大碗喝荔枝酒,大声谈笑。“这一天本来就是小市民寻找一个特别日子进行释放情怀,中国人为什么要过那么多节日,不就是为了图开心吗?快乐生活,开心做事。”
“全国各地来抗议的人越多越好啊,带动消费。来了总要住店,总要吃饭,不吃狗肉,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都要吃吧,我不信每个狗粉都是吃素的。”在狗肉店不远处一家旅馆年轻漂亮的老板娘,满脸春风,笑意盈盈:“就算是你们记者,也一样要吃住,给我们带来生意,也算是为玉林做了贡献啊。(记者梁伯钧)
德化牛母岐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