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量词,主要功能是和数词组成数量短语来修饰名词,且被其修饰的名词只能是指物的名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民的增多,新的网络流行语不断产生并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出现了“小只”的流行说法。本文拟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分析概括网络流行语“小只”的语法特点,并从方言的影响、隐喻、“小”与“只”的词汇化和网友的审美心理方面探究网络流行语“小只”出现的原因。本文的语料由2022年2月在微博中搜索“小只”一词所得到。
2.网络流行语“小只”的语义特点
2.1.“数词+小只”的指称义
现代汉语中,“只”是一个量词,必须和数词组成数量短语修饰后面的名词。但在网络流行语中,“只”后面不再出现名词,“数词+小只”承担了与它搭配的人或物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小”一般出现在“只”与后面的名词之间,但在网络流行语中,“小”出现在数词与“只”之间。网络流行语中的“数词+小只”不仅可以用来修饰猫和狗这种本就可以用量词“只”修饰的动物,还可以用来修饰人,且用来修饰人的情况占大多数。“数词+小只”指人时可以指孩子,也可以指成年人。
(2)今天逛了美食馆,丝绸馆!下午带着这两小只游泳,只可惜我在旁边睡着了,开学倒计时,老母亲有点心慌啊~~~不想陪作业,不想早起~~~我太难了。
(3)三小只拉我去看唐3,我说:等肖战新电影出来请你们看,现在我不去凑热闹。
(4)日本一位铲屎官家里有两只小矮脚,每天都会腻腻歪歪的呆在一起,只要这两小只开始抱到一起整个房间都会散发出恋爱的酸臭味!
(5)两小只睡在衣服上,今天让快递快点给他们送粮,快递说……能不能让你的猫吃点人吃的饭。
例(1)中的“一小只”指一位参与转发的网友,例(2)中的“两小只”指两个孩子,例(3)中的“三小只”指“我”的三位好友,这三个例子中的“数词+小只”都是指人的。例(4)和例(5)中的“两小只”指的都是两只小猫。
2.2.“小只”的色彩义
被称之为“小只”的人或物与用“小只”来形容的人或物都具有小巧可爱的特点,而人们的审美心理往往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所以小巧可爱的人或物往往是讨人喜爱的人或物,所以“小只”就带有了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6)发小滇南行,我们真的认识了好多年,从还不会说话到学前班到初中高中,祝三小只今年都能脱单祝我暴富。
(7)两小只一整天都在淘气,差点就要拆屋顶了,过年他俩也高兴。
(8)龙猫刚出生是很小只的,下次让大家看见两个月的龙猫多大~
(9)小飞鼠是怎么样给小猫咪掏耳朵的?两小只太可爱了!
例(6)中的“三小只”都是“我”认识多年的好友,是“我”的发小,都是年轻可爱的人,是“我”喜爱的人。例(7)中的“两小只”是“我”的两个孩子,他们年纪小且顽皮可爱。例(8)中的“小只”用来形容刚出生的龙猫小巧玲珑的特点。例(9)中的“两小只”指的是“小飞鼠”和“小猫咪”,二者都是小巧可爱、惹人喜爱的小动物。
3.网络流行语“小只”的句法功能
3.1.“数词+小只”做主语和宾语
由“数词+小只”的语义可知,“数词+小只”不再仅仅是一个数量词组,而是相当于一个偏正性的名词性词组,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宾语。
(10)现在三小只已经长大了,各自发展的都很好,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事情,为了事业三小只越来越难聚到一起……真的是太想看他们同台了。
(11)今天又是个充实的一天,我们的口语第四季开课了,四小只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语法部分开启了代词的新旅程。
(12)凯丽姐说平时会听三小只的歌,嘻嘻,我也喜欢三小只的。
(13)从年前到过年碎碎念的小生活,每天被两小只吵到裂开,然后又在相互温暖中悄悄长大。
例(10)中的“三小只”和例(11)中的“四小只”做主语。例(12)中的“三小只”做“喜欢”的宾语。例(13)中的“两小只”做“被”的宾语。
3.2.“小只”做谓语
“小只”从意义上来讲是指称事物的,但是“小只”突出的特点就是“小”,和其他名词做谓语的情况一样,“小只”也可以做谓语,作用相当于形容词。“小只”做谓语时前面必须有程度的词。
(14)丸子,你真的还要长吗?已经快半个头了,丁儿也太小只了。
(15)一年前她还很小只,今晚遇到都长这么大了,还是我喵她也喵,rua了好一会儿。
(16)忙了一下午太累了,小孩子生出来也太小只了叭。
例(14)中的“小只”形容个子矮,“太”修饰“小只”表示程度高。例(15)中的“小只”形容小猫咪体型小,“很”修饰“小只”表示程度高。例(16)中的“小只”形容刚刚出生的婴儿体型小,“太”修饰“小只”表示程度高。
3.3.“小只”做定语
“小只”做定语后面必须加“的”后再加名词,如果“小只”前面还有数词,那么“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领属的关系;如果“小只”前面没有数词,那么“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的关系,此时“小只”前往往有表示程度的词。
(17)老大进卧室,三儿说:“这是妈妈的被子!……”等我听不见两小只的声了,进去一看,老大乖巧的睡在弟弟旁边,三儿在睡着后,依然保持着拿妈妈被儿的姿势。
(18)这么小只的蜥蜴也太可爱了吧。
(19)是不是比较小只的男生,越努力耍帅就显得越可爱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例(17)“两小只的声”中的“两小只”表示“声”由谁发出。例(18)“这么小只的蜥蜴”中的“这么”表示“小只”的程度,“这么小只”修饰“蜥蜴”,形容蜥蜴的体型小。例(19)“比较小只的男生”,“比较”表示“小只”的程度,“比较小只”修饰“男生”,表示个子比较矮、体型比较瘦的男生。
3.4.“小”可以重叠组成“小小只”
“小”本来就具有小巧可爱的特点,重叠之后的“小小只”更是突出了这一特点,常常用来形容出生不久的婴儿或动物。“小小只”的用法同“小只”一样,既可以做主宾语,又可以做谓语,还可以做定语。
(20)费城动物园里一只刚出生的黑叶猴,小小只抱着工作人员不肯撒手。
(21)小小只超可爱,跑起来也很可爱,欢脱得就像放到野外的小老虎,大眼睛也可爱,把我的衣服咬破也没关系的节奏。
(22)六点下班坐公交车很挤,蜂拥而上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小只。
(23)美女跳舞真好看,都是纤细又小小只的美女,最喜欢她们这首歌的编舞了,曾经还熬夜把每个舞台都看了。
例(20)中的“小小只”指的是刚出生的黑叶猴,突出了它体型较小、灵巧可爱的特点。例(21)中的“小小只”指的是小猫,通过后面的句子可知,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例(22)中的“小小只”做谓语,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突出了自己晚高峰挤公交时的无力。例(23)中的“小小只”做定语,修饰“美女”,突出了美女娇小可爱的特点。
4.网络流行语“小只”的语用功能
“小只”表达了亲切、喜爱的感情。功能学派认为,语言具有概念、人际、篇章三大元功能[1]。“小只”一词的人际功能得以凸显,“小只”早已不是仅仅表示概念的语言符号,而成为说话人传达感情的重要载体。“数词+小只”作为几个年轻人的合称,可以指代在某一范围内共同具有长相帅气或才华出众等特点的年轻人,如同一偶像团体的成员或同一学校的学生,也可以指自己的密友。“数词+小只”也可以用来指代可爱的小动物。“小只”也可以用于描写身材娇小的人。
(24)说起“三小只”,许多同学并不陌生,这是对著名少年明星组合TFboys的昵称。而本期栏目要向大家介绍的“三小只”也是不得了的,他们三人同时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成为学校引以为傲的学子。他们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的三位传奇学生——林煜轩、何海正和刘佳鑫。
(25)过年七天乐~大年初五之你好李焕英,我身边的三小只一会哭一会笑、笑中带泪、泪后再笑,温情感人的电影一包纸巾不够用。
(26)好小只的狗狗,好可爱啊。
(27)哈哈,站在他们旁边,我感觉我好小只,哈哈哈哈哈。
5.网络流行语“小只”的产生原因
张绍全认为,词义演变的动因主要是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历史等外部客观动因,词语的复杂性和借词这些语言内部动因以及发话人的主观动因,其认知机制主要是隐喻、转喻和主观化[2]。网络语境下“小只”的词义具有不同于“小”也不同于“只”的新特点,主要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的影响、隐喻和网友们审美心理等因素有关,它的形成也体现了词汇化的特点。
5.1.粤方言中的“小只”
粤方言中就有“大只”和“小只”的用法,“大只”和“小只”都相当于形容词,做谓语。“小只”的意思就是“小”,比如“那个猫好小只”;“大只”的意思就是“大”,比如“那只鸡大只过这只”。“大只”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用来形容男性是健硕、强壮的意思,用来形容女性的时候则大多指体型肥胖。
网络流行语中的“小只”的意义正好与“大只”强壮、肥胖的意义相反,那么网络流行语“小只”的意义就便于理解了。粤语中本来就存在“小只”一词,粤方言区经济发达,方言地位较高,其他方言区的人也乐于接受粤方言中的一些说法,网络流行语“小只”得以迅速传播与其在方言中有一定的基础有关。
5.2.隐喻
Lakoff提出,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概念域间的映射关系[3]。猫和狗常常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它们活泼可爱,是人们亲近、喜爱的动物,名词猫或狗的前面量词是“只”,因为一些人和小猫小狗一样都具有年轻、可爱、娇小、机灵的特点,“小只”才可以用来形容娇小可爱的人,“数词+小只”才可以用来指称年轻有才能的人,且“小只”中的“小”更突出了这一特点。
5.3.“小”与“只”的词汇化
所谓“词汇化”就是指原来非词的语言形式在历时发展中变为词的过程[4]。现代汉语中的“小只”是一个词组,由“小”与“只”两个词组成,“小”与“只”可以自由地组合。“数词+小只”是一个量词词组,整个量词词组修饰后面的名词,如:
站在她面前的父亲递过来一小只包裹,看上去很结实,边角锐利,像是一只珠宝盒。
网络流行语中的“小只”是“小”与“只”词汇化而成的,“小只”的意义并不是“小”与“只”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小”只能代表“小只”的词汇意义中的理性意义,但不具有小巧可爱、年轻帅气的意义,不能表示“小只”色彩意义。“小只”亲切、喜爱的语用特点也是“小”和“只”两个词所不具有的。
5.4.网友们的心理因素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大多是年轻人和学生群体,年轻人的审美特点也必定会体现在网络流行语中。当下年轻人对“帅哥美女”的判断标准不同于传统标准。传统的审美标准认同的是男性的“硬汉形象”与女性的“温婉端庄”,但这些都不再是年轻人看重的元素,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更喜欢的是具有小巧精致、活泼可爱、俏皮风趣等特点的人,“脸大”渐渐成为了自嘲的话题,“硬汉形象”成了思想传统、情商低的体现,“温婉端庄”也成了保守无趣的女性的代名词,网络流行语“小只”的产生正是迎合了年轻人当下的审美心理。
6.结语
“小只”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不断产生着新义和新用法。“数词+小只”可以做主宾语,可以作为年轻人的合称或指自己的密友,也可以用来指代可爱的小动物。“小只”可以做谓语、定语,“小”可以重叠组成“小小只”,“小只”可以用于描写身材娇小的人。方言的影响、隐喻、“小”与“只”的词汇化和网友的心理因素是网络流行语“小只”出现的主要原因。“小只”适用范围较广,使话语表达传递出亲切喜爱的感情,能否走出网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