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科储能所许守平:构网型电化学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新型电力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3月19日举办的OFweek2024(第四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所教授级高工许守平,深入分析了构网型电化学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供电主力电源的转变,由传统的燃煤机组转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发电结构。这种转变带来了从静态负荷资源到动态可调负荷资源的变革,以及从单向电能供给到双向电能互济的演进。

随着新能源的并网、传输和消纳,电力系统呈现出显著的电力电子化趋势,形成了“双高”特征,即高比例新能源加上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

构网型储能与传统的跟网型储能和同步发电机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许守平指出,它能够在不依赖外界交流系统的情况下,自行构建交流侧电压幅值与相位,提供更好的电压支撑能力。此外,构网型储能通过控制释放直流测储能能量,等效为同步机惯量机械能或阻尼能量,提供惯量响应与振荡抑制,具备更好的频率支撑和惯量支撑能力。

构网型储能的应用案例遍布全球。许守平表示,澳大利亚霍恩斯戴尔电化学储能系统通过特斯拉的构网型变流器及虚拟同步控制技术,提供了虚拟惯量支撑和频率支撑,保障了电网的稳定。沙特红海新城光储离网储能电站采用华为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实现了100%新能源微网下离网连续故障穿越并支持GW级整网黑启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园区微网储能电站则展示了微电网、黑启动、孤岛运行和紧急供电的能力。

在中国,湖北荆门构网型储能电站和新疆阿克陶构网型储能电站等项目,也展示了构网型储能在不同短路比下的电压适应性、频率适应性、稳态频率支撑、惯量响应和阻尼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构网型储能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不仅能主动支撑系统频率和电压,提供惯量,还可附加阻尼控制,具备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类似的运行特性。然而,构网型储能的控制技术尚不完善,变流器设计缺乏统一设计指导规范,针对不同场景下的要求尚不明确。

此外,构网型储能场站以及构网型/跟网型的混合场站使得新能源大基地稳定运行与送出的控制维度、控制变量剧增,面临巨大挑战。

构网型的盈利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应政策需要加快制定,设备和并网标准要进一步明确。徐守平在其演讲中强调,尽管面临挑战,但构网型储能的发展前景广阔,正如其演讲结束语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构网型储能将在未来电力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THE END
1.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构网技术应用电力系统新浪财经摘要:将构网型技术与电力电子装备技术相结合,充分释放构网型技术的优势,是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典型的构网型装备包括:构网型SVG、静止同步调相机、构网型储能、构网型柔直等。 海量行业干货每日更新: (能源日参) (转自:能源日参)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http://finance.sina.com.cn/esg/2024-11-23/doc-incxanvh9844418.shtml
2.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通过技术鉴定华为将持续加大在构网能力、储能安全、数字化及AI等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投入,联合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等产业合作伙伴不断创新,共同把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产品打造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装备,一起推进国内国际的构网技术标准化进程。 未来,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将广泛应用于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与消纳、弱电网、...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240731/e2eaeeb1c6724b84b28f6ec31ae1dc23/c.html
1.储界网《储能先进技术与应用指南(2025 年版)》由 中国电力企 业联合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IEEE PES 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及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专业权威机构联合发起,由机械工业 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全国首部储能行业指导手册,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技术应用指导,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依据,为科研创 新指明发展方向。 https://chujiewang.net/cxw/col149/6384
2.标准解读T/CES24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 243-2023《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起草编制完成。该标准规定了构网型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功率控制、电网适应性、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通信与自动化、电能计量、接地与安全标识、接入电网测试等方面技术要求。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32781
3.第1期:储能系统的并网跟网型构网型技术?有哪些区别?这次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储能系统的并网、跟网、离网技术及区别?原因是最近一段时间内,虾米总是听到旁边几位大佬讨论有关储能构网技术,听得是云里雾里的,想插话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乎,本虾米下定决心补习短板,希望能赶超上大佬们的步伐!!! 众所周知,在当今能源领域,储能系统的发展备受关注,其中储能跟网型和构...https://blog.csdn.net/qq_62988573/article/details/140830585
4.构网型储能:让新能源并网更稳更灵活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力系统惯性减小、系统强度变弱趋势明显,稳定性问题越发严重,构网型逆变器逐步受到青睐。 前述专家表示,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储能逆变器构建起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以起到快速调频调压、增加惯量和短路容量支撑、抑制宽频振荡等作用。“与跟网型...https://www.repower.cn/h-nd-474.html
5.构网+储能,新能源并网的下一个刚需一方面,缺乏统一的指引。电网的需求尚未明确,规范尚未建立,储能系统标准配置和做法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技术还需优化提升。单体PCS(储能变流器)的过载能力、控制算法等方面需满足不同电网或地区差异化的构网要求; 同时,经济性仍需考量。构网型储能需要通过超配PCS方式,提高过载能力构建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系统成...https://www.ne21.com/news/show-201481.html
6.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中的储能系统能量如何管理GB/T33589-2017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36274-2018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51341-2018微电网工程设计标准 GB/T36270-2018微电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DL/T1864-2018型微电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T/CEC182-2018微电网并网调度运行规范 T/CEC150-2018低压微电网并网一体化装置技术规范 ...https://blog.51cto.com/u_16184276/10771748
7.SMAGridForming构网型储能技术SMAChinaSMA Grid Forming 构网型储能技术为新能源电站提供基于跟网型逆变器的惯性,从而确保电力系统在干扰期间坚固而安全。 强化电网稳定运行 SMA Grid Forming构网型储能技术提升系统强度和短路容量,从而实现具有高电能质量的弹性电力系统。这使得更高水平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确保可靠的能源运输。 系统快速响应 SMA Grid Formi...https://www.sma-china.com/large-scale/safe-stable-grids
8.构网型储能系统技术解析构网型储能系统主要还是以新型电化学储能系统为主体的设备组成,内部的主要设备储能变流器和EMS协调控制需要做一些技术变革。下面我们分别对两个设备做下技术分析。储能变流器是双向交直流变换的设备,可快速精准控制整流/逆变充放电大小,可并网/离网应用。储能变流器并网应用时,检测电网侧电压,采用锁相环(PLL)的控制方式,...https://emcreative.eastmoney.com/app_fortune/article/index.html?postId=1316285263
9.储能「周事迹」新型储能源网荷储项目申报/宁德时代发布5款商用...9月9日,河北发改委公布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包含4个储能项目:新乐市储能装备系统集成产业项目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示范项目、新建智能化电力装备智慧工厂之光储直柔项目、华能西柏坡百兆瓦级(县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复合场景应用构网型并网技术”示范项目。(来源:河北发改委) ...https://m.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4777.shtml
10.时伯年: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构网型技术第二,构网型技术针对电网故障扰动的快速准确且规范的动态响应,可以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目前相关的团标、国标不少了,但还有一些更高的标准正在制定之中。 第三,抓住风光大基地、储能、源网荷储协同等市场机遇,推动技术升级变革,这也是我们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新质生产力”,这就是...https://www.mhcm.net/cms/show-144338.html
11.构网型储能技术综合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发展难题从技术的潜力来看,基于换流器并网的电化学储能的功能远不止如此。通过增加新型的控制策略就可以使储能具备同步发电机或者类似同步发电机的频率调节和电压控制能力,解决以上提出的新能源消纳增长带来的问题,这就是构网型储能技术。为了能够较好的使用新能源,南瑞继保较早时期就组织了团队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储能系统解决相关...https://cn.solarbe.com/news/20220614/4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