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公共仓内,工作人员在分拣货物。记者周晓雪摄
华龙网2月9日20时5分讯(记者周晓雪)如今,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国外的商品,尝到国外的美食,跨境电商不仅为人们带来许多新商品,更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今(9)日,记者从重庆海关获悉,2017年,重庆跨境电子商务订单量达1500万,进出口贸易值达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60%,其中订单量位居全国第六。
物流“加速度”市民海淘最快可享当日达
企业通过保税备货模式进口的部分食品。海关供图华龙网发
2017年11月11日的凌晨时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跨境监管仓内灯火通明,一片繁忙。
凌晨3点钟,重庆跨境电商首个包裹——来自爱购保税的两罐奶粉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发出,从下单到完成出库,只用了5分钟。与此同时,近5千件包裹搭乘EMS快递专用车离开保税港区。
“‘双11’凌晨1点钟下单买的尿不湿和进口零食,当天下午6点就收到了,现在购买国外的东西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渝中区的陈女士收到包裹时还有些“不敢相信”。
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保税备货模式共累计验放进口包裹1500万件,货值人民币32.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3%、60%;2017年,直购进口模式共计验放包裹5.7万件,货值1172万元。
目前,重庆跨境电商已形成了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主要聚集地,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新兴发展地的跨境电商产业格局。
布局“加引力”102家跨境电商企业在渝协同发展
双十一期间,重庆某跨境电商公司仓库。重庆海关供图华龙网发
重庆港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打拼”了近4年,是重庆跨境电商首批试点企业,可以说是伴随、见证了重庆跨境电商的发展。作为菜鸟网络、爱购保税、世纪购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公共仓运营方,市民海淘的不少商品,都是从这里发出的。
“随着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以及政策的不断优化,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仓库每年都保持着大约100%的增长率,从最开始每个月只有1万单左右,到现在每个月达到了30万单左右,仓库也从6000㎡扩增到了13500㎡。”重庆港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仓储经理曹波说道。
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前来“扎根”。目前,在营的跨境电商企业总计102家,基本形成了企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排名靠前的跨境电商企业主要为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网易考拉、唯品会、蜜芽、重庆宝妈时光等公司。
增长的数据,可以窥见重庆跨境电商发展的势头。2016年1月,唯品会跨境电商西南专属仓库也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正式开仓,该仓库2017年的处理订单量超185万单,比2016年增长约480%。菜鸟网络目前是重庆口岸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其在2017年双11的跨境进口业务量也达到了2016年的4倍多。
最受重庆地区消费者喜爱的跨境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零售进口商品总值靠前的商品主要为奶粉、婴儿纸尿裤、护肤品、食品、卫生巾、沐浴露和洗发水等。
发展“加马力”打造西部最大跨境商品集散地
唯品会仓库内,工作人员正在扫单发货。记者周晓雪摄
2012年12月,重庆成为我国的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城市之一。
2016年1月,重庆获批设立跨境电子综合试验区,重庆海关通过推动先行先试,创新监管模式,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借助跨境电商,我市发挥中欧班列、南向通道和水、陆、空综合物流优势,面向欧美、东盟等市场的物流通道,打造西部最大的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和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信息化的助力,也为跨境商品通关提供了不少便利。目前,我市深度推进跨部门间执法互助,为已实现订购人身份信息验证的高资信电商企业,实现了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与公安个人实名信息自动比对,简化订单申报流转环节,减少了数据传输节点。
此外,我市探索建立关检联合查验机制,在跨境电商现场分拣线推行关检“一机两屏”作业模式,提升查验效率。还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境电商监管体系下的“单一窗口”建设,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将大通关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数据申报、信息整合等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执法互助、齐抓共管的管理局面,有效解决企业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