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到底过不过“狗肉节”,到底能不能吃狗肉?
在强大的舆论炮火轰炸后,动物保护组织“围攻”玉林,以实际行动反对他们眼中的血腥节日。在玉林人的眼中,吃狗肉,仅仅是民俗,所谓“荔枝狗肉节”不过是一个叫法而已。互换位置来看,似乎每个人的说法都很有道理。究竟谁对谁错呢?
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在我国,吃狗肉的历史悠久,渊源极古。早在商周时期,狗肉便是宫廷宴饮,祭祀大典上不可缺少的美味。而在玉林当地文化中,夏至日喝烧酒、吃狗肉、啖荔枝,就像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一样正常。
一方面是传统习俗的沿袭,一方面是动物保护人士的抵制,近年来,围绕“能不能吃狗肉”这个话题,狗粉和狗肉粉吵得不可开交。同时,在西方舆论的聒噪下,吃狗肉貌似也已经演变成了非文明和野蛮的象征。
回望近年来在这座城市发生的种种,动物保护人士与玉林吃狗肉的民众在对峙与割裂中,都分别陷入窘境——动物保护人士的拒吃狗肉的宣传遭遇部分民众抵制,狗肉节照常进行;玉林陷入前所未有的形象危机,当地民众遭遇舆论严厉谴责。这个因爱而起的动物保护主义似乎正在慢慢演变成“动物保护恐怖主义”。
他们,为狗也痴狂
对于玉林,各方压力在2014年达到了巅峰。此后,众多明星也加入到了反对狗肉节的行列中来……
当以“爱”之名变成暴力导火索后……
写在最后的话
这看起来是一个“要不要吃狗肉”的问题,其实反映的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两种思路:面对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选择,是粗暴地干涉还是报以宽容。爱狗和不爱狗都有充足的理由,原本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事。暴力和冷暴力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加剧人群的对立,只有承认和尊重彼此的选择,才能结出文明之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