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妙是个有情调的女人,教外国文学的她做事常常在乎形式和过程。对于丈夫在性生活中表现出的功利行为她感到十分委屈。
她说:作为女人,我很需要爱抚,渴望经常得到丈夫的抚摸、拥抱和亲吻,这些亲密的感觉真好。这种温存带给心理上的满足常常胜过生理上的。我不要每天做爱,但却希望天天有爱。我丈夫常常误解我的意思,一见我有亲热的表示,就以为我想做爱,于是要他就会发动起来,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也只好顺水推舟。每当此时,他都兴奋又得意,他认为他满足了我的性要求。可是他哪里知道,我只是想和他缠绵,完全没有做爱的要求和身心准备。这种误解常会发生,我心里感到很失落,我不再向他表达自己对爱的渴望。难道男人不需要情爱吗为什么在两性问题上他们的目的性那么强、那么功利我感到很困惑。
刚结婚的时候,雨嘉总是腻着老公,她不许他比她早起,更不许他比她晚睡。老公想:老婆的性要求可真强,好像总是要。于是他便努力表现,尽责尽力。尽管如此,雨嘉却越来越不开心了,对丈夫的性关怀她并不领情。老公不解地问“我这样的用心,你还不满意,你究竟想要我怎样”
面对丈夫的发问,雨嘉倍感委屈:难道你只想做爱吗你好像不爱我,只想与我上床。
可怜的老公哪里知道,雨嘉更多的时候并不需要将性爱进行到底,她往往要的是老公的温存,也就是说情爱上的满足。女人就是这样,有时候她对你表示亲热时,她需要你以同样的方式即以情爱来回应她,你若一概以性回应,她就可能会误解你,认为你只对性感兴趣。
夫妻之间在性方面的误解有许多是这类情况。身心正常的男女,都渴望通过性接触达到性满足,但男女两性在性接触所要达到的目的却不同。一般来说,男性在性欲激起之后,他对女性所做的所有爱抚都是向着性交合这个目标前进的。而女性则不同,她们的性欲激发是被动的,当受到男性的拥抱、亲吻、抚摸等近体行为时,刚开始只会感到情感上的满足,在其性欲没有激发起来之前,这些肉体接触也能使其获得美好的感受,并不需要性交合的结果。从心理学上看,女性又多有“自爱心理”,也就是说,她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所以,女性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向男性暗示这种对爱的需要。而那些不懂女性心理特点的男性一见到这种暗示,就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要求来揣度对方,以为她是在向自己发出性信号,于是就冒昧地将性接触一再升级,最终发生了女性心理上并无接受准备的事情。
从以上介绍中不难看出,这种误解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带有必然性。不过,我们虽然在理论上承认这种必然性,但在实践上又认为这方面的误会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好像人的本性与理性的矛盾一样,人们按本性行事是必然的,但又时时地受到理性的制约。
再让我们回到刚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也就是怎样消除男女双方在性生活方面的误解。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说男女都应负有责任,但男性应负的责任要相对大一些。对男性而言,最要紧的是要消除“性爱等于性交”这种错误观念。性爱与性交都与性有关联,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性爱偏重于心理满足,不以性交为目的,而性交则偏重于生理满足,性交合是其惟一的目的。从表面形式来看,性爱主要是由边缘性性行为构成的,比如甜蜜的耳语、温柔的抚摸以及亲吻、拥抱等等。而性交则表现为生殖器官的直接接触。当然,为了达到这种直接接触,往往需要从边缘性性行为开始过渡,但与之不同的是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及早调动起女性的性兴奋,以促成性交合。
在弄清楚了上述区别之后,男性就再也不会在性爱与性交之间划等号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在“性爱等于性交”这种错误观念的背后又隐藏着男性的两种困惑:其困惑之一是男性普遍对自己的性能力及其效果存有担心,他们也知道应该对妻子表示一些爱抚,但他们一旦没在妻子身上看到明显的反应,就以为自己在这方面能力不济,于是便采取直接干脆的方式来弥补自己所谓的不足;其疑惑之二是男性普遍不敢相信女性可以只要性爱不要性交,在这方面他们是犯了“以己度人”的毛病。男性在整个性过程中的生理感受,以其在性交合的最后阶段最为强烈。相比之下,在此之前的感受就变得无足轻重了。男性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认为女性只有通过性交才能获得真正的性满足,于是就常常迫不及待地将性接触升级,以为只有这样才算尽了自己的心意。
要想解除这种疑惑,男性必须多懂得一些女性的性心理,知道她们对性爱的要求程度往往并不亚于性交,还要知道女性往往是在性爱而非性交中获得更美好的感受,这是与男性截然不同的。很多男性都表示,在洞悉了女性的这个性心理秘密后,他们在性生活中反而变得更轻松了,用不着像过去那样勉为其难了。
新妈妈们困惑不已,周围的人疑窦重重。让我们和新妈蚂们一起揭开“怪情绪”的种种疑问。
当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新妈妈的生活便随之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身体的不适,家务的增加,夫妻关系的改变,哺育婴儿的辛苦,这一切或多或少会给初为人母的新妈妈带来压力,从而产生焦虑,烦躁,委屈,抑郁等等负性的情绪。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心理投射。所谓的心理投射是指一种个人的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态度,愿望,情绪等投射于环境中的事物或他人。这是种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也是心理分析的重要基础。
对于新妈妈来讲,她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最直接,外显的因素就是宝宝的到来。于是,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生命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些处于困境中的妈妈负性情绪投射的对象,因此妈妈的直接感受就是,她讨厌这个小家伙。
3个原因让新妈妈无法自拔
产后出现一些不愉快,不适应原本是正常的。但若这种负性情绪长久持续并投射到了宝宝的身上,则要引起重视,—般来讲下面三个原因让新妈妈无法自拔。
1.“蛋壳心理”
据调查,新妈妈的年龄大多在20-2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性有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叫做“蛋壳心理”。“蛋壳心理”的主要特征就是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普偏生活条件较好,对于那在家庭中总是处于被照顾,受保护的角色,并且自身没有承担过比较重的责任的人来讲,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其应对能力也会比较弱。在这样一种心理背景下,一些新妈妈便会长久地被产后负性情绪所笼罩。
2.家人支持的缺乏
宝宝的降生关乎整个家庭。在这个阶段,不仅新妈妈面临新的生活家,庭中其他成员也面临新的局面,每个人的角色定位以及彼此的关系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新妈妈适应产后新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家庭中,因为宝宝的到来,丈夫便一下子把原本投入到妻子身上的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妻子在产前和产后会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有的家庭中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由于生了女孩,新妈妈成了家庭中受排斥,非议的一个人。爱在一个家庭中自然流动是家庭和谐的基础。爱与鼓励的缺失往往是新妈妈无法走出困境的原因。
3.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准备
在生产之前,你是否通过阅读书,刊讲,座观摩等途径.学习育儿知识和技能,如喂奶,洗澡.换尿布,抱婴儿等-你是否对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病痛防治及安全防范有一些了解-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新妈妈适应新的生活。除此之外,新生命的到来也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新的负担,生活的压力也是造威新妈妈产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5个妙法走出“怪情绪”
对待“怪情绪”
新妈妈首先应该意识到,“怪情绪”实际上并不怪。这主要是因为压力超过了自身所承受的范围。因此,新妈妈不必感到愧疚,也不用刻意隐瞒。可以找个适当的时机,把自己的感受与爱人讲一讲,或是找知心朋友聊一聊。负性情绪释放出来,自然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与宝宝建立积极的情感互动
无论新妈妈对宝宝产生了怎样的情绪,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母亲的角色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新妈妈们不妨尝试着多触摸宝宝,经常与他们情感交流,积极采取母乳喂养。逐渐地,你会发现,你积极的行动同样会换来宝宝积极的回馈。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就建立起来了,你心中不愉快的情绪也会逐渐淡化。
特殊时期的特殊运动
产褥期过后,适量的运动对于新妈妈情绪的调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生产后身体状况与平日里不同,新妈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一般来讲,在产后3个月内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游泳等强体力的运动。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和的健身操,散步也是不错的方式。建议新妈妈每天早晚各做15分钟轻体力运动。但是,不要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内做运动。如果运动后出汗,要及时补充水分。
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
带宝宝外出散步,是新妈妈走出阴霾情绪的绝妙方法。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都会给新妈妈带来一份好心情。最重要的是,外出能让许多新妈妈在小区中不期而遇,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彼此可以交流心得.可以帮助彼此安全度过心理危机。
丈夫的关爱必不可少
新妈妈情绪的恢复.丈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时,丈夫要多体谅新妈妈情绪的变化,当妻子沮丧时,丈夫多给予同情,支持、爱护和谅解,避免争吵。同时积极分担家务,多帮助照顾婴儿。在饮食及哺乳方面.多多征求妻子的意见。
特别据醒:如果新妈妈的负性情绪持续两周以上无法缓解,则量考虑到专门的心理机构接受专业的指导。
怀孕了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是接踵而至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却会时常困扰着一些准妈妈准爸爸,其中“产前抑郁症”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典型症状无法控制自己的烦闷
李女士说,自从怀孕之后,总觉得老公对自己不够体贴、关心。休息时他不是跟朋友出去就是在家上网。有时我觉得身体不舒服,跟他说,他就回应一句“我也帮不了你呀”,真是让人又气又委屈。
其实,不少准妈妈都有这样的牢骚。
医生诊断产前抑郁症可危及生命
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孕期心理疾病,近年来,产前出现精神问题、心理问题的女性正呈上升趋势,而其中又以白领女性为主。专家指出,产前抑郁症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产后抑郁症,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诸如自残、自杀等,累及胎儿的性命。专家提醒,女性应从怀孕起,在心理上就及时调节,做好角色转换。
病因分析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情绪
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可以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传递素的变化。可能在怀孕6-10周时初次经历这些变化,之后当开始为分娩做准备时,会再次体验到这些变化。
激素的变化将使你比以往更容易感觉焦虑,因此,当你开始感觉比以往更易焦虑和抑郁时,应注意提醒自己,这些都是怀孕期间的正常反应,以免为此陷入痛苦和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实用药方
丈夫关心作用最大
孕妇还应该放松心情,日常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如短途旅游、做孕妇操、游泳等,参与一些社交活动;足够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能够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