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2月28日报道:返利网站“侵权第一案”揭行业乱象
51返利网和51比购网这两家域名相似、业务撞车的网站,因一条“非法和山寨返利网站网络通缉令”而撕破脸,最终对簿公堂。日前,法院终审裁定前者侵权并要求道歉。
事实上,这起被称为返利行业“侵权第一案”的官司,牵扯出的或许只是业内竞争乱象的冰山一角。在崛起过程中,许多返利网站已逐渐演变为披着电商外衣的非法集资和传销平台。商务部日前明确点出了返利网站非法集资问题,称据统计目前这样的网站已超过2000家。
两家返利网站互斥“山寨”
强圈沉淀资金被指潜规则
返利行业的竞争乱象,口水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不少返利网站出于种种原因,在提现规则中设下众多限制,人为给提现金额设立苛刻门槛,消费者几乎不可能将获得的返利金额全部取出,而这一部分沉淀资金的去向则引发猜疑。
用户费小姐就为此感到烦心,此前她通过某返利网站去1号店、梦芭莎等电商网站消费2000多元,按规则获得30多元的返利。但她想提现时却被客服告知,首次提现10元可以,但是往后提现需要是整50元或者是50元的倍数才可以提现。“这意味着,我辛苦获得的返利金仍有20多元无法提现,被网站变相扣押。”她不满地说。
“这些被提现门槛圈住的沉淀资金,都跑哪去了?”有业内人士认为,用户对返现网站的忠诚度较低,很多交易都是一锤子买卖,这部分被扣押的金额便有非法集资之嫌。“预付卡曾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央行已对沉淀资金有明确规定。但在返现行业,这还是片政策空白。”
非法集资遭商务部点名
在返利网站“粗暴扩张”的过程中,消费者所诟病的不止是提现门槛,一些“发展下线”式的返现规则也令人感到不悦。
针对不少网站打出的“邀请好友即得返利”的宣传语,记者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返利往往都并非一次性打入账户,而是与被邀请人的消费挂钩,分批次、有条件地打入邀请人账户。在某返利网站,当邀请的好友购物返利分别达到10元、30元、100元时,30元的返利才会分批进入邀请人账户。而返利金额要达到该标准,被邀请者至少要狂买1000元以上的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爆发的不少负面风波中,许多返利网站已逐渐演变为披着电商外衣的非法集资和传销平台,诸如“返本壹佰”、“万家购物”这类主导“消费返利”模式的网站接二连三地震,“太平洋(5.32,-0.08,-1.48%)直购网”、“百分百返利网”等已崩盘的网站也屡现丑闻。
前不久,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已明确指出了国内不少返利网站非法集资的问题,据统计,目前这样的网站超过2000家。业界则呼吁,尽早出台针对返利网站的统一监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