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柯欣“确认”了这是上海市反诈中心的号码,于是第一次接听了来电。
柯欣事后谈道,至此,对方还尚无异常言论。
渐入圈套
“他突然开始问我,我是否用过在我名下的一个英国手机号,那个手机号涉嫌发布诈骗信息,他们接到群众举报,因为是在我名下办理的,所以我有很大责任。”柯欣回忆起,事情从这里变得离奇起来。
她不断地向对方解释自己与这些事情无关。对方说,他也想相信柯欣,但作为人民警察,一定要公事公办,不能听信她的一面之词。
对方解释道,这是为了监视她的行动,避免她“畏罪潜逃”,也是为了“保护”她,防止非法分子侵入社交媒体和窃听。还安慰她说,他不允许自己手上有冤案发生,会一直支持她,让她完全信任自己。
8月31日是柯欣的生日,在迈向二十岁的这一天,她的情绪彻底失控了。
跳出谜团
卓冉怀疑她被监控了。她立刻联系了一位负责学校在中国区招生的学联老师,让这位老师劝说柯欣。
柯欣刚讲起自己的遭遇,老师就判断出这是一场骗局,并为她分析其中的漏洞。这位老师参与处理过上百例电信诈骗,这也是柯欣最终选择相信他的原因。通话的最后,老师提醒她,不要再理那些话术,删除监控软件。
“应该是救回来了。”四十分钟之后,卓冉收到了老师的消息,终于松了口气。柯欣删除了监控软件,冻结了名下所有银行卡。这一刻,那种“出大事了”“天塌下来了”的氛围,在她的心里破解了。
“正常情况下其实单拎出来一个场景去分析,都不可能掉进去,但他们一开始先给我普法,再跟我说别人盗取我的信息犯罪,再到隔绝我所有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最后控制我的身心,一步步地让我崩溃,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彻底相信他们,这个过程太反常规了。”柯欣事后提到,她在这个过程中也质疑过,但对方一直没有让她转账,她就选择了继续听他们说的话,继续相信他们。
正值新学期交学费之前,柯欣的学费尚未到账,英国的银行卡里只有一千英镑。卓冉介绍道,有了英国银行卡的卡号、失效日期、反面的安全码和持卡人的姓名,就可以进行在线支付,不需要密码。“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们没刷她卡里的钱,但我觉得我一直在和他们玩生死时速。”卓冉说。
收到学联老师的消息后,卓冉连连道谢。老师说:“别客气,都是为了咱们自己的同胞同学。”
疑点何在
既然如此,身处上海的“警察”如何在线上直接处理境外留学生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