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养宠|奉贤的这群小娃娃智慧拆解宠物烦恼
爱者,爱之;不爱者,恨之。过去,养狗这件事,是奉贤区金海街道龙潭社区从建立之初就一直遭遇的难题。如今,这道难题正在被拆解,而“拆解者”,则是一群娃娃。
“我们最小的8岁,最大的14岁,都是这里的小居民。”“娃娃队长”吴加一告诉记者,从今年暑假开始,他便与近30位娃娃们一起积极参加到社区治理中,“为居民们解决因宠物带来的烦恼”。
又是一个华灯初上之时,吴加一带领着的小队,戴上红袖章,拿着垃圾袋,以绿地无双小区门为起始点,再次向小区角角落落进发。一名居民带着爱犬正在散步,但没有给它牵上狗绳。“您好,可以给狗狗牵上狗绳吗?”一名“成员”陶圆圆率先上前劝导。见劝导员是一名半人高的娃娃,这位居民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绳子我是戴着的,我现在马上给它牵起来。”
有了大姐姐的“成功经验”,偏小的娃娃们觉得这事儿也并不难。在公共绿地步道里,有一只狗正在“方便”。娃娃们便向它的主人“一拥而上”,“阿姨,狗便便要清理”“阿姨,这只狗狗好大,不牵绳,我们会怕”“阿姨,你有没有垃圾袋,我可以给你”……你一言我一语,居民二话不说,秒变“铲屎官”。
开展至今,由养狗引发的小区环境差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
“作战”效果:更有约束性
“小孩子要参加社区实践,而社区又需要孩子帮忙,于是,这支队伍就应运而生。”金海街道龙潭社区居委会主任陆辉直言,“相比居委干部上前劝导,更有用,更有约束性。”
陆辉所在的龙潭社区居委会,在娃娃们没有参与治理前,其实推出过不少举措。比如,在小区里设点布局了不少宠物箱,里面配备了相应物资,居民虽可自取,但吸引力不大。后来,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居民干部一一上门宣传,也在小区里设立了志愿者巡逻队伍,但依然有不少居民存在侥幸心理。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天一黑,随便干什么,都不容易发现。草丛里,阴暗处,都“藏”着不少宠物粪便、宠物垃圾。爱狗的和不爱狗的,也为此引起了不少矛盾。”
但娃娃们上线后,情况就有了好转。“这群娃娃,我一直遇见的,都是我们小区的孩子。”居民干阿姨,是一名资深养狗女士,家里有三只宠物狗,她告诉记者,“那么多孩子们都看着,怎么敢不讲文明。就算有时候想偷偷懒,都觉得不好意思,打消了念头。”
文明风气的养成,还改变了不少居民的生活方式。小居民高梓涵,从小就怕狗。自从娃娃小队劝导文明养犬后,她几乎没有看到过一只“散放狗”,心里很有触动,还自告奋勇加入小队。高梓涵说,“因为哥哥姐姐的帮助,我有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也想要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为小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目前,娃娃小队已经开展近20次行动。“我们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彻底根治这个不文明现象,但至少,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陆辉认为,孩子们从中得到社会历练,居民从中加深了邻里情,对于居委干部能获得理解和支持,“这就是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