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写《鹿晗背后的zi本》那一章,就有很多朋友留言,让我讲讲娱乐圈“圈子”的划分。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锤锤就给大家安排安排。
这个引无数流量、演员竞折腰的“京圈”“西北圈”,到底是个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
娱乐圈这个名利场,尤其如此,各方势力姿本纵横交错,相互制衡。
从1992年到2020年,几经混战,衰败的衰败,崛起的崛起。
目前大致可以将中国文艺圈分为京圈、西北圈、东北圈和港台圈四方势力。
在这个更加倚赖背后人脉和姿本的领域,大家心知肚明只有进入“圈子”才能更靠近权利的中心,所以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
就从大名鼎鼎的“京圈”开始说起吧。
北京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Z治文化交流中心,自然文艺事业起步也就比较早。
所以发展至今,在四大帮派中“京圈”势力基本上占据了半个娱乐圈。
一言蔽之:只要拿了京圈的门票混江湖,啥都好说。
京圈表面上是以地域划分的圈子,实质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并不是北京籍就能被京圈接纳,在那圈子里讲究的是个“人脉”。
“北京文艺圈”整体分为三个流派:
①人艺派。以濮存昕、杨立新、胡军为代表。
②北影制片厂派。主要是管宗祥、管虎、梁静、黄渤等北影出来的演员和导演。
③京圈。以大院子弟为主,这一个部分是重点。
说到京圈绕不开部队大院,说白了,京圈的大佬背后都是红色子弟。
“京圈”的发展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早期的郑晓龙、王朔、叶大鹰、叶京等人。
另一个则是目前的冯小刚、华谊大小王、韩三平等人。
“初代京圈”是以王朔为核心,因为基本每一个京圈元老级人物都和王朔有交情,而且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通过参与了王朔策划的影视作品而一举成名的。
在90年代,王朔一个作家+三个导演这样的配置,捧谁谁火,于是他们开始拉帮结派,势力迅速覆盖整个影视行业,涵盖作家、演员、制片人不等。
像赵宝刚、姜文、冯小刚、叶大鹰、叶京、郑晓龙、马未都、张元、于谦等人,都公认京圈领袖是王朔,当年王朔也壮志雄心,指点江山,想统一娱乐圈,结果以灰头土脸跑去美国避风头收场。
而“新一代京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圈子,可以说是踩在王朔的肩膀上衍生的。
尤其是华谊、王中军王中磊、冯小刚这个团体崛起后,更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姿本时代。
有人问,冯小刚原先不是王朔的小跟班吗?
是的,冯小刚不算正式的大院子弟,他只是小时候在大院待过,父母离异后就跟着母亲搬进了胡同,说起来他应该是现在京圈大佬中起点最低的一个,没背景低学历,跟在大院子弟王朔的屁股后面,才慢慢混成了导演。
当时的冯小刚在那些大院子弟眼里,仅仅是个“下人”而已。
那个圈子人人自视甚高,自带优越感,对冯小刚这样的普通人根本看不上,当年这帮少爷们出去吃喝嫖赌,冯小刚永远都是把风的那一个,一群人攒局,冯小刚永远是端茶递水的那一个。
只是王朔虽然有才华,但是太痞,没有赚钱的头脑,而冯小刚呢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审时度势、溜须拍马的本领,极其精明。
在王朔被封杀以后,野心勃勃的冯小刚马上瞅准机会投靠了华谊王氏兄弟,自立山头。
冯小刚和华谊是互相成就的关系,1994年华谊刚成立还是小门小户,后来直到小钢炮的加盟才开启了崛起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小钢炮也是通过将王朔小说改编成电影《甲方乙方》才一炮成名。
所以,今天的华谊和冯小刚能够发展成一方势力,仍然与“初代京圈”的精神领袖王朔的才华密不可分。
“京圈”的基本脉络如下。
王朔带进来冯小刚、徐静蕾、姜文、王子文。
郑晓龙带来赵宝刚、葛优、石康。叶大鹰带来梅婷。
叶京带来陈羽凡、白百何。
再后来,冯小刚带来徐帆、王中磊、王中军、张国立、张涵予、王宝强、李易峰等一大批人。
而姜文则带来张一白、何平、耿乐。
新生代里基本都是靠一带一的模式进来的,徐静蕾带来了吴亦凡。
英达带来关晓彤。
至此,“京圈”可谓是兵强马壮,高手如云,既有影视公司大亨,又有名导、名编剧、一线明星加持,影响力一时无两。
2006年6月,马老师带资入局,华谊几轮融资后上市,更是加速了影视市场的“姿本化”。
在娱乐圈的四大帮派中,京圈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但这个圈子相对其他圈子来说很排外,擅长抱团取暖、同仇敌忾,所以很不容易打开,需要人脉或者资历才行。
接着再来说说,娱乐圈的第二大圈——“西北圈”。
西北圈以“获奖多”闻名,这个圈子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却汇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以张艺谋为代表,并上顾长卫、贾樟柯和王全安等导演,巩俐、章子怡、蒋雯丽等人都隶属于这个圈内。
西北圈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比如《白鹿原》《黄土地》《红高粱》《十面埋伏》...
该圈实力派居多,大多以导演+演员的形式进行发展。
张艺谋带来了巩俐和章子怡。
顾长卫带来了蒋雯丽。
蒋雯丽带进马思纯,马思纯又带来欧豪。
马思纯的走红之路离不开西北圈的资源倾斜。
被小姨蒋雯丽带入圈后,马思纯第一部话剧《如梦之梦》就搭档了许晴和胡歌,第一部电影《左耳》是蒋雯丽的经纪人(马思纯的妈妈)带去试镜的,反复试了好几次才拿下黎吧啦一角,得了影后的电影《七月与安生》,投资人是蒋雯丽的多年老友覃宏。(据说她能拿影后,也是因为当年的评委主席许鞍华与蒋雯丽关系好。)
另外王全安带来了余男和张雨绮。
贾樟柯带来了赵涛。
侯咏带来了宁静。
西北圈的中年优秀演员也非常多,像张嘉译、闫妮、冯远征、郭涛等等。
黄渤、徐峥、王宝强也与青年导演宁浩走的比较近,属于西北圈的“编外人员”。
这里说下“京圈名导”陈凯歌,他父亲是北影厂导演,所以现在他也被笼统地划到京圈里。
但其实陈凯歌最初发迹,靠的是西北圈。
其实西北圈没有京圈那么鱼龙混杂,不像京圈那么仰仗人脉关系和交际手段,也没有王朔那样的灵魂人物,西北圈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
张艺谋、顾长卫、陈凯歌、田壮壮这些大导演,早期虽然都沾过西北圈的光,但各干各的,人人有自己的语言体系。
西北圈的代表导演除了“国师”张艺谋、顾长卫,还有贾樟柯、曹保平、宁浩与山西籍科幻作家编剧刘慈欣,作品质量一骑绝尘。
而且西北圈是连接京圈,沪圈以及港圈的重要桥梁,所以也有传西北圈最得罪不起。
东北圈则是以赵本山为主,一家独大。
有句话叫做“过了山海关,就找赵本山”,本山大叔在东北圈势力多大,大家自行想象。
赵本山现在已有弟子70多人,先有小沈阳和宋小宝拜入门下,不久大鹏闻声而来,现在都已经成名成腕,后有黄圣依陨落后磕头认师,如今又有脱口秀新秀李雪琴。
东北圈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大姐大”那英,不过那英混的是一个叫做“六一班”的小圈子。
六一班的班长是天后王菲,成员大都是在圈里有一定成绩和地位的明星。
包括但不限于李亚鹏、赵薇、那英、窦颖、景岗山夫妇和体育圈娱乐圈众多幕后老板级人物。
这个小圈子凝聚力很强,联系很紧密,娱乐活动经常一起喝酒打麻将。
港台圈大家比较熟悉,港圈代表人物有徐克、周星驰、王家卫、陈可辛、杜琪峰等,他们也都是拥有很多个代表作的优秀导演。
刘德华、张曼玉、梁朝伟、刘青云、古天乐就是香港圈子里的核心人物。
目前港圈的代表是以谢霆锋,古巨基以及张柏芝等中生代为主。
陈可辛等部分香港导演近几年正在开始向京圈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双料影后”周冬雨和港圈渊源颇深,凭借陈可辛顺利的搭上了港圈姿本,备受曾国祥曾志伟父子的赏识。
一部《七月与安生》一部《少年的你》摘下金马影后桂冠,商业价值飞升。
再顺带说下沪圈吧,沪圈的代表人物主要就是明星。
比如邓超孙俪夫妇、胡歌、马伊琍、海清、韩雪等人,年轻的主要就是吴磊,黄龄以及蓝盈莹等,他们大多活跃于电视剧,电影资源比较稀薄。
还有编剧王丽萍和六六,他们的电视剧通常都是沪系艺人做主演。
沪圈虽然有上戏,艺人也很多,但是一直不温不火,不是因为没有钱,是因为没有权力。
好啦,今天娱乐圈的帮派势力划分锤锤就讲的差不多了。
在时代的冲击下无数圈层崛起又消失,许多明星从聚光灯的重心流落边缘。
娱乐圈局势总是瞬息万变的,没有永恒的圈子,只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