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部分问题和现象都能用科学知识来进行解释,例如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出现闪电、生命为什么会凋亡等等。但也有一些问题目前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例如人死后是直接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还是存留在这个世界上?灵魂是否真实存在,人死后灵魂又该归于何处?这些看似玄学的问题,恰恰是不少人对死亡这件事的好奇之处。
与古人相比,今人对死亡的认识更加透彻。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类的科学认知水平也比较低下,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就将其归结为神鬼传说。对于人死后永远无法动弹的情况,他们认为人的灵魂离开了肉体,去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而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些说法都是伪科学,但仍有不少人坚信灵魂的存在,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死亡呢?
该如何对死亡进行定义?
虽然人类的认知水平还无法达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地步,但在长期经历死亡和分析死亡的过程中,人类总结出了死亡的定义。首先是生理性死亡,即人体的死亡。这种死亡是最原始最直接的,任何生物都会经历生理性死亡,对于人类来说主要表现为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大脑死亡等现象。
生理性死亡的发生直接宣告了一个人的生命的结束,永远不可能在其他人面前活动。造成生理性死亡的因素有很多,有健康因素、心理因素和偶然因素。过去人们普遍是因为健康因素而离开这个世界,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由心理因素导致的死亡案例发生,因此我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健康。
除了生理性死亡之外,近些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流行词,逐渐成为死亡的另一种定义,它就是“社会性死亡”。社会性死亡指的是让某个人在公众面前出丑丢脸,导致其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受到巨大的打击,最后无法与他人建立起正常的社会链接。实际上社会性死亡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迫使一个人游街示众。
只不过古代的社会性死亡是真实地让公众看到这个人,现在的社会性死亡一般不会让公众真实地看到这个人,而是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群起而攻之,导致这个人的“丑事”路人皆知,然后这种负面影响再延续到线下,导致受害者在真实生活中“没有脸面见人”。社会性死亡多次与网络暴力挂钩后已经变成一个贬义词,作为互联网公民,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行为。
人死后会去哪里?
正常人死后,遗体经过处理后有一部分回归自然界,另一部分依然留在人类社会中。流向自然界的那部分就是躯体分解后转化成能量或其他物质,而依然留在人类社会中的则是这个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以及历史价值等等。上世纪上半叶,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该方程首次将质量和能量联系在一起,也为人死后的去处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质能方程揭露了质量与能量之间能够相互转换的事实,而人死后就只剩下有质量的遗体,遗体无论是经过火化还是自然降解,最终都会转化成能量和其他微小的物质。至于死者是否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让人纪念的部分,就要看其生前事迹了。如果一个人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社会关系,那么即使他生前没有做成大事,去世后也会被周围的人缅怀。
还有一类观点认为,人类是有灵魂的,活着的时候灵魂与肉体是结合的,死亡后灵魂与肉体分开了。这类观点在封建迷信盛行的古代广受推崇,人们普遍认为死亡并不意味着完全消失,因为一个人的灵魂还存在着。至于这个人的灵魂归于何处,就要看他生前的作为。如果多行善事,那么灵魂就进入天堂。如果多做恶事,那么灵魂就会下地狱。
死亡后灵魂是否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灵魂到底是否真实存在。我们至今无法给灵魂下定义,无法确定它属于科学范畴还是玄学范畴,倒更像是游走在科学和玄学之间的抽象物质。首先来说说它的玄学性质,这一点从民间各种各样的神话和传说中就可以体会到。一直以来,玄学被认为是抽象而不切实际的,甚至违背了科学理论,灵魂在抽象方面确实符合玄学的特点。
接着再从科学方面聊聊灵魂。据了解,上世纪曾有西方医学家通过临床记录揭露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他发现濒临死亡的人在体重上要比进入濒死状态前要轻一些,大概轻了38克左右。这种情况在多位患者身上都出现过,因此该医学专家认为这消失的38克可能是灵魂的重量。这一说法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外界众多舆论。
有学者支持“灵魂是38克”的说法,也有科学家质疑和反对这种结论,认为濒死的人体重少了38克很可能只是体内的新陈代谢导致的,而且这一现象并非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难道说有些人拥有灵魂,其他人就没有灵魂吗?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回答,因此灵魂在科学上也还无法得到证实。
量子力学、超弦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出现后,有科学家尝试从这些新兴科学领域入手,解释灵魂的存在与否。实际上是否存在灵魂,以及人死后灵魂是否飘走的问题,只有死者才知道。而这又是一个矛盾的问题,死者都已经死了,或者处于濒死状态,他又如何向外界反馈自己是否感受到灵魂的脱离呢?
如果从唯物辩证的角度来看待灵魂,那么也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根本不存在灵魂,它只是人类主观臆断产生的东西。另一种可能性是灵魂是存在的,只不过它的物质组成形式和其他物质不同,就像暗物质那样不可见且不可触及,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