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中了解到,12月8日,巴彦淖尔市公安边防支队川井边防派出所民警在执行下乡走访任务时,发现一名衣着褴褛、神志不清的男子,正由南向北沿着边境公路向甘其毛都口岸方向走去。
为防止该男子误越国界,边防派出所民警把他带回了派出所。民警给该名男子吃了热乎乎的饭菜后,又帮助他洗澡并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和鞋子。通过以拉家常的方式反复询问,民警发现此人不仅没有身份证,而且说话词不达意,不会讲普通话,只能通过口音辨别出是安徽人,姓潘,在老家安庆还有子女。所幸的是,他还能准确地说出子女的名字。民警利用这一突破点,通过技术手段找到其所说的人的照片让其辨认。在看到一个名叫潘苗的照片时,此人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并且指着照片兴奋地说着什么。“潘老虽然精神上有些恍惚,但是对子女仍然念念不忘。我们通过儿女的照片唤起了老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经过调查老人儿女的户籍住址,我们找到了当地派出所和村委会,在他们的大力配合下,终于联系到了老人的家人。”川井边防派出所教导员都仁嘎对记者说。
12月12日一早,潘苗兄妹3人从安徽老家赶到5000里之外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准备接父亲回家,并把写有“边防警察、心系群众,千里寻亲、亲人团聚”的金色锦旗送到川井边防派出所官兵手中以表深深的谢意。
当日的乌拉特草原寒风习习,但是川井边防派出所里却暖意融融,因为一幕骨肉相聚的情景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见到久违的父亲,潘苗兄妹与父亲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泪眼婆娑的潘宏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不住地用手抚摸着他的3个儿女。
潘苗问:“爸爸,你还记得我们不?”潘宏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儿点头。随后,潘苗一家围坐下来,儿女们攥着父亲的手不停地问这问那,潘宏尽管表达受到限制,但是还是不停地“嗯”、“啊”地应着,还时不时地笑。据潘苗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其父潘宏一直没有户口,14年前,当时才42岁的潘宏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从此便杳无音信,家人甚至一度怀疑他早已不在人世了。如今意外地见到父亲,虽然不知道父亲这么多年的经历,但是从父亲断断续续的表述中还是了解到父亲的一些基本情况。原来,潘宏当年离家后,先是在南方的一些城市打工,后来又随同一个工友来到太原、包头等地打工为生,至于怎么来到乌拉特中旗的,他却说不清楚。不管走到哪里,潘宏也很少与人交流,只要别人不问,自己很少说话,渐渐地连说话也感到非常吃力。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的记得,有的彻底忘了,或者有时想起来点儿,过后很快就又忘了。到后来,脑神经出现了问题,他连普通工作也干不了,只能靠乞讨为生。平时只想着向北方向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回到家。
当日中午,派出所专门为潘苗一家安排了午餐。应潘苗的请求,他们一家人还和部分边防官兵合了影,以此纪念这个让他们一家梦圆草原的特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