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理解,为什么会大相径庭?

有一个研究很有意思:一个童年被狗咬过的人,想必和一个爱狗人士对于“狗”的概念或印象不尽相同。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我们在日常沟通中似乎天然地会默认对方与自己在某一词汇/概念上的认知是一致的,以至于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沟通前提。不论具象的词汇还是抽象词语所指涉的概念,我们之间的认知可能会远比你想象的差异还要大。

《韦氏词典》将“penguin”一词定义为“南半球的一种直立、短腿、无法飞行的水生鸟类(企鹅科)”。这种描述看起来足够简单,但当人们实际使用词语时,他们所考虑的并不是定义。

相反,人们会思考概念:当我们思考一个词语时,脑海中会涌现出无数的属性、观念、例子和联想。

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对于我们使用语言时的确切含义至关重要,最新研究发现,人们持有的概念,即使是像“penguin”这样的词,也有惊人的差异。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企鹅的基本定义上存在分歧。只不过,有些人可能认为它们是喧闹、肥胖的生物,更像鲸鱼而非猛禽;而其他人则可能认为它们是笨拙、奇怪的动物,更像鸵鸟而非海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显示[1],即使是最简单的名词,也可以在个体的思维中唤起许多不同的概念。“人们很久以来一直在研究如何量化它们之间的重叠程度,结果发现这个重叠程度非常低,让我感到非常吃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塞莱斯特·基德(CelesteKidd)说道,她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更糟糕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人们通常对这些差异毫不知情,并且认为大多数其他人的想法和他们自己一样,即使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这样想。这可能是人们经常发生争执的原因之一[2]。

“我们认为这可以解释人们存在的许多分歧。”基德说,“这是一种理解为什么人们互相无法沟通的方法。意识到我们经常无法理解彼此,这可能有助于我们在关键时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确定人们对事物的概念在多大程度上相符,是长期以来困扰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问题。众所周知,像“知识”和“公平”这样抽象、高概念性词语往往引发对具体含义的频繁争论。但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形式化地描述人们概念的差异,并量化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基德表示,过去的努力困难重重,因为我们并不完全理解概念的构成。

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人员毫无头绪。1984年的一项著名研究发现[3],年幼的孩子对词语的概念往往由可观察的属性集合组成,被称为特征(features)。

以“叔叔”这个词为例,伦敦城市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汉普顿(JamesHampton)说:“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叔叔是一个在圣诞节给你礼物并与你的父母关系亲密的人。”

年龄较大的孩子会形成一些有一定推理基础的概念。汉普顿说:“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叔叔是父母的兄弟。他们从基于观察到的特征转变为理解更深层次、更具关联性的东西。”这种随着孩子与周围环境互动而逐渐发展的更复杂的理解,在心理学家称之为“关于理论的理论”(Theory-theory)的认知发展模型中得到描述。

汉普顿的研究促进了“原型”是概念基础的观念[4]。原型是一组特征,决定了某个具体事物在更广泛的类别中的典型程度。

例如,相对于企鹅来说,黑鸟更接近典型的鸟类原型。关于这些观点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它们很可能在人类认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关于人们在思考任何给定词语时脑海中确切存在着什么,这个问题仍然存在争议。直到现在,人们在这方面的相似程度一直是个谜。

基德及其团队没有试图解决关于概念本质的争议,而是使用一些方法来检测人们之间的一些差异,而非全部差异。在研究人员的第一个实验中,他们询问了近1800名参与者关于相似度的判断,比如“与企鹅最相似的是什么,雀鸟还是海豚?”在第二个实验中,他们询问了有关特征判断的问题,比如“企鹅是否吵闹?”

然后,他们使用数学聚类方法估计参与者样本中存在的不同概念数量,并据此推断到整个世界。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团队的结果表明,即使是像企鹅这样的常见名词,至少存在10到30个可量化的不同概念变体。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是粗略但可能保守的估计。

参与者不仅在企鹅上存在分歧,研究人员发现,就像对使用的每个词都存在不同的概念,人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也存在分歧,比如海豹是否优雅。除了动物,研究团队还使用了政治家的姓名,如乔治·W·布什和乔·拜登,发现参与者对这些词的概念存在更多的差异。未参与该研究、但从事气候变化工作的伦敦国王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克里斯·德·梅耶尔(KrisDeMeyer)表示:“这个研究用实际数据支持了很多人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观点。”

研究人员预计人们对政治家的概念会存在广泛差异,因为他们的政治信仰不同,但他们对基本动物概念的差异程度让他们感到惊讶。“从随机选择的两个人拥有相同的企鹅概念的概率约为12%。”基德说道,例如,“人们对企鹅是否很重存在分歧,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举起过企鹅。”

这些差异还以其他方式显现。专业哲学家对“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大多数人非常不同。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但这些观察结果对于我们了解人们的概念差异有限。基德和她的同事们关于企鹅等简单名词的研究结果表明,概念差异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们可能是我们思考事物的基础。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询问参与者关于相似性判断的问题,要求他们说有多少比例的人会同意他们的判断,并将这些回答与实际数字进行比较。参与者认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会同意他们的观点,而实际比例通常要小得多。

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与比起企鹅是否很重更为严重的问题的分歧有关。“如果在常见名词中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对于用来描述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抽象词汇,情况会更糟糕到什么程度呢?”德梅耶表示,“这些方法将显示人们对于不平等、公平、气候变化,以及我们用来描述重要事物的一切都有不同的概念。”

这项研究可能给我们带来希望,即我们有时可以通过意识到差异来克服它们。“当人们意见不合时,原因可能并非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基德说,“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的概念并不一致。”她的建议是:“好好沟通,比如‘你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可以在防止争议失控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irect.mit.edu/opmi/article/doi/10.1162/opmi_a_00072/114924/Latent-Diversity-in-Human-Concepts

[2]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any-differences-between-liberals-and-conservatives-may-boil-down-to-one-belief/

[3]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537184901488

[4]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79742106460035

原文/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people-differ-widely-in-their-understanding-of-even-a-simple-concept-such-as-the-word-penguin1/

THE END
1.高校保安用石头砸流浪狗,高校保安殴打流浪狗,大学保安砸狗被开除为什么会领养流浪狗狗呢 人们领养流浪狗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爱心与责任感:许多人领养流浪狗狗是出于爱心和责任感。他们希望给这些无家可归的狗狗一个温暖的家庭,让它们感受到人类的关爱和呵护。健康与品种:有些人领养流浪狗狗是因为他们想要一个健康的狗狗,而不是纯种狗狗中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此外,他们可能对品种...https://www.chongwunet.com/cjxw/31600-xg-2.html
2.爱狗人士,为什么如此令人生厌从不否认,也不掩饰自己对爱狗人士的厌憎。 在发布关于狗的文章之后,有赞同支持的声音,也招来了无数谩骂。 作为一个混迹互联网多年的写手,什么样的评论没看过。 但爱狗人士们的戾气...https://www.jianshu.com/p/67e429b3f4ca
1.为什么狗狗经常擤鼻子(揭秘狗狗鼻子的奥秘及相关注意事项)为什么狗狗经常擤鼻子(揭秘狗狗鼻子的奥秘及相关注意事项) 作为人类最亲密的宠物之一,狗狗的生活贴近人类,也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狗狗经常擤鼻子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是,很多主人却不知道具体原因及如何进行相关的鼻子保健。为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狗狗擤鼻子的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希望对广大爱狗人士有所帮助。https://www.pettb.cn/article-37030-1.html
2.有爱猫爱狗人士,为什么没有爱猪爱羊爱牛爱鸡人士?或者说,可能有,但是群体非常小。 爱猫爱狗人士有很多,以至于猫狗已成为头号保护动物,有非常多的流浪救助站,我也曾经在网上云领养过小猫小狗。 同样是动物,其他的动物却没有小猫小狗同样的保护,因为他们最终的宿命是被人吃掉吗可是在以前养狗也是为了吃,即使现在也有,但是狗肉店铺少了非常多。 对于这个问题想...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7444247/
3.中国为啥叫中国?如果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因此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为人们看家护院的工作,是人类的好伙伴,一些爱狗人士甚至会将小狗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去看待。 而如果有流浪狗不慎闯入庭院或者跟着人来到院中,主人一般也会善待小狗,毕竟小狗愿意来,也说明这户人家比较殷实,面相比较和善。 虽然最终还是会把流浪狗赶出去,但一般来说,主人是绝对不会伤害这种通人性的...https://www.360doc.cn/article/50120487_1107846802.html
4.靠暴力,取缔不了狗肉节比如在媒体报道全城遮“狗”的现象时也披露,在玉林,有些爱狗人士“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破门而入强闯餐馆救狗,愤然踢坏商户大门。”如果属实,已涉嫌犯罪。 从散见于网络的信息以及报道来看,爱狗人士亦有过激做法。在网络上,对于玉林以及当地人的辱骂可谓铺天盖地,有人甚至祭出了一些网民通常会使用的杀手锏,即“抵制...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159
5.为什么会从动物保护走向“动物保护恐怖主义”?思想市场澎湃新闻为什么会从动物保护走向“动物保护恐怖主义”? 虐待猫狗者遭到动物保护人士人肉搜索、抗议、威胁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在网上检索虐猫就可以找到好几位有名有姓的当事人,有些人的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号至今还留在网上。与以前那些故意虐待猫狗的人引起网民公愤和谴责不同,因为护子心切打伤流浪狗而被人肉、公开道歉又遭...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