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只拉布拉多在跑步机上快速奔跑着,孙龙根在其身后喊着振奋的密码。
孙龙根自19岁开始从事军犬技术工作,“一辈子,我就干了一件事,养犬,训犬,研究犬。”
受哥哥的影响,1976年,孙龙根参军入伍。
新兵训练结束时,他发现徐州国防仓库有一个军犬班,他找到领导,恳切请求把他分过去。
他如愿被分到了这个有7条军犬的“军犬班”。从战士到班长,他爱犬,养犬,驯犬。
在孙龙根的突袭下,军犬班不但出色的地方完成了仓库的弹药护卫任务,还屡屡协助地方破获多起刑事案件。
“犬班长”孙龙根出了名,立了功。1983年,一纸命令,孙龙根被破格提干,并调到南京组建南京军区军犬训练基地并任主任兼军犬队队长。
“要把犬当成自己的伴侣,儿女,好朋友一样爱护。”
秉承这一理念,孙龙根在部队绩效突出。
先后荣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0余次受到嘉奖,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一天,同样爱犬的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来军犬队视察,发现爱犬的“犬班长”和他的军犬破了不少案件,还立了功。
许世友上将幽默幽默:“南京军区有两个司令,一个是我,一个是孙龙根。我是兵司令,孙龙根是'犬司令'。”
从此,“犬司令”孙龙根名扬军内外。
2000年,孙龙根从部队转业,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军营和他心爱的军犬。
这一年,上海海关组建缉毒犬基地,作为引入的特殊人才,孙龙根被安排到逮捕毒犬队工作。
逮捕毒犬队当时只有2条逮捕毒犬,但孙龙根爱犬,训犬热情不减当年。
几年后,年近50岁的孙龙根下海创业,成立了犬业公司。
爱犬,善训,孙龙根的新“部下”成为一支奇兵。
公司训练了300余只搜爆,防暴,检疫等工作犬,曾经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保驾护航。
在孙龙根眼中,犬类是人类“无言的战友”。
每当回忆起他培训的第一条军犬——“猎威”,孙龙根时常不禁流泪。
“在一次追击毒贩时,我将毒贩逼到死角。歹徒负隅顽抗,拿起砍刀向我脖子砍来。”孙龙根说,“说时迟那时快,猎威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将歹徒扑倒,它真的是我的救命恩人。”
而由于常年办案,不断嗅闻地上的灰尘,猎威在12岁时就病倒了。
“记得那时,我一口一口地喂它进食,它最后叹了一口气,看了我一眼,就走了。”孙龙根含泪回忆道。
2007年,孙龙根又与一种特殊的工作犬——导盲犬结缘。他在上海创办了导盲犬训练基地。
孙龙根热心助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导盲犬培训工作。
“导盲犬不仅能把盲人带出家门,更是他们的伴侣。”
谈到当年第一次接触导盲犬的经历,孙龙根记忆犹新。
他说,“导盲犬被称为盲人的‘第二双眼睛’,不仅可以快速且安全地引领主人躲避障碍物,还能根据指令完成动作及寻找目的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犬,导盲犬的标准极高,经过严格训练能懂得诸多口令。”
孙龙根决心利用自己的特长和多年训犬的经验帮助盲人。
2009年起,孙龙根在日本等国家服务犬基地参观取经。
他牵线把日本的导盲犬、导听犬等服务犬带到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鲜活的展示让许多公众了解并接受了这些特殊犬类。
“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以其非凡的能力,在军事、警务、护卫、搜救、导盲、伴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与海外相比,还有距离。”孙龙根说。
在中国,有近1730万的视障人群。
按照国际的通行标准,1%以上的盲人使用导盲犬时,可视为导盲犬普及。
而国内导盲犬仅有200只左右。
这与数千万盲人的总数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
2018年颁布的《导盲犬》国家标准,孙龙根是参与起草者之一。
2019年,孙龙根参与编制了导盲犬培训机构标准(草案),还抽空把导盲犬培训教材也写好了。
下一步,孙龙根计划在全国创办导盲犬培训学校,把自己的经验复制出去,让更多盲人用上导盲犬。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导盲犬数量还存在矛盾的缺口,我希望把毕生所学的知识和经验用好,用足,为社会多作贡献。”孙龙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