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含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12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进一步稳定基本粮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6.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6%;棉花播种面积0.4万公顷,增长30.0%;油料播种面积31.2万公顷,增长9.1%;蔬菜播种面积45.0万公顷,下降4.5%。全年粮食总产量1498.3万吨,比上年下降0.8%。油料产量61.4万吨,比上年增长8.7%。全年肉类总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长8.0%。水产品产量400万吨,比上年增长6.7%。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498.3
-0.8
水稻
310.6
-13.5
玉米
930.5
4.6
大豆
63.7
21.0
油料
61.4
8.7
棉花
0.35
16.7
蔬菜
2148.2
2.4
水果
396.9
12.8
肉类
292
8.0
其中:猪肉
157.0
5.3
牛羊肉
40.9
19.9
禽蛋
170
6.4
牛奶
42.7
51.8
水产品
400
6.7
其中:淡水产品
50
海水产品
350
7.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0.0%,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7.3万公顷,增长1.3倍。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良种推广面积233.3万公顷,平衡配套施肥面积100万公顷。省级命名农业园区39个。蔬菜保护地面积20.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4%。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535.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6.1万千瓦,增长3.8%。全年农村用电量13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0%。化肥施用量(折纯)112.6万吨,比上年增长1.1%。
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投入资金33.1亿元,完成土石方7.8亿立方米,完成库塘井窖等小型水源工程0.9万项。年末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2.3万公顷,比上年末增长1.9%;节水灌溉面积35.5万公顷,增长5.7%。
3、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1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总产值60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3751.3亿元,增长17.5%;集体企业完成产值327.4亿元,增长23.4%;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2972.2亿元,增长2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283.0亿元,增长27.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10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重工业完成产值5015.5亿元,增长22.4%。从企业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产值20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地方企业完成产值3985.4亿元,增长24.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6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占全省规模以上现价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10.3%上升到10.7%。工业出口交货值94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1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0%,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7.2%,与上年持平;重工业98.1%,下降0.4个百分点。
工业行业结构继续改善,主要产品产量进一步增加。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288.2亿元,增长42.0%;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336.4亿元,增长3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356.8亿元,增长22.8%。原材料工业发展稳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冶金工业完成产值1112.0亿元,增长19.7%;石化工业完成产值1760.9亿元,增长10.1%;建材工业完成产值266.2亿元,增长26.1%。
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产量
纱
万吨
15.6
-5.2
布
亿米
3.4
-12.2
丝织品
万米
849.7
-26.0
服装
万件
20765.3
17.5
化纤
26.3
-22.5
卷烟
万箱
41.3
彩色电视机
万部
446.0
10.2
家用电冰箱
万台
106.8
106.4
房间空调器
77.9
80.5
原煤
5870.7
13.4
原油
1332.2
-2.0
原油加工量
4446.5
10.4
其中:汽油
882.9
7.3
煤油
214.2
燃料油
338.3
-14.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837.0
13.0
钢
2169.4
11.6
钢材
2333.8
13.6
十种有色金属
45.2
9.2
水泥
2332.1
12.3
硫酸
110.6
-0.1
纯碱
80.0
-2.9
乙烯
47.9
8.4
化肥
91.7
2.8
金属切削机床
台
56297
80.1
大型机床
1298
111.1
高精度机床
267
602.6
数控机床
4600
71.4
内燃机
万千瓦
2598.8
-5.0
制冷空调设备
万台(套)
38.3
91.8
矿山设备
4.3
52.5
冶炼设备
132.2
化工设备
4.4
31.9
汽车
万辆
43.9
其中:轿车
260.2
民用钢质船舶
综合吨
1454078
28.7
半导体集成电路
万块
126.5
程控交换机
万线
21.3
1.1
激光视盘机
309.3
57.4
激光盘
万片
5626.6
81.0
微型电子计算机
178.3
105.7
工业经济效益创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213.3亿元,比上年增25.0%。实现利税550.3亿元,比上年增加108.1亿元;实现利润235.4亿元,增加69.7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4.8亿元,增加42.3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68.2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2.5亿元,下降5.4%。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8.9%,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图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创新高
4、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4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
全年2499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实际施工的单位工程和建筑面积分别达到4.5万个和8195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全员劳动生产率78011元/人,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税总额53.5亿元,增长31.8%,亏损企业由上年的640户减少到501户。
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速。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上年的1635个增加到1735个,商品房施工面积52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0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6.2%。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1476万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139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14.2%。商品房销售额3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5、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7.4亿元,增长30.3%;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1亿元,增长26.3%。
图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表3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2082.5
29.7
1.国有及国有控股项目投资
1006.5
23.0
#国有项目投资
709.3
9.3
2.民间项目投资
901.7
35.7
#城乡集体项目投资
230.7
32.9
城乡个体项目投资
320.6
33.5
3.外商及港澳台项目投资
174.3
41.9
在全社会投资中:
基本建设项目投资
682.7
29.1
技术改造项目投资
462.0
26.4
房地产开发投资
486.2
25.2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59.8亿元,增长37.9%,其中,工业投资771.4亿元,增长36.4%。在工业投资中,冶金工业投资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化学工业投资59.6亿元,增长70.8%;机械工业投资113.3亿元,增长28.6%;电子工业投资14.9亿元,增长51.6%;轻纺工业投资101.9亿元,增长1.1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29.2亿元,增长23.0%。其中,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98.0亿元,增长8.0%;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投资84.5亿元,增长79.4%;文教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业完成投资67.7亿元,增长51.4%。
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全省民间项目实际完成投资9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1.4%上升到43.3%。其中,集体单位投资230.7亿元,增长32.9%;私营个体投资320.6亿元,增长33.5%。
全社会自主性投资得到增强。全年完成贷款投资37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占全省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7.4%上升到17.8%;企业完成自筹投资1292亿元,增长39.3%,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7.8%上升到62%。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在国家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方针指导下,全省各地普遍开展了项目年建设活动,加快了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全省施工的年计划投资超亿元基本建设项目由上年的96个增加到157个,完成投资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59.1%;技术改造项目由上年的49个增加到114个,完成投资214.4亿元,增长78.2%。鞍钢冷轧和新1#高炉、沈阳国产宝马轿车生产线建成投产,第二批农网改造全部竣工,秦沈铁路客运专线全线开通,大连天津街商业区改造、白石、阎王鼻子水库和金哨水利枢纽基本建成。大连双D港搬迁、实德化学建材园、大连港60万立方米原油罐区,营口港三期航道改造,沈阳开发区建设、本钢焦炉、高炉、烧结改造和北台中宽带钢改造,抚顺特钢、抚顺电厂和抚顺铝厂改造,盘锦油气田开发,华锦节能改造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沈大高速公路扩建完成全部土石方工程和900余桥涵的建设任务。大伙房水库输水、丹庄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阜新、北票、抚顺、本溪、南票五大采煤沉陷区治理获得国务院批准,现已完成投资7.7亿元,施工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阜新开工35.4万平方米,安置居民7180户;北票沉陷区治理稳步推进,已安置沉陷区居民600户;抚顺、本溪、南票沉陷区治理已经启动。沈阳和铁法沉陷区治理方案也已上报国家。
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1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城镇交付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3576.5万平方米,增长11.4%。共有5185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油开采115.4万吨、石油加工25万吨、发电机组15.4万千瓦、钢材444.3万吨、耐火材料56.2万吨、水泥180万吨、平板玻璃274万重量箱、新改建公路2669公里、程控交换机88.2万线、城市供水3.7万吨/日、污水处理45.1万吨/日。新建港口码头3个,吞吐量249万吨。
城市总体功能进一步优化。全年城镇用于基础设施投资92.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年内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交付使用,使城市总体功能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城市供水综合能力由上年的1338万立方米/日上升到1353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达到92%,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公交车辆由上年的15601辆增加到17211辆,比上年增长10.3%;供气普及率由上年的82.0%上升到83.0%;城市道路面积由上年的14270万平方米增加到1483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由上年的5.7平方米增加到6.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2.4%上升到33.4%;污水处理率由上年的34.3%上升到40.4%;垃圾处理率由上年的38%上升到46%。
6、国内贸易
2003年春季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一度严重影响国内消费品市场。疫情解除后,市场很快得到恢复。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63.7亿元,增长13.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67.1亿元,增长8.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338.9亿元,增长11.4%;其他行业零售额56.3亿元,增长3.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09.2亿元,比上年下降0.4%;集体经济零售额135.1亿元,增长0.4%;股份制经济零售额211.6亿元,增长33.7%;私营经济零售额326.3亿元,增长22.2%;个体经济零售额1358.1亿元,增长11.2%;外商投资经济零售额51.7亿元,增长21.5%;港澳台投资经济零售额24.9亿元,增长24.7%。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23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通信器材类零售额8.1亿元,增长1.1倍;汽车类零售额73.6亿元,增长96.6%;家用电器类零售额50.0亿元,增长27.1%。
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年末,全省商品交易市场3243个,比上年末增加16个,年成交额1736亿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80个,比上年增长7.1%;成交额1322.2亿元,增长9.8%。
7、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26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出口总额146.3亿美元,增长18.3%;进口总额119.3亿美元,增长27.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7亿美元。
表4进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总额
146.3
18.3
其中:一般贸易
58.8
16.2
加工贸易
79.5
16.8
其中:机电产品
59.3
23.6
高新技术产品
26.5
24.0
进口总额
119.3
27.3
47.6
49.6
53.1
13.5
年末,我省对外贸易国家(地区)177个。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对美国出口2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对香港地区出口6.1亿美元,增长40.6%;对日本出口51.7亿美元,增长10.4%;对韩国出口15.6亿美元,增长23.3%;对俄罗斯出口1.7亿美元,增长27.9%。
图5外贸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328项,合同金额98.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32.2%。实际利用外资总额5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55.8亿美元,增长42.6%。到年末全省工商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累计为13814个,其中,当年新增1934个。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981份,完成合同金额5.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0%和9.0%。完成营业额4.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0%。全年外派劳务人员5.8万人,比上年增长13.0%。年末全省在外劳务人员6.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0%。
8、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4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426.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8%。完成货运量85895.6万吨,比上年增长2.7%。旅客周转量完成545.3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9%。完成客运量50813.1万人,比上年下降6.5%。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19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7296.9万吨,增长28.2%。
表5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绝对数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2426.5
26.8
其中:铁路
1012.8
3.7
公路
226.5
2.1
水运
1130.6
71
民航
1.6
12.2
管道
55.0
-7.6
货运量
85895.6
2.7
13205.0
1.0
65981.0
2.9
3649.0
18.8
9.0
11.1
3051.6
-6.5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545.3
-6.9
306.9
-10.3
164.1
-5.5
7.2
-16.6
67
客运量
万人
50813.1
8706.0
-10.2
41076.0
-5.7
542.0
-13.4
489.1
6.8
港口货物吞吐量
19365
16.9
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7296.9
28.2
交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3939.3公里,比上年增长11.0%。电气化铁路达1050.1公里,增长79.8%。公路通车里程50095公里,增长4.3%。高速公路1637公里。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302.6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国内旅游收入4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年境外入境人数77.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6.2%。其中,外国人66.8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1.1万人次,分别下降15.9%和17.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1%。
9、市场价格
受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市场价格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年=100,下同)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3.7%。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1%。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6%。
表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7
101.2
103.7
其中:服务项目
103.0
101.8
106.7
一、食品
105.3
105.1
106.2
99.0
98.6
100.0
肉禽及其制品
103.5
103.1
105.6
蛋
96.5
96.8
95.2
101.5
101.4
102.3
鲜果
98.7
98.1
104.4
二、烟酒及用品
98.2
三、衣着
97.8
104.5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6.4
95.9
99.1
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9.4
六、交通和通信
97.7
97.1
100.1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6
99.8
98.9
八、居住
10、财政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各项税收8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实现增值税85.8亿元,增长15.5%;营业税118.9亿元,增长11.8%;企业所得税35.9亿元,增长8.5%;个人所得税23.6亿元,增长4.1%。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社会保障支出196.1亿元,增长10.3%(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4%);教育支出106.8亿元,增长12.2%;支援农业支出43.9亿元,增长13.2%;科技支出20.1亿元,增长12.1%。
11、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42.6亿元,比年初增加1355.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26.6亿元,增加278.0亿元;储蓄存款余额5434.7亿元,增加767.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22.3亿元,比年初增加95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41.8亿元,增加411.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191亿元,增加441.1亿元。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6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现金支出21706.7亿元,增长16.5%。累计现金净投放56.7亿元。
图7城乡储蓄存款余额
证券市场有所发展。到年末,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354.4亿元。发行A股(包括增发及可转债)56只,配股涉及28家上市公司,A股和配股共筹集资金304.4亿元,增长8.5%;发行B股、H股共8只。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58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57家;股票市价总值159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寿险收入143.3亿元,增长25.8%;财产险收入39.8亿元,增长2.6%。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39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寿险赔付16.8亿元,下降0.6%;财产险赔付22.2亿元,下降2.9%。
12、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69所,高等教育招生16.4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在校生51.4万人,毕业生9.9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44个,研究生教育招生1.4万人,在学研究生3.4万人,比上年增加8144人,毕业生0.5万人。普通高中456所,招生23.3万人,在校生60.2万人,毕业生14.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90所,招生18.5万人,在校生43.8万人。初中学校1885所,招生58.7万人,在校生180.8万人,毕业生59.2万人;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9.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普通小学11339所,招生43.3万人,在校生289.2万人,毕业生59.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特殊教育招生803人,在校生842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7.5万人。成人中、初级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学员170.8万人次。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有质量认证机构1个,产品认证机构3个,已累计完成对全省4000个企业的产品认证。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5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62万台件。制定、修订国家标准6项。全省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5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1个。地震台站51个,地震遥测台网5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7个。全年出版地图14种。年末全省有地质环境监测站13个。
13、文化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66个,艺术表演场所59个,全年共演出0.6万场次,观众762.2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122个,文化站1375个。公共图书馆128个。文博机构110个,其中,博物馆33个,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66个。全省有广播电台15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8%。全省有电视台1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36座,有线电视用户446.1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7%。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7种,总印数5.1亿份;出版各类杂志322种,总印数1.1亿册;出版图书6519种,总印数1.5亿册。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获得了19个世界冠军、29个亚洲冠军、75个全国冠军,7人34次创、超13项世界纪录,7人17次创、超8项亚洲纪录,2人2次创2项全国纪录。全年发行体育彩票7.7亿元,其中,足球彩票6.1亿元,共筹集资金2.7亿元。
14、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公顷。
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在对空气质量监测的14个城市中,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7个,占被监测城市总数的比重为50%,比上年增加14.3个百分点;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6个,比重为42.9%,增加7.2个百分点;未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1个,比重为7.1%,下降21.4个百分点。对道路噪声监测的14城市中,噪声污染严重的城市比例为7.1%,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对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城市中,优于城市居住区声环境质量标准的城市比例达28.6%。
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在监测的全省6大河流36个断面中,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8.3%,与上年比无明显变化;满足Ⅳ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2.8%,比上年下降11.1个百分点;满足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8.3%,上升5.5个百分点;超过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72.2%,上升2.8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总达标率为76.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在65个近岸海域功能区中,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83.3%、63.6%、50%、87.9%,其中二类功能区达标率提高4.5个百分点,其他功能区无明显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年末,全省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个。有自然保护区8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4.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
15、人口和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根据2003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4210万人。全年全省出生29万人,出生率6.90‰;死亡24.5万人,死亡率5.83‰;全年净增人口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7‰,比上年下降0.27个千分点。
表7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省总人口
4210.0
其中:城镇
2357.6
56.0
乡村
1852.4
44.0
其中:男性
2105.5
50.0
女性
2104.5
其中:0—14岁
669.4
15.9
15—64岁
3182.7
75.6
65岁以上
357.9
8.5
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全省从业人员2019.6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3%。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003.3万人,下降2.8%;乡村从业人员1016.3万人,增长2.3%。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658.5万人,下降6.3%,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44.8万人,增长4.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6.7%。
16、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41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934元,增长6.7%。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9.4%,农村为43.2%。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0万人。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统筹)1069.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261.6万人,增长20.6%。参加失业保险622.2万人,增长5.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7万人,下降18.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99.4万人,增长13%。全省共有159.6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1万张,收养各类人员4.4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68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4亿元,其中,地方可支配1.9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2亿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本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