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消费维权联盟丨黑猫投诉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乱象》新浪湖南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但伴随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与新消费模式的涌现,也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消费乱象。

一、美容贷屡禁不止,家用美容仪质量堪忧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而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就折射了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伴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商家通过助长“容貌焦虑”情绪蔓延,误导消费者,让其忽视医疗美容行业潜藏的风险,甚至催生了无证经营、虚假宣传、违规操作、诱导贷款等一系列行业乱象。

伴随年轻人甚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医美市场,面临高额的医美费用支出,一些不法商家趁机设下的“美容贷”圈套。一些美容机构通过免费无息等虚假或者误导性的宣传,让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办理了贷款,而当消费者发现自己被贷款时,已经背上征信债务。据黑猫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2022年黑猫投诉平台涉及医美贷问题投诉1400余件,占医美行业投诉约20%。

伴随医美普及度的提高,除过线下医美机构外,近年来家用医疗美容设备市场也愈发火热。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618购物节平台射频美容仪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目前多款品牌美容仪月销量上万。但家用美容仪销售火爆背后,市场乱象丛生,产品虚假宣传、质量问题屡屡发生。

面对高速增长和乱象不断的医美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3年2月发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发出消费提示,呼吁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医美需求,正确选择医美机构,审慎作出医美决策。

案例一7人去私立诊所整容4人整出9级伤残

2022年4月15日,#女子花近8万整容整出9级伤残#登上热搜,阅读量超2亿。据悉,方女士等7人在北京一家私立医美诊所进行了双眼皮修复、去眼袋等手术。然而整容变成了毁容,有4人甚至还落下九级伤残。沟通无果后,当事人将诊所告上法庭。法院一审认为,医美诊所存在欺诈行为,7人分别获赔29万余元至80万余元不等。

案例二9块9体验祛痘却背上万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反馈自己在网上看到了9.9元体验祛痘的项目,到店后却被推销其他美容项目,因钱不够拒绝时还被推荐了“美容贷”,并且由店员拿着自己的手机操作贷款了2万余元。

案例三上万元美容仪致脸部凹陷

据新浪科技消息,有网友反馈自己花费近2万元买了美杜莎美容仪,在10月的一天晚上做面部周护理向上提拉时,做完右脸发现有两道深的凹陷。皮肤科医生告诉她,凹陷恢复不了,需要做填充。但商家拒绝承担填充费用和退货。

二、求职落入贷款陷阱,大学生成受害重灾区

2022年4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到,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不真实信息办理“培训贷”。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后,无法学到有价值的课程和专业技能,更无法获得前期承诺的兼职岗位,却因为退费难而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债务。

其实早在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案例一沟通兼职被诱导办理培训贷款

案例二工作面试被要求参加培训却落入贷款陷阱

三、家政维修天价收费,平台监管存在缺位

据不少消费者反馈,这些管道疏通及防水补漏类的家政服务都会打着免费上门检测、先疏通后收费等名义吸引消费者下单,维修师傅上门后以含糊其词的话术告知消费者需要使用疏通剂、胶水等材料,甚至不予告知。然而在维修之后却称这些产品已经被使用几十上百斤,原本几十几百块钱的维修费用已经是少则几千高则上万。而当消费者向师傅索要合同、发票以及公司资质和材料合格证明时,对方都无法提供。更有甚者,自己花了钱并没有解决问题,维修之后漏水堵塞的情况依旧存在。

案例一央视曝光天价疏通马桶骗局

2022年12月,#央视曝光天价疏通马桶骗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央视财经报道,2022年上海警方就捣毁一个以疏通管道为名,推销高价管道疏通液的诈骗团伙。通过他们疏通马桶的消费者,少则花费三五千,多则上万,最高一单高达19000元。

案例二上门防水半小时收费6000没有效果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反馈自己通过线上预约师傅上门做防水补漏,咨询价格时含糊其辞仅展示一些小额转账记录最多一千多点,并称半小时可以搞定。实际一番操作后却告知自己用了40多斤的胶水,一共是6000多元,自己迫于压力给了3800元,但是后续发现并没有效果还在不断渗水。

四、套路繁多,理赔困难,新冠保险一地鸡毛

中消协点名“新冠保险”套路多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特别提到2022年涉疫类投诉激增,点名批评“新冠保险”套路繁多。一是宣传容易赔付难;二是为拒赔玩“文字游戏”;三是逃避赔付责任。

消费者购买新冠险理赔证明难开具

五、数字藏品热度退潮,平台退场,用户套牢

价值数百万元的NFT头像、转手翻几倍价格的数字藏品……从吸引大批投机者参与其中到一地鸡毛的割韭菜闹剧,2022年数字藏品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

数字藏品平台套现跑路,提现无门

藏品价值暴跌,用户损失惨重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除去平台跑路问题以外,也有不少用户投诉自己在购买藏品的时,平台存在虚假宣传夸大藏品价值、诱导投资等情况。但随着藏品到手,伴随市场波动,藏品价格暴跌,用户损失几千几万几十万不等。针对此类问题,关于平台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补偿消费者损失,消费者与平台之间争议不停,用户维权不断。有消费者反馈,自己自去年五月以来,在平台方诱导宣传下,购买藏品话费56万元,现在几万元几千元变成几百元,自己损失惨重,但平台方却并未承担相应责任。

六、商品不明码标价,价格刺客“暗箭伤人”

2022年夏“雪糕刺客”一词走热。看起来其貌不扬的雪糕,结账时高昂的价格让人大吃一惊,这一现象引发全民吐槽。“价格刺客”之所以是“刺客”,正因其往往藏于暗处,利用价签模糊遮挡、价签不规范、计量单位不一等手段来伪装成普通商品,关键时刻“一剑夺命”。

“共享充电宝刺客”、“酸奶土匪”相继出现

价格刺客本质是价格欺诈

《消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同时《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价格欺诈行为:(六)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所谓“价格刺客”即将高价商品与同类低价商品混放,并通过不明码标价的方式诱骗消费者买单,本质是一种价格欺诈行为。

市场自由应建立在明码标价,消费者充分知情自愿上,而不是遮遮掩掩伪装刺客。2022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施行,其中明确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应当根据商品和服务、行业、区域等特点,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此规定或将使价格刺客无处遁形。

七、视频平台套娃式收费,会员权益受限

近年来,长视频平台的规则和条款愈设愈多,常常面临着消费者不解、失望和质疑声。由于涨价、限制功能、减少服务、降低体验、自动续费等,长视频品牌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为消费者诟病。

智能电视内容收费层层加码

据《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会员费涨价、内容和服务质量不高等也被不少消费者吐槽。据悉,自2021年底,为了扭亏为盈,改变以资金投入换增长的局面,长视频平台纷纷开始上调会员价格。2021年12月,爱奇艺上调过一次会员订阅价格,2022年12月,爱奇艺再次小幅上调会员价格。腾讯视频也在2021年和2022年4月进行了两次涨价。其后优酷、芒果TV也相继调整了会员价格。

优酷投屏电视端需要单独充会员被投诉

有消费者投诉称购买了优酷VIP包月后,投屏电视端时被告知需另外付费11元充值至酷喵视频VIP后才能进行电视端投屏。

爱奇艺限制投屏引广泛讨论

八、制假售假、夸大宣传,直播带货乱象暗涌

2022年,走过市场培育期的直播电商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有新的直播间涌现,也有平台的战略转型,更有行业的悄然演进。直播带货领域的参与者众多,玩家越来越专业,生态系统也越来越完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2022直播电商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4.69亿,较2020年3月增长2.04亿。

直播带货井喷式发展,制假售假猫腻不断

2022年,明星、网红、企业家还在前赴后继进入直播带货行业,甚至有网友感叹——“宇宙的尽头是直播带货”。2022年直播电商领域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头部主播去中心化,有着独特风格、独特专业优势、独特用户群体的主播纷纷入局,包括董宇辉的知识授课带货、刘畊宏的健身娱乐直播、李诞的脱口秀综艺带货等。

疯狂小杨哥频遭打假,虚假、夸大宣传问题多

专家表示,当权益受到侵害,首先可以去找卖方反映,若解决不了,再到平台投诉商家存在欺诈行为。进一步地,可以到当地消协投诉,也可以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据了解,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自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开展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将“网红代言”“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新业态涉及食品安全及监管漏洞作为重点监督领域。

九、预制菜成新风口,食品安全问题惹争议

近年来,具有方便快捷、种类丰富等优势的预制菜站上了风口,由于预制菜门槛低,参与者众多,并且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在人人看好预制菜的时代。很多消费者对预制菜却充满大量负评,口味差和食品安全成为吐槽的重点。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改进的问题,前两位分别是:口味复原程度、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

预制菜食品安全、营养问题成焦点

在营养方面,很多预制菜存在着油、盐、糖含量过高的问题。有媒体报道,很多预制菜成分表显示,含“钠”量惊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不超过2000毫克。记者调查发现,一份重量300克的预制菜钠含量达到1500毫克,吃一份就接近建议标准了。

外卖、堂食使用预制菜未告知顾客

此外,2022年8月,中消协发布上半年受理的投诉发现,位居前列的一类投诉就是: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顾客。有媒体报道,以广州为例,连锁餐饮使用预制菜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0%以上。对此,中消协表示,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业内反响十分热烈。

十、宠物食品、医疗纠纷高发,行业监管标准仍缺失

“毒猫粮”事件爆出,宠粮安全引人担忧

宠物诊疗资质不全,宠物医院收费不规范

宠物诊疗机构存在标价不明、过度诊疗、价高质低等诊疗行为不规范问题也常有出现。有很多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表示,自家宠物在宠物医院内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宠物医院收费标准不透明也是消费投诉的主要问题。

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开展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部分城市集中开展规范宠物诊疗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目前,农村部对宠物食品出台了《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宠物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等一系列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和规定,以加强宠物食品管理,规范宠物食品市场;宠物医疗方面新修订了《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以规范宠物诊疗机构和宠物医师从业者。

结语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态势的逐渐恢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总体趋势逐步清晰。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重要一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一2035年)》着眼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新老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等具体举措,为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权益保障明确了方向。

中消协在《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提振消费信心”》报告中也指出,从提振消费信心入手,要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消费需求和供给高水平对接、化解消费难题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作为关键环节进行破题,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拉动作用,为我国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助力。

THE END
1.在网上买了条狗,有什么解决办法?当事人在网购后商家拒不发货的,可以向网购平台投诉解决,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要求进行调解。我国《消费者...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585010.html
2.网上买狗,如何维权?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在遇到侵权时,可以搜集相关证据并采取以下方式维权: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927973.html
3.大河财立方8月我们到风投之城——合肥进行了三天两晚的游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看到了蔚来创始人李斌先生为梦想而战的企业家精神豪情满怀,看到了元气森林创造新品类快速崛起的密码,我们为那些杰出的终身创业者感佩,他们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他们成功的方法论启发着我们。人生是一趟伟大的路程,同行...https://www.dahecube.com/wap/article.html?artid=186719?chname=%E6%8E%A8%E8%8D%90
1.网上买狗被骗了,找哪个监管部门一、网上买狗被骗了,找哪个监管部门 如果在购买犬只过程中不幸受骗,当事人有权选择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申诉举报。 倘若当事人具备充足的相关证据支持其诉求,亦可依法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请求侵权方予以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商家在销售犬只时实施的欺骗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意愿,...https://www.66law.cn/laws/3090643.aspx
2.全国12315平台热线办理进度查询 请登录 2024年11月26日星期二 投诉公示 企业服务 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认为经营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我要投诉 您发现违反 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 我要举报 您需要了解 市场监管有关法律法规 我要咨询https://www.12315.cn/
3.动静说法丨直播间买的宠物到家活不过七天!消费者如何维权?消费者如何维权? 据央视财经报道,江苏沛县宠物市场存在虚假宣传、防疫造假、非法运输等问题。 江苏沛县宠物市场有许多从事宠物线上买卖的代购。这些网络代购在直播间表演“砍价”,为买家设下圈套,宠物价格从1400元砍到了900元。记者暗访时,代购们强调,如何给消费者选择健康的宠物并不重要,买粉丝、拍段子、养账号,伪装...https://www.gzstv.com/a/f977faf63aab41c0bf6ba85c7c165abb
4.东莞发布2023年度十大消费维权案例3月10日,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向公众发布了2023年度东莞十大消费维权案例,内容涵盖健身美容、直播带货、汽车房产、家装维修、宠物消费、快递服务,产品质量等投诉纠纷。 案例一 声音疗愈治失眠 夸大宣传忽悠人 2023年5月,年过六旬的消费者刘阿姨反映,由于其长期失眠,所以在2020年11月通过朋友介绍到东城街道一家健康咨询...https://news.dayoo.com/guangdong/202403/11/139996_54640985.htm
5.在宠物店买到“星期狗”,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澎湃号·政务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且存在该瑕疵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原标题:《在宠物店买到“星期狗”,消费者该如何维权?》...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955731
6.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1篇)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https://www.ruiwen.com/word/daxueshengdiaoyanbaogaofanwen.html
7.川渝比邻地区2023年度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发布在第42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四川省泸州市、自贡市、内江市、宜宾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与重庆市黔江区、江津区、合川区、铜梁区、璧山区、荣昌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川渝比邻地区2023年度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案例1: 川渝携手护农,“唤醒”灵芝菌包 ...https://www.chuannan.net/toutiao/207863.html
8.在闲鱼上购买猫咪被骗680元,消费者维权再遭困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购物的普及,二手交易平台如闲鱼逐渐成为消费者寻找物品和宠物的新选择。然而,这一新兴的消费模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猫咪买卖中的诈骗事件屡见不鲜。近日,一位消费者在闲鱼上购买猫咪,结果不仅未能如愿,还因为交易陷阱被骗了680元,令他在维权过程中深感困扰。 http://m.sht-hlogistics.com/guanwang/21779.shtml
9.促销活动策划热门为了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增进消费者对西餐厅的品牌认知,以品牌带动销售,现借助20xx年的“母亲节”这一节日,策划母亲节感恩主题活动,提醒消费者对“母亲节”的关注,让活动主题深入消费者情感深处,引发其“回报养育之恩”的心结,从而达到共鸣,产生消费欲望。并借此活动提高西餐厅品牌知名度。 https://www.unjs.com/fanwenku/492246.html
10.买回家的小狗成“七天犬”,面对执法宠物店竟关门抗拒!宠物犬售后...有关人士呼吁尽快出台宠物售后服务标准,规范行业秩序,保障消费者充分、有效维权。同时建议犬只销售主管部门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有违法违规行为和屡次遭到投诉的犬只销售点列入“黑名单”,并予以公示。 相关链接: 购买宠物犬,最好不要立即带回家 消费者不能仅凭外观漂亮、可爱就冲动购买,尤其不要购买不足3个月大的...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88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