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AUTOADDP{LINE-HEIGHT:24px;MARGIN-TOP:6px;FONT-FAMILY:宋体;MARGIN-BOTTOM:12px;FONT-SIZE:10.5pt}#TRS_AUTOADDTD{LINE-HEIGHT:24px;MARGIN-TOP:6px;FONT-FAMILY:宋体;MARGIN-BOTTOM:12px;FONT-SIZE:10.5pt}#TRS_AUTOADDDIV{LINE-HEIGHT:24px;MARGIN-TOP:6px;FONT-FAMILY:宋体;MARGIN-BOTTOM:12px;FONT-SIZE:10.5pt}#TRS_AUTOADDLI{LINE-HEIGHT:24px;MARGIN-TOP:6px;FONT-FAMILY:宋体;MARGIN-BOTTOM:12px;FONT-SIZE:10.5pt}#TRS_AUTOADD{LINE-HEIGHT:24px;MARGIN-TOP:6px;FONT-FAMILY:宋体;MARGIN-BOTTOM:12px;FONT-SIZE:10.5pt}一、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我省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科学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转变工作思路、创新监管模式、优化工作机制,全省累计投入2.3亿元,成功创建了以动物卫生监督指挥中心、动物卫生监督远程培训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法律咨询交流中心“三大中心”为支撑载体的立体全覆盖高度集成的动物卫生监管体系,形成了全程监督与追溯、学习培训与提高、联动协作与交流的“三位一体”的新型监管模式和开放式、透明化的管理格局,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实现提档升级。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发展处于瓶颈,传统的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存在的信息传递速度迟缓、信息不能共享、流通环节动物、动物产品追溯难等天然问题,影响着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效率。为切实解决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我省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13年全面启动了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项目。
(二)建设内容
项目启动以来,我省本着“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机制保障、稳步推进”的原则,着重强化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序。二是重点监管场所全面实现远程实时动态监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由省、市、县三级监控平台和饲养场、屠宰场、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厂等监管场所监控终端四级构成,整体系统VPN专网运行,终端高清摄像头可360度无死角旋转,此外,通过监控系统可实时查看和调取回放监控画面,可实时与省界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进行远程语音对讲,实现了对监管场所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全面、动态、可视化监控;三是创新研制完成肉品质量全程追溯电子秤。追溯电子秤安装有动物产品追溯终端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无线网络或IC芯片卡与指挥中心动物卫生监督信息追溯系统无缝对接,通过追溯电子称销售的动物产品全部可以追溯其产地、屠宰地、销售地及产品检验检疫等信息,解决了动物产品追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面实现动物、动物产品全程可追溯管理,提高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创建“平台+”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经验效果
(一)创新成效
通过风险评估智能管理模型和动物、动物产品车辆定位管理系统,可及时发现和排除免疫、检疫、调运、流通、无害化处理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降低了动物疫病发生、扩散的风险,促进了养殖业健康发展。肉品质量全程追溯电子秤的研制成功,解决了肉品质量安全追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我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创新实践得到各方的广泛认可和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0余个省份到我省进行考察交流,农业部于2016年6月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座谈会,现场学习交流了我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经验。农业部、兄弟省市领导评价我省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智能模型位居国际先进,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各工作环节设置关联机制、运输动物、动物产品车辆GPS定位管理的做法为国内首创。
(二)社会效益
(三)经济效益
通过动物饲养、免疫、检疫、调运等环节全面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及调运动物、动物产品车辆GPS定位管理,提升了动物、动物产品生产、检疫、调运安全监管水平,提高了饲养场户饲养动物安全,保障了养殖场户养殖动物经济效益。目前,通过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统计全省规模以上饲养场4055家,屠宰场、点871家,以经营为目的的散养户40.2万家。通过对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海量数据的科学分析和有效应用,必将加快促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向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增加效益方向调整,促进养殖、屠宰、饲料、兽药生产、动物产品生产、销售行业不断发展。